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PcDNA3.1(+)-Fbw7重组质粒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

PcDNA3.1(+)-Fbw7重组质粒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

摘要

PcDNA3.1(+)-Fbw7重组质粒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涉及一种重组质粒。所述构建方法:1)将PSG5-Myc-Fbw7质粒谱图信息与PcDNA3.1(+)质粒谱图信息比较,确定双酶切位点EcoR Ⅰ和NotⅠ;2)双酶切PSG5-Myc-Fbw7质粒;3)双酶切PcDNA3.1(+)质粒载体;4)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双酶切效率,将质粒载体PcDNA3.1(+)和目的基因Fbw7全长进行连接;5)将重组质粒转化感受态细菌,筛选阳性克隆,并进行测序鉴定,抽提PcDNA3.1(+)-Fbw7重组质粒。所述PcDNA3.1(+)-Fbw7重组质粒可用于制备治疗人胆管癌肿瘤药物。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35205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3-10-1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厦门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310319435.8

  • 发明设计人 李文岗;谷乐;郭跃;

    申请日2013-07-26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马应森

  • 地址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文园路94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20:03:3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9-08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C12N15/85 授权公告日:20150923 终止日期:20160726 申请日:20130726

    专利权的终止

  • 2015-09-23

    授权

    授权

  • 2013-11-1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12N15/85 申请日:20130726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10-1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重组质粒,尤其是涉及PcDNA3.1(+)-Fbw7重组质粒及其构建方法与在 制备治疗人胆管癌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FBW7(F-box and WD repeat domain-containing7)最早发现于大肠杆菌中,最初命名为 Cdc4,又称FBXW7、SEL-10、hAgo、hCDC4,是SCF(SKP1/CUL1/F-box)复合物型泛素连接 酶,常参与底物的泛素化。

所谓泛素化是指将底物蛋白转变成为泛素的化学反应,导致底物功能丧失并降解。泛素 化具有重要的生命意义,近年来,从泛素化的角度研究肿瘤的发生发展成为肿瘤研究的重要 部分(1.Philip Cohen and Marianna Tcherpakov.Will the Ubiquitin System Furnish as Many Drug  Targets as Protein Kinases?Cell.2010.143:686-693)。通过泛素连接酶了解泛素化是该研究的重 要部分。FBW7在大肠杆菌分裂中发挥作用。

其他研究证实,FBW7还可调控细胞周期、细胞生长、分化等,FBW7突变或功能缺失 会引起染色体不稳定及细胞的病变,甚至癌变。文献报道,在胆管癌中FBW7突变率是最高 的,达到35%(2.Shahab Akhoondi,Dahui Sun,Natalie von der Lehr,et al.FBXW7/hCDC4is a  General Tumor Suppressor in Human Cancer.Cancer Res.2007.67(19):9006-12),在T型急性淋巴 细胞白血病、乳腺癌、结肠癌、子宫内膜、胰腺癌、和胃癌中的突变率均大于6%。在小鼠中 FBW7+/-杂合体比FBW7+/+纯合体有更高的致瘤率(3.Welcker M,Clurman BE.Ubiquitin  ligase:a tumour suppressor at the crossroads of cell division,growth and differentiation.Nat Rev  Cancer.2008.8:83-93)。

由此可见,FBW7突变和肿瘤关系密切。FBW7作用底物很广泛,有的是原癌基因,有 的是细胞周期蛋白,很多都和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具有密切关系。

现已有文献证实,在细胞水平FBW7的高表达将会直接导致癌细胞生长的不正常、甚至 凋亡,证明了FBW7就是抑癌基因(4.Crusio KM,King B,Reavie LB,Aifantis I.The ubiquitous  natureof cancer:the role of the SCF(Fbw7)complex in development and transformation. Oncogene.2010.29:4865–73)。

