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中文会议>2017年数字博物馆研讨会

会议信息

  • 会议名称:

    2017年数字博物馆研讨会

  • 召开年: 2017
  • 召开地: 北京
  • 会议文集: 2017年数字博物馆研讨会论文集
  • 主办单位: 中国博物馆协会;北京数字科普协会;北京博物馆学会
  • 出版时间: 2017-06-08
  • 排序:
  • 显示:
  • 每页:
全选(0
<1/3>
46条结果
    • 作者:侯琛琛,
    • 会议名称:2017年数字博物馆研讨会
    • 2017年
    摘要:"互联网+"时代需要在新思维模式下应用与时俱进的新技术去整合资源,完成互联网化的全面升级,"互联网+博物馆"也成为了故宫博物院迎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本文将初探在互联网思维下,如何将本院多年积累的大量数字资源整合、再利用,如何将已有的数字展示项目进行升级,以既符合时代需求又经济有效地使数字资源最大化利用.本文将以故宫博物院虚拟现实展示项目为例,介绍在此项目升级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探讨如何选用适合的新技术应用对已有资源进行创新性再利用,提升数字资源的价值,体现数字化博物馆的优势.
    • 作者:王莹,
    • 会议名称:2017年数字博物馆研讨会
    • 2017年
    摘要: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不仅能为博物馆展览增辉添彩,可以让博物馆展览形式更加多样,内容更加生动,而且可以让更多的参观者置身展览之中,给观众已更多的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互动性体验,是现代展览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本文拟从北京文博交流馆新展览的具体做法入手,从虚拟现实技术的定位和规划的角度分析虚拟现实技术在博物馆展览中的应用,以提高和深化博物馆展览的效果.
    • 作者:王辉,
    • 会议名称:2017年数字博物馆研讨会
    • 2017年
    摘要:以信息技术、互联网构建的平台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应用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技术支持.以虚拟现实和交互技术为主,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数字化采集和存储、数字化复原和再现、数字化展示与传播,以及文化遗产资源数字化分类与开发应用.文化遗产传承应用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在文化遗产数字化领域,开展了"京西皇家园林——三山五园"历史场景虚拟复原,基于多学科交叉协作,以历史为经,地理信息为纬,挖掘整理史料信息,原真性地完成了"畅春园全域可视化",并作为海淀通史展的重要展项受到专家学者的好评.在文化遗产数据采集方面,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研究基础,将摄影测量与三维重建运用在麦积山石窟的数字化采集中,初步形成了麦积山石窟数据采集流程(标准).目前,在试探的洞窟采集成果中,测量数据精度达到了国际标准.虚拟仿真技术在文化遗产传承中有着广泛的发展潜能,原真性基础上构建面向知识服务的文化遗产数字展示是数字化技术与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领域.
    • 作者:李双江,
    • 会议名称:2017年数字博物馆研讨会
    • 2017年
    摘要: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将互联网与博物馆结合起来,能够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功能.新媒体新技术的出现极大方便了博物馆的展陈和藏品的展示,数字化展示成为博物馆宣传服务的一种重要形式.本文将重点介绍中国农业博物馆在数字化展示方面的实践,总结相关经验,以便更好地为观众服务.
  • 摘要:自2015年3月起,农业部积极推进并部署"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以解决因滥用、乱施化肥导致的环境污染和农产品安全问题.实现化肥零增长的关键要素之一是要让农业种植户做到科学施肥,然而在实际生产中,科学施肥技术推广的方式单一,内容缺乏趣味性,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种植户了解和掌握先进技术的积极性.而借助数字化技术,结合内容上的创意设计,可将原本单一枯燥的理论知识,呈现出多样的互动体验形式.因此,本文提出了以化肥为主题的数字互动体验馆的建设创想,旨在让种植户在互动体验中认识和掌握科学的施肥技术,乐学其中.同时,这种创想和实践经验也将为农业主题的体验馆建设提供一种新的参考和借鉴.
    • 作者:许冰彬,
    • 会议名称:2017年数字博物馆研讨会
    • 2017年
    摘要:本文主要以数字故宫为例,探讨了博物馆数字项目监测与评估的必要性、监测与优化平台的具体运作,以及对数字项目内容建设的促进和完善,最后提出了对监测、优化工作的几点思考.
