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中文会议>中医儿科医师合作共同体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刘弼臣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

会议信息

  • 会议名称:

    中医儿科医师合作共同体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刘弼臣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

  • 召开年: 2018
  • 召开地: 北京
  • 会议文集: 中医儿科医师合作共同体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刘弼臣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
  • 主办单位: 国际中医药学管理局
  • 出版时间: 2018-11
  • 排序:
  • 显示:
  • 每页:
全选(0
<1/2>
40条结果
    • 作者:徐荣谦,
    • 会议名称:中医儿科医师合作共同体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刘弼臣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
    • 2018年
    摘要:学术流派存在于中医发展的全过程,学术流派的存在势必引起学术争鸣,学术争鸣必将促进中医发展。臣字门学术流派是近代中医儿科学术流派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学术流派,对中医儿科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刘弼臣教授在臣字门学术流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历史作用,为臣字门学术流派的发展做出来极其重要的贡献。今天,在刘弼臣教授仙逝十周年之际,召开刘弼臣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缅怀刘弼臣教授对中医儿科事业做出的重要贡献,对中医儿科学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 作者:冯晓纯,
    • 会议名称:中医儿科医师合作共同体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刘弼臣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
    • 2018年
    摘要:肺居上焦,为五脏之长,咽喉为其门户,大肠与其相表里,主气,司呼吸,宣发肃降,为全身气机运化的枢纽,因此气机升降出入失调是机体发生病理变化的根本。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五脏六腑之间在生理、病理上互相协调,相互影响。“从肺论治”是中医整体观的具体体现。根据小儿肺腑娇嫩、形气未充的生理特点,表现为肺常不足,极易受外邪侵袭,肺脏受邪后又极易传变,易出现传心、损脾、侵肝、伤肾。“从肺论治”的学术思想亦给人们在儿科临床中辩治哮喘、哮咳、泄泻、心悸、遗尿等其他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且获得了切实有效的治疗效果。
    • 作者:郭振武,
    • 会议名称:中医儿科医师合作共同体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刘弼臣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
    • 2018年
    摘要:腹痛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引起腹痛的原因很多,几乎涉及各科疾病.既可以是腹内脏器病变,也可以是腹外病变;可以是器质性的,也可以是功能性的;可以是内科疾患,也可以是外科疾患,甚至最初为内科疾患,以后病情发展而以外科情况为主.在治疗方法上,有些腹痛急需手术,有些腹痛则不需要手术;有些腹痛最初保守治疗,之后需手术治疗,急需手术治疗者,若误诊、漏诊延误手术则可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反之不需要手术者,施行不必要的手术,则不但增加病人痛苦,甚或加重病情。所以对于小儿腹痛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应十分重视。
    • 作者:周俊亮,
    • 会议名称:中医儿科医师合作共同体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刘弼臣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
    • 2018年
    摘要: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组成、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形体官窍、气血津液等相互关系的一门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摘要:刘弼臣教授\"少阳学说\"及\"从肺论治\"的主要学术思想,对于儿科临床常见疾病和疑难病症的诊断、治疗、用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临床实践中深刻的体会并了解到\"从肺论治\"这一学术思想在各个疾病的治疗中的重要性,并将其应用的临床中,获得了理论和临床的双丰收.
  • 摘要:刘弼臣教授、徐荣谦教授系统总结、完善、提出了小儿\"体禀少阳\"的体质学说,该学说涵盖了小儿\"纯阳\"和\"稚阴稚阳\"的体质特点,并认为\"少阳为枢\"是其核心理论.刘弼臣教授认为儿童抽动障碍以\"风、痰\"为关键病理因素,本源在肝,病发于肺,关乎五脏.少阳为枢,与厥阴互为表里,通于风气,调和机体阴阳,协调气血津液,与气、火、痰诸郁形成有关,故而认为少阳枢机不利是儿童抽动障碍的重要病因病机.
