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将软组织移植物紧固到设于人骨或动物骨上的孔内的方法以及适用于该方法的紧固机构

将软组织移植物紧固到设于人骨或动物骨上的孔内的方法以及适用于该方法的紧固机构

摘要

适用于例如替代肌腱或韧带的软组织移植物(1)通过以下方法被紧固在设于病人或生病动物中的骨孔(3)内,通过压入配合移植物(1)的端部和紧固机构(4/5)进入骨孔(3),使移植物端部抵压在骨孔(3)内的骨壁第一部分上,接着通过液化该紧固机构(4/5)所包含的具有热塑性性能的材料并使材料渗入骨壁而将紧固机构(4/5)锚固在骨壁第二部分上,并且通过借助从移植物端部延伸出的至少一条缝合线(2.2)将移植物(1)端部系扎到紧固机构(4/5)。系扎步骤在锚固步骤之后、锚固步骤过程中或在锚固步骤和压入配合步骤之间进行。紧固机构(4/5)和移植物端部之间的系扎连接成功阻止了潜在的移植物滑移。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70262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4-0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斯博特威尔丁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280035819.0

  • 发明设计人 A·米勒;A·温格;J·迈耶;

    申请日2012-07-10

  • 分类号A61B17/86(20060101);A61F2/08(20060101);

  • 代理机构11280 北京泛华伟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胡强

  • 地址 瑞士施利伦

  • 入库时间 2024-02-19 23:23:4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7-21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61B17/86 专利号:ZL2012800358190 申请日:20120710 授权公告日:20180227

    专利权的终止

  • 2018-02-27

    授权

    授权

  • 2014-08-0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B17/86 申请日:2012071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4-02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矫形外科领域并涉及将软组织紧固到设于人骨或动物骨 上的孔内的方法,其中软组织移植物包括端部,缝合线被固定到该端部或 该端部适用于这种固定。本发明还涉及适用于该方法的紧固机构。

本文所用的术语“软组织移植物”或仅“移植物”尤其是自体移植物、 同种异体移植物、异种移植物,但其还可以是原本的软组织,原本的软组 织将被重新固定到其因损伤或手术而被取下的骨头上。软组织移植物特别 是肌腱或韧带移植物或者是原本的肌腱或韧带。但术语“软组织移植物” 或“移植物”还可包括替换或者补充软组织的假体件,即,特别是将替换 或加强破裂的或者以其它方式存在缺陷的肌腱或韧带并且为此目的被紧 固到骨孔内的人造肌腱或韧带组织、肌腱或韧带替代物或局部替代物。它 还可以包括半月板移植物的延伸部或已知作为环扎线、金属线的替代物的 织带或者例如用于固定骨碎片或稳定骨裂或截骨的板/螺钉系统。

本文所用的术语“骨”是可用人工骨替代材料补偿的一块活骨组织。

本文所用的术语“缝合线”是在外科手术中使用的缝合线,但还可以 是其它合适的长的柔性固定件,例如带、缆线或金属线。

软组织移植物的至少一个端部具有固定于其上的至少一条缝合线或 者适用于这种固定。这意味着缝合线由生产者或手术团队固定到软组织移 植物上,其中在后者的情形中,这种固定在异位(在手术室中)或原位(在手 术现场)进行。缝合线除了具有根据本发明的将会在下文中详述的功能以 外,通常还具有本身已知的其它功能,例如重新加固软组织移植物、结合 多个移植物段、使移植物端部的横截面匹配于骨孔或紧固机构的横截面、 原位定位和/或张紧移植物等。缝合线向软组织移植物上的固定例如可通过 缝合(特别是本身已知的已缝合的移植物各端)或者使缝合线穿过移植物的 折叠端或穿过设在移植物一端上的孔眼状结构来实现。如果软组织本身是 缝合线状,例如是合适的柔性细带或缆线,就术语“固定的”最广义讲, 移植物自身可以用作被固定到移植物上的所述缝合线。

根据本发明开设在骨内的紧固用孔以其本身已知的方式是穿透骨的 孔道,或是从骨表面延伸入骨内并包括位于骨内的闭合端的盲孔。这样的 孔优选通过钻孔来提供,但也可以通过如冲孔(例如超声波冲孔)来提供, 即这样的孔将通常具有在孔的大部分深度上保持相同的圆形或非圆形横 截面,但这不是本发明的条件。孔还可以具有横截面不同的多个部段,可 以具有圆锥体形式或者可以是底切口(例如由允许在孔内产生三维几何结 构的铣削工艺制成)。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和紧固机构的一个示例性应用(与已知的这样的方 法和紧固机构相同)是用移植物替换人类膝盖中的破裂的前交叉韧带 (ACL),该移植物一方面被紧固到从股骨远端的关节面延伸的孔内,另一 方面被紧固到从胫骨平台延伸的孔内,例如被紧固到股骨盲孔和胫骨孔道 内,其中胫骨孔道具有位于胫骨平台下方的胫骨外表面中的另一开口。在 此,破损的前交叉韧带例如由这样的移植物取代,诸如包含有两块端部骨 块的髌腱移植物,通常在端部区域被折叠和缝合即不包含末端骨块的掴绳 肌腱移植物(半腱肌肌腱,可能与股薄肌肌腱相结合),或者通常具有一块 末端骨块的四头肌腱移植物。所述移植物通常是自体移植物,但也可以是 供体移植物(同种异体移植物)。供体移植物可以由跟腱构成。还提出使用 合成带状物以及被屠宰动物例如猪的经合适处理的肌腱材料(异种移植 物)。所述自体移植物和同种异体移植物还可以通过合成材料来加固。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和紧固机构的另一应用领域是例如涉及人的脚或 踝的外科手术如外踝重建术、FDL(趾长屈肌)肌腱转移术、FHL(拇长屈肌) 肌腱转移术或屈肌肌腱转移术(第二根脚趾);涉及人手部的外科手术如韧 带重建肌腱插补术、舟月韧带重建术、副韧带重建或者拇指(也称为“猎场 看守人拇指”)UCL(尺侧副韧带)修复术;涉及人肘部的外科手术如UCL(尺 侧副韧带)修复术,或者二头肌远端肌腱修复术;或者涉及人肩部的外科手 术如二头肌近端肌腱修复术。另一个例子是针对犬类但也适用于例如猫类 的膝关节内撕裂或损伤的前十字韧带(CCL)修复。前十字韧带是犬类身上 最常会受伤的后膝关节韧带,并且上述修复例如利用绕过股骨后部的豆状 骨且固定在设于胫骨前部的骨孔内的尼龙带进行。

