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视角提高膜、液晶显示装置及视角改善方法

视角提高膜、液晶显示装置及视角改善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视角提高膜,其高水准地兼顾抑制色调变化的视角改善效果和正面亮度下降的抑制效果。本发明的视角提高膜,其特征在于,其为将包含至少两种彼此为非相容性的树脂的混合物熔融挤出成型而成的视角提高膜,其中,主扩散方向的波长440nm的光在出射角30度下的透射率(I30)相对于在出射角0度下的透射率(I0)的比例(I30/I0×100)为0.25~5.5%。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08078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3-05-0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东洋纺株式会社;

    申请/专利号CN201180041690.X

  • 申请日2011-08-22

  • 分类号G02B5/02(20060101);G02F1/1335(20060101);

  • 代理机构11021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蒋亭

  • 地址 日本国大阪府

  • 入库时间 2024-02-19 19:11:2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0-08-07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G02B5/02 授权公告日:20150909 终止日期:20190822 申请日:20110822

    专利权的终止

  • 2015-09-09

    授权

    授权

  • 2013-07-1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2B5/02 申请日:20110822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05-0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水准地兼顾抑制观看角度所致的色调变化的视角改善效果和正面亮度下降的抑制效果的、设置于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单元的出射光侧或入射光侧的视角提高膜;以及使用了该视角提高膜的、高水准地兼顾视角改善效果和正面亮度下降的抑制效果的液晶显示装置。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改善液晶显示装置的视角的方法,其以在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单元的出射光侧或入射光侧设置具有特定光学特性的视角提高膜这一简便方法,解决液晶显示装置存在的视角窄这一课题。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有效利用了薄型、轻量、低耗电等特征,大多作为平板显示器使用,其用途逐年扩大到便携电话、便携信息终端(PDA)、个人计算机、电视等信息用显示设备。

但是,液晶显示装置与CRT相比,存在视角窄的问题。

视角是指如下现象:在改变观察液晶显示装置的画面的角度时,例如,随着相对于画面的垂线的角度的增大即成为更倾斜的方向,画面的图像的画质会比从正面观察时下降。作为该画质,可以列举由彩色图像的配色、图像的对比度、白显示图像的亮度及黑显示图像的漏光所致的白晕等现象。该画质下降的因素中,彩色图像的配色变化尤其重要。

上述色调变化可以按照下述现象的色调变化程度进行判断,所述现象例如为:在变换角度观察白色图像的情况下,若从斜向对在正面观察时看上去为白色的图像进行观察,则会变成带有黄色的色调。以下,将该色调变化的程度称为色移度,并且将抑制该色移的效果称为视角改善效果。

作为表现上述视角改善效果的方法,已知有在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单元的能见侧设置光扩散膜的方法。该方法由于可以不改变液晶层内部的液晶取向、电极结构等而表现出改善效果,因此,无需在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工序中增加工序等,简便且有用。但是,由画面射出的光通过扩散膜,从而使透射的光发生散射,因此存在从正面观看时画面的明亮度即亮度下降、图像变得发黑这样的课题。以下,将其称为正面亮度下降。即,视角改善效果和正面亮度下降的抑制效果为彼此矛盾的现象,难以兼顾。因此,期待一种能够以尽量减小正面亮度下降的形态表现较大视角改善效果的视角提高膜。

例如,专利文献1中提出在液晶显示画面上设置具有使入射光散射透射的功能的光扩散性膜的方案。该膜是将使折射率不同的透明树脂形成海岛结构而得的组合物熔融挤出成片状、再进行拉伸而获得的,但是由专利文献1的图3及4所示的膜的扩散透射光的强度分布(以下也称为变角配光分布图谱),得出以下几点启示。

图3的膜方向的扩散度高,因此视角改善效果优异,但正面亮度大幅下降。另一方面,图4的膜方向的扩散度低,因此正面亮度的下降受到抑制,但视角改善效果差。在这样的膜方向上光扩散性不同的、所谓各向异性扩散膜的情况下,如后所述,正面亮度下降受扩散度大的一方支配,因此,在本公开技术中得出正面亮度大幅下降的启示。

即得出以下启示:无论将光扩散性膜的各向异性方向朝向哪个方向设置,均无法兼顾视角改善效果和正面亮度下降的抑制效果。

此外,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具有因波长而异的散射角度分布、且在相对于膜面的方位角相差90度的2个方向上扩散光分布不同的分光各向异性散射膜。由专利文献2的图3(a)及(b)所示的膜的变角配光分布图谱得出以下启示:该膜的左右及上下中的任一侧均与专利文献1同样地具有高扩散度,因此视角改善效果优异,但正面亮度大幅下降,无法兼顾视角改善效果和正面亮度下降的抑制效果。

进而,专利文献3中提出了由单一热塑性树脂形成、内部具有包含多个微细空孔的部分的透射光散射控制膜。该膜是对熔融制膜而得的聚碳酸酯进行拉伸处理而成的,其利用了以沟状的龟裂实现的光散射,由专利文献3的图13的膜的变角配光分布图谱得出以下启示:在α=±90°方位及α=0、180度方位的任一情况下,扩散度不足,正面亮度下降少且良好,但视角提高效果不充分。

进而,专利文献4中提出了使用透镜膜的方法。由专利文献4的图8(左右方向)及9(上下方向)所示的膜的变角配光分布图谱得出以下启示:图8的膜的左右方向的扩散度高,因此视角提高较为良好,但正面亮度大幅下降,另一方面,图7的膜的上下方向反而扩散度低,因此视角改善效果不充分。如上所述,在如此地使用具有各向异性的扩散膜的情况下,正面亮度下降受扩散度大的一方支配,因此在本公开技术中得出不论膜的使用方向如何,正面亮度均大幅下降的启示。

进而,专利文献5中提出了在基材膜的表面形成包含透光性粒子和透光性树脂的光扩散层而成的透射光散射控制膜。由专利文献5的图2所示的膜的变角配光分布图谱得出以下启示:扩散度不足,正面亮度下降少且良好,但视角提高效果不充分。

如上所述,在利用现有光扩散膜谋求提高视角的方法中,虽然存在满足了视角改善效果和正面亮度下降的抑制效果中的任一特性的方法,但现状是尚不存在能够同时高水准地兼顾两种特性的方法。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11401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34130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10-206836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09-179113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3-27040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通过设置在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单元的出射光侧或入射光侧而能够高水准地兼顾抑制其图像的色调变化的视角改善效果和正面亮度下降的抑制效果的视角提高膜;以及使用了该视角提高膜的液晶显示装置。

此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视角提高特性改善方法,以解决液晶显示装置存在的视角窄这一课题。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将至少两种树脂混合物熔融成型,并使由此得到的光扩散膜的光学特性控制在特定范围,从而能够高水准地兼顾视角改善效果和正面亮度下降的抑制效果这一彼此矛盾的现象。此外,本发明人发现通过在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单元的出射光侧或入射光侧设置具有特定光学特性的视角提高膜这一简便方法,能够解决液晶显示装置存在的视角窄这一课题。本发明是基于这些见解而完成的。

即,本发明具有以下(1)~(24)的构成。

(1)一种视角提高膜,其特征在于,其为将包含至少两种彼此为非相容性的树脂的混合物熔融挤出成型而成的视角提高膜,其中,主扩散方向的波长440nm的光在出射角30度下的透射率(I30)相对于在出射角0度下的透射率(I0)的比例(I30/I0×100)为0.25~5.5%。

(2)根据(1)所述的视角提高膜,其特征在于,波长550nm的光的总透光率为79~95%。

(3)根据(1)或(2)所述的视角提高膜,其特征在于,波长440nm的光的主扩散方向的变角配光分布图谱的半值宽度是18度以下。

(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视角提高膜,其特征在于,非相容性树脂中的至少一种是聚烯烃系树脂。

(5)根据(4)所述的视角提高膜,其特征在于,非相容性树脂中的两种为聚烯烃系树脂。

(6)根据(5)所述的视角提高膜,其特征在于,聚烯烃系树脂选自聚乙烯系树脂、聚丙烯系树脂及环状聚烯烃系树脂。

(7)根据(5)或(6)所述的视角提高膜,其特征在于,在视角提高膜的至少单面的最表面层叠有由含有极性基团的聚烯烃树脂形成的粘接改良层。

(8)根据(1)~(7)中任一项所述的视角提高膜,其特征在于,在视角提高膜的观察者侧的表面层叠有至少一层选自硬涂层、减反射层及防眩层中的功能性层。

(9)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液晶显示装置的比液晶单元更靠近观察者侧的位置设置有(1)~(8)中任一项所述的视角提高膜。

(10)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单元和光源之间设置(1)~(7)中任一项所述的视角提高膜。

(11)根据(9)或(10)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将视角提高膜的主扩散方向设置在液晶显示装置的水平方向。

(12)根据(9)或(10)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将视角提高膜的主扩散方向设置在液晶显示装置的垂直方向。

(13)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视角特性改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具有背光灯光源、液晶单元和设置于液晶单元两面的偏振片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在设置于液晶单元两面的偏振片的任意一个表面配置使用(1)~(7)中任一项所述的视角提高膜。

(14)根据(13)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视角特性改善方法,其特征在于,视角提高膜的主扩散方向是显示画面的水平方向。

(15)根据(13)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视角特性改善方法,其特征在于,视角提高膜的主扩散方向是显示画面的垂直方向。

(16)根据(13)~(15)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视角特性改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配置于能见侧使用的视角提高膜的能见侧层叠有至少一层选自硬涂层、减反射层及防眩层中的功能性层。

(17)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使用了(13)~(16)中任一项所述的视角特性改善方法。

(18)一种偏振板,其特征在于,在偏振片上层叠有(1)~(7)中任一项所述的视角提高膜。

(19)一种偏振板,其特征在于,在(18)所述的偏振板的视角提高膜表面层叠有至少一层选自硬涂层、减反射层及防眩层中的功能性层。

(20)一种具有视角提高功能的保护膜,其特征在于,在(1)~(7)中任一项所述的视角提高膜的单面层叠有自粘合层。

(21)根据(20)所述的具有视角提高功能的保护膜,其特征在于,自粘合层由柔软聚合物形成。

(22)根据(20)或(21)所述的具有视角提高功能的保护膜,其特征在于,在一个面由自粘合层形成、另一个面由压敏粘合层形成的两面粘合膜的压敏粘合层表面层叠有(1)~(7)中任一项所述的视角提高膜。

(23)根据(20)~(22)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视角提高功能的保护膜,其特征在于,在具有视角提高功能的保护膜的自粘合层的相反面上层叠有至少一层选自硬涂层、减反射层及防眩层中的功能性层。

