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中文会议>南方丝绸之路与中华文化传播学术研讨会

会议信息

  • 会议名称:

    南方丝绸之路与中华文化传播学术研讨会

  • 召开年: 2017
  • 召开地: 成都
  • 会议文集: 南方丝绸之路与中华文化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主办单位: 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四川师范大学;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
  • 出版时间: 2017-09-19
  • 排序:
  • 显示:
  • 每页:
全选(0
<1/3>
45条结果
    • 作者:陈才智,
    • 会议名称:南方丝绸之路与中华文化传播学术研讨会
    • 2017年
    摘要:王维《过太乙观贾生房》诗题之"太乙观",究竟在河南嵩山,还是陕西终南山,事关此诗编年和王维行迹.若为嵩山,则应作于开元二十三年(735)结束隐居嵩山,至洛阳任右拾遗后不久.若为终南山,则应作于天宝元年(742)自岭南回归长安转任左补阙之后.目前看,前者可能性更大.因为据诗中"双泉水"等描写来看,更切嵩岳之太乙观,且检之今存文献,嵩山太乙观唐初即有,终南太乙观则唐末始见,故王维诗之太乙观在嵩山似为更妥.
    • 作者:黃勇,
    • 会议名称:南方丝绸之路与中华文化传播学术研讨会
    • 2017年
    摘要:本文依据坚实可靠的材料,勾勒高丽斋醮的概貌,揭示其特徵、地位与影响.在高丽王朝,斋醮实际上是一种国家祭祀.作为国家祭祀中的"小祀",斋醮活动一直由官方负责举办,多数情况下由国王亲自主持.高丽初期的斋醮活动继承了新罗王朝的"醮星"传统.文宗朝以後,随着丽、宋两国之间礼制文化交流的顺利开展,宋朝礼制文化中夹杂的道教斋醮成分,伴随着礼制文化的传播进入高丽,从而促成了高丽斋醮的繁荣.高丽斋醮分为中央斋醮和地方斋醮两种类型,无论是中央斋醮还是地方斋醮,都是由官方主持的国家祭祀活动.从现存文献记录来看,高丽斋醮一般是在夜晚举行,举办斋醮之前要建造醮坛;举行斋醮时有稽颡、焚香、奏乐、上章、诵读青词等仪式,使用霓旌、羽节、羽盖等仪仗;斋醮仪式上使用的文书由秘书省的官员负责撰写,还要由国王亲自签押.斋醮虽然是源自中国的宗教仪式,但是传入高丽後发生了较大变化,形成了一些高丽所独有的本土特徵:斋醮被王权所垄断,多数情况下由国王亲自主持斋醮;斋醮受到儒教祭祀礼仪的影响,并与佛教相杂糅,与高丽本土信仰相融合.在国家祭祀制度中,斋醮的地位不及儒教的祭祀礼仪;在现实的宗教生活场域,斋醮的影响和地位无法与佛教道场相提并论但是它在当时乃至後世的影响却不容小觑。
    • 作者:康扎西,
    • 会议名称:南方丝绸之路与中华文化传播学术研讨会
    • 2017年
    摘要:对于古代经贸文化路线的研究与命名,学者掌握不同话语权,不断提出新的概念,呈现出了不同的学术话语分割.其中西南地区最为著名的有南丝路和茶马古道两大交通网络的命名方式与研究;而关于二者的关系问题,更是存在不同话语的解读认为二者截然不同者有之认为南丝路包含了茶马古道者有之,也有学者认为茶马古道更具经济价值,对南丝路的概念提出了疑义.简要分析话语分割下的南丝路与茶马古道命名与研究经历,简要探讨二者关系。西南地区古代对外经贸文化路线及其关系十分复杂,自从“丝绸之路”名词概念的广泛运用后,学者各自秉持不同话语权,建立了各自的学术乐园。通过研讨会及其论文成果,呈现出路线探讨的话语分割。通过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话语分割及其关系的研究,可以打开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研究的一扇有益的窗户。
