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西域研究》 >唐代'十驮马'制度新探

唐代'十驮马'制度新探

         

摘要

唐代府兵出征,私人资装需自备驮马,一火十人,共备马六匹,是为"六驮"之制.吐鲁番文书中除了"六驮"外,还多次提及"十驮"一词."十驮"之制不见文献记载,前辈学者有的认为"十驮""六驮"性质略同,只是数量上有所增减,有的则认为二者性质不同,"十驮"指一火十人共备马一匹,驮运病患的医疗马,还有的则认为"十驮"指能承载起重量为"十驮"的驮马,与多少人共备无关.本文在前人基础上,从府兵和兵募两种情况考察了西州地区"十驮"在交纳和征行中的某些特点,得出一些新的认识.简言之,"十驮"是唐代西域地区,因传送马驴不足,由征行士兵向官府提供驮运马匹的驮马制度."十驮"略相当于"助军"驮马,其标准为十人纳马一匹,故称之为"十驮"."十驮"具有明显的官有马匹性质,而"六驮"则始终属于府兵所有的私马,二者长期并行,共同完成各项物资的驮运任务.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