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中文会议>2017海峡两岸城市双修+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地下空间科技创新与融合发展论坛

会议信息

  • 会议名称:

    2017海峡两岸城市双修+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地下空间科技创新与融合发展论坛

  • 召开年: 2017
  • 召开地: 厦门
  • 会议文集: 2017海峡两岸城市双修+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地下空间科技创新与融合发展论坛论文集
  • 主办单位: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全球地下空间研究会
  • 出版时间: 2017-04-15
  • 排序:
  • 显示:
  • 每页:
全选(0
<1/1>
19条结果
    • 作者:朱顺清,
    • 会议名称:2017海峡两岸城市双修+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地下空间科技创新与融合发展论坛
    • 2017年
    摘要:构造物基础若在地下水位以下,应核算地下水浮力对构造物之上举作用。对于基础底版位于地下水位深处,且上部结构重量较轻之构造物,如大楼地下室、地下商场、地下车站、地下停车场等,应审慎评估地下水浮力对基础底版作用之抗浮安全性,以免发生上浮破坏。本报告旨在介绍大楼载重较不平均且深开挖地下室的建筑物,采用创新的基底减压或排水抗浮方式,永久性降低基础底版静水压,有效的解决地下空间构造物基础抗浮并增加价值效益之应用实例。
    • 作者:许圣富,
    • 会议名称:2017海峡两岸城市双修+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地下空间科技创新与融合发展论坛
    • 2017年
    摘要:共同管道指设于地面上、下,用于容纳二种以上公共设施管线之构造物及其排水、通风、照明、通讯、电力或有关安全监视(测)系统之各种设施。介绍了共同管道整体规划作业,规划设计考量,施工实务,经费分摊方式等问题,探讨了民间参与共同管道建设方式。
    • 作者:蔡文豪,
    • 会议名称:2017海峡两岸城市双修+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地下空间科技创新与融合发展论坛
    • 2017年
    摘要:海绵城市系指具备排水、过滤空气及污染物质等功能,利用都市中分散而可运用之土地与建物空间,以入渗、滞蓄雨水等方式,如同海绵般吸存水分,达保水、防洪、防旱、降温及减碳等效益的城市,让地表下土壤的水与空气可穿透地表不断交换作用,使人类与地球环境系统互生互助,迈向永续生态与低碳城市。要建立水纲领(海绵城市)计划架构及目的;建立水政策(水治理主轴、水环境、水资源);建立整体四级架构,逐步推动,迈向幸福宜兰;建立综合治水计划,包含产业、土地调整检讨。
    • 作者:谭义绩,
    • 会议名称:2017海峡两岸城市双修+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地下空间科技创新与融合发展论坛
    • 2017年
    摘要:介绍了台湾近期两个台风事件,台湾面临旱灾问题对城市规划的影响,探讨了都市化对水文的影响。提出最佳管理措施Best ManagementPractice (BMP)系一个最具经济效益的方法在管理地表迳流量与处理水质,其方法可以是技术、措施、构造物(Richard Field et al.,2006).暴雨最佳管理措施(StormwaterBMPs)可以分为工程方法与非工程方法,工程方法是指建置实体设施,非工程方法是指一种程序、规定,BMPs的选择多元,主要可依现地特性与污染物做选择(EPA,2012)。台湾从早期社会经济发展仅着重于水资源的开发,近年则因居住环境不断受不当开发造成的大自然反扑而着力于治山防洪,并随着休闲及环保意识抬头而演变成生态环境营造,乃至于现今发展成结合治水防洪及环境营造的低冲击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
    • 作者:陈瑞文,
    • 会议名称:2017海峡两岸城市双修+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地下空间科技创新与融合发展论坛
    • 2017年
    摘要:住建部推动「海绵城市」,并先后推出多个海绵试点城市.但是,由于多次大雨,各地海绵城市仍频繁出现淹水事件,引起广泛质疑.因此利用本次论坛将特别提出运用JW生态工法打造[JW生态海绵城市],以区别其他海绵城市的工法手段及材料运用的不同.JW生态海绵城市是直接打开地表的毛细孔,利用透水透气的功能,达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的效益.此外,结合地下管廊,具有水资源回收功能又可让水体不黑臭,而JW生态工法的自动空调效果,有效缓解热岛,并让空气不扬尘也同时过滤空气及车辆排放的污染物同时捕捉二氧化碳等永续环境的效益.更且,创造地下生态系统,可让水泥铺面成为都市绿色农场,改善粮食安全带给城市绿美化,直接强化城市生态功能.使用JW生态工法海绵城市之效益,将杜绝排水沟恶臭,减少城市脏乱及蚊蝇、老鼠等滋生,因此能够显著改善公共卫生、提升民众健康、防止传染疾病发生.让JW生态工法所建构的JW生态海绵城市,实践住建部所期望的城市大海绵,更能有效改善城市病,同时提升城市安全、永续、经济、健康、乐活的生活质量,具体实践生态文明.
