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中文会议>2016年中国科技传播论坛暨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年会

会议信息

  • 会议名称:

    2016年中国科技传播论坛暨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年会

  • 召开年: 2016
  • 召开地: 北京
  • 会议文集: 2016年中国科技传播论坛暨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年会 论文集
  • 主办单位: 中国科技新闻学会
  • 出版时间: 2016-11-05
  • 排序:
  • 显示:
  • 每页:
全选(0
<1/4>
63条结果
    • 作者:,
    • 会议名称:2016年中国科技传播论坛暨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年会
    • 2016年
    摘要:本文从"互联网+"时代媒体的表现入手,运用文献分析和案例分析的方法,研究当下的新闻传媒在新闻价值取向方面的变化,并结合实例予以总结,归纳出新闻价值取向在时新性、接近性、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五个方面的新变化,并对这些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探讨.因此,回归到理论层面,探索把握"互联网+"时代新闻价值取向的新变化,对更好地指导当年的新闻传播工作来说是有重要意义的.不能够僵化的看待新闻价值,而应该主动探索新时代下新闻价值的取向,形成科学的体系,从而反哺新闻实践。
    • 作者:,
    • 会议名称:2016年中国科技传播论坛暨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年会
    • 2016年
    摘要:艺术品,藏之,久而弥珍.科技新闻作品,能否当作艺术品来收藏,答案应该是肯定的.然而,就新闻本身的特性而言,时常有"时过境迁"之嫌.往往是一条新闻一旦公之于众,也就成了"明日黄花".让科技新闻作品得到更广泛、更深入的传播与渗透,让受众喜闻乐见并收入囊中.如此,科技新闻即如同艺术品那般成为人们可收藏之物了,既可以是纯物质品上的收藏,也可以是精神意识上的收藏。应提升科技新闻工作者的写作、创作的手法,用艺术的手法来装点科技新闻作品,其目的正在于此。要求科技新闻工作者具有科学的胆识—不畏传统、不畏教条的科学精神,既要大胆地创新,又要有“亘古不变”胆量。
    • 作者:,
    • 会议名称:2016年中国科技传播论坛暨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年会
    • 2016年
    摘要:近年来,我国出现多次反对PX项目建设的群体性事件,PX项目陷入一闹就停的困境.消除国内民众对PX项目的误解,使其建立理性认知十分必要.大众媒体构建在矛盾解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新闻框架的角度,探索权威媒体人民网PX报道的特点及不足,以优化争议性议题报道,提升科技传播水平.媒体的框架平衡设置和整合非常重要,人民网要积极担任中介调停者,缓解通过聚众散步游行反对PX这种群体行动直接向政府施压的现状。人民网PX报道的新闻框架凸显了“科学普及”框架,却缺失了“风险沟通”内容,反而强化了民众的抵抗情绪。网络媒体报道信息来源要多元化,提升新闻话语的科学性,报道事实不仅要符合客观实际,更宏观是要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 作者:,
    • 会议名称:2016年中国科技传播论坛暨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年会
    • 2016年
    摘要:本文分析了传统媒体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以生动的新闻采访报道案例,就新闻策划采访报道创新谈几点认识.科技类纸媒要运用“互联网+”创新策划新闻,打造多媒体联动平台;创新策划采访报道,吸引受众“眼球”,做出具有鲜明科技特色的新闻稿件;科技类媒体要创新新闻采写角度,关注、寻找有科学意义的争论的热点话题,满足读者的需求。总之,对于科技类传统媒体来说,要做专业的宣传,要精确传播,以用户为核心做好策划采访报道的每一环工作,并做深、做透,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 作者:,
    • 会议名称:2016年中国科技传播论坛暨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年会
    • 2016年