    • 作者:李桂芳,
    • 会议名称:南方丝绸之路与中华文化传播学术研讨会
    • 2017年
    摘要:自先秦始,中国与印度已有经济文化交流.中印之间最古老的交通线即是著名的"南方丝绸之路"线路之一——"蜀身毒道",其主要路线区域就是《史记》所载之西南夷地区.秦汉时期,随着中央王朝对西南地区的开发经营,古老的南方丝绸之路由民间商道逐渐发展为官方通道进一步促进了中印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 作者:林科,
    • 会议名称:南方丝绸之路与中华文化传播学术研讨会
    • 2017年
    摘要:本文探讨了哀牢的名称、地域、族群及物产,通过全面概述得出:哀牢具有多重名称,但都是因为一代英豪哀牢王的名字衍化而来,所以各名称之间既有联系和重合,又有区别和差异;其活动地域东北起于澜沧江,东南至红河州内云岭南脉哀牢山,南达缅甸、泰国、老挝、越南北部,西至印度阿萨姆邦东部,北抵缅甸与西藏交界处;其族群是由百蹼、百越、氏羌等多民族混合而成,逐步发展成部落联盟和王权酋邦;其物产桐华布和兰干细布闻名中外。哀牢地处中印古文明毗邻地界,其兴起之世,深受中印文化的直接影响,但终因族群和文化同源而内属中国,直接开启了中国与世界交流的门户。哀牢活动的横断山区南部虽现在很多不在中国的版图之内,但古代各大文明都以此地为交流联系的中介,所以如今形成了众多种族相同、文化相似、习俗相近的不同民族。可以说哀牢是古代中国与东南亚、南亚乃至西亚、非洲、欧洲交流的“世界十字路口”,是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
    • 作者:刘晓凤,
    • 会议名称:南方丝绸之路与中华文化传播学术研讨会
    • 2017年
    摘要:南方丝绸之路是祖先开辟的一条成都起步通往缅甸、阿富汗乃至地中海的古老民间商贸之路,是比西域丝绸之路更早的国际通道.在这条路上古蜀文明与异域文化不断碰撞融合,延展生发.这条神奇的道路上有奇特的风景、动人的诗句、美丽的故事.杜诗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尤其是流寓巴蜀时期创作的诗歌中留下了南方丝绸之路的蛛丝马迹,以下尝试梳理分析。
    • 作者:马庆洲,
    • 会议名称:南方丝绸之路与中华文化传播学术研讨会
    • 2017年
    摘要:通西南夷是西汉时期拓边的重要一环,在此过程中,作为一介低阶官吏,司马相如不仅是武帝西南夷政策的积极拥护者,而且奉节出使,略定西夷,为汉代经营西南做出了贡献,值得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
    • 作者:任子田,
    • 会议名称:南方丝绸之路与中华文化传播学术研讨会
    • 2017年
    摘要:苏联时期,在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受苏联音乐理论和表演舞台化的双重影响,传统乐器库姆孜的表演方式发生了重要转变,在一系列新变中,尤以拨弦手法的变化最为突出:一是具备了与乐谱相配合的标准化手法体系;二是为了增强舞台效果,产生了一系列复杂的新手法和新动作.改革开放以后,发生于吉尔吉斯斯坦的库姆孜新变迅速在中国传播,极大地影响了中国柯尔克孜族库姆孜的表演方式是考察跨国民族的音乐传播和当代丝绸之路文化跨国传播的重要切入点.
