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中文会议>第九届全国中医药博士生学术论坛

会议信息

  • 会议名称:

    第九届全国中医药博士生学术论坛

  • 召开年: 2018
  • 召开地: 武汉
  • 会议文集: 第九届全国中医药博士生学术论坛 论文集
  • 主办单位: 中华中医药学会;北京岐黄中医药文化发展基金会
  • 出版时间: 2018-04
  • 排序:
  • 显示:
  • 每页:
全选(0
<1/6>
108条结果
  • 摘要:精的运行通路起于中下二焦,经一身之\"节\"与\"海\",蓄势而流,最终出于孔窍.走内窍者,复荣脏腑;走外窍者,耗散于外.精的这一循行过程在结构、走行和节律上均涉及人体的非平衡状态,而精行失调所导致的失位与失节则与非平衡的破坏有关.在维持和调节精的非平衡运行中,少阳行精和少阴制精发挥了关键作用,具体的调精方法则涉及治形、治气与治神三途.
  • 摘要:目的:制定相对完善的患者报告结局(PRO)量表条目筛选方法.方法:采用德尔菲(Delphi)法,在前期研究基础上编制高血压病患者自评量表专家问卷调查表,经3轮专家调查,前两轮采用权威系数筛选条目,第3轮采用界值法筛选条目.结果:3次调查问卷各发出15份,3次回收有效问卷分别是15、14、14份,专家积极程度分别是100%、93.33%、93.33%.3轮专家意见的总体协调系数w为0.593,P<0.05,最后筛选出58个条目.结论:专家积极性高,权威程度协调性好,应用专家咨询法对高血压病PRO量表的条目初步筛选的结果可取.
  • 摘要:目的:评价冬病夏治疗法治疗肺气虚寒型过敏性鼻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伏贴组(A组),三伏贴+艾灸组(B组),艾灸+安慰剂组(C组),安慰剂组(D组),每组各45例,分别于2016年初伏(7月17日)、中伏(7月27日)、末伏(8月16日)进行治疗.对比治疗前后疗效及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并在治疗后行安全性分析.结果:治疗后,A组、B组的疗效优于C组、D组,且A组、B组患者的远期症状及生活质量改善明显(P<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三伏贴治疗肺气虚寒型过敏性鼻炎有确切疗效,三伏天艾灸对本病有帮助作用,安全性良好,但疗程可能需要适当延长.
  • 摘要:目的:探讨健脾祛痰法在缓解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及神经调节机制,为冠心病临床用药选择及脏象理论的创新提供临床依据.\r\n 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盲法、安慰剂对照的方法收集中国东北部24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分层区组随机分为3组,在基础治疗上,治疗1组给予益气健脾祛痰和血中药颗粒剂,治疗2组给予益气健脾祛痰化瘀中药颗粒剂,对照组给予中药颗粒安慰剂,疗程12周.第0、4、12周分别观察3组临床疗效及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乙酰胆碱(Ach)含量的变化.\r\n 结果:治疗12周后,治疗组患者心绞痛症状及中医证候明显改善(P<0.05),5-HT、NE、Ach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性下降(P<0.05).\r\n 结论:健脾祛痰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显著,能够对抗神经递质水平的失衡,这可能是从脾论治冠心病心绞痛的作用机制之一.
  • 摘要:目的:探讨桑寄生总黄酮祛风湿的功效物质在佐剂型关节炎模型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及药动学研究.\r\n 方法:雄性SD大鼠54只,分为正常给药组和佐剂型关节炎组,通过注射弗式完全佐剂建造佐剂型关节炎模型.第9天开始给予桑寄生总黄酮(TFTC)360mg/kg,连续给药22d,末次给药后按不同时间点取血,并取出心、肝、脾、肺、肾、胃、大肠、小肠、脑等组织.HPLC法测定各大鼠血液和组织中芦丁、萹蓄苷、槲皮苷的含量,并用DAS3.0处理分析药动学参数.\r\n 结果:在佐剂型关节炎模型大鼠组织中,维持时间比较结果是槲皮苷为肝=肾=心=脑=脾=小肠>大肠=肺>胃>血清,萹蓄苷为肾=胃>小肠=脑>心.槲皮苷在组织中的AUC0-t依次为胃>肾>肝>脾>小肠>脑>心>肺>大肠>血清,篇蓄苷在组织中的AUC0-t依次为胃>肾>小肠>脑>心,芦丁只在血清和胃里有少量分布.在正常给药组大鼠组织中,维持时间比较结果是槲皮苷为胃>肾>肝>小肠>脾>脑>肺>心>大肠>血清,篇蓄苷为:肾>胃>心>小肠.槲皮苷在组织中的AUC0-t依次为胃>肾>肝>小肠>脾>脑>心>肺>大肠>血清,篇蓄苷在组织中的AUC0-t依次为:胃>肾>小肠>心,芦丁只在胃里有少量分布.\r\n 结论:萹蓄苷与槲皮苷是桑寄生总黄酮祛风湿的功效物质,其中,槲皮苷是桑寄生黄酮归经和祛风湿功效的重要物质基础.证实了桑寄生总黄酮是桑寄生祛风湿作用的有效部位.萹蓄苷和槲皮苷的组织分布与桑寄生归肝、肾经的传统认识相吻合.