(24)一种具有视角提高功能的保护膜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液晶显示装置的最表面装卸自由地粘贴(20)~(23)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视角提高功能的保护膜。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视角提高膜具有变角配光分布图谱,所述变角配光分布图谱具有兼具直进透射性和扩散透射性两个特性的特征。此外,由于对通过视角提高膜而射出的光的变角配光分布图谱进行控制以使其根据光的波长而发生变化,因此,通过设置在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单元的出射光侧或入射光侧,从而能够高水准地兼顾视角改善效果和正面亮度下降的抑制效果这样彼此矛盾的现象,可以提供兼顾视角改善效果和正面亮度下降抑制效果的液晶显示装置。即,通过将对正面亮度贡献较大的自膜面射出的光设计成550nm的波长的光的透射率高,并且将对视角改善效果有贡献的自与膜面的垂线所成的角度大的方向射出的光设计成接近蓝色的440nm的波长的光的透射率高,从而可以兼顾视角改善效果和正面亮度下降抑制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以高扩散性的光扩散膜改善视角时的、由观察角度所致的亮度变化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中使用的视角提高膜应具备的优选变角配光分布图谱的一个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视角提高膜的基本特性)

本发明的视角提高膜,其特征在于,其为将包含至少两种彼此为非相容性的树脂的混合物熔融挤出成型而成,按照说明书中记载的方法测定的、主扩散方向的波长440nm的光在出射角30度下的透射率(I30)相对于在出射角0度下的透射率(I0)的比例(I30/I0×100)为0.25~5.5%。

(半值宽度扩散度)

就本发明的视角提高膜而言,按照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测定的、波长440nm的光的主扩散方向的变角配光分布图谱的半值宽度优选为18度以下。

在该半值宽度超过18度时,在用于本发明的视角特性改善方法时,液晶显示装置的正面亮度下降增大,无法获得本发明的预期效果。

上述半值宽度的优选上限为16度,进一步优选的上限为14度。此外,上述半值宽度的下限没有特别限制,优选为3度,进一步优选为4度。

一般而言,扩散性以半值宽度(变角配光分布图谱的峰顶的一半高度处的角度)进行评价,半值宽度越大则扩散性越强,半值宽度越小则越缺乏扩散性。上述半值宽度按照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进行测定,其为一直以来广泛使用的扩散性尺度。以下,也将该测定值称为半值宽度扩散度。但是,在仅以半值宽度扩散度为指标时,无法准确地表示后述适合于兼顾视角改善效果及正面亮度下降抑制效果的变角配光分布图谱中的扩散性。

如前所述,通过光扩散膜表现视角改善效果是公知的。实际上,如图1所示,当在本发明的方法中使用半值宽度为57度的高扩散性膜时,可以提高从倾斜方向(高角度)观察时的亮度,可以表现出所谓的视角提高效果,但同时正面的亮度大幅下降。因此,视角改善效果和正面亮度下降抑制效果是彼此矛盾的现象。

图1的亮度的角度依赖性按照以下方法进行测定。

〔亮度的角度依赖性的测定方法〕

使用RISA-COLOR/ONE-II(HI-LAND公司制)进行测定。将市售的VA型液晶显示装置水平地设置在试样台上,在该面板的中央部以131×131mm的大小显示白图像(Nokia monitor test for windows V1.0(Nokia公司制)的Farbe模式),用滴管(spuit)在该白图像之上滴加3滴水,再在其上放置光扩散膜,使面板和膜之间的水均匀地展开而使二者密合,将CCD相机和显示器间的距离设为以垂直状态计为1m,将CCD相机相对于液晶显示装置的面板表面在从-70°到+70°之间的赤道上移动,按照以下条件测定亮度,求出亮度的角度依赖性的曲线。

空白测定则在未粘贴视角提高膜下同样进行测定。

将上述白图像分割成5×5即25个部分,测定其中心部的3×3即9个部分的全像素的亮度,以其平均值来表示亮度。

因此,为了打破该视角改善效果和正面亮度下降的抑制效果这一彼此矛盾的现象并高水准地兼顾两特性,需要如上所述将半值宽度扩散度设定在低范围。在此基础上还需要赋予能够表现视角改善效果的扩散性。

(优选的变角配光分布图谱)

本发明人等对解决上述看似矛盾的课题的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为了谋求兼顾视角改善效果和正面亮度抑制效果这样的彼此矛盾的特性,需要具有高直进透射性且赋予适度的扩散性,即通过将半值宽度扩散度设定为上述范围,并提高曾经也以变角配光分布图谱的下降边宽度评价的扩散性,从而可以实现上述目的,进而还发现该扩散性可以通过出射角30度的透射率进行评价。

图2示出满足上述光学特性的优选的变角配光分布图谱的一个例子。如图2所示,具有兼具直进透射性和扩散透射性两种透射性的特征的特性变角配光分布图谱是优选的。

本变角配光分布图谱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测定而获得。

〔变角配光分布图谱的测定方法〕

使用自动变角光度计(GP-200:株式会社村上色彩研究所制)进行测定。在透射测定模式、光线入射角:0°(相对于试样面,上下、左右均成直角的角度)、受光角度:-90°~90°(赤道线面上的角度)、滤光器:使用ND10、光束光阑:10.5mm(VS-13.0)、受光光阑:9.1mm(VS-34.0)的条件下,按照主扩散方向为水平方向的方式固定在试样台上,按照透射光的变角光度曲线的峰顶的值相对于满刻度达到约80%的范围的方式来调整SENSITIVITY及HIGHVOLTON的设定,求出透射光的变角光度曲线。

(下降边宽度扩散度)

就本发明中使用的视角提高膜而言,按照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测定的、主扩散方向的出射角度30度下的波长440nm的光的透射率优选为0.7~10,更优选为0.8~9,进一步优选为1.0~8。上限进一步优选为7以下,特别优选为6以下,最优选为5.5以下。

该出射角度30度下的波长440nm的相对透射率,是着眼于光沿着与膜面正交的方向入射时出射光的变角配光分布图谱的下降边宽度的扩散性尺度,该值越大则下降边宽度、即出射光直至为0的角度越大。以下将该特性称为下降边宽度扩散度。

该下降边宽度扩散度小于0.7时,因扩散性不足而使视角改善效果不足,因此不优选。

另一方面,当该下降边宽度扩散度超过10时,视角改善效果变得过剩,倾斜观察时变成带有蓝色的色调,因此不优选。此外,正面亮度下降的抑制效果有时也会下降。

予以说明,该下降边宽度扩散度是本发明人等在本发明中新创造出的新的扩散性评价尺度。

(下降边宽度扩散度比率)

上述下降边宽度扩散度对于视角改善效果而言很重要,但对于打破视角改善效果和正面亮度下降的抑制效果这一彼此矛盾的现象并高水准地兼顾两特性而言,并不能称为充分的特性。

上述优选的变角配光分布图谱中,从抑制正面亮度下降的方面出发,优选使直进透射性高。即,优选使出射角0度下的透射率高。因此,为了高水准地兼顾上述两特性,在出射角0度下的透射率和下降边宽度扩散度的比率变得很重要。发现该比率可以用在出射角30度下的透射率(I30)相对于在出射角0度下的透射率(I0)的比例(I30/I0×100)来表示,从而完成本发明。

即,按照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测定的、主扩散方向的波长440nm的光在出射角30度下的透射率(I30)相对于在出射角0度下的透射率(I0)的比例(I30/I0×100)为0.25~5.5%是重要的。

该下降边宽度扩散度比率更优选为0.30~4.5%,进一步优选0.35~4.0%,特别优选0.35~3.5%。

以下,将上述特性称为下降边宽度扩散度比率。

通过使该下降边宽度扩散度比率满足上述范围,从而初次实现高水准地兼顾上述两特性这一彼此矛盾的现象。即,当下降边宽度扩散度小于0.25%时,正面亮度下降抑制效果虽良好,但视角改善效果不足,因此不优选。相反地,当下降边宽度扩散度比率超过5.5%时,正面亮度大幅下降,因此不优选。此外,色移的补正效果变得过剩,有时会成为带有蓝色的色调。

例如,当由上述专利文献记载的图求取该下降边宽度扩散度比率时,专利文献1的高扩散度侧、专利文献2的图3的(b)及专利文献4的高扩散度侧的扩散度比率分别为88%、60%及78%。因此可以说,与这些专利文献所公开的膜相比,上述优选的下降边宽度扩散度比率处于显著低的范围内。

(波长分散性)

在上述下降边宽度扩散度、下降边宽度扩散度比率的规定中,着眼于波长“440nm”也是重要的。如前所述,视角特性低这一现象是如下引起的:从正面观察时看上去为白色的色调,当从高角度观察时则变成带有黄色的色调。本发明人等考虑到,作为用于表现出视角改善效果的1个手段,为了消除这样的色调变化,重要的是使蓝色的光在高角度下更易透射,从而着眼于440nm的波长。

因此,上述下降边宽度扩散度、下降边宽度扩散度比率可以称之为集扩散性和波长分散性两个要因于一体的新特性值。

即,就本发明的视角提高膜而言,其光学设计思想与现有公知的扩散膜是完全不同的。

予以说明,本发明中,上述半值宽度扩散度着眼于波长440nm。如后所述,对于正面亮度下降而言,550nm的波长是重要的。就半值宽度扩散度而言,光波长的影响小,因此即使以波长550nm进行评价,也没有大差别。

(各向异性度)

就本发明中使用的视角提高膜而言,按照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测定的各向异性度优选为2.0以上。更优选5.0以上,进一步优选10以上。

当低于上述下限时,赋予各向异性的效果下降,因此不优选。

另一方面,上限没有限制,但技术上难以达到200以上,且赋予各向异性的效果也逐渐饱和,因此优选小于200。

通过满足上述范围,能够使视角改善效果和正面亮度下降的抑制效果在更优选的方向取得平衡。

在该各向异性度高的膜的情况下,扩散度高的方向即主扩散方向的视角改善效果变大。因此,必须根据需要改善视角的方向来改变视角提高膜的设置方向。即,在谋求提高液晶显示装置的左右方向的视角时,优选按照主扩散方向平行于面板的左右方向的方式设置,相反地,在谋求提高上下方向的视角时,优选按照主扩散方向平行于上下方向的方式设置。

根据该对应方式,还具有能够仅在必要的方向表现视角改善效果的优点。

(总透光率)

就本发明的视角提高膜而言,按照说明书中记载的方法测定的波长550nm的光的总透光率优选为79~95%,更优选82~93%。

上限更优选为9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91%以下,特别优选90%以下。

该总透光率为正面亮度下降的指标,在本发明中按照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进行测定该总透光率。即,按照主扩散方向为水平的方式固定在自记录分光光度计的试样台上而测定得到。其原因在于,在各向同性扩散的膜的情况下,即使改变膜的固定方向,总透光率也不变,但在光沿着特定方向扩散的所谓各向异性扩散膜的情况下,总透光率根据测定时的膜的固定方向而改变。总透光率是以积分球接收光而测定的,因此认为原本不因膜的固定方向而发生变化,但在各向异性扩散膜的情况下,存在总透光率根据其固定方向而发生较大改变的情况,故而采取该方式。

主扩散方向可以通过例如使激光打标机的光通过膜时的透射光的扩散来判定。即,将通过激光打标机使光透过膜时的出射光变宽的方向作为主扩散方向。予以说明,按照使该主扩散方向为水平方向的方式固定、测定时总透光率更低。

推测发生上述现象的理由是受到了积分球中的受光部的位置的影响。主扩散方向的扩散光与直接入射到积分球的受光部的位置有关,受到该直接入射的扩散光的影响更强烈。

予以说明,后述实施例中记载的本发明的测定法中使用的测定装置中所用的积分球在积分球的上部的顶点设有受光部,因此,使用的是在最不易受到直接入射到该受光部的光的影响的方向的测定值,推测其为反映了真实的总透光率的值。

