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艺海》 >戏曲编剧理论与实践(五)

戏曲编剧理论与实践(五)

         

摘要

我写戏,通常都是凭兴趣、凭冲动匆匆而就,从来没有想过我该在这儿用什么手法,要在那儿用什么机巧。现在所要谈的这些所谓创作手法,都是为了讲课方便,不得不回顾自己的剧作,或分析别人的作品,从中梳理出来的。一、脸谱化与个性化传统戏曲里的人物,通常都是脸谱化的,观众一看就清楚哪个是忠臣,哪个是奸臣,哪个是坏人,哪个是好人。可是《新亭泪》一上演,许多观众跑来问我,你的戏怎么把我们弄糊涂了,辨别不出晋元帝是明主或是昏君?王敦是奸臣还是忠臣?你的是非标准在哪里?

著录项

  • 来源
    《艺海》 |2015年第3期|10-16|共7页
  • 作者

    郑怀兴;

  • 作者单位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