  • 摘要:目的:基于扶正驱邪抗癌理论探索温阳扶正抗肺癌的临床用药规律,并基于此研究结果初步挖掘温里中药及有效组分在肺癌治疗中的体内外抑瘤作用,为临床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r\n 方法:收集挖掘来源1995年-2015年中国知网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中收载的温阳散寒类有效内服方剂,进行温阳法治疗恶性肿瘤方剂组方规律分析.并基于此挖掘结果及课题组前期研究结果,体内观察温里中药对Lewis肺癌皮下移植瘤的影响,通过BATMAN分析有效中药的潜在抑瘤单体成分,通过CCK8、细胞划痕实验及流式实验检测有效单体成分的抗肺癌作用情况.\r\n 结果:共收集文献报道以温阳法治疗恶性肿瘤有效的方剂86首,共包含中药156昧,使用频次在10次以上的药物有10味,其中前3位分别为附子、黄芪、甘草,而最常用的临床有效药对为附子与干姜.肺癌皮下移植瘤抑瘤实验结果显示附子与干姜无明显抑瘤作用,而荜茇体内抑瘤作用明显,进一步挖掘结果提示荜茇的有效抗癌单体成分为荜茇明碱,体外A549细胞实验结果提示荜茇明碱有抑制肺癌细胞增殖、促进凋亡和阻断侵袭转移的作用.\r\n 结论:方剂组方规律的统计分析表明温阳散寒法抗肿瘤并非一家之言,有理论依据并且应用广泛而临床疗效肯定,其组方用药配伍存在一定规律且有生物学抗肺癌依据.
  • 摘要:目的:运用代谢组学方法探究黄芩及其拆分组分对寒、热证模型大鼠能量代谢的影响,寻找潜在干预靶点及其代谢途径,通过整合分析探讨其作用机制并对各组分的药性进行归属,为黄芩合理用药及临床应用提供重要依据.\r\n 方法:基于代谢组学角度对黄芩及其拆分组分进行药性归属,以及与能量代谢有关的药效学评价.采用Unify软件对各组分中化合物进行鉴定,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超高压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技术(UPLC-TOF-MS)与MarkerlynxTM软件进行互不交叉验证.通过UPLC-TOF-MS技术对黄芩干预的寒、热证大鼠尿液进行代谢组学研究.\r\n 结果:代谢组学结果显示,寒证模型大鼠鉴定出2-氨基马来酸等10个与能量代谢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其中黄芩全成分可减慢基因转录进程和促进色酪氨酸代谢过程.黄芩多糖可抑制谷胱甘肽代谢、能量代谢及三羧酸循环.黄芩苷元作用不明显.黄芩苷类能够对能量代谢起到显著抑制作用.热证模型大鼠鉴定出色胺等10个与能量代谢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其中黄芩全成分可减慢核酸代谢和细胞代谢过程;黄芩多糖除了与全成分有相似的作用外,还能减慢葡萄糖代谢;黄芩苷元能抑制核酸代谢与糖代谢;黄芩苷类能够抑制核酸代谢.\r\n 结论:黄芩对寒、热证模型大鼠能量代谢作用呈现抑制的趋势,并且干预靶点不同,证明在其4段不同的药效物质基础组分中,全成分、苷类、苷元、多糖均为寒性.
  • 摘要:目的:分析霉变和煎煮处理对硫熏天麻化学成分和二氧化硫残留量的影响.\r\n 方法:天麻经霉变和硫熏处理后,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方法检测不同处理组中4种黄曲霉毒素和二氧化硫残留量,同时基于UPLC法测定其处理前后8种化学成分含量的变化,并观测硫熏天麻煎煮后水煎液和药渣中的化学成分和二氧化硫残留量的转移情况.\r\n 结果:霉变和硫熏处理后的天麻中均未检出黄曲霉毒素,但从外观性状可以看出硫熏处理能够明显抑制药材霉变.从化学成分含量上看,霉变和硫熏处理均会降低天麻中化学成分含量,硫熏对其成分含量影响更大.煎煮硫熏天麻处理结果显示仅有少量化学成分和二氧化硫溶解到水煎液中,大部分的二氧化硫会逸散到空气中.\r\n 结论:合理使用硫磺熏蒸会抑制天麻霉变,并且煎煮后能够显著降低硫熏天麻药材中二氧化硫残留量,为硫熏中药材的贮藏管理和二氧化硫限量安全评估提供参考.另外,有必要对中药煎煮后的药渣合理利用进行深入研究.
