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文OA文献 >啖助與趙匡《春秋》學之異同
【2h】

啖助與趙匡《春秋》學之異同

机译:啖助与赵匡《春秋》学之异同

摘要

《春秋》學的發展,至中唐時啖助、趙匡、?淳三人形成一個新《春秋》學派,此學派以啖助為主,經由趙匡的修正,再由?淳加以會整及推展。其中,趙匡與啖助的?點大同中猶有小?,而?淳則以啖?為主。啖助與趙匡思想間的「小?」主要?於「經之大意」及「傳之取捨」?方面。啖助以「救時之弊、革?之薄」為孔子作《春秋》之用意,但趙匡修正啖助重性情之?,一方面反對?夏的政教觀,另一方面重新肯定周?的存在價值。至於「三傳取舍」方面,啖助解經的方式,是藉由會通三傳、博采諸注,並以己意加以判斷取捨而成,以達到重現經旨的通儒目標;趙匡則在啖助的基礎上再加以闡述,?加確??義?的取捨架構。此外,趙匡主張三傳傳承皆?可考,所以認為《左氏》非邱明所作,亦非受經於孔子。趙匡的損益反映?其對啖助學?的反?與引申,透過此一闡述磨合的過程,可看出此一學派發展演變的軌跡,並得以對唐代《春秋》學的研究有?深入瞭解。
机译:《春秋》学的发展,至中唐时啖助、赵匡、?淳三人形成一个新《春秋》学派,此学派以啖助为主,经由赵匡的修正,再由?淳加以会整及推展。其中,赵匡与啖助的?点大同中犹有小?,而?淳则以啖?为主。啖助与赵匡思想间的「小?」主要?于「经之大意」及「传之取舍」?方面。啖助以「救时之弊、革?之薄」为孔子作《春秋》之用意,但赵匡修正啖助重性情之?,一方面反对?夏的政教观,另一方面重新肯定周?的存在价值。至于「三传取舍」方面,啖助解经的方式,是藉由会通三传、博采诸注,并以己意加以判断取舍而成,以达到重现经旨的通儒目标;赵匡则在啖助的基础上再加以阐述,?加确??义?的取舍架构。此外,赵匡主张三传传承皆?可考,所以认为《左氏》非邱明所作,亦非受经于孔子。赵匡的损益反映?其对啖助学?的反?与引申,透过此一阐述磨合的过程,可看出此一学派发展演变的轨迹,并得以对唐代《春秋》学的研究有?深入了解。

著录项

  • 作者

    江右瑜;

  • 作者单位
  • 年度 2014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zh_TW
  • 中图分类

相似文献

  • 外文文献
  • 中文文献
  • 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