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中文会议>第十六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与技术研讨会

会议信息

  • 会议名称:

    第十六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与技术研讨会

  • 召开年: 2017
  • 召开地: 贵阳
  • 会议文集: 第十六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与技术研讨会论文集
  • 主办单位: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 出版时间: 2017-08-18
  • 排序:
  • 显示:
  • 每页:
全选(0
<1/3>
55条结果
    • 作者:BAIR Jinvueih,白郁宇,
    • 会议名称:第十六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与技术研讨会
    • 2017年
    摘要:浅覆盖隧道穿过软弱岩体,岩体为厚层块状砂岩,砂岩因长期地下水而软化,砂岩的岩石单压强小于3MPa.静力分析模拟隧道开挖程序,在静力3D数值分析完成后,即三孔隧道完成后,并设置内衬砌,假设多年后初始支撑之喷凝土强度弱化为岩体强度,并假设三孔隧道遭受地震力,地震力分别为平行隧道轴向、垂直隧道轴向及垂直重力方向.地震波的自由场加速度历时曲线采用气象局在921大地震所测得资料,利用FLAC3D进行动力分析,历时时间间隔为0.01秒,持续时间10秒,并进行滤波及基线校正,采用Rayleigh阻尼,人工边界采用自由场边界,于模型底部设置黏性边界,并于模型底部直接施加加速度.动力分析结果,比较三孔隧道在静力作用下及动力作用下,内衬砌的应力变化情形及三孔隧道可能的破坏.分析结果显示由于覆土深度不一,可能会造成内衬砌斜向龟裂,可采用纵向钢筋克服;顶拱及仰拱内衬砌最小主应力(受张)在地震过程中,有突然大幅增大现象,可能造成顶拱及仰拱混凝土的张裂,可采用环向钢筋以避免顶拱及仰拱混凝土产生纵向龟裂;上述分析结亦可用来说明在921大地震中遭受破坏的浅覆盖隧道.
  • 摘要:针对列车高速驶入隧道过程中流场的三维、非定常、可压缩湍流特性,建立了精细化的隧道-列车-空气三维数值模型,对比分析了洞口有无横风条件下列车驶入隧道过程中车体周边流场结构、压力分布,并研究了横风条件下车体的5项气动荷载(气动横向力、气动升力、倾覆力矩、偏航力矩和点头力矩)指标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1)当列车在横风环境下突入隧道,洞外部分车体两侧流场结构和压力分布差异显著,而洞内部分差异较小,从而引发了列车进洞前后车体压差突变;(2)列车在进洞过程中,车体的各项气动荷载均存在突变效应,同时表现出显著的蛇形摆动和点头等复杂行为.
  • 摘要:兰州地铁1号线穿黄隧道是我国首座下穿黄河复杂地层并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的水下隧道工程,该隧道穿越强透水砂卵石地层并承受较高外水压.结合隧道-地层复合模拟试验系统开展了几何相似比为1∶10的室内模型加载试验,试验模型土通过相似级配法配制,同时发明了外水压加载装置,该装置在模型内构造出密闭的负压环境,通过调节模型内外的压差来模拟管片外水压的加载,实现了土压和水压的分别控制加载,本文研究分析了不同外水压和土压下管片衬砌的力学特性.
  • 摘要:台湾降雨量丰沛且地质破碎,山区蕴藏丰富地下水资源,山岳隧道施工遭遇渗涌水问题极为常见,对于隧道施工安全与工期造成相当程度的影响,因此隧道开挖出水量推估极为重要.由于台湾山区地质多破碎且降雨不均等特性,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多变,简易的出水量推估方法不容易获得较佳的结果,故本文乃提出三维水文地质模式分析方法,考量不同场景组合(包括不同降雨补注条件、不同等级水文地质环境等),进行不同情境模拟分析,并以实际工程案例推估不同情境可能的出水量,经与实际开挖出水量比对,显示本文所采用方法值得参考.
  • 摘要:随着都市快速发展,都会区人口与建物分布日益稠密,大众运输轨道系统虽可带来交通便利,然而其兴建期间如何确保邻近建物与工程本体安全,则显得更为重要.潜盾隧道工法使用于台湾都会区大众捷运系统工程已有近二十余年历史,但面对日渐密集的地下结构物,于规划设计阶段,即需谨慎考虑遭遇既有结构障碍物时之管理与处置策略.本文主要介绍台北捷运环状线某潜盾隧道穿越营运中车站下方之施工风险管理策略,借由风险管理的手段,于施工前辨识风险与发想因应策略,并提供全生命周期风险监测管控,建立回馈系统,以降低施工风险,确保营运中轨道系统之安全.本文可提供相似案例规划设计之参考.
