首页> 中文期刊> 《农业工程学报》 >基于CMIP6的长江中下游未来水稻高温热害时空变化特征

基于CMIP6的长江中下游未来水稻高温热害时空变化特征

         

摘要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高温热害频发已严重影响了中国水稻的产量和品质。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单、双季稻种植区,其产量和种植面积均占全国1/3以上。预估未来不同气候情景下水稻高温热害演变规律有助于合理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策略,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该研究基于观测数据对CMIP6中14种气候模式的日最高气温数据进行偏差校正处理,并进一步结合贝叶斯模型平均(Bayesian model averaging,BMA)算法,评估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当前和未来单、双季稻关键生育期的危害热积温Ha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偏差校正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气候模式数据的系统偏差,大多数模式与实测数据的均方误差改善40%以上,BMA集合平均方法能够有效提升气候预估结果的可靠性。(2)水稻全生育期的高温热害集中发生在江汉平原、湘中丘陵区以及鄱阳湖平原等地区,并且未来这些地区Ha有着更大幅度的增长。(3)随着温度的持续升高,越来越多的地区将暴露在高温热害之下。到21世纪末,在SSP2-4.5情景下,单季稻和双季早稻的Ha相较于历史时期(2001-2014年)增长超过20℃·d的区域大于1/3,而在SSP5-8.5情景下,增长超过60℃·d的区域更是大于80%。(4)单季稻、双季早稻和双季晚稻Ha的最大增长均出现在SSP5-8.5情景的远期,其中全生育期(孕穗—成熟)的最大增长分别为70.8、76.1和14.9℃·d。单季稻和双季晚稻的高温热害增加集中在孕穗—乳熟阶段,而双季早稻的高温热害增加集中在抽穗—成熟阶段,在其余生育期,Ha的变化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较小。研究结果对水稻生产应对气候变化、积极防御高温灾害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参考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