因此,使用实施例中记载的测定方法中使用的自记录分光光度计(UV-3150;岛津制作所公司制)及附带积分球的装置(ISR-3100;岛津制作所公司制)进行测定是重要的。

当该总透光率小于79%时,正面亮度大幅下降,从液晶显示装置的正面观察时的亮度下降率可能变大。

另一方面,当超过95%时,正面亮度下降的抑制效果可能饱和。

本发明人等发现,正面亮度下降大致而言受直射光的透射率支配、即受平行光线透射率支配。但是获知,在满足兼顾高正面亮度和视角改善效果的狭窄区域内,仅仅使用作为现有技术的浊度计等得到非分光的平行光线透射率并不理想。

因此,为了使支配正面亮度下降的要因更加明确,进行了深入研究,从而获得了本发明中规定的总透光率。

在实际的显示装置中,从正面观察时,不仅从膜的法线方向的光源产生直射通过扩散膜的光,而且还存在来自法线方向以外的光源的光因扩散膜而弯曲并沿着膜的法线方向射出的情况。正面亮度应视为这些光的总和,可以认为本发明中规定的总透光率接近实际的观察状态,而非过度集中于特定方向的光。

此外,对于550nm的波长很重要这一点,人类的眼睛对于波长550nm附近的光的分光视感效率最高,推测这点也有较大影响。

本发明的正面亮度下降的程度没有限定,从提高背光灯装置的亮度等且不改变液晶显示装置整体的系统的构成、在正面亮度下降的允许范围内谋求视角改善效果的方面出发,当以不设置视角提高膜时的亮度为100%时,将设置视角提高膜时的亮度的下降率以%表示的亮度下降率(以下,包括该正面亮度下降率在内均统一为正面亮度下降这一词语)优选为20%以下。更优选为18%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以下。

予以说明,正面亮度的绝对值根据面板的样式、种类而不同,但已经确认:当以上述正面亮度下降进行评价时,即使改变面板的样式、种类,正面亮度的绝对值也几乎为一定的值。

通过满足上述总透光率,可以使上述正面亮度下降处于优选范围内。

(作用机理)

以光扩散膜牺牲正面亮度则可以表现出视角改善效果是公知的。的确,如前所述,当使用以现有公知的半值宽度法扩散度评价为高扩散性的膜时,可以提高从倾斜方向(高角度)观察时的亮度,但同时正面的亮度大幅下降。因此,视角改善效果和正面亮度下降抑制效果是彼此矛盾的现象,难以使二者兼顾。

为了打破该视角改善效果和正面亮度下降抑制效果这一彼此矛盾的现象,满足上述图2所示的变角配光分布图谱是重要的。即,使下降边宽度扩散度比率处于特定范围是重要的。通过使下降边宽度扩散度比率在特定范围内,能够得到对正面亮度贡献较大的直进透射性和对视角提高贡献较大的扩散透射性的平衡。推测由此可以打破正面亮度和视角提高这一彼此矛盾的现象,谋求高正面亮度和高视角的兼顾。

进而,透射视角提高膜的出射光的波长分散性也是重要的。即,将对视角改善效果有贡献的自与膜面的垂线所成的角度大的方向射出的光设计成接近蓝色的440nm的波长的光的相对透射率高是重要的,推测通过这些要因的协同效果可以谋求高水准地兼顾视角改善效果和正面亮度。

上述各要因中的一部分是现有技术,其重要性也已被公开,但是,基于同时满足上述全部要因的作用机理而打破视角改善效果和正面亮度下降抑制效果这一彼此矛盾的现象的光扩散膜则是本发明中初次获得的。

通过提高各向异性度能够进一步兼顾视角改善效果和正面亮度下降的抑制效果的理由尚不确定,推测是提高各向异性度而使出射光沿着特定方向聚光所作出的贡献且该聚光效果的贡献度在视角改善效果和正面亮度下降方面存在差异所致。

(优选的正面亮度下降的范围)

本发明的亮度下降的程度没有限制,从提高背光灯装置的亮度等且不改变液晶显示装置整体的系统的构成、在正面亮度下降的允许范围内谋求视角改善效果的方面出发,当以不设置视角提高膜时的亮度为100%时,将设置视角提高膜时的亮度的下降率以%表示的亮度下降率(以下,包括该正面亮度下降率在内均统一为正面亮度下降这一词语)优选为20%以下。更优选为18%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以下。

予以说明,正面亮度的绝对值根据面板的样式、种类而不同,但已经确认:当以上述正面亮度下降进行评价时,即使改变面板的样式、种类,正面亮度的绝对值也为大致一定的值。

通过满足上述总透光率,可以使上述正面亮度下降处于优选范围内。

(优选的视角改善效果的范围)

本发明中,视角改善效果按照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进行评价。即,使市售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面板映出白图像,使CCD相机在该图像的赤道上移动,测定CIE表色系的Yxy系的x值的角度依赖性,求出相对于垂线为0度时的x值(x0)及相对于垂线为70度时的x值(x70s)。另一方面,求出不设置视角提高膜试样的面板自身的x值(x70B),算出Δx(70度)=x70s-x70B,以该值进行评价。以下将该Δx(70度)称为色移度。通常,液晶显示装置的面板的该色移度为正值。y值也显示与x值大致相同的行为,在绿色及红色方向发生位移,因此结果是带有黄色。由于x值及y值显示几乎类似的行为,因此本发明中以x值作为代表值。

通过消除该色移度向正向侧的偏移,可以表现出视角改善效果。因此,就视角提高膜的色移度而言,优选使色坐标向负向移动。该色移度根据面板的样式、种类而不同,例如,在VA样式的情况下,优选-0.006~-0.02。更优选-0.008~-0.018。

当超过-0.006时,色移度不足、视角改善效果减少,因此不优选。相反地,小于-0.02的情况下,色移度过高,因此视角改善效果变得过剩,倾斜观察时的白图像变成带蓝色的色调,因此不优选。

(视角提高膜的构成)

本发明的光扩散膜可以通过将至少两种彼此为非相容性的热塑性树脂的混合物熔融挤出成型而获得。至少两种彼此为非相容性的热塑性树脂的混合物的存在形态只要满足上述光学特性即可,没有特别限定,既可以是各树脂以连续相及分散相形态独立存在的所谓海/岛结构,也可以是两种树脂形成共连续相的结构。利用两树脂界面处的光的折射、散射,可以控制上述特性。

作为所使用的热塑性树脂,可以列举聚乙烯系树脂、聚丙烯系树脂、聚丁烯系树脂、环状聚烯烃系树脂及聚甲基戊烯系树脂等聚烯烃系树脂,聚酯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聚苯乙烯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及这些树脂的共聚物等。

上述至少两种非相容性热塑性树脂既可以在制膜工序中配合各树脂,也可以以利用预先混炼法等事前配合的形式使用。

本发明中,既可以配合三种以上热塑性树脂,也可以并用用于提高各树脂的融合性的相容化剂、分散径调整剂等添加剂。此外,还可以配合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等稳定剂、抗静电剂等添加剂。此外,还可以在不妨碍上述光学特性的范围内添加无机粒子、聚合物珠子等微粒。

从这些热塑性树脂中选择至少两种彼此为非相容性(彼此不融合)的树脂即可。上述至少两种彼此为非相容性的热塑性树脂的配合比例以各自质量比计优选5/95~95/5,更优选10/90~90/10,进一步优选20/80~80/20的比例,进而可以如后所述考虑树脂成分的种类及后述的层结构、光扩散层的厚度及制造方法等而设定。

予以说明,两种彼此为非相容性的热塑性树脂的配合比例多时,具有成为连续相的倾向。特别是在熔体流动速率接近时,还需要考虑到海岛结构的成分可能根据比例而发生逆转的情况。

上述树脂通常可以从市售的通用性高的树脂中选择,为了对应能够更稳定地生产等,还可以使用定制品。

从容易达成上述光学特性且光学特性以外的机械特性、热特性优异的方面出发,聚酯系树脂优选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对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丁二醇酯的均聚物和/或共聚物。此外,经济方面也具有优势。

作为与聚酯组合的树脂,优选后述的聚烯烃系树脂。

此外,氟系树脂也是只要满足上述特性则没有限定,但从容易达成上述光学特性且经济上也具有优势的方面出发,优选使用聚偏氟乙烯系树脂及全氟乙烯等含氟的单体和乙烯、丙烯等烯烃系单体的共聚物。

该氟树脂的耐光性优异,例如,通过与聚烯烃系树脂组合,可以获得耐光性优异的各向异性光扩散膜。

作为与氟系树脂组合的树脂,优选后述的聚烯烃系树脂。

从能够稳定表现出上述特性的方面出发,优选至少1种由聚烯烃系树脂形成。

作为聚烯烃系树脂,可以列举聚乙烯、聚丙烯、聚丁烯、聚戊烯、聚己烯、聚甲基戊烯等和它们的共聚物、环状聚烯烃等。

从耐光性、经济性的方面出发,优选两种均使用聚烯烃系树脂。在两种均使用聚烯烃系树脂时,其组合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使两种聚烯烃系树脂的折射率之差在0.003~0.07的范围。更优选在0.005~0.06的范围,进一步优选0.01~0.05。通过使该折射率之差在上述范围内,可以更稳定地获得上述光学特性的视角提高。例如,当折射率之差超过0.07时,例如,总透光率降低,无法满足上述特性。

即,可以认为这是由于:折射率之差越大,则两种非相容性热塑性树脂的界面处的角度变化越大,虽有利于进行扩散,但一个界面处的反射会呈指数函数增加。

因此,在上述范围内能够更容易地同时满足上述各种光学特性。

作为环状聚烯烃系树脂,可以列举例如降冰片烯、四环十二碳烯等具有环状聚烯烃结构的树脂。例如,可以列举:(1)根据需要对降冰片烯系单体的开环(共)聚合物进行如马来酸加成、环戊二烯加成这样的聚合物改性后进行氢化而得的树脂、(2)对降冰片烯系单体进行加成型聚合而成的树脂、(3)降冰片烯系单体和乙烯、α-烯烃等烯烃系单体进行加成型共聚而成的树脂等。聚合方法及氢化方法可以按照常规方法进行。

可以认为,这些树脂可以提高玻璃化转变温度,通过模头内的剪切、牵引而变细的岛成分在冷却中迅速固化,容易表现出稳定的特性。

玻璃化转变温度优选100℃以上、进一步优选110℃以上、特别优选120℃以上。上限由单体种类而自然确定(环状单体100%的Tg),优选230℃以下,进一步优选200℃以下、特别优选190℃以下。当超过上限时,熔融挤出时需要高温,有时发生着色或者有时产生未溶解物。予以说明,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值为根据ISO11357-1,-2,-3以10℃/min的升温速度测定的值。

