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监测土壤中不同深度植物根系分解的样品埋设装置

一种监测土壤中不同深度植物根系分解的样品埋设装置

摘要

本发明涉及土壤中植物根系分解的研究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监测土壤中不同深度植物根系分解的样品埋设装置,包括直杆及网袋,直杆上从距顶端设定距离处,向下等距标有大刻度,两相邻大刻度中间标有一小刻度;网袋通过固定钉将封口端固定在直杆上的每个小刻度处,网袋是用尼龙网缝制而成的一端开口的袋子,将根系装入袋中后,用细线在距袋口设定距离处封口;埋设直杆时,将挖出的土壤按不同深度依次放于不同位置,将直杆端顶刻度以上的部分露出地表,以下的部分埋入土壤中,将取出的土壤按不同深度依次回填到坑中,避免土壤层次混乱。本发明不但能在不同深度土壤中埋设根系样品,样品埋设位置准确,而且取样简便,能有效避免样品丢失。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37621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3-10-3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申请/专利号CN201210109605.5

  • 申请日2012-04-13

  • 分类号G01N1/36(20060101);

  • 代理机构21002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白振宇

  • 地址 110016 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72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20:43:39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3-02

    授权

    授权

  • 2013-11-2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1N1/36 申请日:20120413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10-30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壤中植物根系分解的研究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监 测土壤中不同深度植物根系分解的样品埋设装置。

背景技术

植物根系分解是生态系统土壤有机质残体分解转化的基本过程, 是系统养分循环的关键环节,对调节土壤养分的可利用性和维持土壤 生产力具有重要作用。监测土壤中植物根系的分解,可以了解根系凋 落物分解速率和根系养分分解释放速率,并进一步了解根系凋落物分 解对土壤养分的可利用性和养分分布影响,对研究植物根系-土壤养 分循环有重要意义。

目前,人们多采用将根系放入某一孔径的尼龙网袋中,将多个尼 龙网袋埋入某一土层中(一般0~20cm),通过每隔一段时间取样, 监测土壤中根系分解动态,达到监测根系分解速率的目的。然而,不 同植物根系向下生长深度不同,一般草本植物根系深达1~2米,灌 木植物根系深度可达到5~8米;更有甚者,干旱地区灌木根系可深 达10~20米。由于植物地下根系垂直分布范围很宽,而不同深度土 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不同;因此,不同层次土壤中植物根系分 解速率会存在差异,仅仅测定土壤中某一深度根系分解速率难以体现 不同层次土壤根系分解速率差异,无法真实反映植物根系整体分解动 态。而如果采用将根系袋埋入不同深度的坑中,则需要挖多个坑或一 个坑中设多个层,分别埋设根系袋,此种方法费时费力,难以保证取 样的准确性,样品丢失的可能性增加。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监测植物根系分解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 在于提供一种监测土壤中不同深度植物根系分解的样品埋设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包括直杆及网袋,其中直杆上由上至下设有多个内装植物 根系的网袋,所述直杆上的各网袋均埋入土壤中。

其中:所述直杆上标有刻度;所述直杆上的刻度为在直杆上等距 标有大刻度,两相邻大刻度之间标有一个小刻度;所述小刻度位于两 相邻大刻度的中间,每个小刻度处的直杆上均固接有一个网袋;所述 网袋的袋口通过固定钉固定在直杆上,在靠近袋口处设有一封口位 置;所述直杆上最顶端的刻度以下的部分埋入土壤中。

本发明的优点与积极效果为:

1.本发明不但能在不同深度土壤中埋设根系样品,样品埋设位 置准确,而且取样简便,能有效避免样品丢失。

2.本发明在样品埋设过程中采用分层填土的方式,减少土层变 动,尽量还原土壤初始位置,与自然条件接近。

3.本发明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操作简易,适于各种土壤环 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I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应用于野外埋设的示意图;

其中:1为直杆,2为刻度,3为网袋,4为封口位置,5为固定 钉,6为方形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包括直杆1及网袋3,其中直杆1是 直径为2.5~4cm,高是1.2~1.4m的实心木杆,直杆1上由上至下 设有多个内装植物根系的网袋3,该网袋3是用孔径为0.5~3mm的 尼龙网布制成规格为10~15cm×15~20cm的一端留口的袋子。所述 直杆1上标有刻度2,该刻度2为从距直杆1顶端设定距离处,向下 每隔相等距离标有大刻度,两相邻大刻度之间的中间位置标有一小刻 度,每个小刻度处的直杆1上均固接有一个网袋3;网袋3的袋口通 过固定钉5固定在直杆1上,在靠近袋口处设有一封口位置4,该封 口位置4是用线将网袋3在距袋口设定距离处封口。本实施例是以距 直杆1顶端15~20cm处作为起始点,每隔20cm(根据研究需要确定 距离)标一个大刻度2,每两个大刻度之间的中间位置再设置一个小 刻度;在距袋口3~5cm处,用线将袋子封口、形成封口位置4,将 网袋3的封口位置4的封口线外侧部分固定在直杆1的小刻度上,每 个网袋上用3~5个固定钉5固定(如图2所示)。直杆1上最顶端的 刻度2以下的部分埋入土壤中,在埋设直杆1时,将挖出的土壤按不 同深度依次放于不同位置,将直杆1的最顶端的刻度2以上的部分露 出地表,以下的部分埋入土壤中,将取出的土壤按不同深度依次回填 到坑中,避免土壤层次混乱。

如图3所示,在野外埋设时,根据取样次数,确定埋设直杆1的 数目,本实施例中取样12次,埋设直杆12根,每根直杆12均垂直 地埋设。在野外试验样地上挖1米深的方形坑6,从表层到底层,每 20cm深土壤为一层,将挖出的土壤按不同深度依次放于不同位置; 将采自土壤中0~20、20~40、40~60、60~80和80~100cm植物根 系烘干、称重后分别放入直杆1上的各网袋3中,记录各网袋3对应 根系深度;在坑内每隔设定距离安放一根直杆1,使直杆1最顶端的 刻度2以上的部分露出地表,将取出的土壤按不同深度依次回填到坑 中,避免土壤层次混乱。每月取样一次,每次取出一个直杆1,将不 同层次的网袋3取下,在试验室测定相关指标。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