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基于数据库的CADDS5管系三维设计方法及系统

基于数据库的CADDS5管系三维设计方法及系统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数据库的CADDS5管系三维设计方法及系统,涉及三维设计数字化造船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数据库,利用JAVA实现对数据库的访问和对管路、管件和阀件模型数据的存储;建立CVMAC服务和JAVA套接字服务,实现CADDS5和ORACLE数据库之间的通信,将模型数据装载到CADDS5中自动生成模型,以数据方式存储在数据库中;建立以数据库中数据为数据源的管子出图方式,从数据库中装载管件数据,分别生成管子零件图和管子安装图;利用JAVA序列化与反序列化机制,采用文件方式记录管路数据,实现管路数据的返回操作。本发明能提高建模和出图效率,保证图模一致性,缩短设计周期。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69974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4-0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武昌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310731202.9

  • 申请日2013-12-26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北京捷诚信通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魏殿绅

  • 地址 430060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张之洞路2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22:49:0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1-04

    授权

    授权

  • 2014-09-17

    著录事项变更 IPC(主分类):G06F17/50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31226

    著录事项变更

  • 2014-04-3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6F17/50 申请日:20131226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4-02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三维设计数字化造船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基于数据 库的CADDS5管系三维设计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CADDS5(专业的造船软件)管系三维设计的数据均存储 于库文件和模型文件中。现有的基于CADDS5的管系设计系统,是 依靠CADDS5的建模功能设计管路,其管路数据来源于CADDS5所 生成的模型文件,管子库和附件库基本上是一型产品一套库。目前的 生成管子零件图模式是将管系模型进行分段,根据需要按单元模块、 分段、区域等范围将分段后的管零件插入到相应的出图模型,然后在 出图模型中插入托盘号、管子名、表面处理等属性,最后生成管子零 件图。由于管路数据存储在文件中,出图时需按单元、分段或区域重 新组织模型,造成维护不便;同时由于CADDS5系统没有撤消或返 回功能,造成模型修改不便。这种模式严重影响着管路模型构建和出 图效率。在按现有方式进行管系三维设计时,对每一型船舶都要求建 一套库文件。所建的库文件数量较多,且极易出错,同时会出现重复 建库,增加用户对库文件的维护难度和工作量。更重要的是,如果某 个管路模型损坏,则其包含的所有管路数据均丢失,只能重新构建模 型,不仅工作量巨大,耗费时间很长,而且还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 力、财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 数据库的CADDS5管系三维设计方法及系统,能够实现对管系三维 模型数据的数据库存储和以数据库中数据为数据源的建模和出图方 式,有效提高建模和出图效率,保证图模一致性,缩短设计周期,提 升三维设计数字化造船技术水平。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数据库的CADDS5管系三维设计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A、在CADDS5三维设计平台,对CADDS5提供的管路设计模 块进行调整和优化,建立基于JAVA的数据编辑程序,为用户提供友 好界面和可视化的管路、管件和阀件数据编辑功能;在ORACLE数 据库中建立后台产品数据库,利用JAVA程序实现对数据库的访问和 对管路、管件和阀件模型数据的存储;

B、分别建立CVMAC服务和JAVA套接字服务,通过CVMAC 程序调用SHELL脚本,在SHELL脚本中实现与JAVA套接字的通讯; 采取PERL脚本作为与JAVA服务通讯的脚本语言,实现CVMAC程 序向JAVA程序的消息传递;通过消息文件方式实现JAVA程序向 CVMAC程序的消息传递:JAVA程序将通讯字典中定义的消息关键 字和数据文件写入临时目录,由CVMAC程序定时扫描消息文件, 并根据得到的消息关键字进行相关处理;最终实现数据在CADDS5 和ORACLE数据库之间的相互传递,将数据库中的模型数据装载到 CADDS5中自动生成模型,自动生成的模型用于设计修改、可视化浏 览、干涉检查和出图,将CADDS5中的模型以数据方式存储在数据 库中;

C、建立以数据库中数据为数据源的管子出图方式,从数据库中 装载管件数据,分别生成管子零件图和管子安装图;利用JAVA序列 化与反序列化机制,采用文件方式记录管路数据,实现管路数据的返 回操作。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步骤B中所述实现CVMAC程序向 JAVA程序的消息传递的流程如下:

步骤101、建立CVMAC服务:应用CADDS5提供的CVMAC 语言编制CVMAC程序,实现生成消息关键字及消息参数、调用PERL 脚本、定时扫描通讯文件的功能;在CADDS5中运行CVMAC程序, 启动CVMAC服务;

