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文OA文献 >荀子引《詩》論《詩》研究──兼論孔、孟、荀引《詩》論《詩》異同
【2h】

荀子引《詩》論《詩》研究──兼論孔、孟、荀引《詩》論《詩》異同

机译:荀子引《诗》论《诗》研究──兼论孔、孟、荀引《诗》论《诗》异同

摘要

[[abstract]]本論文共計五章,首章說明研究之動機、範圍與方法,第二章說明先秦時期《詩》的成書與流傳,以了解當時《詩》的流行狀況。其次針對先秦儒者用《詩》的普遍風氣進行討論,可窺見荀子大量引《詩》、論《詩》受時代背景影響頗深。第三章分別討論孔子與孟子引《詩》、論《詩》之現象。從《論語》、《左傳》、《禮記》所載,可以看出孔子引《詩》、論《詩》「歸於禮」的趨向,所重視的是《詩》在修身處世上的效用。孟子不管是引《詩》還是論《詩》,都有歸於「史」的傾向,與他尊崇先古、企慕聖賢的學術特色是一致的。荀子引《詩》居先秦諸子之冠,本論文的第三章的前兩節分別對荀子引《詩》、論《詩》的現象及內在精神進行討論。作為一個客觀的經驗論者,荀子大量引《詩》以證禮義師法之教、仁人君子之德,與政治致用之道,且多引〈雅〉、〈頌〉,藉此推闡《詩》的政教功能,與其「隆禮義」的思想內涵核心價值結合度極高。荀子論《詩》主要將《詩》視為「道」之載體,「禮義」才是《詩》所真正承載者,且以「經」稱《詩》,這一點對《詩》的經典化影響頗大。第四章第三節則比較荀子與孔、孟在引《詩》、論《詩》上的異同,透過此節之討論,可以發現孔、孟、荀在引《詩》、論《詩》時,均認同《詩》之合「禮」性、「貴中和」的價值觀與「言志」之本質,且均有重實用而輕審美的取向。至於相異處,則來自於孔、孟、荀所處時代背景及其所關注焦點的不同。從本文的研究中,可以看出先秦時期儒家《詩》學的演變,孔、孟、荀既有對於傳統的因循繼承處,亦有各自的創新突破處,尤以荀子對漢代《詩》學的影響最大。
机译:[[abstract]]本论文共计五章,首章说明研究之动机、范围与方法,第二章说明先秦时期《诗》的成书与流传,以了解当时《诗》的流行状况。其次针对先秦儒者用《诗》的普遍风气进行讨论,可窥见荀子大量引《诗》、论《诗》受时代背景影响颇深。第三章分别讨论孔子与孟子引《诗》、论《诗》之现象。从《论语》、《左传》、《礼记》所载,可以看出孔子引《诗》、论《诗》「归于礼」的趋向,所重视的是《诗》在修身处世上的效用。孟子不管是引《诗》还是论《诗》,都有归于「史」的倾向,与他尊崇先古、企慕圣贤的学术特色是一致的。荀子引《诗》居先秦诸子之冠,本论文的第三章的前两节分别对荀子引《诗》、论《诗》的现象及内在精神进行讨论。作为一个客观的经验论者,荀子大量引《诗》以证礼义师法之教、仁人君子之德,与政治致用之道,且多引〈雅〉、〈颂〉,借此推阐《诗》的政教功能,与其「隆礼义」的思想内涵核心价值结合度极高。荀子论《诗》主要将《诗》视为「道」之载体,「礼义」才是《诗》所真正承载者,且以「经」称《诗》,这一点对《诗》的经典化影响颇大。第四章第三节则比较荀子与孔、孟在引《诗》、论《诗》上的异同,透过此节之讨论,可以发现孔、孟、荀在引《诗》、论《诗》时,均认同《诗》之合「礼」性、「贵中和」的价值观与「言志」之本质,且均有重实用而轻审美的取向。至于相异处,则来自于孔、孟、荀所处时代背景及其所关注焦点的不同。从本文的研究中,可以看出先秦时期儒家《诗》学的演变,孔、孟、荀既有对于传统的因循继承处,亦有各自的创新突破处,尤以荀子对汉代《诗》学的影响最大。

著录项

  • 作者

    陳芳儀; Chen fang-yi;

  • 作者单位
  • 年度 2011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ode":"zh-tw","name":"Traditional Chinese","id":53}
  • 中图分类

相似文献

  • 外文文献
  • 中文文献
  • 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