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中文会议>2018生态与环境信息学研讨会

会议信息

  • 会议名称:

    2018生态与环境信息学研讨会

  • 召开年: 2018
  • 召开地: 西宁
  • 会议文集: 2018生态与环境信息学研讨会论文集
  • 主办单位: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 出版时间: 2018-06-08
  • 排序:
  • 显示:
  • 每页:
全选(0
<1/1>
13条结果
    • 作者:严少敏,吴光,
    • 会议名称:2018生态与环境信息学研讨会
    • 2018年
    摘要:气候变化对人类和动物流感的发生有很大影响.我们利用全球的流感监测数据和气温数据,分析了气温变化对禽类、非人哺乳动物和人类流感的影响,以便确定当气温变化时发生流感的概率.从2002年到2016年间,所有可获得的禽、非人哺乳动物和人流感监测样本共计815288个,并获得与采样时间对应的当地温度,分析流感阳性百分率与温差之间的关系.采用交叉影响分析法确定了当气温变化时猪流感的发生概率和美国不同年龄人群的流感发生概率.研究结果揭示了气温变化如何影响人类和其他物种的健康.
  • 摘要:石羊河尾闾湖—青土湖位于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交汇处,是阻隔两大沙漠合围的生态屏障.史有潴野泽之称,明清时期水域面积400平方公里.由于自然变迁和上、下游地区用水不合理等原因,到1959年这片古海完全干涸.原先的生态屏障变为沙尘策源地,白刺等沙生植被蔓延.并不断向前推进,形成长达13公里的风沙线,成为民勤绿洲北部最大的风沙口.近年来武威市在深入实施“生态立市”战略的进程中,民勤县立足实际,在青土湖区域开展了大规模的生态治理活动.尤其是从2010年开始,为改善青土湖区域的生态环境,促使区域植被尽快恢复,红崖山水库每年向青土湖下泄生态水.目前已初具成效.
    • 作者:李雁,
    • 会议名称:2018生态与环境信息学研讨会
    • 2018年
    摘要:基于风资源梯度自动观测系统,对柴达木盆地东缘地区风资源时间变化及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具有较为丰富的风资源,3~25m/s之间风速累计时数平均超过6600小时,也即275天,超过全年总时数的75%.从各梯度来看,随高度增加累积时数总体增加,小风时越往低层风速累计时数越大,大风时越往高层风速累计数越大;各分析站点中戈壁(GB)<3m/s风速时数相对最高,诺木洪(NMH)相对最低,≥3m/s风速时数正好相反;有效风速累计小时数小灶火(XZH)各梯度间差异不大,戈壁(GB)总体相对最小.(2)各梯度优势风速谱域基本处在3~9m/s范围,峰值风速出现在4~6m/s之间;除10m梯度外,其余各梯度风速频率分布差异不大.相比较其它各层,10m高度层小风出现频次较高,其余层6~12m/s的风速出现频次较高.(3)从不同方位风速及风功率密度情况来看,除戈壁(GB)外,总体优势风为西北风;除诺木洪外,总体风速差异不大.(4)随高度增加风速和风功率密度逐渐增大;但各站点之间差异较大.从逐月情况来看,小灶火(XZH)5~8月份平均风功率密度较大、诺木洪(NMH)和戈壁(GB)分别在4月和8月呈现出两个峰值、快尔玛(KEM)则在冬春季节风资源较丰富,而在夏季较贫乏;从逐小时情况来看,小灶火(XZH)和诺木洪(NMH)呈现出伴随地面温度升高风功率密度逐渐降低的趋势,戈壁(GB)和快尔玛(KEM)则正好相反.(5)各层风平均湍流强度为0.199,平均切变指数为0.075,自10~70米梯度湍流强度和切变指数总体自低层到高层逐渐降低.时间变化情况为,湍流强度与当地气温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即高温对应高湍流,低温对应低湍流;切变指数变化趋势基本与湍流强度相反;各梯度间湍流强度自低层向高层递降,切变指数在10~30米层间最明显.各站点各层次湍流强度基本在0.1~0.25之间,属中等强度;切变指数各站点各层之间差异较大,总体小灶火(XZH)最小,诺木洪(NMH)最大,而且小灶火(XZH)底层为正切变,高层为负切变.期望通过本研究为该地区风电场布设及近地面层风能资源利用提供技术依据.
  • 摘要:平原河网地区河网密布、水利工程众多且调度复杂、城市下垫面变化快,导致大型平原河网水文-水动力联合模拟通常难以满足模型数据动态更新和多尺度分级模拟要求,平原河网水动力模拟模型有其内在的复杂性,具有向着异构模型交互、多尺度分级、智能一体化模拟等方向发展趋势.本文介绍平原河网水动力多尺度分级智能模拟平台架构以及功能,并着重介绍多尺度分级模型构建以及耦合嵌套,最终就平原河网地区水动力数学模型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 摘要:我国的古建筑历经数千年发展,具有极高的文物、历史和艺术价值、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产,也是世界建筑艺术的珍宝.认真保护好这份遗产,是我国迫在眉睫的战略任务.本项目分别在生态文化传承、技艺方法、关键技术和系列装备上取得创新,重点解决了古建筑造园保护与景观集成及生态文化再利用领域的三个关键问题.
  • 摘要:目的:为了探讨动脉血氧饱和度参考值(SaO2)与地理因素之间关系,并为中国健康成年人不同地域动脉血氧饱和度参考值的标准提供依据.方法:本文应用了Excel、SPSS这些软件,对中国健康成年人动脉血氧饱和度参考值进行了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在ArcGIS中运用了克里金插值法进行绘图.结果:预测出全国2322个县市的动脉血氧饱和度参考值的均值.绘制出了中国健康成年人动脉血氧饱和度参考值地理分布趋势图.结论:中国健康成年人动脉血氧饱和度参考值呈一个东部高,西部低的趋势.经分析可知,海拔低的地区,血氧饱和度参考值值高;海拔高的地区,动脉血氧饱和度参考值低.
