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浙江临床医学》 >颈胸段后路固定的实验与临床

颈胸段后路固定的实验与临床

         

摘要

颈胸段后路内固定可靠,现将螺钉固定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rn1 解剖特点 rn颈胸段作为前曲的颈椎和后突的胸椎的交界处,为应力集中的部位;又为大活动量的颈椎和活动量很小的胸椎的过渡点,受到很大的剪力. Alexander[1]等对颈胸段 CT横切层作解剖测量发现,从 C5~ T3侧块 (或横突 )矢状径逐渐下降,可能与越向下肌肉附着越少,逐渐退变致使侧块或横突变得扁长;椎弓根基底部和峡部宽度均在 C7~ T1处最宽,可能与该处的脊髓最粗大有关;椎弓根长度、椎体矢状径与横径以及椎板厚度从 C5~ T3均变大,这与到胸椎椎体越来越大相适应.但从 C5~ T3椎弓根内侧壁与脊髓或硬膜囊的距离呈减少的趋势,这与下颈椎和上胸椎组成臂丛的发达的神经根有关;而后方椎板与脊髓的距离是逐渐增大,与脊髓变扁有关. JEFFREY[2]等对 C6~ T4的解剖变化进行测量、发现上关节突与上终板面所成的矢状位角, C6~ C7和 C7~ T1的差别分别为男性 7.0°、 6.6°,女性 8.9°、 7.2°;左右侧相差 >10°的最多见于 T1.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