  • 摘要:新自强隧道位于台湾东部纵谷区.隧道全长2,667m,净宽11.3m,为一单孔双轨铁路隧道,隧道贯穿舞鹤台地,覆盖层最高约95m,于南侧浅覆盖处仅约10m.隧道沿途穿越仑山层板岩、舞鹤砾岩、玉里层片岩及十余公尺厚之沉泥层,其中沉泥层为台湾罕见之困难地质.本工程于2010年1月开工,隧道施工穿越沉泥层时发生严重抽坍、挤压及涌水等问题,经采用中导坑开挖、开挖面预加固、复合式灌浆及微台阶工法降挖等对策处理,成功突破300m长之沉泥层,终于2015年12月顺利贯通主隧道.因穿越沉泥层地质之山岳隧道案例甚少,相关工程经验弥足珍贵.本文将说明本隧道之地质条件、设计理念、施工工法、地盘改良等作为供后绩工程参考.
  • 摘要:捷运轨道工程在施工精度上要求比较高,面对急曲线(R50M)潜盾隧道线形,施工困难度更高,本案除为捷运工程潜盾隧道工程首次采用R51m及R57m最小的曲率半径外,潜盾施工尚须克服桥梁基桩破除作业、大量地盘改良体、可能遭遇地下挡土设施及桥梁基础等地下障碍物等等施工困难议题.因此面对各种施工难题,如何选择适宜的潜盾施工机具设备为重要课题.其中R51m急曲线施工为潜盾机选型考量最主要关键,本次潜盾机选型除评估各厂商所提潜盾机设计方案,并考量潜盾机整体设计、配套及施工方案,及比较日系潜盾机与欧系潜盾机的差异性.就潜盾机设计方案,如何能于R51m急曲线施工中有效减少超挖量,降低地表沉陷风险,并确保潜盾机盾尾间隙量使环片准确安装在正确位置为二个关键因素.惟潜盾机属因应工程与地质条件之定制品,其施工性仍须配合施工人员的认知,此将为探讨之重点.
  • 摘要:本文基于有限差分软件FLAC3D,以北京地铁公主坟换乘车站为背景,研究地震荷载作用下密贴交叉组合地铁车站结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密贴交叉上下两车站结构间将发生相互作用,强震荷载作用下,会引起一段距离的错位运动,甚至会在上下两结构的接触区域出现滑移或脱离现象;接触面对密贴交叉组合车站结构的地震响应以及上下两车站结构间的相互作用具有较大影响,当不考虑结构接触面时,明显低估了车站结构的地震响应,计算结果与实际相差较大;建议在密贴交叉组合地铁车站结构设计时,可在交叉区域采用相应的施工措施提高密贴交叉上下两车站结构整体性,以增加其抗震性能.
  • 摘要:台湾地区营运中长度超过1公里之公路隧道已达11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隧道便占了65公里,而随着隧道长度持续增加,其维护管理作业更显重要.本文首先介绍各种隧道维护管理策略,并借此说明目前高速公路隧道从一般公路隧道之反应式维护提升至积极式维护之管理策略;接着蒐集汇整国外公路隧道之检测与维护管理方式;最后以台湾东北部某高速公路隧道之定期检查、详细检洲、长期监洲与维护管理之具体作为,阐述现代化隧道维护管理作业除定期检查与详细检测外,如何将长期监测系统导入,以利后续隧道安全等级评估与维护管理.
  • 摘要:南化水库位于台湾台南市曾文溪支流后堀溪,水库流域面积108.3平方公里.水库原设计总容量1亿5,400万立方公尺,于1993年竣工蓄水营运.因近年来极端气候影响,库区淤积严重,目前实测有效蓄水容量已缩减为原先设计容量之62%,为减缓水库淤积及延长水库寿命,乃于2013年库区上游右岸新建防淤隧道,隧道全长约1,411公尺.防淤隧道进水口工程位於南化水库库底,施工时须先以围堰挡水以进行进水口开挖工作,另外地下闸室工程邻近库区,其跨度11公尺、高度36公尺,并与防淤隧道本体衔接,为本工程设计之两个关键课题.进水口挡水围堰打设双排桩径1.25公尺之钢管桩后,再于钢管桩间浇置混凝土以形成之挡水结构,由于围堰大部分属临时结构,须考虑将来拆除可行性,另外还需考虑高水压、地震及混凝土水合过程之温差对于围堰结构之影响.地下闸室与防淤隧道衔接为一立体交叉之开挖区域,采用3维有限元素法分析已评估其支撑系统,本文除介绍南化防淤隧道之工程外,并将就上述关键课题之设计对策提供详细剖析.
