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中文会议>2018中华民族服饰文化国际研讨会

会议信息

  • 会议名称:

    2018中华民族服饰文化国际研讨会

  • 召开年: 2018
  • 召开地: 北京
  • 会议文集: 2018中华民族服饰文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 主办单位: 北京服装学院
  • 出版时间: 2018-11
  • 排序:
  • 显示:
  • 每页:
全选(0
<1/2>
28条结果
  • 摘要:青花是指一种白底蓝花瓷器的专有名称,属于釉下彩装饰.采用以钴料为着色剂,用毛笔在干燥的白坯上勾勒,最后罩上透明釉经高温烧制而成.青花瓷发色鲜明,成色稳定,且永不褪色.青花瓷纹饰或洒脱大气、或典雅秀丽、或朴实无华,其包含了笔墨的韵味.自2008年中国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带有\"青花\"韵味的中国风风靡一时.青花瓷所蕴含的民族特征、审美价值,如何将青花瓷纹饰在服饰设计中更好地传承与创新,是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现在,青花瓷的运用深入到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能够将传统的文化灵活的运用在现代事物中,是好的一面。不单单是中国,许多国外的设计者也对青花瓷有着青睐。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源于丝绸和瓷器,瓷器也是欧洲社会中的珍贵礼物,足以见得中国瓷器的魅力。“China”也成为了一个双关语,既是中国,也代表了瓷器。青花瓷,从古至今,一直担任着文化的交流使者,被世界各国人民所喜爱。随着青花瓷潮流,应该利用这次机会,多进行中西方文化的碰撞。由于现在青花瓷款的服装越来越多,有的服装大同小异,缺少新鲜感。从国内外的设计中,会发现虽然都是统一的青花瓷设计主题,但是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设计的服饰之间有很大的区别。青花瓷主题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创意,要在同一个主题下表现自己的特点,就可以吸取东西方在设计上的不同之处。现代的服装设计中,对于传统元素的应用中也总是存在变化,并不完全是传统的照搬:总结东西方设计中的精彩部分,结合自身的思路,或趋向于传统,或加入更多的现代元素,这样在青花瓷潮流下所设计出的作品才更有新意在里面。伴随着技术的进步,青花瓷的生产已不像去过那样困难。但也是技术的进步,使用化学青料进行烧制。出现了许多“是”青花但又“不似”青花的现代青花瓷,缺少天然青料的美感。出于多种因素,不可避免的要使用化学青料,但也要注意对于传统工艺的保护。景德镇中设立的一项旅游项目便是将古老的制瓷工艺通过老艺人展示出来。对现代机械化生产已经习空见惯之后,看到这些传统的手工劳动。不仅好奇,更多的是一种惊喜。因为古老文明的证明,除了所保存下来的实物存在,还要有制作工艺的流传。而工艺的流传,能够带给现代人的,不仅是寻找工艺上的进步,更多的是能够保留事物最原有的魅力,回到它古老但却美丽的一面。这一些,是工艺改进所不能实现的。机器化的生产,能够适应现如今的市场需求,但结果往往过于规律化。传统的劳作的每一个艺术品都是独一无二的,有其不可替代性。
  • 摘要:本文从服装图案位置变化为切入点,结合眼动仪跟踪技术,将旗袍中图案位置的设计在视觉上的感性意象转化为数据表达形式,并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再以感性工学理论为基础,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人们对服装图案位置的感性评价;从客观与主观两方面来来探究最佳视觉效果的位置,为旗袍图案位置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研究结论可以为设计师和生产商寻找出图案的最佳视觉效果的位置提供参考.
  • 摘要:随着世界时尚对东方民族服饰文化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被中国的旗袍所吸引.在旗袍市场中,有定制和成衣两种类型.定制的成本太高,不利于普遍推广,大规模生产的成衣板型又不能满足对个性化尺寸的精准对位.因此,基于创新发展语境下的旗袍制板需要与时俱进.本文试图将旗袍制板知识与现代科技相结合,通过VB软件进行板型结构点之间参数化的约束编程,建立旗袍板型数据库,不仅能优化传统服装CAD推板放码技术,实现旗袍板型的个性化,还能达到刚测量完人体尺寸即可出板的程度,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度,是弘扬旗袍的必由之路.
  • 摘要:湖北天门蓝印花布属于荆楚纺织非遗传统印染技艺类文化遗产,曾经作为我国中部地区传统蓝印花布的代表,曾被列为世界博览会展品.但由于其历史与发展原因并未使其得到广泛的保护与传承.本文根据党的关于\"制定实施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要求,提出对湖北天门蓝印花布进行图案特色分析与制作技艺的研究,力求促进中部地区蓝印花布的振兴与发展,为复兴湖北天门蓝印花布制定出一系列方案.