背景技术

根据已知的ACL外科手术,上述移植物的端部借助内镶钉被紧固在 上述股骨和胫骨的孔内,当移植物就位于孔内时该内镶钉被拧入该孔,或 者借助可包括诸如倒钩的保持机构的不带螺纹的、可受力伸缩或不可受力 伸缩的压入配合件来紧固,在移植物就位于孔内时该压入配合件无需转动 地被迫进该孔中,或者与移植物一起不转动地被迫进孔中。用于这种固定 的各种装置和方法在例如出版物US5454811和US6099530(均是授予Smith &Nephew)、EP0317406(Laboureau)、US2009/222090(Mayr)或 WO2006/023661(Scandious Biomedical)中有记载。

从出版物WO2011/091545中进一步公开了,借助不带螺纹的压入配 合件将软组织移植物的各端紧固到骨孔内,其中压入配合件被迫进孔内以 将移植物夹在孔壁第一部分上,接着借助液化材料优选为具有热塑性性能 的材料和机械振动(或其它合适的能量)被锚固在孔壁第二部分上。在此, 液化材料由要与压入配合件结合的锚固件所包含或它被整合在压入配合 件中。液化材料通过向锚固件或压入配合件施加机械振动被原位液化,使 得液化材料在液态下渗入骨小梁结构或渗入孔壁的骨组织的专门设置的 内腔中,然后在这些地方重新固化,其在压入配合件和骨组织之间形成形 状配合连接。锚固点强化骨组织和压入配合件之间的压入配合连接,压入 配合件倾向于因骨组织松弛而松动。根据以上引用的出版物 WO2011/091545,压入配合步骤和锚固步骤先后实施且相互独立。

用于将软组织移植物紧固在骨孔内的上述已知的大多数方法可令人 满意地将紧固机构保持在骨孔内,但因为被设于紧固机构上的保持机构(如 螺纹)损伤移植物或因为在手术后不久的时间段内的移植物滑移而显示出 在移植物保持方面的潜在弱点,其中在该时间段内在骨孔内没有长出足够 的组织来接合该移植物并加强移植物在孔内的保持就位。移植物滑移尤其 在主要依靠压入配合且用于向非最佳质量的骨组织(如年长病人的骨组织) 内移植的移植物紧固方法中是潜在缺点,其中实验表明,在紧固机构的移 植物侧提供保持机构难以改善这种状况,在很多情形下需要额外的外部固 定。特别是如果被紧固的软组织移植物需要保持张紧和/或如果其最终长度 是重要的(尤其对于股骨和胫骨移植物就是如此),防止移植物滑移无疑是 重要的问题。此外,在对于由于解剖情况或由于手术技术而期望将压入配 合强度保持最低的情形中,防止移植物滑移也是重要的。

为防止移植物滑移,一些作者提出,除了骨孔道内的固定或替代骨孔 道内的固定,可使用例如接骨螺钉或相似的固定件将从移植物一端(或移植 物本身)伸出的缝合线固定在未定位在关节面上的一孔道开口的区域内,以 将ACL移植物至少固定在胫骨侧,但还可固定在股骨侧。但如果在主手 术后额外的外部固定不能被尽快移除,则由于软组织覆盖范围较小,故这 种已知的额外外部固定尤其在胫骨前侧上的垫圈/螺钉固定会产生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发明用于将软组织移植物紧固在设于病人或生病动 物的骨内的孔中的另一种方法和紧固机构,其中本发明的方法和紧固机构 是要针对移植物滑移对用于相同目的的已知方法和紧固机构进行改进。本 发明的方法和紧固机构将特别适用于在张紧的同时需要被紧固到骨孔内 的软组织移植物,但它们还适用于其它情形。

这一目的通过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方法和紧固机构实现。

本发明是上文引用的出版物WO2011/091545所公开的方法和紧固机 构的进一步完善,该出版物的全文被援引纳入本文。这意味着,与所引用 的出版物所公开的相同,还根据本发明,软组织移植物借助压入配合件被 紧固在骨孔内,其中当紧固机构被压入配合在骨孔内并且将移植物夹紧在 孔壁第一部分上时,紧固机构借助热塑性材料被锚固到孔壁第二部分,该 热塑性材料会原位液化并渗入孔壁,当材料在孔壁内重新固化时,便在紧 固机构和孔壁之间形成形状配合连接。紧固机构包括压入配合件和锚固 件,锚固件包含热塑性材料并与压入配合件分开或被结合在后者中。在这 些本身已知的方法步骤后,根据本发明,软组织移植物借助固定到移植物 端部的至少一条缝合线被系扎到已锚固的压入配合的紧固机构上(或者对 于足够长的缝合式移植物,可借助移植物自身的末端),从而将移植物间接 连接到紧固机构的锚固点,从而提供防止移植物滑移的保证。

用于锚固步骤的具有热塑性性能的优选材料具有至少0.5GPa的初始 弹性模量和高达约350℃的熔点。这些材料是生物可降解材料如聚乳酸(例 如LR706PLDLLA70/30,R208PLDLA50/50,L210S,或PLLA100%,其 均为的产品)或者不可生物降解材料如聚碳酸酯聚氨酯(例如 DSM的Bionate)。合适的具有热塑性性能的材料以及填充材料的其它示例 被公开在出版物WO2011/091545的第13页第17行至第16页第2行中。 用于液化具有热塑性性能的优选材料的能量是机械振动能,特别是频率范 围在2至200kHz(优选15至30kHz之间)超声振动能。

本发明的方法基本上包括以下三个步骤:

·借助紧固机构将软组织移植物的端部压入配合在骨孔内,

·借助具有热塑性性能的材料的原位液化将紧固机构锚固在骨孔壁内,

·借助从移植物端部延伸出的至少一条缝合线将移植物端部系到紧固 机构上。

其中,锚固步骤必须在压入配合步骤以后进行,系扎步骤优选在锚固 步骤以后进行,但也可以与锚固步骤同时进行、在压入配合步骤和锚固步 骤之间进行或者甚至在压入配合步骤以前进行。

根据所需的移植物张紧和由压入配合提供的移植物保持就位强度,有 利的是不仅在压入配合步骤和锚固步骤中,而且在系扎步骤中,由外部机 构保持移植物张紧。根据缝合线系到紧固机构的方式,可能有利的是提供 用于独立于设置用于系扎的缝合线的外部移植物张紧的缝合线(或其它机 构)。如果由外部机构在所有方法步骤中保持移植物张紧,或者如果移植物 张紧不是外科手术所要实现的主要要求,则在压入配合步骤中实现的压入 配合强度可较低,这意味着移植物的主要部分和紧固机构在骨孔内的保持 一方面由紧固机构锚固在骨壁内来提供,另一方面由将移植物系到紧固机 构来提供。这还意味着,根据本发明的紧固需要依靠的压入配合的强度弱 于使用压入配合紧固机构的已知方法,因此在骨组织内也是可能和成功实 现的,在该骨组织内,强烈的压入配合是不可能的或压入配合可很快松弛, 使得压入配合不能令人满意地保持移植物直到借助新组织生长而实现的 移植物融合能够完全接管这种保持作用。此外,本发明的紧固方法可以使 压入配合强度适用于特定手术位置、外科技术等而不用考虑移植物滑移。

将移植物系到紧固机构及紧固机构的相应构件上的步骤尤其取决于 所选的步骤顺序、紧固机构类型、固定或可固定到移植物上的缝合线的数 量以及移植物的可能滑移方向。在使用本身已知的已缝合的移植物端部的 情况下可利用本发明方法的优选实施例,移植物端部包括从移植物最末端 伸出的多个缝合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用于系到紧固机构的缝合线不是 从移植物最末端伸出,而是从稍微远离移植物最末端的位置伸出。

为确保系扎,紧固机构(压入配合件或锚固件)和/或除紧固机构外所使 用的合适的缝合线保持件优选包括至少一条缝合线通道,用于系扎的至少 一条缝合线穿过所述至少一个缝合线通道,并且缝合线相对于该至少一个 缝合线通道被锁定。如果只有一条缝合线用于系扎,或者如果多条缝合线 可以一起穿过单个缝合线通道,那么优选的是缝合线保持件被用于将缝合 线(或多条缝合线)锁定在通道内,或者通道被压瘪或从缝合线通道延伸出 的缝合线(或多条缝合线)被缝合到靠近缝合线通道出口的移植物上。如果 多条缝合线可被用于系扎,则这些缝合线可在彼此相反的方向上穿过一条 缝合线通道或者穿过不同的缝合线通道和/或沿紧固机构的表面部分穿线, 并且接着通过打结和/或借助合适的缝合线保持件被紧固在一起。

缝合线(或多条缝合线)穿过缝合线通道(或多条缝合线通道)可以构成 系扎步骤的预备步骤,其中该预备步骤可以在异位(在压入配合步骤之前) 或者原位(锚固步骤之前或之后)进行,其中在系扎结束之前紧固机构(压入 配合件或锚固件)和/或缝合线保持件沿着已穿过缝合线通道的缝合线(或 多条缝合线)滑动。

压入配合及锚固步骤和配置用于这些步骤的紧固机构由其它上述的 出版物WO2011/091545本身公开,其中如上所述,紧固机构包括压入配 合件和锚固件,该锚固件是独立的零部件或者被整合到压入配合件中。根 据引用的出版物的公开内容,压入配合连接通过使用尺寸(对应于紧固机构 和孔的尺寸)被设定用于迫进到孔内的紧固机构或者使用被定位在孔内并 接着可以膨胀的紧固机构实现,其中在孔内压迫或定位紧固机构是在软组 织移植物已被定位在孔内时或者与紧固机构一起被定位在孔内时进行的, 其中无需转动紧固机构来迫进或定位是优选的但不是必需的。待紧固的软 组织移植物被布置在孔内,从而其不会覆盖全部孔壁,并且紧固机构被定 向成使配置用于实现锚固的紧固机构部分朝向未被软组织移植物覆盖的 壁部分。在压入配合步骤之前(整合在压入配合件中的锚固件)或者在压入 配合步骤之后(独立的锚固件)锚固件相对于压入配合件定位,并且在锚固 步骤中,锚固件使用锚固工具相对于压入配合件被推进,锚固工具同时向 锚固件传递所需要的原位液化能量。

像例如出版物WO2010/045751和WO2009/141252(Nexilis)所公开的那 样,还可以首先用液化材料的第一部分处理孔的骨壁,使得液化材料渗入 该壁的骨小梁结构并且由该液化材料重新加固,随后才会在孔内压入配合 紧固机构和移植物并且进行上述的锚固步骤,其中液化材料的第二部分被 熔焊到孔的预处理壁上。如果液化材料的第一和第二部分包括相同的液化 材料,那么这两个步骤的锚固过程形成与上述单个步骤的过程相同的形状 配合连接。但是,在锚固步骤的条件下两种材料可以彼此熔接的状况下, 第一和第二部分可以包括不同的液化材料。

为实现较好的锚固,除了或者取代骨组织的骨小梁结构的孔洞或内 腔,有利的是或者甚至必须在将要填充液化材料(例如骨组织内的底切口形 式的孔)的孔的骨壁内提供另一些内腔。

为实现独立紧固机构的能将软组织移植物压迫在骨孔的骨壁上并实 现锚固(形状配合连接孔壁的骨组织)的功能,根据本发明的紧固机构包括 配置用于压迫功能或锚固功能的独立表面部分。配置用于压迫功能的表面 部分可按照本身已知的方式具有平坦形状或凹面形状(浅槽)并且是粗糙的 或者以其它方式被构造用于保持待紧固的软组织移植物,但可以没有任何 特定形状或结构。配置用于锚固功能的表面部分被成形用于紧贴骨孔壁就 位并包括用于将液化材料从紧固机构内部或者从紧固机构近端面引导至 这些表面部分的机构,或者包含所述液化材料。此外,后者表面部分可包 括用于在孔的骨壁内额外支承紧固机构的铰削边缘或切削边缘、螺纹、倒 钩或者其它本身已知的结构。