环状聚烯烃系树脂的环状成分的含量优选70-90质量%、进一步优选73-85质量%。尤其是在降冰片烯系的情况下,优选该范围。

尤其是共聚有乙烯的环状聚烯烃系树脂,能够达成与聚乙烯系树脂亲和性高的特性,故而优选。

乙烯的含量优选30-10质量%、进一步优选27-15质量%。

作为聚乙烯系树脂,既可以是均聚物,也可以是共聚物。在共聚物的情况下,优选使50摩尔%以上为乙烯成分。对该聚乙烯树脂的密度、聚合方法等没有限定,优选使用密度为0.909以下的共聚物。例如,可以列举与辛烯的共聚物。聚合方法可以是茂金属催化剂法及非茂金属催化剂法中的任意一种。

尤其是,从能够稳定地赋予高扩散性的方面出发,优选使用乙烯和辛烯的嵌段共聚物。例如,作为该树脂,可以列举陶氏化学公司制的INFUSE(TM)。该树脂为嵌段结构而具有结晶性部分,因此具有密度低但熔点高的特征,能够提高所获得的视角提高膜的耐热性等,因此优选。

作为聚丙烯系树脂,既可以是均聚物,也可以是共聚物。在共聚物的情况下,优选使50摩尔%以上为丙烯成分。该树脂的制造方法、分子量等没有特别限定,从耐热性等方面出发,优选结晶性高者。具体而言,结晶性可以通过利用差示扫描量热计(DSC)而得的熔化热来判断,优选熔化热为65J/g以上者。

作为含有乙烯和/或丁烯的聚烯烃系树脂,可以列举均聚乙烯树脂、均聚丁烯树脂、及这些树脂与其它烯烃系单体的共聚物、与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及它们的酯衍生物的共聚物等。在与烯烃系单体的共聚物的情况下,可以是无规、嵌段及接枝共聚物中的任一种。此外,还可以是EP橡胶等分散体。该树脂的制造方法、分子量等也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优选使用上述聚乙烯系树脂、乙烯和丁烯的共聚物。

就纳米结晶结构控制型聚烯烃系弹性体树脂而言,可以在纳米级别控制聚合物的结晶/非晶结构,该结晶为纳米级别、具有网格结构的热塑性聚烯烃系弹性体,例如,可以列举三井化学公司制的NOTIO(注册商标)。现有的聚烯烃系弹性体树脂的结晶尺寸为微米级别,与此相对,纳米结晶结构控制型聚烯烃系弹性体树脂具有在纳米级别控制结晶尺寸的特征。因此,与现有的聚烯烃系弹性体树脂相比,多数情况下透明性、耐热性、柔软性、橡胶弹性等优异。因此,通过配合该纳米结晶结构控制型聚烯烃系弹性体树脂,有时能够提高所获得的膜的外观。

上述至少两种彼此为非相容性的热塑性树脂的熔体流动速率只要满足上述光学特性即可,没有特别限定。各热塑性树脂可以在于230℃下测定的熔体流动速率为0.1~100、优选0.2~50的范围适当选择。

上述树脂的熔体流动速率可以考虑树脂的组成、组成比、哪种树脂能制成海成分及期望的光学特性等适当选择。

其方针是组成比例多且熔体流动速率低者作为海成分。在等量的情况下,熔体流动速率高者容易成为海成分。在组成比例高者的熔体流动速率高的情况下,有时并非形成单纯的海/岛结构,而是形成例如共连续相。

本发明中,如前所述,优选对扩散度赋予各向异性。为了赋予该特性,优选使岛结构具有各向异性。为了形成这样形状的岛结构,优选对海成分树脂和岛成分树脂的熔融粘度赋予差异。尤其是优选与海成分相比降低岛成分的熔融粘度。为此,例如,优选赋予熔体流动速率差异,并优选与海成分相比提高岛成分的熔体流动速率。此外,优选对海成分树脂和岛成分树脂的刚性赋予差异。尤其是优选与海成分相比降低岛成分刚性。

此外,在岛成分的熔体流动速率低时,通过模头内的剪切、牵引难以施加使岛成分变细的力,有时各向异性下降。质量比越偏离50/50,该倾向越强。应考虑这些倾向来调整各特性。

在两种树脂均为聚烯烃系树脂的情况下,从容易获得上述特性的膜的方面和经济性的方面出发,优选环状聚烯烃系树脂和聚乙烯系树脂或聚丙烯系树脂的组合、这三种树脂的组合。

在环状聚烯烃系树脂和聚乙烯系树脂或聚丙烯系树脂的组合的情况下,优选以聚乙烯系树脂、聚丙烯系树脂作为海相且该海相的聚乙烯系树脂、聚丙烯系树脂的熔体流动速率比岛相的环状聚烯烃系树脂的熔体流动速率更高。

在环状聚烯烃系树脂和聚乙烯系树脂或聚丙烯系树脂的组合的情况下,优选在树脂总量中配合10~60质量%环状聚烯烃系树脂,进一步优选10~50质量%。

上述范围对于实现后述的以聚乙烯系树脂或聚丙烯系树脂为海相的优选实施方式是优选的。

在与上述构成相反的构成、即以环状聚烯烃系树脂为海相的情况下,牵涉到模头内的剪切、海相的柔软性、流动性,难以获得期望的光学特性、特别是各向异性度高的视角提高膜。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还具有即使改变制膜装置时也能稳定地获得具有期望的光学特性的光扩散膜的效果。该理由尚不确定,推测是由于:即使由于在改变制膜装置时产生挤出条件的差异、模头形状的不同而使剪切等变化,也会由于海相的树脂比岛相树脂更柔软且其流动性提高,从而缓和其影响。

两种均由聚烯烃系树脂形成时的岛相的尺寸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使通过激光散射法求出的短径的平均尺寸为0.1~2μm。当小于0.1μm时,扩散度不足,因此不优选。相反地,当超过2μm时,后方散射的程度增加,总透光率下降,因此不优选。

(粘接改良层的层叠)

本发明的视角提高膜优选如下的多层光扩散膜:在主要由两种彼此为非相容性的聚烯烃系树脂形成的光扩散层的至少单面按照主要由含有极性基团的聚烯烃树脂形成的粘接改良层成为最表面的方式层叠而成的多层光扩散膜。

根据该对应方式,可以提高视角提高膜与其他构件的粘接性。例如,能够用水系粘接剂将视角提高膜粘贴到液晶单元中所组装的偏振板上,从而使视角提高膜向液晶显示装置的组装变得容易。

(粘接改良层)

本发明中的含有极性基团的聚烯烃树脂优选含有乙烯、丙烯、丁烯、己烯、辛烯、甲基戊烯及环状烯烃中的至少1种单体作为其骨架。

既可以是使用了一种上述单体的均聚物,也可以是使用了两种以上单体的共聚物。

本发明中的上述含有极性基团的聚烯烃树脂优选含有至少1种极性基团。作为极性基团,可以列举羧酸基、磺酸基、膦酸基、羟基、缩水甘油基、异氰酸酯基、氨基、亚胺基、噁唑啉基、酯基、醚基、羧酸金属盐基、磺酸金属盐基、膦酸金属盐基、叔胺盐基或季铵盐基等。该极性基团既可以是一种,也可以含有两种以上。

极性基团的种类可以根据构成光扩散层的聚烯烃系树脂的组成、密合对象的构件种类、所需要的密合力等适当选择,优选的实施方式为至少含有羧酸基。

此外,本发明中的含有极性基团的聚烯烃树脂可以是极性基团直接导入到聚烯烃树脂的高分子链中,此外,也可以是导入到其它树脂再进行添加、混合的状态。此外,本发明的聚烯烃树脂还可以根据情况使导入到分子链的末端、内部的例如羧酸基、羟基与能够和这些基团反应的化合物发生反应而改性后使用。

本发明中,上述含有极性基团的聚烯烃树脂既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是配合了两种以上而成的配合组合物。此外,还可以是配合了不含极性基团的聚烯烃树脂、其它种类的树脂的配合组合物。在该配合组合物的情况下,优选含有10质量%以上的上述含有极性基团的聚烯烃树脂。进一步优选30质量%以上。

上述粘接改良层可以是单面层叠及两面层叠中的任一种。对总厚度没有限定,优选10~500μm。对厚度构成比也没有限定,密合层厚度以单面的厚度计优选为2~100μm。

上述光扩散层/粘接改良层的厚度构成比优选为100/1~3/1,更优选为10/1~4/1。通过如此设置,可以取得视角提高效果和粘接性改良效果的平衡。

(视角提高膜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视角提高膜的制造方法只要满足上述光学特性即可,没有特别限定,从经济性的方面出发,优选通过熔融挤出成型进行制膜的方法。

本发明无需为了赋予光扩散性而含有非熔融性微粒,因此即使以熔融挤出成型法实施,也可以降低制膜工序中的熔融树脂的过滤器的网眼堵塞,具有生产率优异且获得的膜的澄清度高的优点。

利用上述熔融挤出成型法的制膜方法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是T型模头法及吹胀法中的任一种。此外,既可以是未拉伸状态的膜,也可以进行拉伸处理。

上述熔融挤出成型法,通常将在挤出机内熔融的树脂从模头挤出为片状,使该片与冷却辊密合,冷却固化而制膜。与冷却辊的密合可以用通常广泛使用的挤压辊挤压进行,但从赋予各向异性的方面出发,优选在与上述冷却辊密合时在该密合部的入口部分不形成存液区(有时也称为围堰)。该存液区的形成是在与冷却辊密合时压接的情况下即以强压力挤压时发生的,因此优选降低该密合时的密合压力。例如,避开用通常广泛使用的挤压辊进行压接、密合的方法为宜。

只要是以弱压力进行密合的方法即可,没有限定,例如优选将在挤出机内熔融的树脂从模头挤出为片状,通过利用气压的挤压方法和/或吸引法和/或静电密合法使该片密合,冷却固化而制膜。通过该方法,可以稳定地获得具有各向异性的视角提高膜。

上述通过利用气压的挤压方法和/或吸引法和/或静电密合法进行密合、冷却固化的方法没有限定。例如,作为利用气压进行的挤压方法可以列举如以空气等气压进行挤压的所谓气刀法等方法;以减压喷嘴吸引使其密合的真空室法;以静电力使其密合的静电密合法等。该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并用多种方法。从能够提高所获得的膜的厚度精度的方面出发,优选的实施方式是以后者来实施。

本发明的视角提高膜可以通过非拉伸法及拉伸法中的任一种来制造。例如,当光扩散层使用聚酯系树脂时,优选进行单轴拉伸。拉伸倍率优选为2倍以上。上限没有限定,优选小于10倍。根据该对应方式,将岛相沿着拉伸方向拉伸成细长的结构,与该岛相的取向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光扩散性显著提高,为各向异性且能够确保高扩散性。

在用非拉伸法制造时,利用将熔融挤出的片冷却固化前进行拉伸的方法、即提高牵引率的方法制造为宜。

此外,本发明的视角提高膜既可以是单层,也可以是2层以上的多层结构。在多层结构的情况下,只要至少一层为包含由上述构成形成的光扩散膜的层即可,其它层可以仅仅是不具有光扩散性的透明层。此外,也可以是所有层均为光扩散层的构成。