    • 作者:彭保华,
    • 会议名称:2017海峡两岸城市双修+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地下空间科技创新与融合发展论坛
    • 2017年
    摘要:本文介绍了台湾地区共同管道法的立法背景,立法过程,阐述了公告程序和实施细则。探讨了共同管道建设及管理经费分摊办法和土地使用审核办法等。
    • 作者:王子龙,
    • 会议名称:2017海峡两岸城市双修+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地下空间科技创新与融合发展论坛
    • 2017年
    摘要:城市综合管廊指的是建于地下用于容内二类及以上城市工程管线的构筑物及附属空间。介绍了智慧管廊运维管理平台中的CPM平台云端架构以及iPad维护管理系统的系统配置。
    • 作者:朱小羽,
    • 会议名称:2017海峡两岸城市双修+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地下空间科技创新与融合发展论坛
    • 2017年
    摘要:本文介绍了基础设施领域的BIM解决方案,包括桥梁与隧道建模,数字化加工,3D激光扫描,施工过程仿真,虚拟体验等。最后分享了两则应用案例。
    • 作者:左群英,
    • 会议名称:2017海峡两岸城市双修+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地下空间科技创新与融合发展论坛
    • 2017年
    摘要: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编制工作指导意见》吉政办发[2016]74号文件要求编制该技术导则.总体要求是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分区管控、适当开发、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的原则.以城市总体规划为指导,与相关专项规划相衔接,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开展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编制工作.以实现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轨道交通、海绵城市建设、城市综合防灾体系、新城新区建设、棚户区改造六个结合为导向,以建立全省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法规、政策三个体系为框架,形成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整体网络和战略布局。彻底解决工程无序、管理混乱、各自为政等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乱象,确保城市公共安全,推进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科学有序发展。
    • 作者:黃士彰,
    • 会议名称:2017海峡两岸城市双修+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地下空间科技创新与融合发展论坛
    • 2017年
    摘要:本文介绍了台北市配合地铁实施共同管道的路线,介绍了法律政策与设计规范,重点探讨了规划设计与说明以及施工过程。在已开发的都市区域中,由于地下管线错综复杂,交通车辆繁忙,因此建设综合管廊相对困难度提高很多,更需要细心的规划安排。
    • 作者:曾俊杰,
    • 会议名称:2017海峡两岸城市双修+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地下空间科技创新与融合发展论坛
    • 2017年
    摘要:本文介绍了共同管道的定义,共同管道种类.探讨了共同管道相关法规,专责人力及组织架构,共同管道系统整体规划,共同管道经费分摊,台北市共同管道基金介绍,共同管道建设时机等问题,分析了共同管道兴建效益以及台北市共同管道建设概况。探讨了共同管道经过路段禁挖情形,共同管道管理维护经费,同管道管理维护作业,管线单位进入共同管道作业,防(救)灾作业等问题。
    • 作者:油新华,
    • 会议名称:2017海峡两岸城市双修+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地下空间科技创新与融合发展论坛
    • 2017年
    摘要:综合管廊的绿色建造是指在综合管廊的规划、设计和施工全过程中,在保证安全和质量的同时,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节约资源和能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工程建设生产活动。绿色建造技术包括超前的集约设计技术经济的基坑支护技术,快速的结构施工技术,适度的预制装配技术,安全的近接施工技术,有效的防水施工技术等。
    • 作者:鲁成俊,
    • 会议名称:2017海峡两岸城市双修+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地下空间科技创新与融合发展论坛
    • 2017年
    摘要:本文介绍了台湾道路既有管线现况,分析了共同管道施工遭遇的困难提出了施工障碍的设计与施工因应对策,最后以共同管道施工案例进行说明。提出有效利用既有设施空间,可解决空间不足,适当规划施工阶段,可减省作业空间。
    • 作者:王恒栋,
    • 会议名称:2017海峡两岸城市双修+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地下空间科技创新与融合发展论坛
    • 2017年
