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外文期刊>中学语文园地:高中版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艺术手法浅析
【24h】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艺术手法浅析

机译: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艺术手法浅析

获取原文
获取原文并翻译 | 示例
   

获取外文期刊封面封底 >>

       

摘要

白居易的《琵琶行》之所以能千载传诵,远播域外,和它艺术上的造诣有极其重要的关系。本诗艺术上的主要特点有:1.笔墨含情。这首叙事诗实际上也是一首抒情诗。诗人以饱蘸深情的笔墨叙事,借事明情,因而感人至深。白居易认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他认为诗有情自能感人,“未有声入而不应,情交而不感者”。诗人在《琵琶行》中融情于景,附情于事,例如诗中三处关于江月的描写,均因情异而景变,各呈意象:“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江面茫茫,月色溶溶,静影沉璧,反映了“惨别”时茫然无主的心境;“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繁弦急奏之后戛然而止,出现了万籁俱寂的场面,以江心冷月烘托,更觉情满天地,无声可容,表现了听曲后茫然若失的心情;“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舱月明江水寒”,秋江寒夜,冷月无声,反映了琵琶女冷落愁苦的心境。可见,诗人叙事不是纯客观地叙写,而是以情引发事件,事中寓有深情,事后触动感情。因别情浓而思管弦,闻琵琶而心动,听演奏则别有幽情暗恨生,知身世更感叹嘘唏。“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就是靠了情使两心相通。诗人采用借事抒情的办法,...
机译:白居易的《琵琶行》之所以能千载传诵,远播域外,和它艺术上的造诣有极其重要的关系。本诗艺术上的主要特点有:1.笔墨含情。这首叙事诗实际上也是一首抒情诗。诗人以饱蘸深情的笔墨叙事,借事明情,因而感人至深。白居易认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他认为诗有情自能感人,“未有声入而不应,情交而不感者”。诗人在《琵琶行》中融情于景,附情于事,例如诗中三处关于江月的描写,均因情异而景变,各呈意象:“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江面茫茫,月色溶溶,静影沉璧,反映了“惨别”时茫然无主的心境;“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繁弦急奏之后戛然而止,出现了万籁俱寂的场面,以江心冷月烘托,更觉情满天地,无声可容,表现了听曲后茫然若失的心情;“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舱月明江水寒”,秋江寒夜,冷月无声,反映了琵琶女冷落愁苦的心境。可见,诗人叙事不是纯客观地叙写,而是以情引发事件,事中寓有深情,事后触动感情。因别情浓而思管弦,闻琵琶而心动,听演奏则别有幽情暗恨生,知身世更感叹嘘唏。“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就是靠了情使两心相通。诗人采用借事抒情的办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外文文献
  • 中文文献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