  • 摘要:目的:观察清热除湿汤对2,4-二硝基氟苯(DNFB)诱导的NC/Nga小鼠特应性皮炎样模型的干预作用,并对其可能机制进行探讨.\r\n 方法:48只NC/Nga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波尼松龙)组,清热除湿高、中、低剂量组,每组8只.观察特应性皮炎小鼠模型皮损变化情况和行为学变化;HE与甲苯胺蓝染色观察皮损形态学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中IgE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Th1/Th2比例;RT-PCR法检测皮损中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mRNA相对表达量.\r\n 结果:模型组小鼠出现搔抓增加(P<0.01),皮损红斑、水肿、糜烂、结痂并伴随血清IgE升高(P<0.01)等AD样表现.清热除湿汤治疗可以缓解小鼠症状,包括搔抓次数减少(P<0.05),SCORAD评分降低(P<0.05),红斑、水肿、糜烂减轻,IgE水平降低(P<0.05),组织病理学改善,肥大细胞数目减少(P<0.05),Th1/Th2比值升高(P<0.05)等.\r\n 结论:清热除湿汤可以改善DNFB诱导的NC/Nga小鼠特应性皮炎样皮损,抑制肥大细胞的活化和调节Th1/Th2平衡均是其作用机制,可深入探索;高剂量组较优.
  • 摘要:目的:观察二补助育汤对胚胎着床障碍模型小鼠子宫内膜胞饮突及环氧合酶-2(COX-2)表达的影响.\r\n 方法:56只雌性C57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补佳乐组,阿司匹林组,二补助育汤低、中、高剂量组,建立胚胎着床障碍动物模型,并予相应药物灌胃,妊娠第5天处死小鼠后,检测各观察指标.\r\n 结果:模型组小鼠平均胚胎着床位点数、胞饮突评分、COX-2蛋白表达明显低于空白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二补助育汤中、高剂量组平均胚胎着床位点数、二补助育汤中剂量组胞饮突评分及二补助育汤各剂量组COX-2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且胞饮突表达和发育良好,COX-2mRNA表达增加.\r\n 结论:二补助育汤能够促进子宫内膜胞饮突及COX-2表达,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有利于胚胎着床.
  • 摘要: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E)建立甘草化学成分的快速定性分析方法,并采用超高效相色谱(UPLC)指纹图谱与化学模式识别结合进而分析72批次甘草间化学成分的差异性,为甘草的质量控制与评价提供实验依据.\r\n 方法:运用时间依赖型MSE扫描方式采集甘草样品的质谱数据,快速鉴定甘草的主要化学成分,并采用Ward's Method对UPLC指纹图谱数据进行探索性数据分析,获取分类信息,最后采用对偶传播人工神经网络分析不同分类组别的化学成分差异.\r\n 结果:共鉴定了57个化合物,Ward's Method分析将72批甘草样本区分为4组,利用对偶传播人工神经网络获取了甘草不同组别间的显著性差异成分.\r\n 结论:本方法可以快速、全面实现甘草化学成分的定性分析,比较甘草间的化学成分差异性,为甘草质量等级标准的建立提供了参考依据.
  • 摘要: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生物信息学探究补肾活血胶囊治疗骨性关节炎的分子机制.\r\n 方法:通过网络药理学和生物信息学的相关手段,对补肾活血胶囊进行活性成分筛选及药物疾病靶点预测,明确补肾活血胶囊治疗骨性关节炎的特异性靶点,分析其信号通路富集程度以探究其可能的分子机制.\r\n 结果:通过TCMSP数据库检索补肾活血胶囊相应成分1186个,根据OB值和DL值筛选入血活性成分249个,预测靶点145个;通过疾病基因相关数据库检索与骨性关节炎发生发展相关的已知的靶点基因168个,拓扑分析关键基因188个;根据GO分析结果可知,补肾活血胶囊作用于骨性关节炎主要涉及细胞周期调控、蛋白质定位调控、氧化应激反应和分解代谢过程调控等生物学功能和泛素介导的蛋白水解、雌激素信号转导通路、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DNA复制及内质网中的蛋白加工等通路.\r\n 结论:补肾活血胶囊治疗骨性关节炎具有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其分子作用机制是复杂多样的,与多条信号通路均存在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主要从促进软骨细胞凋亡和抑制软骨细胞增殖两方面发挥作用,是多因素诱导的综合效应.