    • 作者:刘佳,
    • 会议名称:2017年数字博物馆研讨会
    • 2017年
    摘要:随着故宫内部网络体系建设的逐步完善,规划在不远的将来,不仅可以实现在故宫内部通过桌面终端和手持移动设备内部办公,还能实现在互联网上进行远程办公.网络接入范围的拓宽使得对故宫内部数字资源的安全保护显得尤为重要,必须防止核心数据资源遭到破坏和窃取.为切实保障故宫网络安全,在按照国家相关标准的基础上,参照等级保护三级的要求制定符合故宫实际的安全标准.
  • 摘要:随着新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科普作品也开始走向数字化,影响其传播效果的相关因素也随之变化.本文对新时代多媒体科普作品的新的传播特点进行了总结,并基于对中国科普博览这一科普品牌的分析,提出了影响多媒体科普作品传播效果的四个主要因素,进一步对如何提升传播效果提出了参考性建议.
  • 摘要:在服务型社会的大环境下,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促使博物馆的工作重心转到了为公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多元化服务上来.本文拟从新媒体的涵义和特点出发,阐述新媒体技术应用于博物馆公众服务所引起的变化,以及博物院公众服务在新媒体技术发展中所应注意的一些事项.
    • 作者:李端,
    • 会议名称:2017年数字博物馆研讨会
    • 2017年
    摘要: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正深刻影响着中国博物馆的信息传播活动,"互联网+"概念也为博物馆带来发展新机遇.本文从"互联网+"时代下博物馆的信息传播入手,分析移动互联网给博物馆导览活动带来的启发,并以苏州博物馆最新智能移动导览应用"云观博AR智慧博物馆观览App"的研发与应用为例,探究移动互联网应用如何满足当今博物馆参观者的需求,并且在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 作者:薛俭,
    • 会议名称:2017年数字博物馆研讨会
    • 2017年
    摘要:新媒体在博物馆展览展示和对外宣传中的运用,为博物馆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带来了革命性的全新体验;极大地促进了博物馆与观众的互动交流,让博物馆获得了更为广泛的受众,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新媒体让博物馆掌握了主动发声的自主权,将以更加积极向上的动力助推博物馆文化传播的力度和广度.随着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在博物馆的运用将会给博物馆的传统方式带来更加全新的变化.
  • 摘要:在社会文化转型和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迭代发展的背景下,中国的博物馆——尤其是艺术类博物馆、美术馆的公共传播面对多种变化和挑战:展览主体角色的多元化、媒体环境的剧变和再整合、博物馆传播的体制和探索,以及自媒体化对博物馆传播、艺术展览传播的挑战.本文以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馆、关山月美术馆等重要博物馆、美术馆举办的国家级大型展览、中型艺术家群展、中小型艺术家个展等多种类型的艺术展览和新媒体传播项目实践为案例,从实践和理论两个层面分析艺术博物馆传播和展览传播在目标、形态、效果上的变迁以及未来的可能性.对美术馆运营微信公众号、艺术展览现场直播等热点现象进行解析并给予批判性的反思.
    • 作者:田园,
    • 会议名称:2017年数字博物馆研讨会
    • 2017年
    摘要:"互联网+"提供了新时代的新思路,在高度融合发展背景下博物馆的数字资源管理和服务需要不断创新,技术与知识服务创新不断交互、协同发展.本文以故宫博物院影像资源系统为例,分几方面阐述"互联网+"模式下博物馆数字资源建设.
    • 作者:李蓓,
    • 会议名称:2017年数字博物馆研讨会
    • 2017年
    摘要: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博物馆受众的群体特征和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博物馆的工作方式和服务模式都将面临新的挑战.博物馆需要更多关注新科技、新技术和新媒体的发展,了解"互联网+"时代的受众需求,探索新的博物馆教育信息的组织方式和传播模式.从媒介信息的组织形式出发,"互联网+"时代博物馆信息可以分为传统信息和数字信息.同时,博物馆的观众正在逐步转变为博物馆受众.博物馆与受众之间的关系正在由"博物馆提供展览——观众参观"的博物馆主导模式,向"博物馆提供信息——受众选择接受"的受众主导模式转化.在这种背景下,博物馆需要了解受众的需求和信息接受模式,有针对性地选择和组织信息,才能取得预期的传播效果.