    • 作者:孙少华,
    • 会议名称:南方丝绸之路与中华文化传播学术研讨会
    • 2017年
    摘要:中国古代学术史上的一个基本事实是:从口传、甲骨、金石、简帛到纸张、电子载体,只要具备了声音、文字、图像的任何一种形式,就会将读者纳入其所要表述的文本世界,最终使得后世研究者纠结于故事真伪、文字异同等问题,而较少关注在此基础之上形成、存在于文本之外的"文化"、"文明"层次的事情.本文主要谈两个问题:第一,文本之"内"的文字抄撰与流变;第二,文本之外的"文化"、"文明"的形成与传播.司马相如《天子游猎赋》中有很多珍奇异物,据笔者考察,其来源既有传统的"丝绸之路"的可能,也有来自南方丝绸之路的可能。
    • 作者:谭继和,
    • 会议名称:南方丝绸之路与中华文化传播学术研讨会
    • 2017年
    摘要:丝绸是中华文明独异于其它世界三大古文明而为它们所未有的唯一独特标志中国是丝绸文明的始源国.成都平原因其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条件有"天府"之美誉,是中华丝绸文明起源和形成的摇篮之一,也是连接诸条丝绸之路一个重要腹心和枢纽.汉唐以来,天府成都更因蜀锦、蜀绣、蜀布、漆器、邛竹杖及其它特色商品,在丝绸之路的贸易中独放异彩.今天开展"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与合作,天府成都同样会对各种文明的互学互鉴,作出自己的独特贡献.由于“锦城”名称是独特的天府丝绸文明非遗品牌,历史上专指锦江环绕的二江抱城的古城区域。为传承锦城文脉,宣传老城区的“锦城’,“蓉城”这一无形精神资产,建议将这一古城区域命名为“天府古城”,以便于同“天府新区”相呼应。同时,紧跟国际上文化产业和文化产品消费进入井喷时代潮流的需求,认真学习、吸取和挖掘历史上成都人善于利用蜀锦蜀绣传播文化意蕴、传递价值理念、塑造人文精神的历史经验,弥补当前蜀锦蜀绣商品缺乏文化价值内涵、整个丝绸行业“重技艺传承而轻文化传承”的短板,并把这个任务作为成都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工作的重中之重来贯彻,以便增强天府文化走出去的亲和力、感染力、吸引力、竞争力,真正以文化为魂,复兴蜀绣丝绸业。
    • 作者:王韵,
    • 会议名称:南方丝绸之路与中华文化传播学术研讨会
    • 2017年
    摘要:缅甸位于中国和印度两个亚洲大国之间,也是从我国西南通往东南亚各国的桥梁.南方丝绸之路是起点从成都开始,然后途经云南至缅甸,继续前行通向印度、东南亚、中亚和西方的一条陆上丝绸之路,这条道路从中国西南的方向将中华古文明与世界古文明紧密地联系起来.缅甸作为南方丝绸之路上一个重要的贸易中心和商业枢纽,在魏晋至唐代时,在这条古代交通要道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
    • 作者:吴穹,
    • 会议名称:南方丝绸之路与中华文化传播学术研讨会
    • 2017年
    摘要:在南方丝绸之路的研究中,谱牒文献还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举例说明谱牒文献在考察人口迁徙、民族交流、宗教信仰变化、交通等诸方面的价值,拟对南方丝绸之路的研究呈现一种不同的思路。
    • 作者:徐希平,
    • 会议名称:南方丝绸之路与中华文化传播学术研讨会
    • 2017年
    摘要:本文阐述了杨慎通达的民族文化观念,是第一个以中原文化平等视角看待云南文化的。杨慎交游广泛,其中不乏各族同胞,杨慎作品题材广泛,一方面让云南地区各族学子增加对内地中原文化及传统的儒家文化思想的了解,另一方面,其作品中大量以西南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为题材,反映了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其存诗约2300首,所写的内容极为广泛,与南丝绸之路区域文化及民族文化内容尤其丰富。
    • 作者:颜信,
    • 会议名称:南方丝绸之路与中华文化传播学术研讨会
    • 2017年
    摘要:琥珀自古以来就受到人类的青睐,人类不仅利用其作为装饰品之用,同时也以其功用当做药用,至今依然不衰.作为装饰品的琥珀制品自秦汉开始已经出现于我国西南地区的众多墓葬之中,这种特有的装饰物品其原料与产地多系域外,且多从外地输入.因此对中古时期我国西南地区出土的琥珀制品的来源路径进行分析研究则可以初步的判断出我国西南与域外地区存在着的对外交流路线,从而进一步了解南方丝绸之路在我国西南地区物贸交换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 作者:杨静,
    • 会议名称:南方丝绸之路与中华文化传播学术研讨会
    • 2017年
    摘要:傈僳族属氐羌的一支,是南方丝绸之路上独有的民族之一.明清时期,迫于官匪械斗与生存压力,活动于雅砻江流域的傈僳族几经迁徙,大部分向西和西南边疆转移,居住于今天的怒江流域,还有一部分向北迁徙,定居在今天四川的德昌、盐边、米易、会东等县.四川德昌傈僳族因脱离主体民族几百年,其生存方式和文化形态等诸多方面都与云南傈僳族有较大的差异.一直以来,云南傈僳族倍受学界关注,而四川傈僳族相关研究甚少.本文以口头文学为切入点,结合几次田野调查获取的资料信息,对德昌傈僳族口头文学中呈现出来的独特文化价值做一个浅显的梳理,并探讨其在非遗保护语境下研究与传承的价值,为今后的深入研究做一个铺垫.