在紧固机构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配置用于压迫或锚固的表面部分构 成周面的多个部段,其中适用于紧固一段移植物或具有多段在此不分开(外 移植物紧固)的一端部的多段移植物的紧固机构包括一压迫部段和一锚固 部段,并且适用于紧固具有其部段或条段在此分开的一端部(内移植物固定) 的至少两段的移植物的紧固机构包括多对这样的部段。或者,配置用于压 迫或锚固的紧固机构的表面部分可沿紧固机构轴线彼此紧邻布置,或者除 上述表面部段外,这样的可替代布置的表面部分可设置在紧固机构上。

紧固机构的总体形状例如呈圆柱体、截头锥体或圆锥体(连续渐缩或阶 梯状)形,优选但不必带有大致圆形的横截面,即适用于装配到具有大致圆 形横截面(圆柱形或连续或阶梯式渐缩)的孔内,但紧固机构还可以具有其 它形状,例如平行六面体形或楔形。

除使用振动能产生具有热塑性性能的材料液化所需要的局部热能外, 还可采用其它类型的能量,特别如WO2010/127462所公开的以与振动能 大致相同的方式转换成摩擦热量的旋转能,或电磁辐射(特别是可视的或者 红外线频率范围内的激光),该辐射优选被引导穿过具有热塑性性能的材 料,并且被包含在具有热塑性性能的材料中或者布置为靠近该材料的吸收 件在局部上吸收。也可采用电能(电阻加热)。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来详述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和紧固机构的实施例,其中:

图1示出用于借助根据本发明的紧固机构的第一实施例将软组织移植 物紧固到骨孔道内的本发明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五个连续阶段(a)至(e),其 中被系到紧固机构上的移植物阻止的移植物滑移方向与紧固机构被导入 到骨孔道内的方向大致相同;

图2至图6示出可应用于本发明的方法、特别是应用于图1所示的方 法的紧固机构的多个进一步实施例;

图7、图8A/B、图9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和紧固机构的进一步实施 例,其中移植物端部包括独立两条段,其中至少一条缝合线从移植物两条 段的每一条段延伸(内移植物固定),其中所阻止的移植物滑移具有如结合 图1所述的方向;

图10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软组织移植物在胫骨孔道内的固定;

图11至图14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和紧固机构的进一步实施例,其 中软组织移植物被紧固到骨孔道或者盲孔内,其中被系到紧固机构上的移 植物阻止的移植物滑移方向与紧固机构被导入到骨孔道或者盲孔内的方 向大致相反;

图15至图18示出可用于移除紧固机构的示例性工具,该紧固机构被 植入到骨孔内例如以用于将软组织移植物紧固到该孔内。

在附图中具有相同功能的术语和相似术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和紧固机构的第一实施例并且示出方法过 程的五个连续阶段(a)至(e),其中移植物端部、紧固机构和骨孔道以轴向剖 开方式被示出,移植物将被紧固到骨孔道内。紧固机构4/5包括压入配合 件4和分开独立的锚固件5。仅示出了骨孔道的、被紧固机构导入穿过的 一个开口,骨孔道是例如被提供用来紧固ACL移植物的第二端部的胫骨 孔道,ACL移植物的第一端部已被紧固到股骨盲孔或孔道内,其中紧固机 构穿过未位于胫骨平台上的孔道开口被导入胫骨孔道。在至少部分的方法 步骤中,移植物通过在方向T上受拉而被张紧(如果可行),方向T与将紧 固机构导入骨孔道的方向I相反。要由系紧在紧固机构上的移植物来阻止 的潜在移植物滑移(箭头S)的方向是远离供紧固机构导入穿过的孔道开口, 即其方向与植入方向I大致相同。

阶段(a)示出软组织移植物1的端部,此时第一和第二缝合线2.1和2.2 以如下方式被固定到该端部,两条缝合线从移植物的最末端延伸出,对于 按照本身已知的方式缝合的移植物端部而言通常就是这种情况。移植物1 的最末端将要被定位在骨孔道3内,其与供紧固机构引导穿过的孔道开口 的距离优选被选择成使紧固机构近端面不从骨孔道突出(参见进一步的阶 段)。如果可行,则移植物通过连接到外部张紧机构的两条缝合线中的至少 一条(第一缝合线2.1)保持张紧(箭头T),例如由手术团队中的一名成员拉 扯远离该骨。

阶段(b)示出紧固机构的压入配合件4,该压入配合件优选大致呈圆柱 体状(优选但不一定有大致圆形横截面)并且配置用于通过压入配合、锚固 和系扎方式将移植物端部紧固到孔道3内。对于锚固,压入配合件4包括 内腔4.1,该内腔在压入配合件的近端面敞通并且通过通孔4.2或穿孔在压 入配合件面向孔道壁的一侧连通至周面。对于系扎步骤,压入配合件4包 括缝合线通道4.3,该缝合线通道的入口位于压入配合件周面上在面向移 植物的紧固机构一侧,其出口位于压入配合件的近端面内或者内腔4.1内。 第二缝合线2.2从缝合线通道4.3的入口到其出口穿过缝合线通道4.3,即 最终从压入配合件近端面伸出。如果第一缝合线2.1不是被用于保持移植 物张紧,也可以最初将两条缝合线都穿过缝合线通道并抽出第一缝合线2.1 用于系扎步骤,其中可使用钩状工具来抽出。在阶段(b)中,压入配合件4 如图所示被定位用于导入到骨孔道内(植入方向I)。