  • 摘要:目的:分析徐荣谦教授从\"少阳论治\"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r\n 方法:选用从2016年11月-2018年8月徐荣谦教授门诊医案,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对这些医案进行整理,分析其临床治疗的用药特点及规律.\r\n 结果:纳入医案共涉及患者89例,231诊次,116味药物,通过分析单位药及药物组用药频次及关联度,分别挖掘出单位药频率最高的30味中药及药物组30组.分析得出徐荣谦教授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从少阳论治,以和解少阳,调理体质为主,配以疏肝健脾、止咳化痰、益气固表、调和营卫、收敛固涩的治疗用药原则.\r\n 结论:徐荣谦教授认为儿童体禀少阳,从少阳论治,旨在顺应儿童体质特点,纠正患儿体质偏颇,同时,辨体辨证同施,扶正祛邪并用,调节其邪正消长,使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 摘要:本文通过对刘弼臣教授学术思想溯源,以深入了解中医儿科\"调肺学派\"的创立渊源,阐述\"少阳学说\"的理论基础,进一步强调刘老的\"精于五脏证治,突出从肺论治\"的学术观点,总结了五脏证治下首重调肺的临床经验,为同道提供借鉴.
    • 作者:石勇,伍利芬,
    • 会议名称:中医儿科医师合作共同体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刘弼臣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
    • 2018年
    摘要:小儿支气管炎是小儿科常见的一种疾病,笔者见到患儿的症状、体质、面容符合肾虚体质的,运用徐荣谦教授关于儿童肾虚体质指导临床,用肾气丸加减治疗小儿支气管炎临床疗效显著.按照徐荣谦教授的儿童体质学说中肾虚体质辨证、立法、处方,得出了该患儿肾虚体质的证候,用肾气丸加减治疗小儿支气管炎临床疗效显著.
    • 作者:周群,
    • 会议名称:中医儿科医师合作共同体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刘弼臣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
    • 2018年
    摘要:本文介绍了\"臣字门\"学术流派中的两位大师刘弼臣教授和徐荣谦教授运用辛开苦降法治疗肺系疾病的理论和临床经验.笔者经揣摩学习,将之运用于儿科临床,治疗婴幼儿难治性咳喘,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体现了中医药治疗该类疾病的优势.
    • 作者:石勇,伍利芬,
    • 会议名称:中医儿科医师合作共同体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刘弼臣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
    • 2018年
    摘要:徐荣谦教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体质学说的影响下,创立了详尽的儿科体质学说,将小儿体质分为九种体质.其中儿童肾虚体质还是不被大家所重视.徐荣谦教授总结儿童肾虚体质为:身材偏小,毛发少泽,面色偏黑而少光泽,记忆力差,气息低怯,腿脚偏软,不能久行,喜让人抱,小便偏多,舌胖嫩,指纹色淡或暗,脉沉迟.为指导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了详尽的统一的标准.在使用肾气丸的时候大约有以下几种方法:\r\n 原方加减:对于徐教授所提出的肾虚体质占有一半以上的时候用原方加减肾气丸或者地黄丸等。这时以补正为主祛邪为辅。\r\n 合入肾气丸方法:对于邪气较重但同时又有肾虚体质的时候在汤剂中加入适量的肾气丸或者地黄丸的中成药丸剂。这个取自于刘弼臣的某些医案中中成丸药包煎的一些经验。这时候以祛邪为主扶正为辅。\r\n 使用肾气丸变方:有些具有肾虚的条件不是特别够,或者根据徐教授的肾虚体质不够一半的时候使用肾气丸变方,如张景岳的镇阴煎等。\r\n 使用其他调少阴的方剂:有些病情属于伤寒少阴范畴,则使用少阴方剂或者药物如干姜、附子、肉桂、封髓丹等。
    • 作者:蔡江,徐荣谦,刘尚建,
    • 会议名称:中医儿科医师合作共同体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刘弼臣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
    • 2018年
    摘要:目的:观察炒三芽在儿科的临床使用范围.方法:将炒三芽与镇肝熄风汤、香砂增食汤、七味白术散等合方使用.结果:炒三芽合方治疗小儿厌食、疳病、小儿佝偻病及小儿抽动移语综合证等收到良好效果.结论:具有消食和中、健脾开胃、理脾散热、消积化湿之功,促进小儿胃肠蠕动,滋养胃阴,防止伤胃碍气,发挥其生发之气,通过合方能够有效扩大其临床使用范围.