此外FBW7的缺失会促进肿瘤的抗药性(5.Zhiwei Wang,Hidefumi Fukushima,Daming  Gao,Hiroyuki Inuzuka,Lixin Wan,Alan W.Lau,Pengda Liu and Wenyi Wei.The two faces of  FBW7in cancer drug resistance.Bioessays.2011.33:851–859)。在乳腺癌中,FBW7和mTOR的 关系已有报道,敲除FBW7将会导致mTOR表达量的上升(6.Jian-Hua Mao,et al.FBXW7 Targets mTOR for Degradation and Cooperates with PTEN in Tumor Suppression. Science.2008.321:1499-1502)。此外,在乳腺癌中C/EBPδ可以抑制FBW7的表达,从而增 强mTOR/AKT/HIF-1信号通路的活性,利于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FBW7和NOTCH1信号 通路在乳腺癌中也具有重要的关系,FBW7的缺失使得NOTCH1信号加强,进一步导致 NOTCH1依赖性的MYC调节失败,和AKT高表达。MYC在乳腺癌中也受到FBW7直接 泛素化的调节,所以乳腺癌中NOTCH1/AKT/mTOR信号通路都和FBW7具有密切的关系 (7.Jinhua Xu,Yinghua Chen,and Olufunmilayo I.Olopade.MYC and Breast Cancer.Genes& Cancer.2010.1(6):629-640)。

另外,FBW7的拮抗物去泛素化酶Usp28在乳腺癌中常常高表达,对乳腺癌的发生发展 有利,而KLF5等乳腺癌的原癌基因都受到FBW7的泛素化降解。在胆管癌中已经发现 mTOR和NOTCH1不正常表达,和胆管癌关系密切(8.Wang Z,Zheng T,Wu Q,Wang J,Wu C, Wang J.Immunohistochemical analysis of the mTOR pathway in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Neoplasma.2012.59(2):137-41;9.Hyun Ah Yoon,Myung Hwan Noh,Byung Geun Kim,Ji Sun Han, Jin Seok Jang,Seok Ryeol Choi,Jin Sook Jeong,Jin Ho Chun.Clinicopathological signiicance of  altered Notch signaling in ex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and gallbladder carcinoma.World J  Gastroenterol.2011.17(35):4023-4030)。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PcDNA3.1(+)-Fbw7重组质粒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

所述PcDNA3.1(+)-Fbw7重组质粒是通过提取人Fbw7基因全长,以含新霉素筛选标签的 PcDNA3.1(+)质粒为载体,在PcDNA3.1(+)的和限制性酶切位点EcoRⅠ和NotⅠ之间插入 Fbw7基因全长,构建的一种含Fbw7基因全长和新霉素筛选标签的PcDNA3.1(+)-Fbw7重组 质粒。

所述PcDNA3.1(+)-Fbw7重组质粒的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PSG5-Myc-Fbw7质粒谱图信息与PcDNA3.1(+)质粒谱图信息比较,确定双酶切位点 EcoRⅠ和NotⅠ;

2)双酶切PSG5-Myc-Fbw7质粒,具体反应体系(20μL)如下:

PSG5-Myc-Fbw71μg,EcoRⅠ1.0μL,NotⅠ1.0μL,1×H2.0μL,BSA2.0μL,灭菌超 纯水补至20μL,各组份混匀后,将其置于37℃水浴中2h;

3)双酶切PcDNA3.1(+)质粒载体,具体反应体系(20μL)如下:

PcDNA3.1(+)1μg,EcoRⅠ1.0μL,NotⅠ1.0μL,1×H2.0μL,BSA2.0μL,灭菌超纯 水补至20μL,各组份混匀后,将其置于37℃水浴中2h;

4)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双酶切效率,将质粒载体PcDNA3.1(+)和目的基因Fbw7全长 进行连接,具体反应体系(10μL)如下:

10×反应缓冲液1.0μL,PCDNA3.1(+)2.0μL,Fbw76.0μL,T4DNA连接酶1.0μL, 各组份混匀后,16℃金属浴中连接过夜;

5)将重组质粒转化感受态细菌,筛选阳性克隆,并进行测序鉴定,如鉴定结果为阳性克隆, 则抽提PcDNA3.1(+)-Fbw7重组质粒;

6)将步骤5)所述抽提的PcDNA3.1(+)-Fbw7重组质粒进行DNA测序分析,选取双向测序 模式,使用PcDNA3.1(+)质粒通用引物横跨质粒的多克隆位点区逐个碱基检测,检测结果与 Fbw7序列进行比对。

在步骤5)中,所述测序鉴定的具体方法可为:

用第1对引物进行菌落PCR扩增,对扩增后所得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如所得DNA 片段长度为244bp,则鉴定为阳性克隆,所述第1对引物为:

正向引物:5’-ctacccaaaagtaatcatcttaagtg-3’;

反向引物:5’-cccaaccatgacaagattttcc-3’;

用第2对引物进行菌落PCR扩增,对扩增后所得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如所得DNA 片段长度为278bp,则鉴定为阳性克隆,所述第2对引物为:

正向引物:5’-tttctgtttctccctctg-3’;

反向引物:5’-gagcatttaagggagagataagag-3’。

在步骤6)中,所述进行DNA测序分析可将步骤5)所述抽提的PcDNA3.1(+)-Fbw7重组质 粒送至美国Invitrogen公司进行DNA测序分析;所述选检测结果与Fbw7序列进行比对的结 果如下:

结果显示在914位点发生一同义突变:CUC突变为CUU,由于生物的遗传密码子存在 简并现象,所编码的氨基酸仍旧为亮氨酸,不会影响其翻译的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鉴定结 果为阳性,完成PcDNA3.1(+)-Fbw7重组质粒的构建。

本发明应用带有Fbw7的质粒的胆管癌细胞株(即稳定表达Fbw7的胆管癌细胞株)研究 泛素连接酶Fbw7对胆管癌细胞的影响,所述PcDNA3.1(+)-Fbw7重组质粒可用于制备治疗人 胆管癌的药物。

以下给出稳定转染PcDNA3.1(+)-Fbw7质粒的细胞株的建立方法,具体步骤为:

1)将带新霉素抗性筛选的PcDNA3.1(+)-Fbw7质粒用脂质体2000试剂转染人胆管癌细胞 株,转染具体步骤如下:

(1)待细胞生长至密度为70%~90%时进行转染,使用150μL的opti-MEM稀释3μg质粒;

(2)用150μL的opti-MEM稀释10μL的然后室温作用5min;

(3)5min后将步骤(1)中的混合液加至步骤(2)中的混合液,轻轻吹打混匀,室温作用c;

(4)20min期间,将转染的细胞用磷酸缓冲液漂洗一次,更换为无双抗的培养基;

(5)20min后将上述混合的转染液加入细胞左右摇匀;

(6)细胞培养两天后检测转染效率并准备开始筛选工作;

2)转染后,将人胆管癌细胞株消化后转接到细胞培养皿中,培养液可为1640培养基;

3)在培养液中加入G418(新霉素类似物)进行筛选;筛选期间换培养液的间隔时间为3~ 4天;

4)将细胞稀释到1000个细胞/ml,在100μg/ml~1mg/ml的G418浓度范围内进行筛选, 选择出在10~14天内使细胞全部死亡的最低G418浓度来进行下一步的筛选试验;

5)由于基因转染到细胞内之后要一段时间才能表达出蛋白质,在转染24h之后加G418 筛选,每3~5天都要更换一次含有G418的筛选液,这时药物浓度可以降至1000μg/mL;

6)挑选单克隆的优化,为了尽量减少阴性克隆的死亡给阳性克隆造成的不利影响以及增 加阳性克隆的得率,可以应用套环法或刮除法结合有限稀释法来筛选阳性克隆;加药后,在 高倍镜下刮除隐性克隆,消化阳性克隆后继续筛选培养;或则用套环套住阳性克隆,在套环 内加胰蛋白酶或EDTA消化,把消化液吸到另外一个新的孔中培养,最后再用有限稀释法把 阳性克隆在96孔板中筛选;

7)经过4周左右的筛选,得到的阳性克隆都比较稳定,外源基因没有整合到基因组中的 目的基因会导致表达的目的蛋白的量产生很大差异,随着培养时间的延续,那些丢失了外源 基因的细胞和很少表达目的基因的细胞会占据优势,强表达目的蛋白的细胞会越来越少,经 过2次以上的筛选之后得到强分泌目的蛋白,遗传稳定的细胞克隆。

实验发现,胆管癌患者Fbw7核酸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人,将Fbw7转染到胆管癌细胞 株中,结果显示,Fbw7可以抑制胆管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并且介导胆管癌细胞对药物 的耐受性。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PcDNA3.1(+)-Fbw7重组质粒的构建方法以及PcDNA3.1(+)-Fbw7重组 质粒在制备治疗人胆管癌肿瘤药物中的应用。该重组质粒可溶于水或者TE等缓冲液配成溶 液,或用冷冻干燥法制成干粉。该重组质粒能在能在细胞水平抑制人胆管癌细胞的增殖和迁 移能力,降低和肿瘤相关的细胞抗凋亡基因表达,阻断肿瘤细胞周期相关进展,并降低人胆 管癌细胞的抗肿瘤药物的耐药性。为人胆管癌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和治疗思路,推动人胆管 癌研究的进展。