  • 摘要:隧道定期检查和健康评估是隧道未来养护维修的发展趋势。车载探地雷达隧道检测技术是近几年既有线隧道衬砌状态远距离检测与评估领域的一大突破.车载探地雷达对衬砌—围岩的有效检测深度与电磁波衰减系数密切相关.本文以车载探地雷达隧道检测系统在襄渝二线、西康线和阳安线的试验结果为依托,提取了33座隧道的边墙、拱腰及拱顶的振幅响应结果,基于最小二乘法原理拟合得出了188组衬砌—围岩的电磁波衰减系数,通过数理统计手段,在95%的置信条件下估计车载GPR-300MHz空气耦合天线隧道衬砌—围岩的衰减系数范围:0.867~0.900,介于国外学者100MHz与1GHz天线测试的范围之内.统计规律有助于下一步研究高铁隧道远距离检测技术.
  • 摘要:由于岩石破裂过程的尺度无关性质,通过对岩石样品破坏过程中声发射特征的研究可增进对工程岩体失稳过程的认识.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在岩石声发射研究方面的大量科研成果,讨论了各种受力状态对岩石声发射活动性的影响,即单轴加卸载、三轴加卸载、直接拉伸和间接拉伸等多种荷载条件下的声发射特征,重点分析了岩石破坏前\"声发射平静期现象\"的出现条件.并通过与岩体破裂过程中声发射监测结果中\"沉寂区\"的对比分析,得出在利用声发射技术监测地下工程岩体结构的稳定性时,必须深入分析岩体的声发射特征和应力状态变化过程,才能准确识别岩体破坏前兆现象,有效地作出对地质灾害的预报.
  • 摘要:既设乌山岭引水隧道自通水启用至今已超过80年,隧道结构已日渐劣化,为确保大嘉南平有稳定水源,实有新建新鸟山岭引水隧道之必要.隧道全长3,422公尺,内径为5.4m之马蹄形隧道,隧道沿线由东至西分别通过盐水坑页岩、糖恩山砂岩、六重溪层及崁下寮层.经蒐集既设隧道施工期间于糖恩山砂岩地层中,有发生数次可燃性气体渗出及气爆意外事件,此外邻近工程案例及钻探调查成果皆显示,新乌山岭引水隧道亦存在遭遇可燃性气体之风险.故本文将以此隧道为例,说明具可燃性气体地层中隧道之地质调查、施工时之安全管理及因应对策,以提升施工安全,确保作业人员安全.
  • 摘要:以乌鲁木齐地铁1号线中营工~铁路局的区间隧道施工为背景,研究了地铁隧道上覆软弱岩体的钻爆法施工技术.研究通过爆破数值模拟和现场实验的手段来进行.并同通过振动监测和地表沉降监测来评估爆破对围岩的影响程度.通过以上研究,得出如下结论:采用有限元模拟的方法模拟爆破振动对上方软弱层的损伤,对优化爆破方案具有重要知道意义;提出一种软硬岩石交届面处的隧道缓冲爆破方法,避免了软弱岩石处隧道的塌方,减小了超挖,同时减小了爆破产生的地表振动;采用机械预开挖、预支护上部软弱岩层的方式,使上部形成隔震空腔,即减小了爆破对软弱岩层的损伤,同时减小了爆振动.
  • 摘要:回顾台湾几个具可燃性气体潜能之引水隧道,大多数发生施工中瓦斯气爆事件.过去,施工中处理瓦斯气体逸出的作为,主要的对策包括前进探查、气体监测、加强通风、火源控制及止气灌浆等,尚无探讨止气喷凝土等措施.本文收集国内外瓦斯隧道采用气密性喷凝土之施工案例,并就其地质特性、瓦斯逸出含量、及相应之施工作为,进行归纳.期能藉此,提出未来台湾若采行气密性喷凝土之施工建议.