  • 摘要:香云纱是目前世界上唯一采用天然植物为染料和纯手工染整的真丝面料,根植于岭南文化沃土,是先辈们智慧与勤劳的结晶,但随着时代的变迁,香云纱已逐渐淡出大众的生活.本文通过莨纱染整的历史、优劣特性以及总体设计策略几个方面的探索研究,秉承社会责任、文化自信的时代精神,将香云纱这一传统技艺与国际流行时尚相结合,让非遗文化通过活化焕发生机,锻造成为国潮品牌,使传统的岭南服饰文化得到传承和创新,走向更广阔的国际化舞台,走进现代生活.
  • 摘要:白裤瑶蜡染服饰是白裤瑶民族文化的载体,其蜡染工艺更是民族先人们造物智慧的象征.然而,白裤瑶蜡染服饰的传承与发展正处于濒危境地.笔者分析了白裤瑶蜡染服饰文化在传承中存在的问题,以教育为突破口,挖掘出白裤瑶蜡染服饰文化具有审美艺术、民族情感、生态环保三方面的教育价值.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广西少数民族蜡染服饰文化融于幼儿园课程的初步构想,分别从课程目标的制定、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组织的实施以及课程评价四个维度进行阐释,以期为广西少数民族蜡染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 摘要:蜀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其中\"衣锦纹针\"是区别于其他绣种最为独特的技艺瑰宝.本文首先通过对上百种蜀绣衣锦纹针进行历史资料收集和整理,分析梳理了六大类衣锦纹针法,然后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进行针法图谱绘制,并根据图谱进行针法样片的刺绣实践和针法再现,最后将针法技艺创新应用在产品设计中,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集图谱、绣样、数据库为一体的蜀绣衣锦纹针法系统资料,使蜀绣衣锦纹针得到系统的拯救和保护性传承,给蜀绣带来新的生命价值,填补中国蜀绣发展历史中衣锦纹针研究的空白.其研究方法对后续刺绣的传承发展提供了借鉴作用,更好地推动非遗发展的历史人文进程.
    • 作者:SHEN Fei,沈飞,
    • 会议名称:2018中华民族服饰文化国际研讨会
    • 2018年
    摘要:垫金绣是中西方钉金线刺绣的种类和技法之一,通过铺垫或填充媒介塑造出浮雕般的奢华钉金线表面.本文通过分析中西方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垫金绣案例,从中西方垫金绣发展历程、针法技艺,以及艺术特征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中西方垫金绣基于各自的历史社会文化背景,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在应用领域呈现出一定的相似性特征,但在审美取向、文化精神、针法技艺等方面则各具特色.本文还分析了二者在现当代传承与创造的发展特征,期望为传统刺绣手工艺的未来发展提供一点借鉴、参考与启发.
  • 摘要:以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馆藏布依族女上衣为研究对象,实物测量结合实地田野考察,对安顺地区不同年代、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布依族女上衣进行分类,并对袖子部分进行对比研究,从民族文化、生活方式、手工技艺、穿着效果等角度,对袖型的演变进行分析.探索不同时期的袖子造型变化的潜在原因,以期对今后传统民族服饰的研究和现代设计有所启发.
  • 摘要:侗族支系众多,服装形制、装饰风格千姿百态,文章将侗族传统服装的\"形制\"分为式样、纹样、色彩之\"形\"与结构、工艺、设计理念之\"制\".再通过实物测量分析与考证,以服装的\"形\"为切入点,进而从平面结构、裁剪工艺、拼缀装饰三个方面分析侗族传统服装的\"制\",论证侗族传统服装结构设计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探析侗族传统服装所蕴含的设计理念和美学思想.
  • 摘要:贯首衣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服装形制之一,贵阳乌当地区的苗族在继承这一远古遗风的同时,逐渐发展为具有自身服饰特色的——印苗贯首衣.文章以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馆藏印苗贯首衣为研究对象,结合实物测量的数据和田野考察的资料,对印苗贯首衣的着装风俗、结构研究、装饰设计进行剖析.以期从印苗传统服饰文化的特色出发,给现代服装设计提供新的思考方向,更好地传承民族服饰文化.
  • 摘要:本文以敦煌壁画中出现的典型几何图案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其装饰美感.将敦煌几何图案按照造型基本特征的不同进行分类分型;分析每种类型几何图案的造型、色彩及组织形式特点;结合几何图案在石窟内的具体装饰部位分析其装饰特点.最终归纳总结出敦煌壁画中几何图案的装饰作用与装饰美感.本文对敦煌几何图案如何与现代服饰面料图案设计结合提出了思路和见解,展示了研究与教学实践的成果,总结了现代服饰面料图案设计借鉴敦煌传统图案进行创新的设计方法.
  • 摘要:敦煌石窟服饰艺术属于图像资料范畴,将其与染织工艺对比研究涉及文字资料、实物资料、其他图像资料、工艺调查资料、工艺实践资料等多个方面.研究认为,只有将敦煌服饰与文字资料、实物资料、其他图像资料、工艺调查资料、工艺实践资料等各方面资料尽可能全面、深入对比研究,才能通过互相补充、互相印证、互相阐释、互相解说予以诠释,从而最大程度接近所表现染织工艺的历史真实.