在上述多层结构的情况下,既可以通过多层共挤出法制造,也可以通过挤出层压法、干式层压法实施。

上述至少两种非相容性热塑性树脂的混合物,既可以在制膜工序的挤出机等中配合各热塑性树脂,也可以以通过预先混炼法等事前制成混合物的形式使用。

本发明的视角提高膜的厚度可以优选为10~500μm,更优选20~500μm,进一步优选20~200μm。光学特征根据光扩散层的树脂成分的种类、配合比、层结构及制造方法等以及膜厚度而变化较大。

予以说明,当调整厚度时,可以通过改变牵引比、挤出流量、模唇宽度等来进行调节。

(视角特性改善方法)

本发明中的视角特性改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至少具有背光灯光源、液晶单元和设置于液晶单元的出射光侧或入射光侧的偏振片的液晶显示装置中,至少在上述出射光侧或入射光侧的偏振片的各自的出射光侧或入射光侧设置上述视角提高膜。因此,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在不增加液晶显示装置制造工序的工序数的情况下进行改善、并且能够适用于所有液晶显示装置,因此是一种经济性非常高且适用范围广的方法。因此,既可以在通过通常方法生产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单元的最表面设置上述视角提高膜,也可以在设置于液晶单元的能见侧的偏振片上层叠上述视角提高膜,按照视角提高膜成为能见侧的方式组装至液晶显示装置的面板。此外,也可以在液晶显示装置所使用的液晶单元的入射光侧的最表面设置上述视角提高膜,还可以在设置于液晶单元的入射光侧的偏振片上层叠上述视角提高膜,按照视角提高膜成为入射光侧的方式组装至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单元。

(偏振片)

本发明中的偏振片只要由具有偏光功能的膜、片构成即可,没有限定。例如,可以列举用碘或二色性色素对PVA等染色而成的偏振片。此外,既可以偏振片单体,也可以是例如与各种保护膜的复合体。

(视角提高膜和偏振片层叠体及其使用的粘接剂)

如上所述,本发明中,将视角提高膜与组装至液晶单元的偏振片层叠并组装至液晶单元是优选的实施方式之一。该层叠体的构成没有限定,用粘接剂将上述视角提高膜和偏振片粘贴而成的构成是优选的实施方式之一。

上述粘接剂只要透明且与视角提高膜和偏振板两方具有粘接性即可,没有限定。例如,可以列举在热、UV等活性射线等下具有交联性的粘接剂。例如,可以列举对视角提高膜和偏振板两方具有融合性且由透明的单体、低聚物及聚合物与交联剂形成的配合体。此外,还可以是分子中具有通过上述方法引起交联反应的官能团的上述透明的单体、低聚物及聚合物、或者该成分和交联剂的配合体。

偏振板大多以PVA系的聚合物为主成分,因此上述粘接剂优选由PVA系聚合物形成。例如,可以列举将聚醋酸乙烯酯皂化而得的聚乙烯醇;其衍生物;以及醋酸乙烯酯和具有共聚性的单体的共聚物的皂化物;将聚乙烯醇进行乙缩醛化、氨酯化、醚化、接枝化、磷酸酯化等而成的改性聚乙烯醇;等。作为上述单体,可以列举马来酸(酐)、富马酸、巴豆酸、衣康酸、(甲基)丙烯酸等不饱和碳酸及其酯类;乙烯、丙烯等α-烯烃、(甲基)烯丙基磺酸(钠)、磺酸钠(单烷基马来酸酯)、二磺酸钠烷基马来酸酯、N-羟甲基丙烯酰胺、丙烯酰胺烷基磺酸碱盐、N-乙烯基吡咯烷酮、N-乙烯基吡咯烷酮衍生物等。这些聚乙烯醇系树脂既可以仅使用1种,也可以并用2种以上。

PVA系聚合物的皂化价没有限定,优选为60~85%。

对使用该PVA系聚合物时的交联剂没有特别限定,优选水溶性、水分散性的交联剂。例如,只要是与羟基具有交联性的交联剂即可,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列举密胺系、异氰酸酯系、碳二亚胺系、噁唑啉系、环氧系等化合物。从涂布液的经时稳定性的方面出发,可以列举密胺系、异氰酸酯系、碳二亚胺系、噁唑啉系的化合物。进而,交联剂优选聚乙烯醇系化合物、密胺系化合物或异氰酸酯系化合物。此外,为了促进交联反应,还可以根据需要适当使用催化剂等。

在与上述偏振片层叠后组装至液晶显示装置时,优选考虑由液晶显示装置的模式的不同所引起的偏振片的吸收轴方向不同而进行对应。

(具有视角提高功能的保护膜)

本发明中,在上述视角提高膜的单面层叠自粘合层而获得的层叠体,例如,可以装卸自由地贴合在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单元的表面,因此不仅改善液晶显示装置的视角,而且还能够赋予防止液晶显示装置表面污染、划伤的保护功能。并且,由于能装卸自由,因此例如在视角提高膜的表面被污染、或划伤而使得能见性变差的情况等,还能够替换粘贴新的保护膜。即,由于能够作为具有视角提高功能的保护膜使用,因此是优选的实施方式之一。

上述自粘合层既可以直接形成在视角提高膜的表面,也可以形成在其它基材膜的表面并将该自粘合层层叠膜和视角提高膜层叠。尤其是,后者的方法通用性高、且选择范围广,因此是优选的。在后者的方法的情况下,可以在由两面粘合层形成的、所谓两面粘合膜上贴合视角提高膜而形成自粘合层。该两面粘合膜可以是两面均为自粘合层并以单面的自粘合层固定视角提高膜,但从能够牢固地固定视角提高膜的方面和经济性的方面出发,优选单面形成例如丙烯酸系等压敏粘合层并在该压敏粘合层侧贴合视角提高膜的方法。

对使用该两面粘合膜制作具有视角提高功能的保护膜时的两面粘合膜的种类、制造方法也没有限定,例如,使用按照日本特开2009-73937号公报公开的方法而获得的两面粘合膜时,自粘合层的自粘合特性优异、且成本性等优异,因此是优选的。

此外,从经济性等方面出发,更优选例如将日本特开2009-299021号公报等公开的非晶态聚烯烃系树脂层与上述视角提高膜直接复合的方法。上述复合方法没有限定。例如,可以列举共挤出法、挤出层压法。

(自粘合层)

本发明中的自粘合性是指与被粘面粘贴时即使不外加压力也能够粘合的性质。

更详细而言,只要能够多次反复贴合及剥离即可,没有限定,优选由柔软的聚合物形成,其原因在于,即使反复贴合及剥离,其贴合性能、剥离性能的变化也小,且剥离时显示画面表面不易发生该自粘合层的成分转印而污染显示画面的现象。

柔软的聚合物既可以是非交联聚合物,也可以是交联聚合物。此外,还可以是凝胶体。对聚合物的种类也没有限定。例如,可以列举聚烯烃系聚合物、丙烯酸系聚合物、聚酯系聚合物、聚氨酯系聚合物及有机硅系聚合物等。聚烯烃系聚合物及聚烯烃系聚合物和其它聚合物的组合物以及有机硅系聚合物的上述特性更优异,因而优选。

对有机硅系聚合物的种类、交联方法也没有限定,例如,优选日本特开2009-113420号公报公开的方法。此外,优选加成型有机硅聚合物。

上述由柔软聚合物形成的自粘合层利用以下测定方法评价的表层动态硬度(Dynamic Hardness)优选为0.01~100mN/μm2,更优选为0.03~80mN/μm2

当上述表层动态硬度小于0.01mN/μm2时,剥离变得困难,上述修复性下降,相反地,当超过100mN/μm2时,固定力不足。

〔表层动态硬度〕

使用岛津制作所制的岛津动态超微硬度计DUH202型,在试验模式:模式3(软质材料试验)、压头的种类:115、试验载荷:1.97mN、负荷速度:0.0142mN/秒、保持时间:5秒的条件下进行测定。试样通过环氧粘接剂固定于载玻片,并安放在测定台。通过该测定法评价的动态硬度根据距试样表面的深度而获得不同的测定值。将距表面3μm深度的测定值作为表层硬度。

此外,上述由柔软聚合物形成的自粘合层优选将其表面的平均表面粗糙度(Ra)设定为0.12μm以下、优选0.08μm以下、特别优选0.05μm以下。由此,表现出由自粘合层的自粘合性而带来的实用的固定力、即表面粘性(tack)力。但是,当上述平均表面粗糙度(Ra)超过0.12μm时,不会表现出自粘合性,无法利用自粘合进行固定。予以说明,上述平均表面粗糙度(Ra)是通过以下方法测定的值。

〔平均表面粗糙度(Ra)〕

使用小坂制作所制SE-200型表面粗糙度计,在纵向倍率:1000、横向倍率:20、截断值(cut off):0.08mm、测定长度:8mm、测定速度:0.1mm/分钟的条件下进行测定。

(液晶显示装置)

可以适用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只要是至少具有背光灯光源、液晶单元和配置于液晶单元的能见侧的偏振片的液晶显示装置即可,没有限定。例如,可以列举TN、VA、OCB、IPS及ECB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

(硬涂层等功能性层的层叠使用)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优选在视角提高膜的观察者侧的表面层叠至少一层选自硬涂层、减反射层及防眩层中的功能性层。上述功能层既可以各自为单独的构成,也可以重叠多种功能而使用。

通过层叠硬涂层,可以提高视角提高膜表面的耐划伤性。此外,通过使减反射层和/或防眩层复合,即使将液晶显示装置用在外光映入的环境中,也能够降低外光的映入,提高图像的能见性。此外,即使在明亮的环境中使用,也看不出视角提高效果的下降。减反射层、防眩层只要其表面具有防反射功能即可,例如,可以使用防眩型、防反射型及同时具有两功能的类型等。特别优选使用后两者。

上述功能层的复合既可以是在视角提高膜的表面进行直接层叠,也可以与具有上述功能层的、TAC、PET等塑料膜层叠使用。后者有时由于可以广泛使用市场上流通的制品来实施而优选。后者的具有功能性层的膜的复合方法优选用粘合剂或粘接剂进行固定,也可以仅重叠并用夹具固定。

本发明中,作为在液晶显示装置上设置视角提高膜、上述功能性层复合体的方法,优选例如利用反射损失少的粘接剂、粘合剂等贴合于液晶单元的偏振片、偏振板。

粘接剂、粘合剂只要能够将视角提高膜和对象物固定即可,没有限定,优选使用光学用制品。

(视角提高膜的粘贴方向)

本发明的视角提高膜通过提高上述各向异性度,可以改变液晶显示装置的表现出视角改善效果的方向。

例如,在TV中谋求水平方向的视角改善效果,而在电脑、各种装置用的监视器、电子公告板用显示装置中,有时还谋求垂直方向的视角改善效果。

为了满足该要求,可以通过改变视角提高膜的设置方向来实现该要求。

即,由于视角提高膜的主扩散方向的视角得到改善,因此,例如想要改善水平方向的视角时,优选将视角提高膜的主扩散方向设置成液晶显示装置的大致横向。另一方面,想要改善垂直方向的视角时,优选将视角提高膜的主扩散方向设置成液晶显示装置的大致纵向。