  • 摘要:传统的隧道检测方式大都以人工逐步目视搭配影像检测判断损坏情形,导致花费大量时间与资料缺漏等问题;除了无法有效率、全面性与系统性地进行检测,且不带完整空间资讯之传统资料,于后续亦无法进行量化比对、维护及管理.近一、二十年来,光达技术蓬勃发展,其快速、有效率的获取高密度、高精度且带有空间资讯坐标的特性,渐渐广泛应用在许多的检测作业.因此,本文以地面光达技术蒐集隧道的衬砌异状资料,搭配自行研发之衬砌异状投影及选取技术,除迅速掌握隧道衬砌的变异情形:如裂缝、渗水及混凝土剥落,并可数位化全断面快速扫瞄之纪录与影像,掌握隧道异状之发展情形,供隧道「维护管理」及「安全评估」之参考.因应资料蒐集及呈现方法之不同,隧道检测有多种资料储存及展示形态,隧道检测扫描资讯管理系统可整合同一区段内各不同型态之资料,帮助使用者了解隧道特定区段之状态,系统除展示平面影像及文字资料外,更可以环景影像方式呈现隧道内真实情况,提供维管人员一如身处隧道中所看到的景象,借此提供使用者一个更直观的资料检核方式.另外本系统借由相关功能之规划与建置,达到资料查询、分析、比对、统计、警示等目的,帮助使用者快速了解隧道状态,并提升隧道维护管理之效率,进而提供後续维护管理作为的依据.
  • 摘要:地铁车站深基坑工程一般位于人流密集、交通复杂的区段,地下管网错综复杂,这对基坑开挖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针对基坑土层参数离散性大且勘察资料中土性参数数据较少的问题,提出了基于GA-BP神经网络的基坑多层土土性参数位移反分析方法,以地下连续墙水平位移反演土层参数.通过引入灵敏度因子对遗传算法适应度函数和神经网络性能评价函数进行改进,以提高高灵敏度参数的反演精度.计算结果表明:基于GA-BP神经网络位移反分析方法在处理多层土的土性参数反演问题时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可为基坑的安全性分析提供较为可靠的数据来源.
  • 摘要:本研究利用有限元素法进行推进工程数值模拟,并使用位移控制法(The Displacement Control Method)进行推进力反算分析评估.在推进过程中,管材与土体的互制行为是最重要的分析要素,且受多种变因影响,如管材与土体的接触范围、位置、润滑材减少摩擦效果…等.本研究选用两个台中卵砾石层施工案例与推力数据进行讨论分析,利用案例A监测数据建立推进力反算分析评估模式,再将此模式带入案例B进行验证,利用案例B监测资料来进行此反算模式之适用性,结果显示利用反算评估模式计算所得之推进力与案例B监测数据相当符合,特别在推进过程中、后段仍有相当之准确性.
  • 摘要:针对长沙地铁3号线越江隧道面临的水下岩溶常规注浆施工难度大,盾构穿越风险高等问题.通过室内试验研制两种可控浆液(可控填料、可控水泥膏状浆液),并结合改良的袖阀管注浆工艺,提出了一种双控注浆新方法.室内材料性能试验表明,优选的可控浆液具有凝结时间可调、可泵性好、浆液绿色环保等优点;优选的可控水泥膏状浆液,岩溶水养护下28d结石率不低于95%,抗压强度可达3MPa,抗渗性能可达10-6cm/s,低流速下(0.5m/s)浆液留存率可达到75%以上,浆液稳定性系数能达到80%.现场注浆试验表明,湘江西河汊水下岩溶注浆,在搭建的水上钢平台上采用可控浆液结合袖阀管注浆工艺,通过试验段注浆得到适合现场注浆的注浆参数,水下岩溶注浆终压标准为1.5~2.5MPa,需根据水压进行适当调整.注浆后采用钻孔取芯及压水试验检测注浆效果,结果表明,取芯过程钻进平稳,未发生垮孔现象,所取芯样完整,加固体强度达1~3MPa,注浆堵水加固效果较显著,达到了预期效果.此注浆方案的成功应用,对隧道穿越饮水保护区水下岩溶注浆加固等类似项目具有借鉴意义.
  • 摘要:曾文水库为台湾容量最大之水库,亦为嘉南地区最主要之水源,自1974年营运至今饱受坝前库床淤积之困扰影响蓄水总量,由于缺乏库底排砂设施因而规划新建一防淤隧道于水库左坝座,利用蓄清排浑之操作来减缓水库淤积以延长水库寿命;由于防淤隧道出水口河道并无足够腹地供浑水消能,故于山体内设置一长147.3m、净宽18m、高约46m之地下洞室.为确保地下洞室开挖安全,于设计阶段即利用三维数值模型进行岩体稳定性与变位分析,以作为设计需求之依据.近年来地工数值分析软体之程式功能日益强大,然因岩体与水的变异性,使得大地参数影响分析成果颇巨,如能导入过去的经验及回馈资料,使分析预测的结果具有合理性,将能更妥善运用分析软体,使之作为日后相关案例风险管控依据.本文即说明地下洞室三维数值模拟分析与施工阶段实际变位监测成果之比对评估,期能供未采类似案例设计上之参考.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