步骤102、利用JAVA套接字编程机制,建立JAVA套接字服务;

步骤103、建立PERL脚本文件:在用户临时目录下的文件夹中 新建用于临时存放用户端口号的端口设置文件;在设定的公共路径下 新建用于连接JAVA套接字服务的文件,并对该文件添加可执行权限; 以PERL语言格式编写此连接JAVA套接字服务的文件,作为PERL 脚本文件,建立CVMAC服务与JAVA套接字服务的通信连接;

步骤104、建立消息通讯字典,所述消息通讯字典用于描述 CVMAC服务向JAVA服务发送消息时,所采用的关键字代表JAVA 程序具有的功能;

步骤105、定义消息格式:CVMAC程序通过PERL脚本向JAVA 套接字服务发送消息关键字时遵循以下消息格式:连接JAVA套接字 服务的文件的名称<消息关键字>,<工程号>[<管路号>,<其它参 数>…]。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步骤102的所述JAVA套接字服务 中,采用用户工号的后四位为启动JAVA套接字服务的端口号。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步骤B中所述通过消息文件方式实 现JAVA程序向CVMAC程序的消息传递的流程如下:

步骤201、建立消息通讯文本:在用户临时目录下的文件夹中建 立用于Java程序向CVMAC程序发送消息的文本文件;

步骤202、建立消息通讯字典,所述消息通讯字典用于描述JAVA 服务向CVMAC服务发送消息时,所采用的关键字代表CVMAC程 序具有的功能;

步骤203、定义消息格式:在用户临时目录下的文件夹中建立用 于Java程序向CVMAC程序发送消息的文本文件;JAVA程序向 CVMAC程序发送消息时,在所述文本文件中写入消息关键字,并在 文本文件的每行结尾处加上回车换行符;

步骤204、生成数据文件:JAVA程序在向CVMAC程序发送消 息前,在用户临时目录下的文件夹中自动生成用于临时存放消息的文 本文件;在文本文件的每行结尾处加入回车换行符,并在最后一行写 入结束符。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步骤C中所述实现管路数据的返回 操作的流程如下:

步骤301、设计一个JAVA对象与本地文件交互操作,提供序列 化和反序列化功能,通过序列化方式将数据分解成字节流,以便存储 在文件中;通过反序列化方式以字节流方式读取文件,并重构对象;

步骤302、系统在真正修改数据库中的管路数据前,实现以文件 方式记录管路数据,管路数据的记录文件基于JAVA对象序列化技术 实现,将待修改的管路数据保存在文件中,以修改时间标志每次所生 成的文件名,在进行返回操作时从相应文件中读取对应的管路数据; 生成的记录文件需要有一定的命名规则,命名规则为:时间_操作描 述_数据类型_管路名_用户名;

步骤303、利用JAVA对象的反序列化实现管路数据的返回操作: 在用户执行返回时,系统从记录文件目录中找到最近的文件并解析, 得到先前的管路数据,在CADDS5中生成先前的管路模型。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实现管路数据的返回操作包括 三种应用场景:

a、简单返回:无论上一步操作是什么,仅将最近一次操作的数 据还原;

b、根据管路返回:根据用户指定的管路号,将最近一次管路修 改的数据还原;