    摘要:航天科普传播是科学技术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航天领域关系到国家安全,具有一定特殊性.本文将结合目前我国的科普传播现状,分析在新媒体语境下航天科普传播优秀个案(航天科工海报、南航大学生微视频),总结可以借鉴的经验(案例;故宫淘宝、张召忠B站直播),并针对当下航天科普提出优化传播策略.建议改变传统的科普传播方式,目前直播技术、VR技术、微视频技术蓬勃发展,航天科普人员可以利用这些技术,在传播过程中增强在场感和互动性,提升航天科普的传播效果。传播事件可以做议程设置,主动引导公众的注意力,利用这些热点事件来进行科学知识的传播。相较于其他科普体系,航天科普传播的体系相对不健全,内容、平台、专业人员、技术等都相对欠缺,在体制创新方面以及对优势资源的配置上,航天科普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在媒介融合背景下,传播从业人员也需要对自身的媒介素养加以提升。
    • 作者:,
    • 会议名称:2016年中国科技传播论坛暨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年会
    • 2016年
    摘要:农业类自媒体可以认为是个人或团队通过明确自我意识和传播对象,形成的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农业类自媒体传播平台.农民是农村科普信息应用的决策者、参与者、受益者和风险承担者.在科普信息化发展的新形势下,正确引导农民,充分发挥自媒体对农村生产生活的推动作用应受到更多的重视.建议动员社会资源力量,建设农村科普信息化保障体系,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扩大自媒体的辐射影响力,引导农民成为自媒体参与主体。总之,自媒体是农村科普信息化建设中的一部分,应当充分运用这一手段,不断加大自媒体对涉农科普信息资源的整合力度,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引导农民成为自媒体建设主体、参与主体,实现农村科普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贴近农村,贴近实际,服务农民,为农民、农合组织等提供系统、及时、方便、准确、实用的服务,使他们切身感受到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成果带来的变化和实惠。
    • 作者:,
    • 会议名称:2016年中国科技传播论坛暨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年会
    • 2016年
    摘要:社交媒体时代的到来和微博、微信的出现使得公民逐渐成为信息传播过程中的重要节点,传播方式的改变、媒介生产形式的多样化也对科技新闻报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山东5.7亿非法疫苗案"为例,探讨当面对一瞬之间就可能被引爆的网络舆情时,如何在传播面临失控、谣言肆虐,甚至舆论无秩序的情况下,提升科技新闻报道的传播效应,最大程度地向公众传播科学知识,消除社会恐慌,维护社会稳定.应针对不同的舆情阶段,适时调整报道内容,提高大众媒体的科技传播能力,加大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力度,增强科技新闻报道的“融合”意识,加强科技新闻报道的厂度和深度。
    • 作者:,
    • 会议名称:2016年中国科技传播论坛暨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年会
    • 2016年
    摘要:传统媒体多年来的事业化性质使其在转向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面临很多问题,然而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的产业化管理的探索为如今传媒领域的转企改制做了铺垫.然而,从事业到企业的转变仍然带来企业的阵痛,为了实现平稳过渡就必须在产业化发展上找好出路,建立现代化的企业治理结构、探索规范化的资本运营策略、进行精细化的媒介资源配置、采用多元化的经营管理策略、形成市场化的企业运作模式.传统媒体在转企改制过程中面临很多挑战,要想实现顺利过渡,必须探索产业化发展道路。在这种情况下,加强产业化经营将是传统媒体维持生存和迸发新活力的关键一环。
    • 作者:,
    • 会议名称:2016年中国科技传播论坛暨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年会
    • 2016年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用户被赋予了内容主动选择权,可以在媒体平台上进行在线互动并成为信息传播主体,而随着媒介终端的移动化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用户的信息传播不再被空间与时间所局限.打破时空藩篱的用户能够在移动媒体终端同时建立熟人社群和陌生人社群,以此满足自己的社交需求,连接虚拟与现实的人际关系.同时,通过海量信息与兴趣组、社群内部成员的互动,用户能够获得相较于传统媒体更加分众化、更加精准的文化认同.此外,移动媒体的用户在网络经济时代成为消费的主体,其社群担任了用户以及消费者的角色,社群的文化和情感需求开始对生产商进行媒介生产的过程产生影响.但同时,移动媒体时代的媒体变革因其便捷性、开放性的特性,也引发了用户过度依赖于媒体、碎片化信息泛滥及信息过载等问题.