  • 摘要:目的:提出现代中医学经络调理的新理论循经脏腑调理法,结合现代科技低频负压循经脏腑调理装置,在调理\"未病\"\"欲病\"\"已病\"方面,提供新思路.方法:以往调理多依据中医学理论,采用针刺、艾灸、刮痧、拔罐、推拿等手段,激发经络经气治疗疾病.本课题组采用循经脏腑调理法结合低频负压循经脏腑调理装置,探索常见\"未病\"\"欲病\"\"已病\"调理点,对51例\"欲病\"者调理人体生理功能状态.结果:\"欲病\"状态实现向健康状态转归.结论:循经调理和脏腑调理取穴少,操作简便实用.
  •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频率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恢复期大鼠血脑屏障(BBB)开放效应,探讨电针促血脑屏障开放调控机制.\r\n 方法:频率研究:150只健康雄性SD大鼠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饲养3周后,按随机原则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及2、15、30、50、100Hz组.检测大鼠脑含水量以及伊文思蓝(EB)透过量.机制研究:180只SD大鼠建立MCAO模型,饲养3周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电针组、假电针组、电针+PKC抑制剂组;检测大鼠大脑皮层蛋白激酶C亚型β1(PKCβ1)的磷酸化水平、p-糖蛋白(P-gp)以及mdr1a、mdr1b mRNA的表达.\r\n 结果:2Hz组、100Hz组大鼠脑组织EB含量明显升高(P<0.05);模型组与其余4组比较,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比较,2Hz组大鼠大脑皮层的PKCβ1、p-PKCβ1/PKCβ1均显著提高(P<0.05),电针组P-gp的IHS评分显著降低(P<0.05),电针组mdr1、mdr1b mRNA的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电针+PKC抑制剂组mdr1amRNA表达高于电针组(P<0.05).\r\n 结论:2Hz、100Hz电针刺激对脑缺血再灌注恢复期大鼠BBB均具有一定开放效应,且无明显脑水肿出现;电针诱导大鼠BBB开放可能是通过促使PKCβ1磷酸化,下调药物外排系统P-gp、mdr1a mRNA,抑制P-gp在大脑皮层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实现.
  • 摘要:目的:结合微针及纳米结构脂质载体(NLCs)的物理-化学促渗作用促进难溶性中药成分高乌头生物碱(AAS)的经皮吸收.\r\n 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微透析实验评价微针结合NLCs经皮给药系统对AAS中有效成分高乌甲素(LA)及冉乌头碱(RAN)透皮性 能的影响.\r\n 结果:通过在体微透析实验,发现微针结合载高乌头生物碱纳米结构脂质载体(AAS-NLCs)透皮组中微透析接收液LA及RAN的达峰浓度(Cmax)分别为(1756.88±586.13)和(332.24±108.89)ng/mL,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8273.66±1800.77)和(1654.05±349.50)ng·h/mL.微针结合AAS-NLCs透皮组中LA和RAN的AUC分别为AAS-NLCs透皮组的6.68倍和6.66倍,为微针结合物理混合物透皮组的2.72倍和3.16倍.\r\n 结论:微针结合NLCs经皮给药系统可明显促进AAS的经皮吸收.本研究为AAS新型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 摘要:目的:观察德尔菲针刺穴组方案对脑卒中平衡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为社区治疗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提供有效、规范的针刺方案.\r\n 方法:共招募105例脑卒中平衡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3组,其中试验组35例,对照组36例,空白组34例.试验组接受德尔菲针刺治疗方案+基础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辨证取穴针刺治疗方案+基础治疗;空白组仅接受基础治疗.针刺治疗时间为30min/次,1次/d,6次/周,共4周.所有受试者均于治疗开始前和治疗结束后进行结局指标的评定.\r\n 结果:①3组患者治疗前一般资料、结局指标表评分无明显差异;②干预结束后,3组患者的FMA-LE、BBS、MBI评分较治疗前提高(P<0.01);③干预结束后,3组患者的Ashworth评分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干预结束后,试验组及对照组患者的FMA-LE值、BBS值、MBI值的改善程度均优于空白组(P<0.05,P<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n 结论:德尔菲针刺穴组方案能够改善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摘要:激光针灸不会对机体造成疼痛和损伤,既可避免传统针刺给患者带来的恐惧、疼痛,又可避免传统艾灸引起的烟雾污染及对患者呼吸系统的不良刺激,开创了无痛无污染针灸疗法的新时期.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传统针灸.近年来激光针灸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治疗骨、关节、软组织等引起的急慢性疼痛及功能障碍性疾病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激光针灸镇痛效应机制的实验研究目前主要涉及局部损伤组织、细胞及分子水平,包括多种炎性因子、神经肽和神经递质间的相互作用,并从痛感觉、痛情绪和痛认知3个维度研究疼痛机制.然而,激光针灸镇痛机制有待多层次、多水平的深入研究,深入的激光针灸镇痛机制的研究可促进激光针灸在炎性疼痛相关疾病的临床推广及应用.