c、自定义返回:将最近的操作过程按时间倒排序以列表方式显 示给用户,让用户选定要还原的操作。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简单返回的应用场景如下:设 计人员点击CADDS5中定义的返回菜单,CVMAC程序通过PERL 脚本用于连接JAVA套接字服务的文件向JAVA套接字服务发出“自 动返回,<工程号>”消息,JAVA套接字服务收到返回指令后,到对 象备份文件目录中找到最近一次备份的数据文件,根据文件名的规则 得到该备份文件是针对管路数据还是管路属性的数据类型;根据数据 类型以对话框的形式提示用户“是否要执行XXX时间的XXX类型 的数据返回操作?”,该对话框提供四个操作:预览、确定返回、其 它备份、取消,其中:“预览”是将备份的JAVA数据对象形成CADDS5 所需的数据文件通过向CADDS5发出更新模型指令实现模型的预览, “确定返回”是将备份的JAVA数据对象还原到数据库,“其它备份” 是列出最近10次操作的数据备份,供用户有针对性的返回;在用户 “确定返回”之前,系统再次对当前的数据状态进行一次备份。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根据管路返回的应用场景如下: CVMAC程序通过用于连接JAVA套接字服务的文件向JAVA套接字 服务发出的消息为“返回数据类型,<工程号>,<管路名>”,JAVA 套接字服务收到返回数据类型指令后,到对象备份文件目录中找到最 近一次备份该数据类型的数据文件,系统解析该对象备份文件,以对 话框的形式提示用户“是否要执行XXX时间的XXX类型的数据返 回操作?”,该对话框提供四个操作:预览、确定返回、其它备份、 取消,其中:“预览”是将备份的JAVA数据对象形成CADDS5所需 的数据文件通过向CADDS5发出更新模型指令实现模型的预览,“确 定返回”是将备份的JAVA数据对象还原到数据库,“其它备份”是 列出最近10次操作的数据备份,供用户有针对性的返回;在用户“确 定返回”之前,系统再次对当前的数据状态进行一次备份。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自定义返回的应用场景如下: 将最近N次操作过程按时间倒排序以列表方式显示给用户,N为正 整数,让用户选定要还原的操作,CVMAC程序通过用于连接JAVA 套接字服务的文件向JAVA套接字服务发出的消息为“返回,<工程 号>”且提供被返回的列表;JAVA套接字服务收到返回指令后,到对 象备份文件目录中找到所有的数据文件,根据用户在返回列表界面上 的选择来确定要解析的对象备份文件,再以对话框的形式提示用户 “是否要执行XXX…返回操作?”,该对话框提供三个操作:预览、 确定返回、取消,其中:“预览”是将备份的JAVA数据对象形成 CADDS5所需的数据文件通过向CADDS5发出更新模型指令实现模 型的预览,“确定返回”是将备份的JAVA数据对象还原到数据库; 在用户“确定返回”之前,系统再次对当前的数据状态进行一次备份。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实现上述方法的基于数据库的CADDS5 管系三维设计系统,包括表示层、业务逻辑层、系统服务层、数据访 问层和数据库层,其中:

表示层,用于:将数据呈现给用户或处理用户输入的应用程序界 面,实现时以界面为单位划分成不同的类;

业务逻辑层,用于:作为实现系统具体功能的核心层,业务逻辑 层从表示层和系统服务层获取用户请求和系统服务,依照业务流程进 行处理,并将结果返回至表示层或通过系统服务层和数据访问层写入 数据库;

系统服务层,用于:为系统提供JAVA套接字服务和CVMAC服 务,以及完成JAVA套接字服务与CVMAC服务之间的消息通讯;

数据访问层,用于:执行从数据库获取或写入数据的任务,并向 业务逻辑层提供所需数据,数据访问层采用数据库操作的形式实现;

数据库层,用于:存放系统的表、存储过程和数据库对象,提供 对组织数据的基本存储功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如下:

(1)本发明改变原有的一型产品一套库的建库方式,建立结构 简单、参数化的CADDS5基础库文件,将管系模型数据存储于数据 库,基于数据库进行CADDS5管系三维设计,明显简化建库的工作, 实现一次建库永久使用。

(2)本发明改变原有模型数据只存储于文件中的封闭方式,实 现对管系模型数据的数据库存储,CADDS5提供的CVMAC工具没 有直接操作ORACLE数据库的接口,但能够执行操作系统脚本,本 发明利用JAVA和PERL脚本实现CADDS5与ORACLE数据库之间 的数据实时传递,使得数据库中的模型数据在装载到CADDS5后能 自动构建模型,且CADDS5中的模型又能以数据方式及时地存储在 数据库中,能够有效提高建模效率。模型数据存储于数据库后,不仅 能够提高管系数据的共享率和利用率,而且还能为与其它系统集成提 供数据源。

(3)本发明从数据库中读取数据,在CADDS5中自动构建模型, 实现以数据库中数据为数据源的管子出图模式,本发明的生成管子零 件图模式为:在管路模型创建后,对管路进行分段,并插入各种生产 管理属性,并将这些信息写入数据库。在出图时,从数据库中将管零 件按单元模块、分段、区域等范围分别装入到CADDS5,进而生成管 子零件图和安装图。本发明已应用到轻护、某后续艇、海洋工作船等 多型船舶的管系三维设计和出图中,能够有效提高设计人员的工作效 率,缩短设计周期,构建一个管路模型的平均时间能够降低25%,管 子的出图时间能够降低30%,保证图模的一致性,每条船舶产品的管 系生产设计周期缩短至少11天以上。以平均每型船舶每条产品设计 共55套图纸为例,针对一套图纸,所需平均建模时间由原来的6人 天缩短为现在的3人天,即缩短了3人天/套;所需平均出图时间由 原来的7人天缩短为现在的4人天,即缩短了3人天/套。以管系专 业现有设计人员30人计算,针对每个产品,所缩短的设计周期为: (3人天/套+3人天/套)×55套/30人=11天,所取得的直接经济效 益为:11天×30人×8小时/天×50元/小时=13.2万元。