    • 作者:段玉龙,
    • 会议名称:2016年中国科技传播论坛暨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年会
    • 2016年
    摘要:《照亮新闻深处》是北京广播市场唯一的一档新闻类科学栏目,本文依据《照亮新闻深处》的创作背景以及创作思路引出了"生活科学"传播理论,同时还将科学传播的几种常见模式进行了对比,并将近期的节目内容进行了列举,这样可以使得读者更容易明白《照亮新闻深处》的制作模式以及科学传播在时下的进展程度。《照亮新闻深处》可以说是广播类节目在科学传播与新闻传播道路上探索的第一步,将来还要继续把科学传播放在社会进程中,构建有温度的新闻语境来传播科学.
    • 作者:,
    • 会议名称:2016年中国科技传播论坛暨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年会
    • 2016年
    摘要:当今是一个追求效率的快节奏时代,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逐渐成为数字信息时代中最受欢迎的信息传播手段.本文面对当前科技传播的新形势、新特点,对新媒体在科技期刊数字化转型中所起到的作用进行一些粗浅分析,提升科技期刊的科技传播能力,使科技期刊在数字信息时代对科普宣传工作更加有效、广泛.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随着科技期刊向数字化出版顺利转型,科技期刊在信息化时代的科普宣传中必将继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科技期刊完成数字化出版转型后,可以充分的利用自身优势,以新媒体形式,有效的覆盖受众人群,广泛传播科普信息,实现科普信息资源共享;社会环境监测和舆论监督,推进社会改革和进步;普及文化教育,传播科学知识,传承历史精髓,倡导社会文明;休闲娱乐,提供精神粮食。
    • 作者:,
    • 会议名称:2016年中国科技传播论坛暨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年会
    • 2016年
    摘要: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是政府引导实施、全民广泛参与的社会行动,更是传统媒体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随着网络、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体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我国进入了微时代.信息大爆炸既为科技传播带来了机遇,又带来挑战,如何及时、准确、前瞻性地把握微时代的科技传播导向,包括报纸期刊、广播、电视在内的一系列传统媒体应辨伪存真、稳扎稳打、寻求突破,主动挑起正确引导舆论的重担.在网络媒体推动下,传统媒体除了继续保持其公信力和权威性之外,更要突破传统介质形态,寻找新的媒介融合形式,稳固和拓展受众群体。应加强媒体从业人员科学素质和社会责任建设,提升传统媒体科技传播能力。传统媒体作为科技传播的重要渠道,不能仅仅满足于科学技术具体知识的普及和科技宣传目标的达而是要利用新闻报道、深度分析等各种形式增加公众对科技的理解、认识、思考,从而提升公众运用科技参与事务的能力。
    • 作者:,
    • 会议名称:2016年中国科技传播论坛暨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年会
    • 2016年
    摘要:随着互联网,尤其是无线互联网的发展,近年来新媒体迅速兴起.这一局面给传统科技媒体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同时带来新的挑战.本文从新媒体时代的用户思维入手,分析了传统科技媒体具备的优势和亟待补齐的短板,为传统科技媒体向新媒体转型扩张提供了策略建议.传统科技媒体应准确定位自身优势,适应传播模式变化,抓住新媒体及时、互动、多媒体融合的特点,提升自身影响力,策划观点清晰、立场明确的文章或新媒体产品,提升新媒体传播效率和影响力。
    • 作者:范孟娟,
    • 会议名称:2016年中国科技传播论坛暨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年会
    • 2016年