阶段(c)示出定位在骨孔道3内的压入配合件4(在压入配合步骤之后), 在定位过程中,压入配合件4沿第二缝合线2.2(或可能是两条缝合线)朝向 孔道开口滑动并在移植物端部和孔道壁之间被迫进孔道3至这样的深度, 使缝合线通道4.3的入口定位成与移植物1的最末端或移植物上的引出第 二缝合线2.1的部位一样深或比之浅。在压入配合件4的导入过程中,移 植物1例如借助第一缝合线2.1保持张紧。压入配合件导入孔道的深度通 过例如将第二缝合线2.2和第一缝合线2.1系在一起以保持第二缝合线2.2 拉紧被最佳限制。阶段(c)还示出准备用于锚固步骤的独立的锚固件5。

阶段(d)示出锚固步骤之后的紧固机构4/5(压入配合件4和锚固件5) 和移植物1端部,在锚固步骤中,锚固件5被压入该压入配合件4的内腔 4.1并且合适的能量(优选超声振动能)被施加到锚固件5以使锚固件5所包 含的具有热塑性性能的材料液化、被迫穿过通孔4.2或穿孔以及渗透到孔 道壁内,在孔道壁上重新固化后,锚固件5将紧固机构牢固锚固在孔道壁 上。在锚固步骤过程中优选保持外移植物张紧(箭头T),但随后可停止。

阶段(e)示出系扎即完成紧固的步骤后的移植物端部。在系扎步骤中, 移植物1端部在紧固机构近端面区域内通过例如将第一缝合线2.1和第二 缝合线2.2系在一起(结2.3)被相应系紧到紧固机构4/5或已锚固的压入配 合件4上。需要这样完成系扎,使两条缝合线都足够绷紧以便能在压入配 合松弛、解除外移植物张紧或在移植物1最初加装时分别阻止移植物1相 对于紧固机构或孔道壁滑移(箭头S)。

如上所述,图1所示的方法使得必须如此将紧固机构4/5导入骨孔道 3,使缝合线孔道4.3的入口的深度等于或小于移植物最末端的深度或概括 而言作为穿过缝合线通道4.3的缝合线起始点的移植物部位的深度。还有 利的是,紧固机构4/5被如此定位在孔道3内,紧固机构近端面和结点2.3 都不会从孔道开口伸出。这意味着在紧固ACL移植物或类似紧固的情形 中,须提供一种移植物,其长度在预定限值内对应预定长度。试验显示, 可以容易地提供长度为90mm±2.5mm的ACL移植物,并且关于移植物长 度的这种精度高到足以实现本发明的方法。或者,所需要的移植物长度可 通过使用本身已知的工具在手术中测得,随之在缝合和放置移植物之前来 确定正确的移植物长度。

图1进一步示出,对于方法和紧固机构的所示实施例,压入配合件4 须具有的轴向长度因缝合线通道4.3的轴向尺寸而大于符合要求的压入配 合所必需的压入配合件最小长度。对于特定应用,这可能是一种缺点,但 该缺点例如可通过将第二缝合线2.2固定到移植物端部而使其不是从移植 物最末端而是从远离最末端的位置伸出来克服(参见图2的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和紧固机构的进一步实施例由图1所示的方法和紧 固机构的以下变型得到:

·压入配合步骤所实现的压入配合足够牢固,或者移植物张紧并不重 要,因而可以在压入配合步骤和锚固步骤之间停止移植物1的外部张紧。

·压入配合步骤所实现的压入配合的牢固程度不足以保持所需的移植 物张紧,因而须保持移植物的外部张紧直到完成系扎步骤,这使得系扎过 程中未涉及的其它缝合线或相应的张紧工具如钩状杆成为必需。

·不是从作为一个整体被夹在紧固机构和骨孔壁之间(外移植物固定)的 移植物端部伸出,而是两条(或多于两条)缝合线从移植物端部的分离部段 伸出,其中这些不同的部段例如图7所示在紧固机构和骨孔壁之间(内移植 物固定)被单独夹紧。

·不是通过将两条缝合线2.1、2.2打结而将移植物1系到压入配合件4 上,而是可使用本身已知的缝合线保持件,缝合线保持件例如通过使用振 动能而变形或熔焊至缝合线。通过相同的方式,可将两条缝合线熔焊到一 起或将它们熔焊到紧固机构,即熔焊到压入配合件4或锚固件5上,这意 味着对于后一情形该系扎步骤可与锚固步骤大致同时进行。

·不是将将两条缝合线2.1、2.2打结,而是仅第二缝合线2.2(或两条缝 合线)通过在缝合线通道4.3的出口处或压入配合件4的近端面处将缝合线 保持件紧固到第二缝合线2.2或通过压瘪缝合线通道4.3而被锁定在缝合 线通道4.3内。如果两条缝合线2.1、2.2延伸穿过缝合线通道4.3,则还可 以使用按钮状缝合线保持件,将缝合线穿过该保持件并且超过缝合线保持 件地将它们系扎在一起,该缝合线保持件具有至少两个通孔和分别比缝合 线通道4.3的出口或内腔4.1大的横截面。

·压入配合件4包括两条缝合线通道,两条缝合线中的每一条穿过其中 一个通道,有利地借助另一条缝合线或相应工具如钩状杆来保持移植物的 张紧。

·缝合线通道4.3由布置在压入配合件的近端面上的孔眼构成(也见图 9),其中仅第二缝合线2.2被穿过该孔眼,或者两条缝合线2.1和2.2沿相 反的两个方向穿过孔眼且随后被系在一起或由缝合线保持件或通过压瘪 孔眼被锁定在孔眼内。

·多于两条的缝合线从移植物端部伸出,其中一些缝合线在系扎过程中 未被牵扯到但例如被用来使移植物保持张紧,和/或其中第一和/或第二缝 合线中的每一条都由多条缝合线构成。

·移植物是缝合线状并且移植物的端件呈现至少一条缝合线。

·如公开文献WO2011/091545(图14,记载于p.33/1.1至p.33/1.13)所公 开,压入配合件的内腔4.1相对于紧固机构轴线以一定角度延伸,内腔具 有位于压入配合件近端面和其周面两者上的开口,周面上的开口构成图1 所示的通孔4.2。