    • 作者:余江,
    • 会议名称:南方丝绸之路与中华文化传播学术研讨会
    • 2017年
    摘要:本文阐述了南方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其沿线重要节点城市主要有四川成都、云南昆明、云南瑞丽、贵州。南方丝绸之路经济带在我国当前的地缘政治中处于特殊重要的位置,当今世界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市场,也是是我国今后最具战略意义的能源通道。
    • 作者:张建伟,
    • 会议名称:南方丝绸之路与中华文化传播学术研讨会
    • 2017年
    摘要:元朝时期安南诗人群体的汉诗创作值得重视.安南诗人群体与元朝使臣的唱和是中越文化交流的见证.留居元朝的陈益稷、陈秀嵈、黎崱、赖益岿与元朝文人进行了广泛的文学交流,陈益稷等人的诗作深刻反映了元、陈交兵对他们造成的灾难,以及"越南羁旅"的处境.安南诗人群体是东亚"汉文化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 作者:鍾仕倫,
    • 会议名称:南方丝绸之路与中华文化传播学术研讨会
    • 2017年
    摘要:敦煌写本《文选》中的诗学文献今存俄藏(L.1452)和法藏(P.4884、P.2707、P.2543)四截残卷.俄藏本从今六十卷本《文选》卷十九束广微《补亡诗六首》起,到卷二十曹子建《上责躬应诏诗一首》止.法藏本为今六十卷本《文选》卷四十六"序下"颜延之和王融两篇同名的《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法藏本无注.这两种敦煌写本《文选》虽为残卷,但其原文和注释都与今本有异,较之现存各本的李善注和五臣注,兼有二者之长,可订正今本《文选》的某些错误,补充《文选》的正文和李善注、五臣注的校释,具有比较高的文献价值.
    • 作者:周燕玲,
    • 会议名称:南方丝绸之路与中华文化传播学术研讨会
    • 2017年
    摘要:数量庞大的清代西域诗作中,有着浓浓的江南情结.无论是江南籍文人还是非江南籍文人,均将江南作为"精神故乡"的文化承载,以此平复文人的思乡之情,并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张力.江南文人聚集西域,在边疆形成了一个"江南文化圈",将江南特有的生活与体物方式带到了西域,主观上拉近了内地文人与西域的心理距离.这种"江南情结"在边疆地区强化了国家观念与王朝意识,强化了大一统的地缘结构秩序,在根本上牢固树立了边疆地区的"中国观念".
    • 作者:多洛肯,
    • 会议名称:南方丝绸之路与中华文化传播学术研讨会
    • 2017年
    摘要:明清云贵高原少数民族诗人——特别是彝族、白族、纳西族诗人"宗唐"倾向较为凸显,其诗作中对唐诗的接受主要表现在对唐诗的语句、意象、意境、结构、表现手法等的借用、化用,以及对唐诗体式的效拟和对唐人唐事的吟咏等方面.除此之外,许多文人大家的批点也证明了明清云贵高原少数民族诗人确实受到了唐诗较大影响.在对唐诗的接受和学习中,明清云贵高原少数民族诗人的诗歌创作进一步焕发了生机与活力,也取得了更突出的成就.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