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大型隔框类锻件的锻坯的自由锻成形工艺

一种大型隔框类锻件的锻坯的自由锻成形工艺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型隔框类锻件的锻坯的自由锻成形工艺,其能为大型隔框类锻件的精密模锻提供合格的锻坯,从而保证锻件的精密模锻加工。在每一火次的自由锻成形前棒料或坯料先加热并保温,保证材料热透,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1)将棒料拍扁;(2)根据锻件结构进行分料;(3)反向压颈;(4)压弯成形;(5)拍扁及杆部成形;(6)再将成形的杆部压弯成形。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11156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3-05-2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无锡透平叶片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210522406.7

  • 发明设计人 赵顺峰;倪明明;吴德振;邢田喜;

    申请日2012-12-07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无锡盛阳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顾朝瑞

  • 地址 214174 江苏省无锡市惠山经济开发区惠山大道1800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17:47:4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4-20

    著录事项变更 IPC(主分类):B21J5/00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21207

    著录事项变更

  • 2015-06-10

    授权

    授权

  • 2015-05-13

    著录事项变更 IPC(主分类):B21J5/00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21207

    著录事项变更

  • 2013-06-1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21J5/00 申请日:2012120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05-22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型结构类锻件的锻坯成形工艺领域,具体为一种大型隔框类锻件的锻坯的自由锻成形工艺。

背景技术

大型隔框类锻件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以往大型隔框类锻件大多采用自由锻出粗坯,然后直接机加工成型,由于粗坯至成型零件的余量非常大,一方面导致原材料消耗巨大,另一方面机加工的成本巨大,而且加工量大易导致零件变形。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在采用精密模锻件来代替以往工艺,但是在精密模锻前需要预成型锻坯,由于该大型隔框类锻件存在多筋、厚度薄和锻件截面变化大等特点,因此其锻坯的自由锻预成型难度较大、成形效率低,并且锻坯成形不到位也会导致后续锻件的精密模锻材料利用率。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型隔框类锻件的锻坯的自由锻成形工艺,其能为大型隔框类锻件的精密模锻提供合格的锻坯,从而保证锻件的精密模锻加工。

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在每一火次的自由锻成形前棒料或坯料先加热并保温,保证材料热透,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棒料拍扁,变形比为2.5:1;

步骤二:根据锻件结构进行分料,将已拍扁的坯料进行分料压肩;

步骤三:反向压颈,将分料压肩后的坯料反向压出颈部;

步骤四:压弯成形,沿着所述颈部将坯料整体压弯,弯曲程度与锻件一致;

步骤五:拍扁及杆部成形,根据锻件厚度要求,对坯料的不同部位进行拍扁同时杆部拔长成形,保证模锻变形量在30%~50%;

步骤六:再将所述成形的杆部压弯成形。

采用本实用新型工艺自由锻成形大型隔框类锻件的锻坯,其成形效率高,能为后续精密模锻提供合格的锻坯,并提高模锻的材料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大型隔框类锻件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锻坯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工艺步骤一中棒料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工艺工艺步骤一中棒料打扁成形后的坯料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工艺步骤二中分料压肩后的坯料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工艺步骤三中反向压颈后的坯料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工艺步骤四中压弯成形后的坯料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工艺步骤五中拍扁及杆部成形后的坯料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工艺步骤六中杆部压弯成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具体描述本发明工艺的加工过程:

在每一火次的自由锻成形前棒料或坯料先加热并保温,保证材料热透,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见图3 和图4,将棒料1拍扁成形至坯料2,变形比为2.5:1;

步骤二:根据锻件结构进行分料,将已拍扁的坯料2进行分料压肩,见图5,图4中3为肩部;

步骤三:反向压颈,将分料压肩后的坯料反向压出颈部4,见图6;

步骤四:压弯成形,沿着颈部4将坯料整体压弯,弯曲程度与锻件一致,见图7;

步骤五:拍扁及杆部成形,根据锻件厚度要求,对坯料的不同部位进行拍扁同时杆部5拔长成形,保证模锻变形量在30%~50%,见图8,图8中H1、H2分别为不同的坯料厚度区域示意;

步骤六:再将成形的杆部5压弯成形,见图9。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