·如公开文献WO2011/091545(图15,记载于p.27/1.4至p.28/1.18)所公 开,锚固件5呈管状并被保持在平衡件和延伸穿过平衡件和锚固件的锚固 工具的底部之间,其中为了实现锚固,锚固工具底部和锚固件远端就位于 内腔4.1中。锚固件所包含的具有热塑性性能的材料通过用该工具对底部 施加振动能被液化并通过推压底部和平衡件相互抵靠被引导流到内腔4.1 内并流经通孔4.2进入孔道壁内。

·如公开文献WO2011/091545(图6和图7,记载于p.28/1.19至p.30/1.18) 所公开,压入配合件4取代内腔4.1和通孔4.2地包括至少一个凹槽,该 凹槽沿其周面大致轴向延伸,锚固件5被迫入与孔道壁直接接触的凹槽内。

·如公开文献WO2011/091545所公开,锚固件5不是独立的紧固机构 部分,而是通过在锚固步骤前已位于内腔4.1内被整合在压入配合件4中。

·如公开文献WO2011/091545(图8和图9A/B,记载于p.30/1.19至 p.32/1.2)所公开,锚固件5通过包含具有热塑性性能的相应材料部分或完 全由该材料制成的压入配合件被整合在压入配合件4中。为实现锚固,具 有合适横截面的锚固工具在紧固机构近端面的周边附近或中心区域被施 用到紧固机构近端面,在后一情形中,紧固机构包括与结合图1来描述的 内腔相似的内腔4.1,内腔横截面小于锚固工具以及围绕内腔布置的具有 热塑性性能的材料的横截面。

·如公开文献WO2011/091545(图25,记载于p.38/1.21至p.40.115)所公 开,独立的锚固件5在供压入配合件4引导穿入孔中的孔口和压入配合件 近端面之间被锚固在骨孔3壁中,同时被熔焊或锚固到压入配合件近端面 上,其中缝合线通道4.3优选由锚固件5构成(参见图6)。

·如公开文献WO2011/091545(图23,记载于p.36/1.14至p.37/1.18)所 公开,在进行压入配合步骤前,骨孔道壁通过具有热塑性性能的第二材料 渗透到骨组织中被至少部分加固,其中在锚固步骤中,锚固件所包含的具 有热塑性性能的第一材料被熔焊至孔道壁中的第二材料。

·如公开文献WO2011/091545(图37和图38A/B,记载于p.45/1.8至 p.47/1.23)所公开,紧固机构或压入配合件通过沿克氏丝滑动被导入骨孔道 内并为此包括轴向通道,该轴向通道居中延伸或偏心延伸并且在部分轴向 长度上由内腔4.1构成。

图2-6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和紧固机构的其它实施例。附图是沿骨 孔道3的一部分剖切的轴向剖面,其中在紧固完成后,即在压入配合步骤、 锚固步骤以及系扎步骤以后,移植物1端部和紧固机构被定位。图2至图 6所示的实施例如适用于与图1所示的实施例相同的应用,而完成软组织 移植物紧固的方法与图1所示的大致相同或如上所述作为图1所示方法的 替代。图1所示的实施例与图2-6所示的实施例的不同主要在于缝合线通 道(或多条缝合线通道)、缝合线或多条缝合线穿过缝合线通道(或多条缝合 线通道)的方式以及缝合线或多条缝合线从移植物端部延伸出的方式。

在根据图2的实施例中,穿过与图1所示的缝合线通道相似的缝合线 通道4.3的第二缝合线2.2不是从移植物1的最末端延伸出,而是从与最 末端有一定距离的位置延伸出,距该最末端的距离等于或大于缝合线通道 4.3的入口和紧固机构近端面之间的距离。这意味着紧固机构4/5可在其近 端面深度等于或甚至大于移植物1的最末端的深度的情况下被定位在骨孔 道3内,这消除了根据图1的实施例的、关于压入配合只利用紧固机构轴 向长度的一部分的上述缺点。

在根据图3的实施例中,缝合线通道4.3轴向延伸穿过紧固机构4/5(紧 固机构远端处的通道入口),第二缝合线2.2在离最末端有一定距离的位置 自移植物端部延伸出,该距离大致等于或大于紧固机构4/5的轴向长度。 缝合线通道4.3可进一步用于沿克氏丝将压入配合件引导入孔道3内。

在根据图4的实施例中,缝合线通道4.3如图3所示轴向延伸穿过紧 固机构4/5,但例如部分由内腔4.1组成。缝合线的穿引和系扎与以上结合 图3所述的内容相似。但还可借助锚固件的液化材料即在锚固步骤过程中 将第二缝合线2.2(或者两条缝合线)锁定在内腔4.1内。如果这种锁定在紧 固机构4/5和缝合线2.2之间形成足够牢固的系扎,就可能无需将缝合线 2.1、2.2打结或无需使用缝合线保持件。

在根据图5的实施例中,缝合线通道4.3轴向延伸穿过紧固机构4/5, 其中除了图3和图4所示外,通道近端开口被用作其入口。两条缝合线2.1、 2.2从紧固机构最末端延伸出,第二缝合线2.2从缝合线通道的近端开口穿 过缝合线通道至其远端开口并沿紧固机构的周面回到紧固机构近端面,在 紧固机构近端面处,第二缝合线2.2被系到第一缝合线2.1上。代替将两 条缝合线打结或除打结之外(或合适的缝合线保持件),第二缝合线2.2还 可相对于紧固机构4/5通过可围绕第二缝合线2.2重新固化的热塑性材料 被锁定。在朝向孔道壁的紧固机构侧的紧固机构周面可包括用于容纳第二 缝合线2.2的凹槽。

在根据图6的实施例中,独立的锚固件5在供压入配合件4导入的孔 道开口和压入配合件近端面之间的位置上被锚固在骨孔道3的壁中。缝合 线通道4.3被包含在锚固件5内。在被锚固在孔道壁内的同时,锚固件5 优选被熔焊或锚固在压入配合件4的近端面中。在锚固步骤前,第二缝合 线2.2穿过缝合线通道4.3,锚固件5沿第二缝合线2.2滑动以进行锚固步 骤。还可能的是以横穿锚固件5的远端面且可从远端面横穿到锚固件近端 面的凹槽形式来提供缝合线通道4.3,作为将两条缝合线打结的替代或补 充(或替代合适的缝合线保持件),可以在锚固步骤中在锚固件5的远端面 被附接到压入配合件近端面且凹槽随之被压瘪时将第二缝合线2.2锁定在 凹槽内。

