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自适应明暗截止线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自适应明暗截止线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的自适应明暗截止线系统包括:相对速度计算部,其计算对方车辆的相对速度;以及车间距计算部,其根据相对速度,计算在系统响应时间之后的车间距。根据本发明,考虑到自适应明暗截止线系统的响应速度,根据迎面车辆或前方车辆的相对速度,可进行准确的光束照射,从而具有能够防止造成对方车辆驾驶员晃眼,并提高驾驶员的可见度的效果。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66108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现代摩比斯株式会社;

    申请/专利号CN201310268236.9

  • 发明设计人 徐昇佑;

    申请日2013-06-28

  • 分类号B60Q1/08;

  • 代理机构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臧建明

  • 地址 韩国京畿道

  • 入库时间 2024-02-19 22:44:4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4-06

    授权

    授权

  • 2014-04-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60Q1/08 申请日:2013062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3-2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适应明暗截止线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尤其涉及一种考虑到 自适应明暗截止线系统的响应速度,根据迎面车辆或前方车辆的相对速度, 能够进行准确的光束照射的自适应明暗截止线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自适应明暗截止线(aCOL,Adaptive Cut-Off Line)系统是识别其它车辆 而自动调节车辆前灯的装置。

自适应明暗截止线系统是在没有来往车辆时,运行远光灯(high beam), 而当摄像头监测到有来往车辆时,根据车间距以特定的间距驱动屏蔽驱动器, 由此,在不造成来往车辆晃眼的范围内,照射最大限度的远光线,从而,确 保驾驶员的可见度的系统。

但,现有的自适应明暗截止线系统,未考虑到对方车辆的相对速度及系统 的响应速度,因此,只有车辆处于静止状态时才适应性地运行光路,并且, 光路以特定间距发生变化,因此,存在无法使安装有自适应明暗截止线系统 的车辆的驾驶员保持更广阔的视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因此,为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自适应明暗截止线系 统,考虑到自适应明暗截止线系统的响应速度,根据迎面车辆或前方车辆的 相对速度,能够进行准确的光束照射。

并且,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自适应明暗截止线系统的控制方法,考 虑到自适应明暗截止线系统的响应速度,根据迎面车辆或前方车辆的相对速 度,能够进行准确的光束照射。

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所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自适应明暗截止线系统包括:相对 速度计算部,其计算对方车辆的相对速度;以及车间距计算部,其根据所述 相对速度计算系统响应时间之后的车间距。

所述自适应明暗截止线系统还可以包括:屏蔽角度计算部,其根据所述 车间距计算前灯屏蔽的角度。

所述自适应明暗截止线系统还可以包括:驱动器控制部,其进行控制使 得所述屏蔽器以计算出的角度被驱动。

另外,为实现上述所述目的,本发明提供自适应明暗截止线系统的控制 方法包括:计算对方车辆的相对速度的步骤;以及根据所述相对速度,计算 系统响应时间之后的车间距的步骤。

所述自适应明暗截止线系统的控制方法还可以包括:根据所述车间距计 算前灯屏蔽的角度的步骤。

所述自适应明暗截止线系统的控制方法还可以包括:通过驱动屏蔽驱动 器,使所述屏蔽器以计算出的角度被驱动。

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自适应明暗截止线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具有如下效果:考虑到自 适应明暗截止线系统的响应速度,根据迎面车辆或前方车辆的相对速度,能 够进行准确的光束照射,从而能够避免造成对方车辆驾驶员晃眼,并提高驾 驶员的可见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自适应明暗截止线系统的框图;

图2为说明在有迎面车辆时自适应明暗截止线系统的运行状态的示意 图;

图3为说明在有前方车辆时自适应明暗截止线系统的运行状态的示意 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自适应明暗截止线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 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本车            11:迎面车辆

12:前方车辆               100:自适应明暗截止线系统

110:相对速度计算部        120:车间距计算部

130:屏蔽角度计算部        140:驱动器控制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例。首先,在对各附图的 构成要素标注参照附图标记时,对于相同的构成要素,需注意即使标注在不 同的附图上,也要尽可能地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且,下面说明本发明的 优选实施例,但本发明的技术思想不受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限制,本发明 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进行多种变形而实施。

图1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自适应明暗截止线系统的框图。

参照图1,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自适应明暗截止线系统100包括:相 对速度计算部110,其计算对方车辆的相对速度;车间距计算部120,其根据 相对速度,计算系统响应时间之后的车间距;屏蔽角度计算部130,其根据 车间距计算前灯的屏蔽的角度;驱动器控制部140,其进行控制以使屏蔽器 根据计算的角度被驱动。

相对速度计算部110,从安装在车辆上的摄像头获取影像信息,计算从 反向车道驶来的迎面车辆11或在同向车道行驶中的前方车辆12的相对速度。 即,本实施例的相对速度计算部110,计算以本车10为基准的对方车辆的相 对速度。

相对速度将向本车10驶来的对方车辆的速度设定为量值。迎面车辆11 的情况,为对方车辆的速度加上本车10的行驶速度的值;前方车辆12的情 况,为本车10的行驶速度减去对方车辆的速度的值。此时,前方车辆12的 情况,对方车辆的速度大于本车10的行驶速度时,对方车辆渐渐远离于本车 10,因此,相对速度的值成为负值。

