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文OA文献 >晏殊、歐陽脩的選體心理與詞情特質探論
【2h】

晏殊、歐陽脩的選體心理與詞情特質探論

机译:晏殊、欧阳修的选体心理与词情特质探论

摘要

[[abstract]]本論文以《晏殊、歐陽脩的選體心理與詞情特質探論》為題,回歸詞體特質此一最根本的關懷,探析晏殊、歐陽脩以詞言情抒懷的選體心理、願拋心力作詞人的內在動因,進一步窺探他們如何反覆言說一份與詞體特質相應的失落之情、如何面對這份解決不了又無法忘懷的情感,在詞人、詞體與文化的交互作用下,從而產生什麼樣的詞情特質,並且在此一基礎上比較晏歐詞的異同。全文共分成六章,重點如下:第一章為「緒論」,先釐清問題意識,由此導引出本論文的研究目的。並說明晏歐詞的版本依據和統計詞作數量,以確立文本範圍。接著回顧相關的研究成果,力求借重而不重複。最後以研究方法和步驟,點明筆者的思路與論文的架構。第二章為「『為宰相而作小詞』現象探源」,針對一則關於晏殊的記載,從作者、作品、文體、文化四個層面切入,釐清為何「為宰相而作小詞」在北宋會引發爭議。接著繼續追問,既然「為宰相而作小詞」違背了北宋士大夫的自覺精神和社會共識,而晏殊和歐陽脩作為北宋前期任大官而作小詞的代表人物,何以願拋心力作詞人?第三四章便針對此一問題展開論述。第三章為「晏歐詞的重情本質與文化共相」,掌握「情」此一關鍵線索,貫串「斯體」、「斯人」、「斯人與斯體」三個層面之論述,分析詞體長於言情的特性、晏歐詞的重情本質、晏殊和歐陽脩的多情性格與晏歐以詞寫情的選體心理,並以身為北宋典型士大夫的晏殊和歐陽脩為觀測對象,窺探北宋文化之共相,包括文體分工的現象與北宋士人的集體性格等。第四章為「美麗與哀愁共生——晏歐詞的失落之情」,在前一章的基礎上指出,晏歐詞中反覆訴說的是一份失落之情,這份情是詞人生命的核心問題,它在詞人、詞體與文化的交互作用下,產生了美麗與哀愁共生的詞情特質。而失落之情能與詞體的抒情特性相符應,此為晏殊、歐陽脩願拋心力作詞人的內在動因。 第五章為「晏歐詞的悲情排解及其侷限」,探討晏殊、歐陽脩在詞中如何面對生命中的失落之情?能否入乎其內,又出乎其外?而基於個人內在心性的差異,他們會有什麼不同的排解方式,從而產生什麼樣的詞情特質?詞體本身又有什麼樣的侷限性,成為晏歐詞悲情排解的阻礙?第六章為「結論」,總結全文研究成果,並提出延伸思考。
机译:[[abstract]]本论文以《晏殊、欧阳修的选体心理与词情特质探论》为题,回归词体特质此一最根本的关怀,探析晏殊、欧阳修以词言情抒怀的选体心理、愿抛心力作词人的内在动因,进一步窥探他们如何反覆言说一份与词体特质相应的失落之情、如何面对这份解决不了又无法忘怀的情感,在词人、词体与文化的交互作用下,从而产生什么样的词情特质,并且在此一基础上比较晏欧词的异同。全文共分成六章,重点如下:第一章为「绪论」,先厘清问题意识,由此导引出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并说明晏欧词的版本依据和统计词作数量,以确立文本范围。接着回顾相关的研究成果,力求借重而不重复。最后以研究方法和步骤,点明笔者的思路与论文的架构。第二章为「『为宰相而作小词』现象探源」,针对一则关于晏殊的记载,从作者、作品、文体、文化四个层面切入,厘清为何「为宰相而作小词」在北宋会引发争议。接着继续追问,既然「为宰相而作小词」违背了北宋士大夫的自觉精神和社会共识,而晏殊和欧阳修作为北宋前期任大官而作小词的代表人物,何以愿抛心力作词人?第三四章便针对此一问题展开论述。第三章为「晏欧词的重情本质与文化共相」,掌握「情」此一关键线索,贯串「斯体」、「斯人」、「斯人与斯体」三个层面之论述,分析词体长于言情的特性、晏欧词的重情本质、晏殊和欧阳修的多情性格与晏欧以词写情的选体心理,并以身为北宋典型士大夫的晏殊和欧阳修为观测对象,窥探北宋文化之共相,包括文体分工的现象与北宋士人的集体性格等。第四章为「美丽与哀愁共生——晏欧词的失落之情」,在前一章的基础上指出,晏欧词中反覆诉说的是一份失落之情,这份情是词人生命的核心问题,它在词人、词体与文化的交互作用下,产生了美丽与哀愁共生的词情特质。而失落之情能与词体的抒情特性相符应,此为晏殊、欧阳修愿抛心力作词人的内在动因。第五章为「晏欧词的悲情排解及其局限」,探讨晏殊、欧阳修在词中如何面对生命中的失落之情?能否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而基于个人内在心性的差异,他们会有什么不同的排解方式,从而产生什么样的词情特质?词体本身又有什么样的局限性,成为晏欧词悲情排解的阻碍?第六章为「结论」,总结全文研究成果,并提出延伸思考。

著录项

  • 作者

    葉淑音;

  • 作者单位
  • 年度 2011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ode":"zh-tw","name":"Traditional Chinese","id":53}
  • 中图分类

相似文献

  • 外文文献
  • 中文文献
  • 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