图7与图8A/B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和紧固机构的其它实施例,其 中除了图1-6所示的将借助紧固机构被紧固的移植物端部(或整个移植物) 包括两个独立的移植物条段(或单独成组的移植物条段)外,其中至少一条 缝合线从每个移植物条段延伸出并且紧固机构在移植物条段之间被导入 骨开口内。相同的所谓内移植物固定可用于包括多于两个的独立条段或成 组条段和相应配备的紧固机构的移植物端部。上述所有的实施例及其变型 还适用于内移植物固定。

图7示出上述的内移植物固定,其包括在锚固及系扎步骤(左手侧)之 前且在紧固完成以后(右手侧)的穿过骨孔道3的两个轴向部段、带缝合线 2.1和2.2的两个移植物条段1.1和1.2、压入配合件4和锚固件5。压入配 合件4包括用于锚固的两个相对侧(图7中面向和背向观察者),以及在相 对两侧之间的两侧,其配置用来将两个移植物条段夹紧在骨开口的壁上(图 7中的两个横向侧)。至少一条缝合线2.1、2.2从两个移植物条段1.1、1.2 中每个延伸出。供缝合线2.1和2.2穿过的缝合线通道4.3如图6所示地设 置在锚固件5中,其中根据图7,包括具有热塑性性能且已如图1-5所示 要被导入压入配合件4的内腔4.1并在此液化的材料的锚固件5还包括近 端附件5.1,该近端附件的横截面例如大于锚固件5并且例如两条缝合线 通道4.3延伸穿过该近端附件。

根据图7的紧固机构4/5以与以上针对根据图1-6的紧固机构所述的 相同的方式来移植,其中缝合线2.1、2.2在锚固步骤前穿过缝合线通道4.3, 其中为了锚固步骤,锚固件5以其近端附件5.1沿缝合线滑动,在系扎步 骤中,两条缝合线2.1、2.2被例如系结,缝合线通道被压瘪或者合适的缝 合线保持件被使用。

除了图7所示,锚固件5的近端附件5.1可由与用于锚固的锚固件远 端部不同的(例如不可液化)材料制成。另外,近端附件5.1可以是在锚固 步骤后被定位在压入配合件4或锚固件5的近端面上的独立部分(缝合线保 持件),其中系扎步骤可包括通过施加用于压瘪缝合线通道并同时将缝合线 保持件熔焊到锚固件上的振动能来使缝合线保持件变形。

图8A和图8B以轴向剖视图(图8A)以及从孔道开口和紧固机构近端 面看到(图8B)的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内移植物固定。配置用于紧固两个移 植物或一个移植物的两个独立条段1.1、1.2的紧固机构4/5被定位在骨孔 道3内,骨孔道优选具有非圆形的椭圆形横截面,其中紧固机构4/5被定 位在两个移植物条段1.1、1.2之间。两条缝合线2.1和2.2中的一条从两 个移植物条段1.1、1.2之一延伸出,并且在系扎步骤中,这两条缝合线通 过例如打结被系结在一起。其中设置两条缝合线通道4.3,这两条缝合线 通道可以呈例如位于紧固机构近端面内的凹槽形式。还可能的是不提供任 何缝合线通道。

图9示出与图7和图8A/8B所示的实施例很近似的实施例,但其中两 条缝合线2.1、2.2不是从两个独立移植条段或两个独立移植物伸出,而是 从带状移植物1的两边缘区伸出。缝合线通道4.3和系扎步骤与所述的根 据图7或图8A/8B的实施例大致相同。

图10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紧固机构4/5的实施例,紧固机构尤其适用于 在胫骨通道中紧固ACL移植物(移植物1)的端部或适用于骨孔道3的轴线 与供紧固机构导入孔道内的骨表面成锐角地延伸的其它应用。在这种情形 中,期望的是(与其它情形相同),紧固机构不会从孔道开口突出、紧固机 构的最大长度对于压入配合有效、紧固机构或压入配合件仍各自包括允许 安全压紧且在压紧工具和所述近端面之间的切变最小的近端面,即进一步 期望的是压入配合件的近端面的至少一部分大致垂直于孔道轴线延伸。为 了最好地满足所有的所述期望而建议,在紧固机构部分内设置缝合线通道 4.3,该缝合线通道从紧固机构近端面同心突出,其中近端面除突出部所在 的位置外的各部分均大致垂直于紧固机构轴线,因此适用于利用压紧工具 施力,其中紧固机构4/5利用其背向该锐角的突出部被导入孔道3。

以上结合图1所列的变化大部分也可用于根据图8A/8B至图10的实 施例。

图11-14示出本发明的方法和紧固机构的另外一些实施例,这些实施 例与图1-10所示的实施例不同的是移植物从供紧固机构导入的骨孔开口 突出以及潜在的移植物滑移通过将移植物系紧在紧固机构上被阻止,当紧 固机构被压入配合并可被锚固在骨孔内时,移植物滑移方向与紧固机构被 导入骨孔的方向相反。骨孔不仅可以是骨孔道,其在远离供紧固机构导入 (图11)的孔道开口的部位处的横截面比较小,还可以是盲孔(图12-14)。该 方法例如适用于将ACL移植物紧固在是孔道或盲孔的股骨孔内。

图11示出移植物1的端部以及位于骨孔道3内的紧固机构4/5,其中 紧固机构4/5被压入配合并锚固在孔道内,该孔道具有超过紧固机构远端 的或远离分别供紧固机构导入的孔道开口的横截面较小部分。