    • 作者:王子怡,杨雪,
    • 会议名称:2018中华民族服饰文化国际研讨会
    • 2018年
    摘要:以往服装学界对于旗袍历史的理论研究多建立在文献考证和逻辑推演上,即便有参照实物证据,亦缺乏对旗袍实物例证在款式、结构、工艺、配件等细节方面的深入考察,以及对旗袍实物制作及服用背景相关时间证据的翔实考证,以致对于民国旗袍西化改良的时间节点语焉不详,产生了诸多值得商榷的论断.本文围绕一件带有\"L.GREENHOUSE\"(绿屋夫人)品牌标识的民国旗袍传世实物,爬梳史料,抽丝剥茧,对\"绿屋夫人\"的品牌历史及时代渊源进行了深度挖掘;又考证实物,追本溯源,将民国时期有省、分身、装袖的西式立体结构现代旗袍出现的时间节点由原来学者们推断的20世纪30年代末期修正为1940年代中期至1950年代初期.希望通过这件\"绿屋夫人\"品牌有省定制旗袍的发现和实验性考证,打开旗袍研究的新视野.
  • 摘要:文章基于国内外核心期刊大数据,运用权威可视化计量分析工具CiteSpace,旨在探索中外学界研究中国民族服饰的热点与前沿.文章认为,就发文量而言,国内多过国际.就关键词共现而言,国内的热点是\"服饰文化\"、\"苗族服饰\"、\"民族文化\"、\"文化内涵\",前沿是\"彝族服饰\"、\"服饰文化\"、\"文化内涵\"、\"传统服饰\";国际的热点为\"文化适应\"、\"后果\"、\"空气容量\"、\"群体\",前沿为\"民族与文化认同\".就文献共被引而言,香港学界表现出众.就作者共被引而言,国内比国际关注更多的研究话题.就期刊共被引而言,国内期刊需要提高办刊实力.就合作学者群而言,香港与内地高校在国内领先,美国与加拿大高校在国际领跑.文章进而指出,学界在未来的深入研究中要加强对\"理论创新\"、\"保护传承\"和\"国际对话\"等方面的探索.
  • 摘要:传统民族服饰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浓缩了数千年来各族人民对社会生活的感悟.文化创意产业是国家一直以来提倡的新兴文化产业,具有蓬勃向上的生命力.本文主要从文化的三个层次阐述了传统民族服饰文化内涵的主要内容,结合案例说明了面向传统民族服饰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基本内容和方向.最后本文提出了一种传统民族服饰元素与文化创意产品相融合的设计思路.
  • 摘要:基于对湖南省通道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田野调查,考察不同非遗侗锦传承人对侗锦图案的情怀与技艺,研究得知侗锦图案独特的构成形式使其具备一定的研究价值.通过实物样板采集、图案骨骼结构绘图再现等形式,试图解析侗锦图案的构成原理和历史演变过程,探讨侗锦的审美及文化价值,旨在更好地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侗锦的文化传承.
  • 摘要:本课题主要的研究方向是满族传统手工艺在校园中的活态传承与创新,着重分析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的条件与优势、过程与方法、成效与经验.满族传统手工艺不应该只是存在于书籍的记载、博物馆的陈列,它应该是动态的、活态的、变化的、多维度的文化产物.在当代社会发展环境中进行保护和传承,让满族传统手工艺活在当下,在年轻群体中寻找其持续发展与创新的力量,活态传承与创新可以达到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终极目的.
  • 摘要:一个民族的传统服饰代表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和性格,对于没有文字的民族,甚至服饰本身就是该民族的另一种特殊的文字.而随着经济的发展,蒙古族的传统游牧生活受到影响,他们的传统文化包括传统服饰也在不断地消亡.在信息时代的今天,要利用更先进的数字化技术来更好的保护和传承蒙古族的传统服饰.文章中从蒙古族的传统服饰文化特点、保存现状、数字化保护方式以及传承方法进行了探究,对数字化保护和传承蒙古族传统服饰提出建议.
    • 作者:YU Sisi,于思思,
    • 会议名称:2018中华民族服饰文化国际研讨会
    • 2018年
    摘要:经济发展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是相辅相成的利益共同体,经济的繁荣能够保证传统文化的延续,传播优秀文化有利于拓宽视野,促进意识形态的进步.当下中国的学术领域和设计实践领域对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早已不是新命题.近年以来在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科研教育机构、社会团体及个体的共同努力,已初步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就,相当数量的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在这股拯救传统文化的浪潮中得以被重新珍视和继承.然而在繁荣的外表下,却是鲜为人知的艰辛与权衡艺术性及商业化之间的重重矛盾.商业性的成功能为优秀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所需的物质基础,只有这样,在服装制作过程中的各种手艺人才能够以此作为生存手段。保证工匠的生存条件就是保留传统工艺的多样性,传统技艺也自然可以代代相传,精美的传统服饰符号与现代服装设计相融合,不仅仅能够增添古韵气息,更可以通过结构变化而大胆创新,为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更多可能性。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