    摘要:广义的虚拟现实技术早已应用于新闻传播中,其中具有代表性应用有虚拟场景仿真、数据可视化、虚拟演播室、头戴式虚拟现实新闻阅读器.针对虚拟现实新闻发展过程遇到的新闻生产效率、新闻制作形式、新闻真实性3方面困境进行讨论,并阐释虚拟现实新闻对新闻行业、社会活动形式和受众认知习惯可能产生的影响.虚拟现实新闻仍于发展阶段,需要相关行业公司积极参与其中,合理使用虚拟现实技术,不丢失虚拟现实新闻核心价值。随着虚拟现实新闻影响力增强,需要警惕逐利行为对虚拟现实新闻行业的破坏,适应新的社会活动形式,充分认识虚拟现实新闻对受众认知能力的更高要求。
    • 作者:,
    • 会议名称:2016年中国科技传播论坛暨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年会
    • 2016年
    摘要:“科技传播+互联网”还是“互联网+科枝传播”,媒体人依旧迷茫。自媒体为公众参与科技传播创造了理想的空间,无中心、无权威的自由参与,参与者不受身份、地位、性别、年龄、种族、职业、立场等的限制,公众可以利用自媒体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诉求,进行科技信息的发布和传播,提供了公众科技话语表达的自由,克服了其他参与形式无法逾越的局限,为科技传播和科技决策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另一方面,大量的公众参与可能引发的舆论失控,许多不实的科技信息也在自媒体空间流动,谣言横生,威胁着科技传播的质量,使公众参与科技传播的效果得不到发挥。另外,自媒体科技传播中公众参与的盲目从众行为也是需要注意的问题。这种情况在科技领域尤其突出,由于普通公众科技信息的不足,往往选择从众,甚至还有可能发展成盲从,从而加剧了恐慌程度。从这个意义而言,自媒体作为公众参与科技传播的平台,尚有很多需要完善之处。公众参与的规范性和参与的积极性都需要提升,需要进行一定的引导。科技传播领域与其他的领域相比较,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因此,在积极鼓励公众参与科技传播的同时,也需要尊重专家的专业判断,在两者之间寻求平衡。另外,公众通过自媒体参与科技传播所产生的舆论需对科技发展和科技决策产生一定的影响力和约束力,这样才能保持公众参与的兴趣和热情。
    • 作者:,
    • 会议名称:2016年中国科技传播论坛暨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年会
    • 2016年
    摘要:科技传播对于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科技传播需要公众广泛参与才能发挥更大的功效.自媒体的出现,拓展了公众参与科技传播的途径.以"科技传播中的公众参与"为研究对象,基于自媒体的背景,结合近年来发生的自媒体科技传播公众参与的典型案例,分析自媒体科技传播中公众参与的现状、特点、存在的问题.自媒体与科技传播的有效结合,使科技传播的格局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公众参与型科技传播成为科技传播的主流.公众通过自媒体参与科技传播的积极性高,参与意愿强,不同科技领域呈现出公众参与程度不一的状况.自媒体科技传播的公众参与也存在着参与盲目、谣言传播等问题,自媒体作为公众参与科技传播的平台,尚有需要完善之处.公众参与的规范性和参与的积极性都需要提升,需要进行一定的引导。公众通过自媒体参与科技传播所产生的舆论需对科技发展和科技决策产生一定的影响力和约束力,这样才能保持公众参与的兴趣和热情。
    • 作者:,
    • 会议名称:2016年中国科技传播论坛暨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年会
    • 2016年
    摘要:过去半年中,"韩春雨事件"成了国内科技新闻的一大热点.韩春雨从"崛起"到"陨落",媒体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一些新兴自媒体.这一事件一方面显示出在社交媒体时代自媒体在一些专业领域的先天性优势,形成了自媒体倒逼传统媒体的态势;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国内媒体在报道科技新闻过程中存在的诸多不足,包括自媒体在新闻传播操作专业性方面的先天性劣势.科技新闻不同于一般的社会新闻,技术的专业性探讨与新闻的专业性操作缺一不可,应该进行广泛深入的多方采访调查,应该秉持价值中立的客观立场.科技新闻报道同样需要讲好故事,但比讲好故事更重要的是必须遵循科学传播规律,那就是它的科学性,包括专业、准确、严谨,能经受得起时间的考验.与此同时,学业有专长,术业有专攻.现代科学的专业化细分程度不断加深,专家只是对自己所从事的领域有权威的发言权,不存在所谓的万能专家.科技报道要找同行的真专家进行评论,绝对不能专家不"专".