(4)本发明充分利用JAVA序列化和反序列化机制,采用文件 方式记录管路数据,实现CADDS5中管路模型的返回操作,用户在 CADDS5中对修改后的管路模型执行返回或撤消操作后,系统能回到 该管路模型修改前状态或某一次的修改状态,弥补原有CADDS5中 没有返回功能的不足,丰富系统功能。

(5)本发明中的设计进度监控依靠后台的监控系统实现,监控 每人各个管路的修改状况和当天的工作进度。后台监控系统采用 J2EE架构,以MVC(Model-View-Controller,模型-视图-控制器)为 开发框架,采用B/S(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方式实现。 监控系统提供的辅助功能有:管路设计进度统计、人员工作量统计、 出图状况统计、管线\管路\系统数据查看、阀件使用状况统计、管子 参数查询等。通过建立后台监控机制,能够增强管路设计进度监管效 能,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基于数据库的CADDS5管系三维设计系 统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数据库的CADDS5管系三维设计方 法,包括以下步骤:

A、在CADDS5三维设计平台,对CADDS5提供的管路设计模 块进行调整和优化,建立基于JAVA的数据编辑程序,为用户提供友 好界面和可视化的管路、管件和阀件等数据编辑功能;在ORACLE 数据库中建立后台产品数据库,利用JAVA程序实现对数据库的访问 和对管路、管件和阀件等模型数据的存储;

B、分别建立CVMAC服务和JAVA套接字服务,通过CVMAC 程序调用SHELL脚本,在SHELL脚本中实现与JAVA套接字的通讯; 由于PERL语言中提供的套接字函数方便实用,因此采取PERL脚本 作为与JAVA服务通讯的脚本语言,实现CVMAC程序向JAVA程序 的消息传递;通过消息文件方式实现JAVA程序向CVMAC程序的消 息传递:JAVA程序将通讯字典中定义的消息关键字和数据文件写入 临时目录,由CVMAC程序定时扫描消息文件,并根据得到的消息 关键字进行相关处理;最终实现数据在CADDS5和ORACLE数据库 之间的相互传递,既可将数据库中的模型数据装载到CADDS5中自 动生成模型,这些自动生成的模型用于设计修改、可视化浏览、干涉 检查和出图,又可将CADDS5中的模型以数据方式及时、准确地存 储在数据库中;

C、建立以数据库中数据为数据源的管子出图方式,从数据库中 装载管件数据,分别生成管子零件图和管子安装图;利用JAVA序列 化与反序列化机制,采用文件方式记录管路数据,实现管路数据的返 回操作,提高管路建模效率。

CADDS5提供的CVMAC工具没有直接操作ORACLE数据库的 接口,但可以执行操作系统脚本,而JAVA具有与平台无关性和操作 数据库便利等优点,所以能够通过JAVA技术在CADDS5和ORACLE 数据库之间建立桥梁,实现两者间的实时存取。JAVA是可以操作数 据库的,但又不能直接与CVMAC通讯,所以必须建立CVMAC程 序和JAVA程序间的相互通讯。而CVMAC程序如何向JAVA程序发 送消息,JAVA程序又如何向CVMAC程序发送消息是步骤B的关键 环节。

步骤B中实现CVMAC程序向JAVA程序的消息传递的流程如 下:

步骤101、建立CVMAC服务:应用CADDS5提供的CVMAC 语言编制CVMAC程序,实现生成消息关键字及消息参数、调用PERL 脚本、定时(间隔0.1秒)扫描通讯文件的功能;在CADDS5中运行 CVMAC程序,启动CVMAC服务;

步骤102、建立JAVA套接字服务:利用现有的JAVA套接字编 程机制,建立JAVA套接字服务,在该JAVA套接字服务中,为防止 端口号重复,采用用户工号的后四位为启动JAVA套接字服务的端口 号;

