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科研人员总说时间不够用?这几点原因告诉你真相!

2019-05-31 来源:

“不是去开会,就是在去开会的路上。”这几年,饱受文山会海之苦的人员中,又多了一些新面孔——科研人员。


 


科研人员参加的会议多为各种各样的评审会,包括科研项目的立项、结题评审,“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等人才评价,以及国家重点实验室等机构评估。


“三评”涉及的内容非常专业,邀请业内的高水平科研人员参加讨论、评议,原本无可厚非。但由于科技计划政出多门、科研项目分散重复、评审机制不科学等原因,近些年“三评”会议的数量明显增多,许多科研人员隔三差五就被有关部门叫去开会,要么评审别人,要么接受别人评审。一些经常被“揭锅盖”的科学家慨叹:自己由“一线”变成了“离线”,连“1/3时间做科研”都很难保障。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凡被邀请参评或受评的科研人员,多为各个领域的拔尖人才、骨干人才、领军人才,是科研的中坚力量。他们有的是项目首席科学家,有的是是呀是主任,除了自己做实验、搞研究外,还负有指导学生、领到整个团队之责。这些科学家频繁外出参加各种会议,被耽误、受影响的不仅仅是他们自己。


宁静致远,静水流深。科学研究是异常艰难的智力劳动,只有全身心投入、长时间沉潜探索,才有可能取得突破。同时,科学研究是有竞争性的,“只有第一,没有第二”,如果研究成果比同行晚发表一天,就会与“原创”失之交臂,在科技进步日益迅速、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时间对科学家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所幸,各类评审活动过多、挤占科研人员时间的现象,已经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比如,现在的“三评”评审项目有一定幅度的精简,各单位共梳理取消评审项目37项,合并净减少41项,下放20项,总体精简了29%。比如,中组部将“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由过去的两级评审简化为一级评审,科技部牵头的“973”计划第三轮综合咨询环节取消项目答辩,会期由过去的5天缩短为2.5天......


 


“三评”瘦身,受到科研人员的普遍欢迎。当然,在减少评审、简化程序、优化机制方面还有很大的“挖潜”空间,关键是相关部门和单位能真正尊重科技规律、用于改革创新,真心实意、千方百计为科研人员潜心攻关创造条件。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