    • 作者:边静,
    • 会议名称:2017年数字博物馆研讨会
    • 2017年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深入,博物馆的传统社教模式受到巨大冲击.特别在与学校合作的过程中,博物馆借助全新技术手段正在摸索一条有效推进馆校合作的路径.近年来,天津博物馆就此做了大量调研与尝试,并取得一定成绩.本文在探讨博物馆面临新形式、新挑战的同时,将结合实例进行分析,从而探究"互联网+"趋势下博物馆在互补学校教育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 作者:金荣莹,
    • 会议名称:2017年数字博物馆研讨会
    • 2017年
    摘要:三维虚拟互动科普教学课程主要是利用自然博物馆采集的数字化资源成果,以虚拟现实技术为主导,结合科普课程教具箱的使用,设计制作北京自然博物馆的科普教学课程,并配以高端3D展示终端,在北京自然博物馆探索角以及科普进校园活动中进行应用的.随着三维技术的日趋成熟,越来越多的受众已经不满足于目前死板的填鸭式授课方式.将展品、展板、教案、教具、实验集合于一起的教具箱对提高学生的认知感大有裨益.所以在现代教学与科普教学中,用具体模型和直观教具进行说明与进行演示操作仍然是十分重要的,对于自然博物馆科普教学的主要受众小学生尤其显得重要.
    • 作者:吴萌,
    • 会议名称:2017年数字博物馆研讨会
    • 2017年
    摘要:该研究旨在对面向数字展厅的观众,对其参观动机进行专门研究.该研究建立在公共社交平台基础上,以即将筹备的"养心殿数字展"为主题,进行专题研究.共收到有效反馈4138份.统计数据显示,由于数字展厅的观众具有年轻化的趋势,他们的参观动机与实体展厅既有相似之处,又有部分区别,特别是由于对新技术的了解,他们对于在博物馆中应用新技术具有相当的热情.
    • 作者:闫涛,
    • 会议名称:2017年数字博物馆研讨会
    • 2017年
    摘要:面对观众参观群体的不断细化和对观展体验需求的不断改变,博物馆需要更新的数字平台和设备来为观众参观和博物馆展览展示服务.数字App应用是现阶段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手段,也符合当今社会技术的发展和观众的使用习惯,通过建设符合博物馆自身特点的应用系统可以为博物馆发展助力.数字App应用在改进传统数字展览展示和互动设备存在的问题,为观众提供细分、精准化服务,提供全新的视觉化、可选择导览系统,提供新颖的展览展示模式,拓展博物馆展览展示内容,开展博物馆社会教育,增强博物馆宣传影响力等几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摘要: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的"永远的女红军——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展"(简称"永远的女红军")是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举办的专题展览,展览遴选出80多位女红军真实的、亲身经历的感人故事,表现她们视死如归、百折不挠的顽强斗志.展览加入的沉浸式虚拟现实的互动项目,展示了长征中女红军战士过草地时的真实场景,观众通过高科技设备能够感受女红军在极其艰苦条件下战斗与生活的情景.这是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适应技术发展、满足观众需求的一次尝试.本文结合此次项目,分享对虚拟现实技术的认知和观点,并以此为同行提供参考案例.虚拟现实技术的诞生是又一次科技改变生活的标志。此次应用虚拟现实的经历,能够非常强烈地感受到这项技术的强大魅力和影响力,它是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必定会对今后的生活方式产生重要的影响。博物馆需要做的,是必须充分考虑到以人为本的原则,积极探索如何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更好地为公众服务,以实现自身存在的价值。
    • 作者:潘志鹏,
    • 会议名称:2017年数字博物馆研讨会
    • 2017年
    摘要:VR技术和博物馆的融合,可使观众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能身临其境地体验到3D环境下的博物馆建筑、博物馆陈列、考古发掘现场等.它不仅能提升观众参观展览的趣味性和参与性,使展示内容具有更高的接受度,也能让人们在认知层面和心理层面上达到良好的接受效果.由于其为博物馆教育和陈列展示所带来较好的体验和感受,已成为数字博物馆的一样热门技术.本文通过案例详细介绍了VR技术在博物馆的实施步骤、方法和需要使用到的软硬件,帮助博物馆技术人员进一步了解VR技术的实施过程.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