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青年探索》 >社会转型期农村母亲陪读现象的实践图式、动力机制及多元影响

社会转型期农村母亲陪读现象的实践图式、动力机制及多元影响

         

摘要

年轻母亲返乡陪读是社会转型背景下独具中国特色的社会现象。利用田野调查和半结构式访谈的方法研究后发现,母亲返乡陪读现象经历了从居家到离家、从阶段性到全过程、从个别化到大众化的转变,而其兴起则是多重结构性力量共同建构的结果。具体而言,农民家庭教育高预期与优质教育资源低供给之间的不均衡是其产生的本质原因,我国乡村教育快速变迁带来的隔代亲属群体教育能力的落伍,以及社会文化观念对母职的塑造则是其不断稳固和发展的推动力量。总体来看,母亲返乡陪读在保证家庭经济收入来源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兼顾了子女教育,给农村家庭和社会带来了许多正面效益,如提升子代学习成绩、增进亲子感情、推动城镇化发展等。但同时也导致了复杂的消极后果:在个体层面上,阻碍了母亲自我价值的实现,影响了子女的社会化进程,同时剥夺了其他家庭成员正常发展的权利;在家庭层面,给家庭关系尤其是夫妻关系造成了不利影响,还加重了家庭的经济压力,进一步拉大了不同农村家庭之间的差距;在社会层面,催生并加剧了高度内卷化的教育生态,陪读作为一种筛选机制同时削弱了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