予以说明,上述设置方向以在纵向直立设置液晶显示装置时的方向来表示。因此,水平方向还可以表述为左右方向,此外,垂直方向还可以表述为上下方向。

实施例

以下,列举实施例更具体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不受下述实施例限制,还可以在符合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适当加以变更而实施,这些均包含在发明的技术范围内。予以说明,实施例中采用的测定、评价方法如下。此外,实施例中的“份”只要没有特别声明则表示“质量份”,“%”只要没有特别声明则表示“质量%”。予以说明,本实施例中,为方便起见,将不满足本发明特性的比较例的膜也称为视角提高膜。

1.半值宽度扩散度(波长440nm的光的主扩散方向的变角配光分布图谱的半值宽度)

使用变角分光测色系统GCMS-4型(GSP-2型:株式会社村上色彩研究所制,变角分光光度计GPS-2型)进行测定。在透射测定模式、光线入射角:0°(膜法线方向)、受光角度:-80°~80°(基于膜法线的极角。方位角为水平)、光源:D65、视野:2°的条件下,按照试样的主扩散方向为水平方向的方式固定在试样台上,求出透射光的变角分光光度曲线。小俯角(low angle)设为0°。

实际使用时,试样台的轴和主扩散方向的轴的偏移在20度左右以内是允许的。

以5°的间距进行测定。

求出上述测定所获得的变角配光分布图谱的峰顶的一半高度处的角度,作为半值宽度扩散度。

测定之前,使用株式会社村上色彩研究所制的GCMS-4用的透射扩散标准板(乳白玻璃)进行装置的校正,以该透射扩散标准板的受光角度0度下的透射光强度为基准(1.000),测定相对透射率。予以说明,在以积分球式分光计测量且空气层设为1.000时,上述透射扩散标准板的440nm的透射率为0.3069。

本测定对各试样均测定3次,以其平均值来表示。

当试样两面的表面粗糙度不同的情况下,将试样固定在与作为视角提高膜使用时的光透射方向一致的方向进行测定即可。本发明中,固定在从表面粗糙度低的面入射光的方向进行测定。

予以说明,主扩散方向是指获得最大光扩散性的膜面内的方向,可以使用激光指示器(laser pointer)等简单地确定。

2.下降边宽度扩散度(主扩散方向的出射角度30度下的波长440nm的光的相对透射率)

使用变角分光测色系统GCMS-4型(GSP-2型:株式会社村上色彩研究所制,变角分光光度计GPS-2型)进行测定。在透射测定模式、光线入射角:0°(膜法线方向)、受光角度:0°~80°(基于膜法线的极角。方位角为水平)、光源:D65、视野:2°的条件下,按照试样的主扩散方向为水平方向的方式固定在试样台上(试样台的轴和主扩散方向的轴的偏移在20度左右以内是允许的),求出透射光的变角分光光度曲线。小俯角(low angle)设为0°。

受光角0°~10°以1°间距进行测定,10°~80°以5°的间距进行测定。

测定之前,使用株式会社村上色彩研究所制的GCMS-4用的透射扩散标准板(乳白玻璃)进行装置的校正,以该透射扩散标准板的受光角度0度下的透射光强度为基准(1.000),测定相对透射率。予以说明,在以积分球式分光计测量且空气层设为1.000时,上述透射扩散标准板的440nm的透射率为0.3069。

本测定对各试样均测定3次,以其平均值来表示。以受光角(以下称为出射角)为30度下的波长440nm的透射率来表示。

当试样两面的表面粗糙度不同的情况下,将试样固定在与作为视角提高膜使用时的光透射方向一致的方向进行测定即可。本发明中,固定在从表面粗糙度低的面入射光的方向来测定。

予以说明,主扩散方向是指获得最大光扩散性的膜面内的方向,可以使用激光指示器(laser pointer)等简单地确定。

3.下降边宽度扩散度比率(主扩散方向的波长440nm的光在出射角30度下的透射率(I30)相对于在出射角0度下的透射率(I0)的比例(I30/I0×100))

按照与上述下降边宽度扩散度同样的方法测定波长440nm的出射角0°及30°的透射率,求出在出射角30度下的透射率(I30)相对于在出射角0度下的透射率(I0)的比例(I30/I0×100)并以%表示。

当试样两面的表面粗糙度不同的情况下,将试样固定在与实际使用时的光透射方向一致的方向进行测定即可。本发明中,固定在从表面粗糙度低的面入射光的方向来测定。

4.各向异性度

将通过上述下降边宽度扩散度测定法获得的下降边宽度扩散度设为(I30)H

此外,在上述下降边宽度扩散度测定法中,按照试样的主扩散方向为垂直方向的方式固定在试验台上,按照与上述相同的方法,求出与上述(I30)H正交的方向的下降边宽度扩散度(I30)V

各向异性度按照下述(1)来计算。

(I30)H/(I30)V  (1)

5.总透光率

在自记录分光光度计(UV-3150;岛津制作所公司制)中设置附带积分球的装置(ISR-3100;岛津制作所公司制),以狭缝宽度12nm高速扫描波长300~800nm的范围,进行光谱的测定,以550nm下的透射率来表示。

该测定中,使用的是按照试样的主扩散方向为水平方向的方式固定在试样固定器具中进行测定时的值。用激光打标机(laser marker)对试样照射光,对出射光的扩散方向进行检测,从而确定主扩散方向。

当试样两面的表面粗糙度不同的情况下,将试样固定在与实际使用时的光透射方向一致的方向进行测定即可。本发明中,固定在从表面粗糙度低的面入射光的方向来测定。

6.正面亮度下降

使用RISA-COLOR/ONE-II(HI-LAND公司制)进行测定。将市售的VA型液晶显示装置水平地设置在试样台上,在该面板的中央部以131×131mm的大小显示白图像(Nokia monitor test for windows V1.0(Nokia公司制)的Farbe模式),用滴管在该白图像之上滴加3滴水,再在其上放置试验膜,使面板和膜之间的水均匀地展开而使二者密合,将CCD相机固定在距离显示器表面垂直方面为1m的位置,按照以下条件测定亮度。将求出的亮度设为Is。

另一方面,通过同样的方法测定未密合试验膜的面板自身的亮度。将求出的亮度设为Ib,按照下述(1)式算出正面亮度下降,以%来表示正面亮度下降。

亮度下降=(Ib-Is/Ib)×100(%)  (1)

将上述白图像分割成5×5即25个部分,测定其中心部的3×3即9个部分的全像素的亮度,以其平均值来表示亮度。

此外,试样膜按照主扩散方向大致平行于面板的横向的方式进行设置而测定。

7.视角改善效果

使用RISA-COLOR/ONE-II(HI-LAND公司制)进行测定。将市售的VA型液晶显示装置水平地设置,在该面板的中央部以131×131mm的大小显示白图像(Nokia monitor test for windows V1.0(Nokia公司制)的Farbe模式),用滴管在该白图像之上滴加3滴水,再在其上放置扩散膜,使面板和膜之间的水均匀地展开而使二者密合,将CCD相机和显示器间的距离设为以垂直状态计为1m,将CCD相机相对于液晶显示装置的面板表面在从-70°到+70°之间的赤道上移动,按照以下条件测定CIE表色系的Yxy系的x值的角度依赖性,利用相对于垂线为0度时的x值(x0)求出相对于垂线为70度时的x值(x70s)。另一方面,求出未设置视角提高膜试样的面板自身的x值(x70B),算出Δx(70度)=x70s-x70B,以该值来表示视角改善效果。

将上述白图像分割成5×5即25个部分,测定其中心部的3×3即9个部分的全像素的亮度,以其平均值来表示x值。

此外,试样膜按照主扩散方向大致平行于面板的横向的方式进行设置而测定。

予以说明,在评价液晶显示装置的画面水平方向的视角改善效果时,按照液晶画面的水平方向为上述赤道方向的方式进行设置而测定。另一方面,在评价液晶显示装置的画面垂直方向的视角改善效果时,按照液晶画面的垂直方向为上述赤道方向的方式进行设置而测定。

(实施例1)

将环状聚烯烃系树脂(TOPAS(TM)6013F-04Topas AdvancedPolymers公司制,熔体流动速率:2.0(230℃))10质量份和聚丙烯树脂2011D(住友化学公司制、SUMITOMO NOBLEN,熔体流动速率:2.5(230℃))90质量份,用池贝铁工公司制挤出机PCM45在树脂温度250℃下进行熔融混合,用T型模头挤出,用镜面冷却辊冷却,从而获得厚度90μm的视角提高膜。上述冷却时膜与冷却辊的密合通过静电密合法来进行。冷却辊的表面温度设定为20℃。膜按照3m/分钟的速度进行卷取。

所获得的视角提高膜的特性示于表1。

本实施例中获得的视角提高膜,正面亮度下降被抑制在20%以内,且表现出视角改善效果,为高品质。

予以说明,未粘贴视角提高膜时的面板自身的Δx(70度)为+0.016。

(实施例2)

使用2台熔融挤出机,预先将环状聚烯烃系树脂(TOPAS(TM)6013S-04Topas Advanced Polymers公司制,熔体流动速率:2.0(230℃))35质量份和由乙烯及辛烯形成的嵌段共聚树脂(陶氏化学公司制INFUSE(TM)D9817.15,熔体流动速率:26(230℃))65质量份混炼并用第1挤出机进行供给而制成基层,用第2挤出机供给聚丙烯系粘接性树脂(ADMER(TM)QF551,三井化学公司制,熔体流动速率:5.7(190℃))制成表层,用T型模头方式熔融共挤出后,用带纹理的冷却辊冷却,从而获得厚度56μm的视角提高膜。使用真空室进行上述冷却时的、膜与冷却辊的密合。第1挤出机及第2挤出机均为单螺杆方式,出口温度分别为230及250℃。此外,冷却辊的表面温度设定为50℃。膜按照21m/分钟的速度进行卷取。层厚度构成为8/40/8(μm)。

所获得的视角提高膜的特性示于表1。

本实施例中获得的视角提高膜,与实施例1中获得的视角提高膜相比正面亮度下降更少,为高品质。

(实施例3)

在实施例2的方法中,将膜厚度及层厚度构成设为40μm及6/28/6(μm),两挤出机的出口温度均变为270℃,将卷取速度变为18m/分钟,除此以外,按照与实施例2同样的方法获得视角提高膜。

所获得的视角提高膜的特性示于表1。

本实施例中获得的视角提高膜的视角改善效果及正面亮度下降均优异,为高品质。

(实施例4)

使用2台熔融挤出机,用第1挤出机供给环状聚烯烃系树脂(TOPAS(TM)5013S-04Topas Advanced Polymers公司制,熔体流动速率:8.6(230℃))50质量份和由乙烯及辛烯形成的嵌段共聚树脂(陶氏化学公司制INFUSE(TM)D9100.15,熔体流动速率:2.4(230℃))50质量份制成基层,用第2挤出机供给聚丙烯树脂2011D(住友化学公司制、SUMITOMO NOBLEN,熔体流动速率:2.5(230℃))制成表层,用T型模头方式熔融共挤出后,用镜面冷却辊冷却,从而获得厚度115μm、层厚度构成30/55/30(μm)的视角提高膜。使用真空室进行上述冷却时的、膜与冷却辊的密合。第1挤出机为双螺杆方式,第2挤出机均为单螺杆方式。两挤出机的出口温度均设为250℃。此外,冷却辊的表面温度设定为20℃。膜按照3.0m/分钟的速度进行卷取。