附图说明

图1为重组质粒PcDNA3.1(+)-Fbw7抑制胆管癌细胞株增殖的能力。在图1中,横坐标 为天数,纵坐标为吸光值(560nm);标记■为vector,●为Fbw7。

图2为重组质粒PcDNA3.1(+)-Fbw7抑制胆管癌细胞株迁移的能力。在图2中,纵坐标 为细胞数量(104)。

图3为Fbw7对顺铂介导QBC939增殖的影响。在图3中,纵坐标为吸光值(490nm); 标记a为8uM,b为16uM。

图4为pcDNA3.1(+)质粒图谱。

图5为pSG5-Myc质粒图谱。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重组质粒PcDNA3.1(+)-Fbw7对胆管癌细胞株增殖能力的影响,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取对数生长期的胆管癌进行转染,对转染24h后的细胞消化后计数,以每孔5000个细胞 接种于96孔板中,每个组别设立8个复孔,终体积200μL/孔,并设一列无细胞仅有200μL 培养液作为空白对照孔,边缘孔用PBS填充,放入5%CO2培养箱中37℃过夜贴壁。按实验 设计要求在培养不同时间后避光加入MTT,加入前每空移除培养基,每孔加入60μL培养基 和10μL浓度为5mg/ml的MTT溶液,37℃孵育6h后小心吸出MTT,每孔加100μL二甲 基亚砜,避光低频振荡10min,使结晶物充分溶解,在酶联免疫检测仪560nm测量各孔的吸 光值,通过比较吸光值判断细胞增殖或存活情况。

重组质粒PcDNA3.1(+)-Fbw7抑制胆管癌细胞株增殖的能力,结果见图1,可以看出在胆 管癌细胞QBC939中,与转染空载质粒的细胞相比,转染重组质粒PcDNA3.1(+)-Fbw7可以 抑制细胞增殖。

实施例2

重组质粒PcDNA3.1(+)-Fbw7对胆管癌细胞株迁移能力的影响,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细胞血清饥饿处理24h,DMEM无血清培养液水化Migration/Invasion小室:小室上层加 入500μl培养液,下层加入700μl培养液,置于37℃细胞培养箱孵育2h,细胞消化、计数, 用无血清DMEM重悬稀释到1×105/mL,去除小室的DMEM培养液,在小室下层加入700μl 10%FBS的DMEM培养液,上层加入500μl细胞悬液,培养箱孵育48h,去除培养液,用棉 签擦去上室的细胞,甲醇固定20min,PBS洗2遍,结晶紫染液染色30min,PBS洗3遍, 显微镜下拍照,取直径上8个视野计数。

重组质粒PcDNA3.1(+)-Fbw7抑制胆管癌细胞株迁移的能力,结果见图2,可以看出在胆 管癌细胞Sk-chA-1中,转染重组质粒PcDNA3.1(+)-Fbw7的细胞迁移能力低于对照组细胞,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重组质粒PcDNA3.1(+)-Fbw7可以抑制细胞的迁移。

实施例3

重组质粒PcDNA3.1(+)-Fbw7对胆管癌细胞药物敏感度的影响,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使用重组质粒PcDNA3.1(+)-Fbw7作用胆管癌细胞株QBC939后,用化疗药物顺铂半致 死量IC50值得上下两个浓度培养48h,MTT法检测细胞的存活率(步骤参见实施例1),结 果如图3所示,表明重组质粒PcDNA3.1(+)-Fbw7能够增加胆管癌细胞对化疗药物顺铂的敏 感性,协同促进化疗药物抑制胆管癌细胞QBC939的增殖。

实施例4

大量研究表明,Fbw7在肝癌、乳腺癌、子宫癌、前列腺癌、胃癌、结肠癌、胰腺癌、食 管鳞状细胞癌及肝癌等多种癌症都表达,并且对乳腺癌、子宫癌及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有着 重要作用。近期的研究揭示FBW7通过NOTCH、C-Myc、NF-κB等多种信号通路来促进细 胞的凋亡,抑制细胞内抗凋亡蛋白Bcl-2、Bcl-xL及cFLIPL的表达来降低细胞凋亡。此外, 研究发现FBW7在细胞的活性氧方面也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从而影响着细胞的凋亡,因此 FBW7在调控细胞增殖和凋亡方面有着重要作用。FBW7和底物、抑制剂以及和其他信号通 路的相互关系的研究还有很多的空白,相信随着对FBW7了解的深入,FBW7在正常和癌变 细胞中功能的确立,为FBW7作为药物开发提供了可能性。