  •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IM)、异型增生(Dys)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为制定CAG预防策略提供科学的依据.\r\n 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17年2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脾胃病科门诊接受诊治的CAG患者共769例.采用统计软件SPSS21.0对胃黏膜萎缩、肠化及异型增生的患者,先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胃黏膜病理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r\n 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与胃黏膜萎缩的严重程度有一定关联,吸烟、饮酒及年龄与肠上皮化生的严重程度有一定关联,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异型增生的严重程度有一定关联.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是萎缩、肠化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Hp感染是异型增生的独立危险因素.\r\n 结论:CAG的胃黏膜病理等级程度与年龄和Hp感染相关,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可减缓CAG向早癌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 摘要:目的:建立鼻腔给药直接通路与间接通路体外模型,考察微乳对葛根素在嗅神经鞘细胞(OECs)的摄取和在Calu-3细胞单层的转运影响并探讨作用机制.\r\n 方法:原代培养OECs,传代培养Calu-3细胞分别模拟穿细胞途径直接通路和细胞旁路途径间接通路.通过MTT实验考察葛根素溶液和微乳的细胞毒性.分别考察葛根素在Calu-3细胞单层的转运和OECs中的摄取.免疫组化考察微乳对Calu-3单层的紧密连接蛋白影响.\r\n 结果:原代培养嗅神经鞘细胞并通过差速贴壁和阿糖胞苷纯化,得到的纯化细胞可作为体外嗅神经通路模型.葛根素溶液在Calu-3细胞模型的转运PAPP值为(1.19±0.11)(A→B)和(1.21±0.06)(B→A).葛根素微乳的转运PAPP值显著高于葛根素溶液,PAPP值为(1.64±0.08)(A→B)和(1.86±0.17)(B→A).OECs对溶液中葛根素的摄取在30min达到平衡,浓度为0.095mg/g,对微乳中葛根素的摄取60min达到平衡,浓度为0.352mg/g,显著高于葛根素溶液组.\r\n 结论:本实验建立的Calu-3和OECs细胞模型可以在体外分别模拟鼻脑递送直接通路和间接通路,微乳可促进葛根素在体外鼻脑递送模型的转运,其作用机制与打开Calu-3细胞间紧密连接,增加葛根素细胞旁路转运.
  • 摘要:目的:比较复发性口疮不同治法用药的不同,总结主要证素、证型的用药规律.\r\n 方法:以中国知网(CNKI)1958年1月至2016年12月736篇治疗口疮的文献为依据,运用统计软件对两种治法的高频中药进行频次、聚类、因子、关联规则分析,并对常见证型的高频药物、证素与药物使用关联规则分析,探索各自的用药规律.\r\n 结果:复发性口疮两种治法用药多注重性味的阴阳平衡;证型分布中内服法以阴虚火旺为主,外治法以心脾积热最多;内服法不同统计得到药物组合分别是13个、6类、26条,外治法则是11个、5类、18条;内服法病位证素10个、病性证素15个,关联规则分析得到阴虚、火热证素与高频药物之间关联规则分别是10条与25条,阴虚火旺证与心脾积热证则分别为14条、17条.复发性口疮内治法用药和合,虚实兼顾,虚证为主,阴虚火旺证最多,外治法用药寒凉,多泻实,心脾积热为主,多用实火口疮.病位证素以脾与心为主,病性证素以阴虚与火热为最多,对于阴虚证素的药物组合主要以六味地黄丸加减为配伍思路,火热证素则有实火与虚火类组合;证素的用药思路也在阴虚火旺证与心脾积热证中得以体现.\r\n 结论:复发性口疮的用药有着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在遵循中医辨证论治的前提下,应当重视对滋阴降火药与清泻心脾实火药的运用.同时,加入具有修复疮面、促进溃疡愈合作用的单昧中药,能更有效的治疗复发性口疮这一病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