    摘要:各城市人民政府要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在地下管线普查的基础上,统筹各类管线实际发展需要,组织编制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规划,规划期限原则上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相一致。结合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各类地下管线、道路交通等专项建设规划,合理确定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布局、管线种类、断面形式、平面位置、竖向控制等,明确建设规模和时序,综合考虑城市发展远景,预留和控制有关地下空间。建立建设项目储备制度,明确五年项目滚动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积极、稳妥、有序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 作者:陈伸贤,
    • 会议名称:2017海峡两岸城市双修+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地下空间科技创新与融合发展论坛
    • 2017年
    摘要:近年受气候变迁影响,导致强降雨、极端降雨事件越益频繁,都市区域发展迅速,地表不透水率(ISA)提升,渗透减少,土壤透水保水能力降低,蒸发散量减少(破坏水文循环),雨水透过管渠快速汇集至河川排水路,增加洪峰流量与溢淹风险,更增都会区防洪排水系统负担。要改变防洪思维,兼顾基地雨水贮集、渗透雨水、涵养地下水之海绵(透水)城市概念,从源头降低迳流量,提升防洪效能,降低排水系统负担,恢复都市水文循环。通过海绵城市建设,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
    • 作者:谢映霞,
    • 会议名称:2017海峡两岸城市双修+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地下空间科技创新与融合发展论坛
    • 2017年
    摘要:全面贯彻海绵城市的城市发展理念长期坚持下去贯穿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全过程。“城市双修”指的是老城区、建成区。“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要对城市原有生态系统的保护,尤其是河流、湖泊、湿地、坑、沟渠等水敏感地区的保护,最大限度的保护“山水林田湖”。制止对城市生态系统内山体、河流、海岸、湿地、植被、土壤的一切破坏活动,调整城市土地的使用模式。做好城市开发建设的前评估生态恢复和修复。对已经受到破坏的水体和替他自然环境(山水林田湖),运用生态的手段进行恢复和修复,并维持一定比例的生态空间。通过一系列手段,恢复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平衡功能。
    • 作者:陈明仁,
    • 会议名称:2017海峡两岸城市双修+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地下空间科技创新与融合发展论坛
    • 2017年
    摘要:都市建筑基地产业经济发展,带来的淹水风险速度,大于原有总合治水的努力者。总合治水下,雨水贮留利用、基地保水设施虽然也有防洪效能,但因为目的不同,防洪效能有限。除了传统雨水下水道、抽水站等工程方法,在都市区域,由于高度及中发展,目前台湾在都市计划区域,配合法规增加了以广义之「雨水贮集滞洪设施」为主要作法,规定不同的贮集量体,搭配开发审查。推动雨水贮集滞洪设施,首要明确都市的目标,尤其是防洪排涝外,水资源与水环境与生态宜应一并考虑,再建立相关法规:设施法源、标准、实施或设置要点、技术规范、维护管理、罚则、奖励措施。推动雨水贮集滞洪设施,相关配套措施为:拟定奖励措施、建立维护管理机制、教育训练、鼓励与扶植学研与民间之专利工法。建议公部门主动找寻较大之基地建置较大之滞洪设施。既有公园、学校、公有土地等,应列为重点,强制去执行。机关学校过去已经设有之雨水贮留利用或基地保水设施,以雨水贮集滞洪观点,对应于「标准」来说应该还有很大空间,可以提出调整改建而扩充其功能。设公共设施用地建置雨水流出抑制设施基金设「基地开发建置维护雨水贮集滞洪设施基金」,依面积作是否要求设置之依据,若不设置则依照面积大小,要缴纳基金作为设施的维护管理。应结合迳流分担出流管制与雨水贮集滞洪设施规定,落实分区检讨排水规划,订定各区迳流分担量,提供后续都市防洪管理者,在雨水贮集滞洪设施的掌握,以及后续出流管制之着力。
    • 作者:林士斌,
    • 会议名称:2017海峡两岸城市双修+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地下空间科技创新与融合发展论坛
    • 2017年
    摘要:本文介绍了台北市自然环境与水环境的建设现状,提出了台北市海绵城市3大愿景与6大目标,最后分析了重点项目以及总结了阶段成果。
    • 作者:庄睦雄,
    • 会议名称:2017海峡两岸城市双修+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地下空间科技创新与融合发展论坛
    • 2017年
    摘要:近年来因全球暖化造成极端气候出现,降雨型态改变造成暴雨频率增加,为解决道路频仍发生之积水现象,及减轻排水系统负荷,台湾营建署提出创新的市区透水道路设计与施工理念,取透水材料透水性良好、孔隙率高之优点运用于面层与基底层,使雨水通过人工铺筑之多孔隙铺面,直接渗入路基土壤,而具有让水还原于地下之性能;并藉由改变道路基底层的材质及施工方式,期能提高现有市区道路的透水性及承载力。透水铺面应以全保水概念为主加速进行透水铺面成效评估评估指标应含括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水安全等。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