车间距计算部120,以对方车辆向本车10驶来的速度即相对速度值为基 准,并考虑系统响应时间,计算系统响应时间之后的对方车辆与本车10之间 的车间距。

系统响应时间为从监测到对方车辆至形成自适应明暗截止线为止的时 间,例如,其可包括:通过摄像头监测到对方车辆的时间;在监测之后,计 算相对速度及车间距等的控制处理时间;及驱动屏蔽制动器的时间等。系统 响应时间以预先测定的值输入而用于计算。

图2为说明有迎面车辆时的自适应明暗截止线系统的运行状态的附图。

参照图2举例说明。假设本车10以90km/h的速度行驶,迎面车辆11以 90km/h的速度驶来,并且车间距为140m。如果迎面车辆11处于140m的距离 时,摄像头开始监测迎面车辆11。系统响应时间(摄像头监测时间+控制处理 时间+驱动器的驱动时间)内车辆仍在移动。此时,假设系统响应时间为1.5 秒,在1.5秒之后的车间距为在减去75m之后的65m。

即,将车间距输入为当摄像头开始监测迎面车辆11的时间点的140m而 启动屏蔽器时,因需要系统反应时间,形成140m的自适应明暗截止线的时间 点为在车间距为65m时。从而,使得迎面车辆11的驾驶员晃眼,需做相应的 修改。

在本实施例的车间距计算部120中,将系统响应时间设为Ts[s],相对 速度为Vrel[m/s],考虑系统响应速度,如下所述通过时间的函数计算Ts[s] 之后的车间距。

Distance(Ts+Torg)=Distance(Torg)-Ts*Vrel

在此,Distance为车间距,Torg为当前时间,Ts为系统响应时间,Vrel 为相对速度。

屏蔽角度计算部130,以在车间距计算部120计算的系统响应时间之后 的车间距(Distance(Ts+Torg))为基准,计算前灯屏蔽的角度,用于形成考虑 到相当于系统响应速度之后的车间距的自适应明暗截止线。

使计算出的前灯屏蔽的角度传输至驱动器控制部140,驱动器控制部140 控制驱动驱动器,以使按照计算的角度被驱动前灯屏蔽器。

由此,计算迎面车辆11的相对速度,并考虑系统响应时间,适用形成自 适应明暗截止线的时间点的车间距,从而,能够防止造成对方车辆的驾驶员 晃眼。

并且,图3为说明有前方车辆时自适应明暗截止线系统的运行状态的附 图。

假设,安装有自适应明暗截止线系统100的本车10以40km/h的速度行 驶,前方车辆12以100km/h的速度行驶,并且车间距为140m。与上述迎面 车辆11的情况相同,如考虑到相对速度与系统响应时间,系统响应时间后的 车间距为165m。由此,计算出车间距为140m,适用于自适应明暗截止线系统 100时,自适应明暗截止线形成为140m,并且,在与前方车辆12之间,前灯 的光束未照射到的距离领域为25m。

此情况下,本实施例的车间距计算部120计算在系统响应时间之后的车 间距,并传送至屏蔽角度计算部130,从而,进行控制使得自适应明暗截止 线的形成延长前方车辆12的移动距离即25m。

在车间距计算部120中,假设系统响应时间为Ts[s],相对速度为 Vrel[m/s],考虑系统响应速度,如下所述通过时间的函数计算Ts[s]之后的 车间距。

Distance(Ts+Torg)=Distance(Torg)–Ts*Vrel

在此,Distance为车间距,Torg为当前时间,Ts为系统响应时间,Vrel 为相对速度。此时,相对速度为本车10的速度减去前方车辆12的速度的值。 因此,前方车辆12相比本车10行驶速度快的上述示例中,相对速度的值成为 负值,从而,在系统响应时间之后的车间距(Distance(Ts+Torg))将大于在监 测到前方车辆12时的车间距(Distance(Torg))。

由此,根据本发明的自适应明暗截止线系统100,考虑自适应明暗截止线 系统100的响应速度,根据迎面车辆或前方车辆的相对速度,进行准确的光 束照射,从而具有能够防止造成对方车辆驾驶员晃眼并提高驾驶员的可见度 的效果。

另外,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自适应明暗截止线系统的 控制方法。但,省略说明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自适应明暗截止线系统100中 说明的部分相同的内容。

图4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自适应明暗截止线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 图。

参照图4,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自适应明暗截止线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以 下步骤:监测对方车辆的步骤S100;计算对方车辆的相对速度的步骤S200; 根据相对速度,计算系统响应时间之后的车间距的步骤S300;根据车间距, 计算前灯屏蔽的角度的步骤S400;驱动屏蔽驱动器使得屏蔽驱动器以计算出 的角度被驱动的步骤S500。

监测对方车辆的步骤S100中,可通过摄像头的影像信息,监测对方车辆。

在计算对方车辆的相对速度的步骤S200中,利用摄像头的影像信息,计 算对方车辆的相对速度。

在计算车间距的步骤S300中,基于相对速度计算系统响应时间之后的车 间距。

在计算前灯屏蔽的角度的步骤S400中,计算屏蔽器驱动所必需的角度, 以使根据车间距,在与对方车辆之间形成自适应明暗截止线的光路。

在驱动屏蔽驱动器的步骤S500中,控制屏蔽驱动器以使屏蔽器由计算出 的角度被驱动。

由此,根据本发明的自适应明暗截止线系统的控制方法,考虑到自适应明 暗截止线系统100的响应速度,并根据迎面车辆或前方车辆的相对速度,进 行准确的光束照射,从而,具有能够防止造成对方车辆驾驶员晃眼,并提高 驾驶员的可见度的效果。

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 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 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 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