重组质粒图谱详细信息以及FBW7的全长序列信息如图4和5所示。

材料与方法

1、材料

1)主要试剂

质粒抽提试剂盒购自德国QIAGEN公司;胶回收试剂盒购自TIANGEN公司;限制性内 切酶EcoRⅠ、NotⅠ,T4DNA连接酶均购自大连Takara生物工程公司;转染试剂 Lipofectamine 2000购自美国Invitrogen公司;药物顺铂购自中国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小牛血清、培养基购自美国Hyclone公司;细胞培养板购自美国Corning公司;引物合成、 测序分析由美国Invitrogen公司完成。

2)载体、菌株、细胞株

表达载体PcDNA3.1(+)、PSG5-Myc-Fbw7质粒、大肠杆菌DH5α、人胆管癌细胞QBC939 均为本实验室所保存。

3)主要仪器

TE2000荧光倒置显微镜(Nikon),1284 生物安全柜(Thermo),3110 CO2培养箱 (Thermo),Multiskan Mk3酶标仪(Thermo),水平凝胶电泳仪(北京六一),Tannon-2500R 凝胶成像系统(Tannon)。

2、实验方法

1)引物设计

使用生物软件Primer5,遵循引物设计的基本原则设计两对目的基因引物,所用引物如表 1所示。

表1

使用Takara公司的SYBR Ex Taq试剂盒来检测基因的表达含量,具体实验步骤如下:

反应条件为95℃预变性20s;95℃变性10s,60℃退火20s,72℃延伸20s,共循 环45次,在退火阶段检测荧光;融解曲线条件为50℃15s,51℃升温至99℃,每升高一 度停留5s;数据分析通过相对定量-ΔΔCt法进行。

2)质粒的提取

从平板上挑取单菌落于100mL含抗生素的LB培养液中,37℃摇床培养过夜,将过夜 培养物以3,500rpm离心10min,弃上清,随后加入5ml P1,涡旋震荡悬浮细菌,确保细菌 全部悬起,室温放置2~3min后加入5ml P2,迅速来回轻柔颠倒混匀,室温放置3~5min 后加入5ml P3,迅速颠倒混匀,置于冰上5min,然后以12,000rpm的速度离心5min,收集 上清后再次离心10min以保证沉淀全部去除,然后将上清液吸至tip-100柱子(用4ml QBT  buffer对柱子进行平衡)中,待液体流尽后加入10ml QC buffer洗涤,流尽后再用10ml QC  buffer洗涤一次,随后加入5ml QF buffer洗脱DNA并收集洗脱液,洗脱液加入3.5ml异丙 醇沉淀DNA质粒,以13,000rpm的速度4℃离心30min,弃去上清,沉淀用1ml70%乙醇 洗涤,置于超净工作台内晾干,然后加入200μl Tris-HCl(pH8.0)溶解沉淀,所得DNA质 粒可用于细胞转染实验。

3)目的片段的获得

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Ⅰ和NotⅠ同时酶切包含目的片段全长片段的载体质粒,酶切反应 体系和参数如下:

各组份混匀后,将其置于37℃水浴中2h;

4)产物的纯化

产物的纯化按公司胶回收试剂盒说明书操作,具体操作如下:

A、DNA片段用2%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

B、对应分子量Marker,将预回收片段的凝胶条切下,放入离心管中,加入三倍体积的 PN,水浴放置,直至胶块完全溶解;

C、将上一步所得溶液加入吸附柱CA1中,13,000rpm离心30sed,倒掉收集管中的废 液,将吸附柱重新放入收集管中;

D、向吸附柱中加入700uL漂洗液PW,13,000rpm离心30sed,倒掉废液,将吸附柱 重新放入收集管中;

E、向吸附柱中加入500uL漂洗液PW,13,000rpm离心30sed,倒掉废液,将吸附柱 CA1重新放入收集管中,离心尽量出去漂洗液,将吸附柱置于室温数分钟,彻底晾干;

F、将吸附柱放到一个干净的离心管中,向吸附柱中间位置悬空滴加适量65~70℃水浴 预热的洗脱缓冲液,室温放置2min,13,000rpm离心1min收集DNA溶液;

G、为了提高DNA回收量,将离心所得的溶液重新加回离心管吸附柱中,重复步骤F。

5)酶切、连接目的片段和载体质粒

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Ⅰ和NotⅠ同时酶切各个目的片段产物和载体,酶切反应体系和参 数如下:

各组份混匀后,将其置于37℃水浴中2h;

各组份混匀后,将其置于37℃水浴中2h;

37℃作用2h,琼脂糖电泳鉴定酶切效率后,切胶回收酶切后的质粒和目的片段,定量。 酶切后的目的片段和线性PcDNA3.1(+)具有相同的粘末端,经T4DNA连接酶连接。连接反 应体系:

各组份混匀后,16℃金属浴中连接过夜;

6)感受态细菌的制备和转化

挑取大肠杆菌DH5α保存菌株,在不含抗生素的LB平板上划线接种,37℃培养过夜, 随后挑取单菌落于5ml LB培养基中,在摇床上过夜培养(37℃、200rpm),取0.5ml过夜 培养物接到50ml LB培养基中,37℃摇床培养至菌液OD600为0.2~0.4时将菌液转移到50 ml离心管中,置于冰上冰浴20min,然后以3,000rpm速度于4℃离心10min收集细菌, 菌体沉淀用10ml预冷的MgSO4(0.1M)轻柔重悬浮,置于冰上10min,再次以3,000rpm 速度于4℃离心10min,弃上清,加入8ml预冷的CaCl2(0.1M)重悬,置于4℃冰箱过 夜,加入2ml50%灭菌甘油,分装成50ul/管于-80℃保存待用。

从-80℃中取出感受态细胞,置于冰上待菌液溶化,于超净工作台中加入DNA,手指弹 动混匀,冰上放置30min后42℃水浴热激90s,热激后快速置于冰上1~2min,然后加入 200μL LB培养基在37℃摇床上复苏45min,最后将转化液涂布与含抗生素的LB平板上, 于37℃培养过夜,挑单菌落于含抗生素的LB培养基中培养并提质粒。

7)细胞的培养及传代

细胞培养在DMEM+10%FBS或RPMI1640+10%FBS培养基中,置于37℃、5%CO2+ 95%空气的饱和湿度环境的培养箱中培养。

传代时先吸去贴壁细胞的培养液,PBS缓冲液漂洗一次,加入适量胰酶消化液进行消化, 随后加入少量培养液终止胰酶作用,移液管吹打数次形成单个细胞悬液,然后通过血球计数 板对细胞进行计数,根据实验需要接种不同浓度的细胞,或将悬液接种至其他预装有新鲜培 养基的细胞培养皿内继续培养。

8)细胞转染

使用Lipofectamine2000转染人胆管癌QBC939细胞,具体步骤为:转染前24h将细胞接入 24孔板或35mm的培养皿中,保持细胞密度约为60~70%,然后转染前1h将细胞换为无双抗 培养液,吸去旧培养液,小心加入37℃预热的培养液;然后制备转染液,以35mm的培养皿 为例,一支1.5ml的离心管中加入250μl的opti-MEM,然后加入4μg质粒混匀,另一支1.5ml 的离心管中加入250μl的opti-MEM,随后将10μl Lipofectamine2000转染试剂加入,混匀后室 温放置5min,然后将稀释后的转染试剂和质粒混匀,室温放置20min后将制备好的转染液逐 滴加入细胞中。不同规格培养皿配制方法如表2所示。

表2

9)细胞毒性实验

将细胞接种于96孔板中,每孔100μl,并设2孔无细胞仅有100μl培养液作为空白对照 孔,培养不同时间后每孔加入10μl浓度为5mg/ml MTT溶液,37℃反应4h后每孔加100μl 10%SDS-0.01M HCl溶解过夜,酶标仪测定OD560,通过比较OD560值判断细胞增殖或存活 情况。

10)细胞迁移实验

细胞血清饥饿处理24h;实验前小室上层加入500μl无血清培养液,下层加入700μl无 血清培养液,置于37℃细胞培养箱孵育2h对Migration/Invasion小室进行水化;饥饿处理 后的细胞消化、计数,用无血清培养液重悬稀释到1×105/ml;去除小室的水化培养液,在小 室下层加入700μl10%FBS的含10%FBS培养液,上层加入500μl细胞悬液,培养箱孵育48 h;去除培养液,用棉签擦去上室的细胞;甲醇固定20min,PBS洗2遍,结晶紫染液染色 30min,PBS洗3遍,显微镜下拍照,取直径上8个视野计数。

11)数据处理

实验结果中数据均为多次实验的平均值,并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用SPSS11.0对数据 进行显著差异性分析,以P<0.05为显著性差异。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