所获得的视角提高膜的特性示于表1。

本实施例中获得的视角提高膜,虽然与实施例1中获得的视角提高膜相比视角改善效果稍差,但正面亮度下降小,为高品质。

(实施例5)

在实施例2的方法中,将第1挤出机及第2挤出机的出口温度分别变为250及230℃,将冷却辊的表面变为纹理,将卷取速度变为15m/分钟,除此以外,按照与实施例2同样的方法获得视角提高膜。

所获得的视角提高膜的特性示于表1。

本实施例中获得的视角提高膜,虽然与实施例2中获得的视角提高膜相比正面亮度下降有若干恶化,但视角改善效果提高。

(实施例6)

在实施例1的方法中,将环状聚烯烃系树脂(TOPAS(TM)6013F-04Topas Advanced Polymers公司制,熔体流动速率:2.0(230℃))和聚丙烯树脂2011D(住友化学公司制、SUMITOMO NOBLEN,熔体流动速率:2.5(230℃))的配合比例分别变为35质量份及65质量份,将膜厚度变为30μm,除此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获得视角提高膜。

所获得的视角提高膜的特性示于表1。

本实施例中获得的视角提高膜,虽然与实施例1中获得的视角提高膜相比视角改善效果下降,但正面亮度下降被优化。

(实施例7)

在实施例1的方法中,将膜厚度变为60μm,除此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获得视角提高膜。

所获得的视角提高膜的特性示于表1。

本实施例中获得的视角提高膜,虽然与实施例1中获得的视角提高膜相比正面亮度下降变良好,但视角改善效果减少。

(实施例8)

在实施例2中,将第1挤出机中供给的树脂组成变为环状聚烯烃系树脂(TOPAS(TM)6013S-04Topas Advanced Polymers公司制,熔体流动速率:2.0(230℃))20质量份和由乙烯及辛烯形成的嵌段共聚树脂(陶氏化学公司制INFUSE(TM)D9817.15熔体流动速率:26(230℃))80质量份,将膜厚度及层厚度构成变为108μm及24/60/24(μm),除此以外,按照与实施例2同样的方法获得视角提高膜。

所获得的视角提高膜的特性示于表1。

本实施例中获得的视角提高膜的视角改善效果及正面亮度下降均优异,为高品质。

(实施例9)

在实施例2的方法中,将第1挤出机中供给的树脂组成变为环状聚烯烃系树脂(TOPAS(TM)6013S-04Topas Advanced Polymers公司制,熔体流动速率:2.0(230℃))10质量份和由乙烯及辛烯形成的嵌段共聚树脂(陶氏化学公司制INFUSE(TM)D9817.15熔体流动速率:26(230℃))90质量份,将厚度变为108μm,将层厚度构成变为24/60/24(μm),除此以外,按照与实施例2同样的方法获得视角提高膜。

所获得的视角提高膜的特性示于表1。

本实施例中获得的视角提高膜,与实施例2中获得的视角提高膜具有同等特性,为高品质。

(实施例10)

在实施例2的方法中,将厚度变为84μm,将层厚度构成变为12/60/12(μm),除此以外,按照与实施例2同样的方法获得视角提高膜。

所获得的视角提高膜的特性示于表1。

本实施例中获得的视角提高膜,虽然与实施例2中获得的视角提高膜相比正面亮度大幅下降,但视角改善效果变良好,为高品质。

(实施例11)

在实施例5的方法中,将冷却辊的表面变为镜面,将冷却辊的表面温度变为20℃,将卷取速度变为23m/分钟,除此以外,按照与实施例5同样的方法获得视角提高膜。所获得的视角提高膜的特性示于表1。

本实施例中获得的视角提高膜,与实施例5中获得的视角提高膜具有同等特性,为高品质。

(实施例12)

使用2台熔融挤出机,用第1挤出机供给环状聚烯烃系树脂(TOPAS(TM)5013S-04Topas Advanced Polymers公司制,熔体流动速率:8.6(230℃))50质量份和由乙烯及辛烯形成的嵌段共聚树脂(陶氏化学公司制INFUSE(TM)D9100.15熔体流动速率:2.4(23℃))50质量份制成基层,用第2挤出机供给聚丙烯树脂2011D(住友化学公司制、SUMITOMO NOBLEN,熔体流动速率:2.5(230℃))制成表层,用T型模头方式熔融共挤出后,用镜面冷却辊冷却,从而获得厚度90μm、层厚度构成30/30/30(μm)的视角提高膜。使用真空室进行上述冷却时的、膜与冷却辊的密合。第1挤出机为双螺杆方式,第2挤出机均为单螺杆方式。两挤出机的出口温度均设为250℃。此外,冷却辊的表面温度设定为20℃。膜按照3.0m/分钟的速度进行卷取。所获得的视角提高膜的特性示于表1。

本实施例中获得的视角提高膜,虽然与实施例5中获得的视角提高膜相比视角改善效果稍差,但正面亮度下降小,为高品质。

(实施例13)

在实施例8的方法中,将第1挤出机中供给的树脂组成变为环状聚烯烃系树脂(TOPAS(TM)6013S-04Topas Advanced Polymers公司制,熔体流动速率:2.0(230℃))20质量份和由乙烯及辛烯形成的嵌段共聚树脂(陶氏化学公司制INFUSE(TM)D9817.15熔体流动速率:26(230℃))80质量份,将厚度变为56μm,将层厚度构成变为12/32/12(μm),除此以外,按照与实施例8同样的方法获得视角提高膜。所获得的视角提高膜的特性示于表1。

本实施例中获得的视角提高膜,虽然与实施例8中获得的视角提高膜相比视角改善效果差,但正面亮度下降小,是优异的。

(实施例14)

在实施例1的方法中,将环状聚烯烃系树脂(TOPAS(TM)6013F-04Topas Advanced Polymers公司制,熔体流动速率:2.0(230℃))和聚丙烯树脂2011D(住友化学公司制、SUMITOMO NOBLEN,熔体流动速率:2.5(230℃))的配合比例分别变为35质量份及65质量份,除此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获得视角提高膜。所获得的视角提高膜的特性示于表1。

本实施例中获得的视角提高膜,虽然与实施例1中获得的视角提高膜相比正面亮度下降有若干恶化,但视角改善效果提高。

(实施例15)

在实施例5的方法中,将第1挤出机中供给的环状聚烯烃系树脂(TOPAS(TM)6013S-04Topas Advanced Polymers公司制,熔体流动速率:2.0(230℃))35质量份和由乙烯及辛烯形成的嵌段共聚树脂(陶氏化学公司制INFUSE(TM)D9817.15熔体流动速率:26(230℃))65质量份不预先混炼而直接供给,将厚度设为40μm,将层厚度构成变为6/28/6(μm),第1挤出机及第2挤出机的出口温度分别设为270及290℃。此外,冷却辊的表面温度变为20℃、膜卷取速度变为9.5m/分钟,除此以外,按照与实施例5同样的方法获得视角提高膜。所获得的视角提高膜的特性示于表1。

本实施例中获得的视角提高膜,与实施例5中获得的视角提高膜具有同样的特性,为高品质。

(比较例1)

将聚丙烯树脂(住友化学公司制、SUMITOMO NOBLENFS2011DG3)50质量份、乙烯丁烯共聚物(三井化学公司制、TAFMER A0585X)30质量份及纳米结晶结构控制型聚烯烃系弹性体树脂(三井化学公司制、NOTIO PN3560)20质量份预先用双螺杆挤出机熔融挤出,将由此获得的经过混炼的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在φ60mm的单螺杆挤出机(L/D;22)内在树脂温度240℃下熔融混合,用T型模头挤出后,用20℃的流延辊冷却,从而获得未拉伸片。接着,利用纵向拉伸机的辊周速差,将该未拉伸片在拉伸温度118℃下拉伸至4.5倍,再沿着横向在145℃下拉伸至8.2倍,在158度下进行热固定。接下来,对其单面实施电晕处理,获得厚度为25μm的光扩散膜。

所获得的视角提高膜的特性示于表1。

本比较例中获得的视角提高膜的正面亮度下降虽小,但视角改善效果差,为低品质。

(比较例2)

使用2台熔融挤出机,用第1挤出机供给聚丙烯树脂WF836DG3(住友化学公司制、SUMITOMO NOBLEN)100质量份制成基材层的A层,用第2挤出机供给聚丙烯树脂WF836DG3(住友化学公司制、SUMITOMONOBLEN)17质量份和丙烯乙烯共聚物HF3101C(日本聚丙烯株式会社制)83质量份制成扩散层的B层,按照在模头内成为A/B的方式用T型模头方式熔融共挤出后,用20℃的流延辊冷却,从而获得未拉伸片。接下来,利用纵向拉伸机的辊周速差,将该未拉伸片,在拉伸温度120℃下拉伸至4.8倍,接下来,利用拉幅机式拉伸机,在165℃加热后在155℃的拉伸温度下沿着横向拉伸9倍。接下来,在166℃下进行热固定,获得A层及B层的厚度分别为22.2μm及2.8μm的视角提高膜。在即将卷取前,对基层A表面进行电晕处理。

所获得的视角提高膜的特性示于表1。

本比较例中获得的视角提高膜的正面亮度下降虽小,但视角改善效果差,为低品质。

(比较例3)

在实施例9的方法中,将厚度变为28μm,将层厚度构成变为6/16/6(μm),除此以外,按照与实施例9同样的方法获得视角提高膜。

所获得的视角提高膜的特性示于表1。

本比较例中获得的视角提高膜的正面亮度下降虽小,但视角改善效果差,为低品质。

(比较例4)

在实施例1的方法中,将厚度变为30μm,除此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获得视角提高膜。

所获得的视角提高膜的特性示于表1。

本比较例中获得的视角提高膜的正面亮度下降虽小,但视角改善效果差,为低品质。

(比较例5)

在实施例5的方法中,将厚度变为175μm,将层厚度构成变为25/125/25(μm),除此以外,按照与实施例5同样的方法获得视角提高膜。

所获得的视角提高膜的特性示于表1。

本比较例中获得的视角提高膜,虽然视角改善效果良好,但正面亮度大幅下降,为低品质。

(比较例6)

在实施例6的方法中,将厚度变为150μm,除此以外,按照与实施例6同样的方法获得视角提高膜。

所获得的视角提高膜的特性示于表1。

本比较例中获得的视角提高膜,虽然视角改善效果良好,但正面亮度大幅下降,为低品质。

(比较例7)

在实施例9的方法中,将膜厚度变为216μm,将层厚度构成变为48/120/48(μm),除此以外,按照与实施例9同样的方法获得视角提高膜。

所获得的视角提高膜的特性示于表1。

本比较例中获得的视角提高膜,虽然视角改善效果良好,但正面亮度大幅下降,为低品质。

(比较例8)