  • 摘要:目的:研究中国健康成年人α-L-岩藻糖苷酶(AFU)空间分布趋势及其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制定α-L-岩藻糖苷酶(AFU)科学标准提供地域性依据.\r\n 方法:收集全国66个市县级单位测定的6564例健康人α-L-岩藻糖苷酶(AFU)参考值,运用信息含量法从22项地理指标中筛选出11项指标,并采用岭回归分析模拟出全国2322个市县级单位的参考值,然后运用地统计分析方法,分析α-L-岩藻糖苷酶(AFU)在空间位置的分布特征.\r\n 结果:(1)人体在环境的长期作用下,α-L-岩藻糖苷酶(AFU)参考值的存在差异性,并在单个地理区域中存在一定的空间依赖性.(2)在空间上,α-L-岩藻糖苷酶(AFU)参考值的空间变异性,东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北部地区高于南部地区.\r\n 结论:α-L-岩藻糖苷酶(AFU)参考值在空间上存在变异性,因此在临床诊断中应该考虑地域性差异.
  • 摘要:WASP(the water quality analysis simulation program水质分析模拟程序)是由EPA(美国环境保护署)开发和维护的用于模拟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水质的常用水质模型.现以敖江流域污染源情况,水文、水质监测数据,环境数据等为基础,采用WASP模型中的EUTRO模块,对敖江流域DO、NH3-N以及水温进行模拟研究,并采用中值误差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均归于甲等.模拟结果表明,WASP模型对敖江流域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可进一步深化研究.
  • 摘要:重建长时间序列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的时空规律,可以为定量研究区域和全球尺度的生态进程和评价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本文以阿巴拉契亚地区韦兹县煤田区为例,基于22期LandsatTM/ETM+影像,应用综合森林特征指数(IFZ)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相结合的遥感时间序列分析方法,重建了1984年以来27年间该地区具有生态学意义的LUCC动态变化特征.研究识别了持续森林覆盖(PF)、持续其他植被覆盖(POV)、持续无植被覆盖(PNV)、采矿扰动(EM)、其他扰动(OD)等类型土地的时空分布特征,分类总体精度达到85.9%,Kappa系数为0.852.
    • 作者:杨莹,
    • 会议名称:2018生态与环境信息学研讨会
    • 2018年
    摘要: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在生产生活中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同时生活和工业废物也造成了越来越严重的水污染,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局面,对人类的健康造成的危害非常严重,包括致病、传染病、引起急性和慢性中毒增加患癌率等.
  • 摘要:基于2000-2014年省域单元的面板数据,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中国PM2.5污染的空间相关性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借助空间计量模型探讨中国PM2.5污染的社会经济成因.结果发现:中国PM2.5污染的全局空间关联特征表现出极为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局部空间关联特征则以高—高和低—低2种集聚类型为主,其中,高—高集聚类型区集中连片的布局态势明显且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低—低集聚类型区则离散分布在西北、西南及东北地区.人口密度、工业化水平、经济发展和机动车保有量对PM2.5污染起加剧作用,城镇化水平和技术进步则能够缓解PM2.5的污染程度,环境保护在遏制PM2.5污染方面发挥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显现.此外,能源消耗会显著加剧本区域的PM2.5污染,但给邻近区域PM2.5污染带来的空间外溢作用不够明显.
    • 作者:陈赛,
    • 会议名称:2018生态与环境信息学研讨会
    • 2018年
    摘要:当前,中国省际间环境公共支出的策略互动是导致环境治理不理想的重要原因.本文构建以人均环境投资额为被解释变量,以经济发展水平、环境污染程度等为解释变量的分析框架,运用单区制空间面板模型和两区制空间面板模型,探究环境公共支出的策略互动形态,并对人均环境投资额进行收敛性分析.研究表明:(1)省际环境公共支出在显著的模仿型策略互动,意味着如果竞争地区降低环境公共支出,那么本地区也会相应降低环境公共支出.(2)由于地区发展的不均衡,地方政府间的策略互动行为又存在差异化的反应;欠发达地区对临近地区策略变化比发达地区更敏感,环境污染程度较高的地区的空间竞争比污染程度低的地区更为激烈.(3)中国省际环境公共支出不存在显著α收敛,但全国、东南区域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西北地区反之;这体现了环境公共支出偏低的传染性,从而较好地解释了环境公共支出占比持续偏低的原因.
  • 摘要:古代科学传统(“第一种科学”)虽然可能暂时有利于环境保护,但是不能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最终也不能保护环境.近现代科学(“第二种科学”)的“建构”(包括实验室“事实建构”和数学抽象的“理论建构”)与“规训”(包括实验室认识过程中的“规训”和科学应用过程中的“规训”),是近现代科学造成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鉴于此,试图通过发展“第二种科学”来解决环境问题是行不通的.要解决科学应用造成的环境问题,就必须改变近现代科学“建构”和“规训”的性质,让科学“回归”自然、“顺应”自然,大力发展直接“面向”自然,对自然自身展开研究的“地方性科学”(“第三种科学”).“地方性科学”“出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一改近现代科学“人类中心主义”的旨归,既能够促进经济发展,也能够保护环境,是一种比较完善的科学.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