步骤103、建立PERL脚本文件:在用户临时目录下的文件夹中 新建用于临时存放用户端口号的端口设置文件;在设定的公共路径下 新建用于连接JAVA套接字服务的文件,并对该文件添加可执行权限; 以PERL语言格式编写此连接JAVA套接字服务的文件,作为PERL 脚本文件,建立CVMAC服务与JAVA套接字服务的通信连接;

步骤104、建立消息通讯字典,参见表1所示,该消息通讯字典 用于描述CVMAC服务向JAVA服务发送消息时,所采用的关键字代 表JAVA程序具有的功能;此消息通讯字典主要向程序开发人员提供 参考信息;

表1、用于描述CVMAC服务向JAVA服务发送消息的消息通讯字典

步骤105、定义消息格式:

CVMAC程序通过PERL脚本向JAVA套接字服务发送消息关键 字时需要遵循以下消息格式:连接JAVA套接字服务的文件的名称< 消息关键字>,<工程号>[<管路号>,<其它参数>…],例如:在CADDS5 中需要修改管路时,CADDS5中执行的调用命令是:connsocket  modify_pipe,a001k,BB001-CY01,含义是通过connsocket文件连接 JAVA服务,执行modify_pipe命令,该命令的参数是工程号a001k、 需要修改的管路号是BB001-CY01。

步骤B中通过消息文件方式实现JAVA程序向CVMAC程序的消 息传递的流程如下:

步骤201、建立消息通讯文本:在用户临时目录下的文件夹中建 立用于Java程序向CVMAC程序发送消息的文本文件;

步骤202、建立消息通讯字典,参见表2所示,该消息通讯字典 用于描述JAVA服务向CVMAC服务发送消息时,所采用的关键字代 表CVMAC程序具有的功能,此消息通讯字典主要向程序开发人员 提供参考信息;

表2、用于描述JAVA服务向CVMAC服务发送消息的消息通讯字典

步骤203、定义消息格式:在用户临时目录下的文件夹中建立用 于Java程序向CVMAC程序发送消息的文本文件;JAVA程序向 CVMAC程序发送消息时,在该文本文件中写入消息关键字,并在该 文本文件的每行结尾处加上回车换行符“\n”;

步骤204、生成数据文件:JAVA程序在向CVMAC程序发送消 息前,应在用户临时目录下的文件夹中自动生成用于临时存放消息的 文本文件;在文本文件的每行结尾处加入回车换行符,并在最后一行 写入结束符“END”,以示文件结束。

设计人员在管系三维设计过程中,操作最频繁的就是修改管路数 据。要实现管路数据的返回操作,就必须使系统在真正修改数据库中 数据前,增加生成管路数据文件操作,实现在修改管路节点数据前对 数据库中当前管路数据状态以文件方式进行记录。

步骤C中实现管路数据的返回操作的流程如下:

步骤301、设计一个JAVA对象与本地文件交互操作,提供序列 化和反序列化功能,通过序列化方式将数据分解成字节流,以便存储 在文件中;通过反序列化方式以字节流方式读取文件,并重构对象;

步骤302、系统在真正修改数据库中的管路数据前,实现以文件 方式记录管路数据,管路数据的记录文件基于JAVA对象序列化技术 实现,将待修改的管路数据保存在文件中,以修改时间标志每次所生 成的文件名,在进行返回操作时从相应文件中读取对应的管路数据; 生成的记录文件需要有一定的命名规则,参见表3所示,命名规则为: 时间_操作描述_数据类型_管路名_用户名,格式说明如下:

表3、记录文件的命名规则表

时间 年月日小时分秒 操作描述 修改操作的描述(修改节点、插入节点、删除XX等) 数据类型 管路数据、管路属性还是管件数据 管路名 具体的管路名称 用户名 当前操作者

例如:20121117171159_修改节点_SLDATA_BB001-L02_guany 表示:2012年11月17号17点11分59秒用户执行修改节点操作时 产生的管路数据类型的管路号为BB001-L02的数据备份文件,当前 操作者是guany。

步骤303、利用JAVA对象的反序列化实现管路数据的返回操作: 在用户执行返回时,系统从记录文件目录中找到最近的文件并解析, 得到先前的管路数据,从而在CADDS5中生成先前的管路模型。

参见表4所示,管路数据的返回操作有以下三种应用场景:

a、简单返回:无论上一步操作是什么,仅将最近一次操作的数 据还原;

b、根据管路返回:根据用户指定的管路号,将最近一次管路修 改的数据还原;

c、自定义返回:将最近的操作过程按时间倒排序以列表方式显 示给用户,让用户选定要还原的操作。

表4、管路数据的返回操作的三种应用场景

下面分别对三种应用场景进行详细说明。

a、简单返回的应用场景如下:

设计人员点击CADDS5中定义的返回菜单,CVMAC程序通过 PERL脚本用于连接JAVA套接字服务的文件向JAVA套接字服务发 出“自动返回,<工程号>”消息,JAVA套接字服务收到返回指令后, 到对象备份文件目录中找到最近一次备份的数据文件,根据文件名的 规则得到该备份文件是针对什么数据类型的(管路数据还是管路属 性);根据数据类型以对话框的形式提示用户“是否要执行XXX时 间的XXX类型的数据返回操作?”,该对话框提供四个操作:预览、 确定返回、其它备份、取消,其中:“预览”是将备份的JAVA数据 对象形成CADDS5所需的数据文件通过向CADDS5发出更新模型指 令实现模型的预览,“确定返回”是将备份的JAVA数据对象还原到 数据库,“其它备份”是列出最近10次操作的数据备份,供用户有针 对性的返回;为确保数据安全,在用户“确定返回”之前,系统会再 次对当前的数据状态进行一次备份。

b、根据管路返回的应用场景如下:

基本思路与简单返回类似,只是CVMAC程序通过用于连接 JAVA套接字服务的文件向JAVA套接字服务发出的消息变为“返回 数据类型,<工程号>,<管路名>”,JAVA套接字服务收到返回数据 类型指令后,到对象备份文件目录中找到最近一次备份该数据类型的 数据文件,系统解析该对象备份文件,以对话框的形式提示用户“是 否要执行XXX时间的XXX类型的数据返回操作?”,该对话框提供 四个操作:预览、确定返回、其它备份、取消,其中:“预览”是将 备份的JAVA数据对象形成CADDS5所需的数据文件通过向 CADDS5发出更新模型指令实现模型的预览,“确定返回”是将备份 的JAVA数据对象还原到数据库,“其它备份”是列出最近10次操作 的数据备份,供用户有针对性的返回;为确保数据安全,在用户“确 定返回”之前,系统会再次对当前的数据状态进行一次备份。

c、自定义返回的应用场景如下:

将最近N次操作过程按时间顺序(倒排序)以列表方式显示给 用户,N为正整数,让用户自己选定要还原的操作,其基本思路与简 单返回类似,只是CVMAC程序通过用于连接JAVA套接字服务的文 件向JAVA套接字服务发出的消息变为“返回,<工程号>”且提供可 被返回的列表。JAVA套接字服务收到返回指令后,到对象备份文件 目录中找到所有的数据文件(暂定前10次),根据用户在返回列表界 面上的选择来确定要解析的对象备份文件,再以对话框的形式提示用 户“是否要执行XXX…返回操作?”,该对话框提供三个操作:预览、 确定返回、取消,其中:“预览”是将备份的JAVA数据对象形成 CADDS5所需的数据文件通过向CADDS5发出更新模型指令实现模 型的预览,“确定返回”是将备份的JAVA数据对象还原到数据库; 为确保数据安全,在用户“确定返回”之前,系统会再次对当前的数 据状态进行一次备份。可被返回的次数限定在10次,此限定在程序 代码包下的属性配置文件中定义,如果需要增加次数修改此属性配置 文件即可。

参见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于实现上述方法的基 于数据库的CADDS5管系三维设计系统,包括表示层、业务逻辑层、 系统服务层、数据访问层和数据库层,其中:

表示层,用于:将数据呈现给用户或处理用户输入的应用程序界 面,在实现时一般以界面为单位划分成不同的类;

业务逻辑层,用于:作为实现系统具体功能的核心层,业务逻辑 层从表示层和系统服务层获取用户请求和系统服务,依照业务流程进 行处理,并将结果返回至表示层或通过系统服务层和数据访问层写入 数据库;

系统服务层,用于:为系统提供JAVA套接字服务和CVMAC服 务,以及完成JAVA套接字服务与CVMAC服务之间的消息通讯;

数据访问层,用于:执行从数据库获取或写入数据的任务,并向 业务逻辑层提供所需数据,数据访问层采用数据库操作类的形式实 现;

数据库层,用于:存放系统的表、存储过程和数据库对象,提供 对组织数据的基本存储功能。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型,倘 若这些修改和变型在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这 些修改和变型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明书中未详细描述的内容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