  • 摘要:乌梅出自《神农本草经》,具有敛肺止咳,涩肠止泻,止血,生津,安蛔的功效.何平教授在临床过程中,活用乌梅治疗儿科常见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有很好的临床推广价值.乌梅属于药食同源之品,民间多腌制成果脯食用,现代药理研究证明乌梅具有抑菌、镇咳、镇静催眠、抗惊厥、抗变态反应、抗肿瘤、抗纤维化、降血脂等作用,《本草求真》中说:“乌梅,酸涩而温,入肺则收,入肠则涩,入筋与骨则软,入虫则伏,入于死肌、恶肉、恶痣则除,刺入肉中则拔,故于久泻久痢,气逆烦满,反胃骨蒸,无不用其收涩之性,而使下脱上逆皆治。且于痈毒可敷,中风牙关紧闭可开,蛔虫上攻眩仆可治,口渴可止,宁不为酸涩收敛一验乎。”在临床运用中当充分掌握乌梅的作用,灵活辨证,博采众长,以体现乌梅的药用价值。
    • 作者:陈爱明,
    • 会议名称:中医儿科医师合作共同体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刘弼臣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
    • 2018年
    摘要:三字经派小儿推拿具有取穴少、用独穴、手法简练、推拿时间长、治病疗效高等特点。通过病例,笔者有以下体会:1、小儿推拿虽然不能解决疾病所有问题,但在某一切合点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使病情有所转机,病案1即如此。2、三字经推拿取穴少、手法简单,但辩证是基础,只有辩证准确,选穴恰当,专心推拿,方能凑效。3、小儿推拿应勤于思考,不能急功近利,应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 作者:杨志华,沈玉鹏,
    • 会议名称:中医儿科医师合作共同体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刘弼臣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
    • 2018年
    摘要:泄泻是儿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脾虚泄泻在小儿泄泻中占相当大的比例,严重影响着小儿的生长发育.小儿具有\"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的生理特点和\"发病容易、传变迅速\"的病理特征,因此临床治疗小儿泄泻难于进行准确辨证施治及遣方用药,总结沈玉鹏教授临床治疗小儿泄泻临床经验,结合小儿生理病理特点,沈玉鹏主任认为脾胃虚弱是本病发病根源,脾虚湿盛为病机,治疗方面注重健脾益气为主,渗湿止泻为辅,应用古方六神汤加减治疗小儿泄泻,效果显著.
    • 作者:张涛,
    • 会议名称:中医儿科医师合作共同体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刘弼臣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
    • 2018年
    摘要:大黄附子汤类方归属于下法中的温下之法,用于治疗寒积滞于里而宜下者.笔者在临床儿科疾病治疗中,运用大黄附子汤类方治疗儿童扁桃体肥大、疳积重症(疳干)、便秘等疗效显著.大黄附子汤类方作为温下法的代表方,主要针对里寒积滞,临床表现以实证为主,但病机多有虚实夹杂。偏实证以大黄附子细辛汤为主,温散结合,适用于里寒积滞实证。偏虚证以温脾汤为主,温补结合,适用于脾阳亏虚,寒积内生。现今人多喜贪凉,药补成风,临床中多有应用大黄附子汤类方机会。但医学尤其是经方中医有如曹颖甫老先生所言“天下莫如行医难”,需谨遵先哲孙思邈先生“胆欲大而心欲小”的遗教,小心辨证,大胆处方。笔者在处大黄附子汤类方中,常用到附片与半夏、附片与天花粉配伍,被部分医者认为违反“十八反”,但临床实践中未发现不适。近代宁波名医范文虎善用大黄附子细辛汤合半夏、玄明粉治疗证属“寒包火”征象的乳蛾,用之常一服热解而肿痛愈,是为妙用。中医遣方用药,以偏治偏,有顾无损。谨供中医之士参考。
    • 作者:洪佳璇,孙东海,
    • 会议名称:中医儿科医师合作共同体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刘弼臣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
    • 2018年
    摘要:慢性咳嗽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本文从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中医病机、中医分型、中医治疗原则、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治疗中常用中医方剂及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儿的家庭调护四方面进行了论述和探讨,以引起同行们对该病的重视和提供临床参考.
