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城市地质》 >城市发展模式变化对地下水补给的影响——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

城市发展模式变化对地下水补给的影响——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

         

摘要

近年来,城市发展模式由资源消耗型转变为智慧生态型.人类活动对地下水环境不再仅带来"负效应",更通过管网渗漏、人工补给、节水压采等途径逐渐突显出对地下水资源的"正效应",因此,需要从"正负效应"综合分析城市化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北京市大兴区具有城市发展模式转变的典型特征,以1996年、2006年、2016年为时间节点,分析该地区浅层水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表明大兴区城市化扩张明显,建设用地的面积占比由1996年的19.80%增长至2016年的53.61%,而水位变幅小于0.3 m的区域面积从1996年的5.17 km2增长至2016年507.99 km2,与建设用地的范围高度重合.不透水面空间的连续性和集中性,更易阻碍雨季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致使水位变幅减弱.随降水量的增加和再生水的推广利用,浅层水位得到控制并回升,局部范围甚至改变了原有的地下水流场状态.2006—2016年浅层地下水储量增加约0.72亿m3,灌溉区和永定河沿岸的增加量占其中的83.33%.人工补给已经是除自然降水外不可忽视的地下水补给方式,并使人为活动产生的"正效应"在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中发挥主导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