    • 作者:,
    • 会议名称:2016年中国科技传播论坛暨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年会
    • 2016年
    摘要:来自于科学技术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公众生活各方面的科技传播需求在当代呈现出普遍而多样的特征,这也推动当代科技传播进入了一个繁荣发展的新阶段,其中参与主体更加多元,传播渠道更加多样,传播实践更加活跃,传播形态更加丰富,传播关系也更加复杂.当代科技传播研究也面临着向理论深化和学科创建的重要转变,整合分散于各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弄清当代科技传播的问题结构、确立当代科技传播研究的框架体系,是目前阶段科技传播研究深化发展的三大基础任务和推进科技传播学学科创建的三大基础工作.为了推进当代科技传播研究的深化和发展,科技传播研究需要将分散于科技情报学、科学社会学、技术创新研究、传播学家、新闻学等相关领域以及关于科学普及、公众理解科学、科学传播、技术传播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有效整合,对科技传播的各类"内部问题"和"外部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把科技传播基础理论研究、传播实务研究、实践发展研究、宏观问题研究作为当代科技传播研究的4个关键领域.依据问题的结构规划科技传播研究的框架体系,进而通过梳理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通过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实践研究、发展研究和政策研究,推进科技传播研究的深化,促进科技传播向科技传播学的发展。
    • 作者:,
    • 会议名称:2016年中国科技传播论坛暨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年会
    • 2016年
    摘要:本文期望从科学传播视角关注转基因问题,诸如媒介对转基因议题如何呈现?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才能收到比较好的传播效果等.本文采用内容分析和文本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中国科学报》和"果壳网"在转基因议题呈现方面的特点.研究发现,这两个媒体在转基因报道方面都存在着各自的长处和不足.简要来说,《中国科学报》的转基因报道主要长处在于,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权威性,报道比较深入和充分;"果壳网"的主要长处在于,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即时性的意见讨论平台,有很好的互动作用.但与此同时,这两个媒体的转基因报道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中国科学报》的相关报道不重视个人及团体的声音,"果壳网"的转基因议题讨论则呈现出嘈杂化的草根倾向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使转基因议题在媒介中的呈现不够全面、清晰,而且无益于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是科学传播的目的之一,尤其是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人民权利越来越多地介入到政府决策进程中.媒介的内容呈现与公众科学素养的形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理应受到社会的重视和学术的关注.
    • 作者:,
    • 会议名称:2016年中国科技传播论坛暨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年会
    • 2016年
    摘要: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媒体因其及时性、便捷性、互动性等优势,逐渐成为主流趋势,科技传播也迈入了崭新的时代.传统媒体因其权威性、优质内容、专业化团队等仍具有极大优势.研究新媒体时期的科技信息的传播无论是对于提高科技传播的效率还是在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提升公民科学素养上都有重要作用.《科技日报》自2016年6月1日开始了移动媒体环境下的媒体融合实践,不是以移动媒体替代传统媒体,而是二者融合,线上线下联动,成为一个综合的全媒体,这样才更加有生命力.对于传统媒体团队提供的内容进行精挑细选、深度整合、重新加工、精做标题;移动媒体呈现报道的方式和手段多样,形成合力;传统媒体和移动媒体联动报道,互相补台;除了传统媒体团队提供的内容外,移动媒体也坚持内容为王、加强策划,并且发挥优势,反哺纸媒;各个平台的移动媒体分别用其所长,行其所能,通过种种努力,取得了一定的传播效果,为《科技日报》拓展读者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