    • 作者:刘浩,张文旭,段红梅,
    • 会议名称:中医儿科医师合作共同体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刘弼臣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
    • 2018年
    摘要:中医儿科学发展至今,对儿童疾病的病因病机与治疗方法的研究与认识日益深入.但对于儿童治未病思想与实践的研究上,往往被当代的学者所忽视.纵观医籍,历代医家从育胎、护胎、产胎、疾病预防、病后护理等多方面,对儿童治未病的理论与实践进行论述.然而儿童治未病思想仅散见于各医家著作之中,目前尚未形成完整的儿童中医治未病体系.本文为此对著名儿科典籍中与治未病有关的论述进行整理.\r\n 通过对儿童中医思想的简单梳理发现历代医家在育儿、防病、疾病护理上在以下几方面有着共同点。(1)注重脾胃,饮食有节。(2)注重运动,摒弃溺爱。(3)慎用医药。\r\n 由于小儿的生理特点与成人有着显著区别,小儿的生长发育与摄入的营养有着密切的关系,故应该重视保护小儿脾胃功能。一方面脾胃功能正常,使气血生化有源,可以促进儿童发育;另一方面脾胃功能正常,可使卫气强盛,抵御病邪。\r\n 几千年前的人们就认识到了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应顺应自然,不应过多的溺爱。适当让儿童与外界自然环境接触可增强抵抗力,保持一定的运动量可促进小儿生长发育。如果家长对儿童过于娇惯溺爱,如任其饮食不节满足小儿的口腹之欲,长此以往不仅会耗伤脾胃影响生长,也会变生他病。\r\n 小儿出现疾病征兆时,应慎用药物,在疾病初期或有患病症状之时,可通过适当的饮食调护和一些中医技术如小儿推拿、艾灸等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这也充分发挥了治未病的相关措施在预防和治疗小儿疾病上的有效性和可及性,体现了小儿治未病简便廉验的特点。
    • 作者:金瑄,张卉,
    • 会议名称:中医儿科医师合作共同体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刘弼臣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
    • 2018年
    摘要:从出生到生后28天的小儿称为新生儿.小儿的生理特点为\"纯阳之体\"、\"稚阴稚阳\"之体,新生儿表现更为突出.儿科一向被称为哑科,新生儿可称为:\"哑中之哑\".新生儿不但自己不能表达,有时病情已发展至严重阶段,由于儿体阴阳均稚,反应性差,往往也易被家长所忽略,如元·张子和《儒门事亲》说:\"小儿初生之时,肠胃绵脆,易饥易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故新生儿之辨证,全靠医者作全面细致的观察,才能得出结论.为此,本文探讨了中医新生儿病因学说——胎毒学说,亲代的身体调理,小儿初生养护,新生儿疾病的治疗等问题。
  • 摘要:近年来马兜铃酸类中药的肾毒性备受医生和患者的关注.本文根据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全面总结了含马兜铃酸的常用中药(关木通、广防己、马兜铃、细辛、青木香、天仙藤)引起肾脏损伤的特点.从临床表现、毒性机制、肾小管毒性监测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结果提示:马兜铃酸类中药除可引起肾小管、肾间质损伤外,还可造成肾小球足细胞足突节段融合,系膜细胞基质轻度增多,另一方面还可增加尿路癌的发生率,其毒性和致癌性呈剂量-时间依赖性.在临床中应禁用含马兜铃酸成分最高的关木通,其他马兜铃酸类中药应慎用.为避免上述中药毒副作用的发生,需动态监测尿蛋白,特别是尿中能反映肾小管重吸收功能的小分予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胱抑素C)和NAG酶等,以便早期发现肾损伤.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