在厚度为100μm的高透明性聚酯膜(东洋纺织公司制CosmoshineA4300)的单面,用涂布机将平均粒径为3μm的真球状的丙烯酸(酯)树脂粒子(东洋纺织公司制TOUGHTIC(TM)FH-S300)50质量份和聚氨酯树脂50质量份的混合部按照干燥后厚度计为30μm的方式进行涂布及干燥,从而获得视角提高膜。

所获得的视角提高膜的特性示于表1。

本比较例中获得的视角提高膜,虽然视角改善效果良好,但正面亮度大幅下降,为低品质。

[表1]

(实施例16及实施例17)

用光学用两面粘合带,将实施例1及实施例2中获得的视角提高膜按照主扩散方向为监视器的大致水平方向的方式粘贴在市售的VA方式的液晶监视器的表面,对水平方向的视角改善效果及正面亮度下降进行评价。结果示于表2。

与实施例1及实施例2获得同等结果,以抑制正面亮度下降的形态表现出视角改善效果。即使通过肉眼观察,也能确认水平方向的视角改善效果。此外,从正面观察时的亮度下降也小。

(比较例9及比较例10)

用光学用两面粘合带将比较例3及比较例4中获得的视角提高膜按照主扩散方向为监视器的大致水平方向的方式粘贴在市售的VA方式的液晶监视器的表面,对水平方向的视角改善效果及正面亮度下降进行评价。结果示于表2。

与比较例3及比较例4获得同等结果,正面亮度下降虽小,但视角改善效果也小。即使通过肉眼观察,视角改善效果也小。

(比较例11及实施例12)

用光学用两面粘合带将比较例5及比较例8中获得的视角提高膜按照主扩散方向为监视器的大致水平方向的方式粘贴在市售的VA方式的液晶监视器的表面,对水平方向的视角改善效果及正面亮度下降进行评价。结果示于表2。

与比较例6及实施例7获得同等结果,视角改善效果虽良好,但正面亮度大幅下降。虽然通过肉眼观察水平方向的视角改善效果良好,但从正面观察时的亮度大幅下降。

[表2]

(实施例18及实施例19)

在实施例16及实施例17的视角提高膜的与粘贴有两面粘合带的表面相反的面,贴合KUREHA ELASTOMER Co.Ltd.制的进行了硬加工的防反射型的显示器用保护膜,使功能层复合,获得视角提高膜复合体。剥下该视角提高膜复合体的两面粘合带侧的隔板,按照主扩散方向为监视器的大致水平方向的方式粘贴在市售的VA方式的液晶监视器的表面,对水平方向的视角改善效果及正面亮度下降进行评价。

与实施例16及实施例17获得同等结果。进而,由于还具有防反射效果,因此即使在明亮的环境中观察上述液晶面板,也未看到视角提高效果下降。此外,即使在外光映入的场所使用,由于外光的映入受到抑制,因此图像的能见性提高。此外,由于进行了硬加工,因此不易被划伤。

(实施例20及实施例21)

在实施例16及实施例17的视角提高膜的与粘贴有两面粘合带的表面相反的面,贴合KUREHA ELASTOMER Co.Ltd.制的进行了硬加工的防眩型的显示器用保护膜,使功能性层复合,获得视角提高膜复合体。剥下该视角提高膜复合体的两面粘合带侧的隔板,按照主扩散方向为监视器的大致水平方向的方式粘贴在市售的VA方式的液晶监视器的表面,对水平方向的视角改善效果及正面亮度下降进行评价。

与实施例16及实施例17获得同等结果。进而,由于还附加防反射效果,因此即使在明亮的环境中观察上述液晶面板,也未看到视角提高效果下降。此外,即使在外光映入的场所使用,由于外光的映入受到抑制,因此图像的能见性提高。此外,由于进行了硬加工,因此不易被划伤。

(实施例22及实施例23)

在实施例16及实施例17中,将主扩散方向膜的粘贴方向按照使视角提高膜的主扩散方向为面板的大致垂直方向的方式进行变更。表现出面板图像的垂直方向的视角改善效果。

(实施例24及实施例25)

在实施例16及实施例17的方法中,将液晶显示装置变为TN型,将视角提高膜的粘贴方向分别沿着大致水平方向进行贴合,对水平方向的视角改善效果及正面亮度下降进行评价。

结果示于表3。

(实施例26及实施例27)

在实施例16及实施例17的方法中,将液晶显示装置变为TN型,将视角提高膜的粘贴方向分别沿着大致垂直方向进行贴合,对垂直方向的视角改善效果及正面亮度下降进行评价。

结果示于表3。

(比较例13及比较例14)

在实施例23及实施例24的方法中,贴合在液晶显示装置的膜使用的是比较例4及比较例5的膜,除此以外,与实施例23及实施例24同样进行评价,结果示于表3。

(比较例15及16)

在实施例25及实施例26的方法中,贴合在液晶显示装置的膜使用的是比较例4及比较例5的膜,除此以外,与实施例25及实施例26同样进行评价,结果示于表3。

予以说明,未粘贴视角提高膜时的面板自身的Δx(70度)在左右方向、下方向及上方向的值分别为+0.048、-0.05及+0.014。

[表3]

由表3可知以下结论。

对于水平方向而言,通过使用本发明的视角提高膜,与VA型的液晶显示装置同样可以以抑制正面亮度下降的形态改善视角特性。

就垂直方向而言,从上侧观察的改善效果和从下侧观察的改善效果是不同的。从下方向观察时,虽然其效果比水平方向小,但能够改善视角特性。但是,从上侧观察时的视角特性的改善效果极其有限。推测该行为差的原因在于,与从下侧观察及从水平方向观察相比,从上侧观察时液晶显示装置自身的视角特性更优异。

TN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色调反转的大小是重要的。虽然在上述色移中上方向的效果小,但在色调反转中本发明的视角提高膜在包括上方向在内的所有方向都可看到显著的改善。因此,可以说本发明的视角特性改善方法对于TN型的液晶显示装置也是有效的。

(实施例28)

在实施例24的方法中,将视角提高膜的贴合场所变为液晶单元的入射光侧,除此以外,与实施例25同样进行评价。

Δx(70度)为一0.014,正面亮度下降率为13.6%。即使将视角提高膜设置在液晶单元的入射光侧,也表现出视角提高效果。

(实施例29及30)

分别将实施例2及实施例5的视角提高膜,按照偏光膜的吸收轴和视角提高膜的主扩散方向正交的方式粘贴在由PVA和碘构成的偏振片的单侧,在其反面粘贴TAC膜(富士薄膜株式会社制、厚度80μm),制作偏振板。

将市售的VA型液晶显示装置面板的上面侧的偏振板剥下,换成上述偏振板,按照视角提高膜的主扩散方向为水平方向的方式设置,对水平方向的视角改善效果及正面亮度下降进行评价。

与实施例2及实施例5获得同等结果。

予以说明,实施例2及实施例5的视角提高膜,按照以下所示的方法进行粘接性评价的评价结果为具有良好的贴合性。

另一方面,对于实施例1、4及12等的表层未层叠由含有极性基团的聚烯烃树脂形成的粘接改良层的视角提高膜而言,该粘接性差。

(粘接性评价法)

在固体成分浓度调整为5质量%的皂化度为74摩尔%的聚乙烯醇聚合物水溶液中,添加用下述方法进行聚合处理的嵌段聚异氰酸酯交联剂及由有机锡系化合物形成的催化剂,并使这两者相对于聚乙烯醇聚合物以固体成分比计分别达到0.04及0.02,将由此获得的配合溶液按照干燥后的聚乙烯醇聚合物层的厚度为5μm的方式用线棒涂布器涂布在视角提高膜的表面,在70℃下干燥5分钟。聚乙烯醇聚合物水溶液使用的是为易于判定而加入了红色染料的聚乙烯醇聚合物水溶液。对于制备的评价用试样,将评价用试样的形成有聚乙烯醇聚合物层的面的相反面粘贴在粘贴有两面粘合带的厚度为5mm的玻璃板的两面粘合带上。接下来,使用间隙间隔为2mm的刀具导轨(Cutter Guide),刻划贯通聚乙烯醇聚合物层且到达基材膜的100个方形划伤。接下来,将粘合带(米其邦公司制sellotape(注册商标)CT-24;宽度24mm)粘贴在方形划伤面。粘贴时,用橡皮挤压以去除界面处残留的空气,使其完全密合后,实施10次迅速垂直地拉拽粘合带的操作。数出聚乙烯醇聚合物层不被剥离的方形个数,评价粘接性。以10次的平均值计,聚乙烯醇聚合物层不被剥离的方形数目为50个以下时设为良好、超过50个时设为不良。

(实施例31及实施例32)

分别将实施例2及实施例5的视角提高膜,按照偏光膜的吸收轴和视角提高膜的主扩散方向呈45度的方式粘贴到由PVA和碘构成的偏振片的单侧,在其反面粘贴TAC膜(富士薄膜株式会社制、厚度80μm),制作偏振板。

剥下市售的TN型液晶显示装置面板的上面侧的偏振板,换成上述偏振板,按照视角提高膜的主扩散方向为水平方向的方式设置,对水平方向的视角改善效果及正面亮度下降进行评价。

与实施例25获得同等结果。

(实施例33及实施例34)

将按照日本特开2009-73937号公报的实施例1的段落0204~段落0205所记载的方法制造的、单面为自粘合层且反面由丙烯酸系粘合层形成的、光学用的两面粘合膜(基材膜的厚度变为38μm)的丙烯酸系粘合层侧的隔板膜剥下,在该丙烯酸系粘合层表面分别贴合实施例1及实施例2的视角提高膜,从而获得具有视角提高功能的保护膜。

予以说明,上述光学用的两面粘合膜的自粘合层表面的表层动态硬度为0.09mN/μm2。此外,平均表面粗糙度(Ra)为0.04μm。

将所获得的各具有视角提高功能的保护膜的自粘合层侧的隔板膜剥下,以视角提高膜的主扩散方向为大致水平方向的方式贴合在实施例24、实施例25中使用的TN型的液晶显示装置表面,对水平方向的视角改善效果及正面亮度下降进行评价。

与实施例24、实施例25表现出同等的视角提高性能,视角提高性能优异。此外,由于通过自粘合层贴合在显示画面表面,因此贴合性优异,能够不带入空气地进行贴合。例如,即使带入少量空气时,空气随着时间而逐渐逸出。此外,由于自粘合层具有修复性,因此还能够简单地取下并再度贴合。一旦取下时,显示画面完全不残留残胶,确认不到显示画面的污染。进而,由于自粘合层具有缓冲性,因此具有显示画面的保护功能。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视角提高膜具有变角配光分布图谱,所述变角配光分布图谱兼具直进透射性和扩散透射性两个特性,且由出射光的角度射出的光的波长依赖性按照对视角改善效果、正面亮度下降抑制效果有效发挥作用的方式来控制,因此通过设置在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单元的出射光侧或入射光侧,能够高水准地满足视角改善效果和正面亮度下降的抑制效果这一彼此矛盾的现象,能够提供兼顾视角改善效果和正面亮度下降抑制效果的液晶显示装置,因此对提高液晶显示装置的功能极其有用。此外,液晶显示装置兼顾视角改善效果和正面亮度下降抑制效果,商品价值高。因此,对产业界的贡献大。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