为进行至少压入配合步骤,移植物1通过例如被固定在未示出的孔道 开口区域内(如借助从移植物1的最末端延伸出的缝合线端或借助相应工 具)以及被从供紧固机构4/5导入的孔道开口拉出(箭头T)而张紧。为了将 移植物1系在紧固机构4/5上的步骤,紧固机构4/5包括例如图1所示的 至少一条缝合线通道4.3,并且移植物1包括从与移植物最末端具有一定 距离的移植物端部延伸出的至少一条缝合线(2.1和2.2)。压入配合及锚固 步骤可按照以上结合图1-10所述的方式及其变型来进行,但在此,紧固机 构4/5导入孔道3是如此实现的,使缝合线通道4.3的入口在孔道内的深 度等于或大于缝合线2.2源于移植物1的位置的深度。系扎步骤可以如以 上结合图1-10所述的方式及其变型来进行。但由于移植物从骨孔3突出, 故系扎步骤的进一步实施例变成可能,例如将至少一条缝合线缝合在移植 物上或者将两条缝合线围绕移植物系在一起。

图12示出本发明的方法和紧固机构的另一个实施例,其中该方法和 紧固机构与图11所示的方法和紧固机构相似,而不同之处是骨孔3是盲 孔,因此移植物1的张紧通过借助推压工具20向盲孔3底部推动移植物 端部并同时拉动移植物1的另一端远离供紧固机构导引入该孔3的孔3开 口(箭头T)来保持。推压工具20所作用的移植物1的一端是例如折叠的移 植物端,推压工具20是例如包括叉状端的杆。

显然,推压工具20的移除至少部分地松弛了在压入配合步骤中获得 的压入配合。因此,至少如果移植物的张紧很重要,则最好仅在紧固完成 时即系扎步骤以后移除推压工具。

为了压入配合及锚固步骤以及为了紧固机构结构,基本上所有前述实 施例及其变型还可适用于根据图10和图11的实施例。

图13A-13G示出与图11和图12所示的实施例相似的本发明的方法和 紧固机构的另一个实施例,但在此,至少一条缝合线2.2从移植物1的最 末端延伸出并且压入配合件4包括轴向缝合线通道4.3,缝合线2.2(或多条 缝合线)从缝合线通道3的远端开口至其近端开口地穿过缝合线通道3。初 始的穿线步骤需要在压入配合步骤前进行,移植物1的端部和压入配合件 4需要一同被导入骨孔3中,而缝合线2.2保持拉紧并且压入配合件4沿 缝合线推进到与移植物最末端大致对齐。

图13A示出移植物1的端部以及导入骨孔3内的压入配合件4,图13B 进一步示出准备用于锚固步骤的锚固件5和锚固工具5.2,图13C示出已 被锚固的紧固机构4/5,图13D示出系到紧固机构上的移植物端部,其中 在该实施例中,至少一条缝合线2.2在移植物从骨孔3突出的区域内被例 如缝合到移植物端部。或者,两条缝合线可在不同侧环绕移植物穿线并且 仍如上文所述被系结在一起或者使用缝合线保持件。

图13E-13G示出适用于图13A-13G所示的方法的示例性压入配合件 4,图13E是压入配合件4的三维立体图,图13F和图13G是压入配合件 4和压紧工具4.7的垂直轴剖视图,压紧工具4.7适用于将压入配合件4和 移植物端部导入骨孔3内。为将紧固机构锚固在盲孔3壁内,压入配合件 4例如包括沿其周面轴向延伸的凹槽4.4,并且锚固件5的形状可匹配于该 凹槽。如上文进一步所述的用于锚固的其它紧固机构构件(例如带有结合图 1所述的通孔的内腔)也适用于本实施例。压入配合件4还包括轴向缝合线 通道4.3、在其近端面内与位于压紧工具4.7的远端面上的两个突出部4.6 配合的两个盲孔4.5以及用来将压入配合件4保持在压紧工具4.7的远端 部上的孔和突出部。代替用于将压入配合件保持在压紧工具的远端部上的 配合的突出部和孔,例如可设置配合的螺纹、按压式连接机构或卡合式连 接机构、用于弹性压缩和/或伸展的机构或者夹持机构。

压紧工具4.7还包括与压入配合件4的缝合线通道4.3对齐的轴向缝 合线通道以及与设置在压入配合件4内的凹槽4.4对齐的另一轴向通道。

图14A-14F示出本发明的方法和紧固机构的另一个实施例,其中该方 法与图12所示的方法很近似。与根据图12的实施例不同,本实施例的推 压工具20不是作用于移植物1端部,而是作用于从移植物最末端伸出的 至少一条缝合线2.2。推压工具例如可以是带裂缝的克氏丝。

图14A示出移植物1的端部和准备导入骨孔3内的推压工具20,图 14B示出移植物端部和已导入骨孔3内的推压工具20。图14C示出压入配 合件4的导入过程,其中推压工具20用来引导该导入过程,压入配合件4 沿推压工具20滑动,其中推压工具20和缝合线2.2两者均延伸穿过压入 配合件4的轴向缝合线通道4.3。图14D示出压入配合步骤以后的压入配 合件4和移植物端部,图14E示出移除推压工具20以后的移植物端部。 图14F示出锚固步骤的启动(锚固件5和准备用于锚固步骤的锚固工具 5.2)。锚固步骤和系扎步骤例如按照以上结合图13B-13D所述的方式进行。 适用于图14A-14F所示的方法的压入配合件4的实施例是图13E-13G所示 的实施例。

根据图11-14所示的本发明的方法和紧固机构的实施例不仅适用于如 图11-14所示的外移植物固定,而且如果根据图7和图8A/8B调整的话, 它们还适用于内移植物固定。

图15和图16示出移除工具30(图15)和固定在图15的移除工具上的 顶出延伸部31(图16)。移除工具和顶出延伸部适用于移除该紧固机构,紧 固机构例如借助如之前的图1-14所述的方法例如被压入配合及锚固在骨 孔内,特别是包括内腔的紧固机构,该内腔在紧固机构近端面开口并且至 少部分填充有液化材料,或者这种紧固机构由液化材料组成。

移除工具30包括优选略有弹性的(与克氏丝相似)移除杆32,移除杆 被固定到手柄部33,手柄部适用于使移除杆32绕其自身轴线转动。手柄 部33包括用于固定顶出延伸部31的机构如螺钉34。移除杆32包括配备 作为例如适用于在紧固机构的液化材料上钻孔的钻头的远端部35,直径大 于钻头部35的螺杆部36靠近钻头部35并且被以自攻螺杆形式配置。

紧固机构近端面可供用于移除紧固机构。接着,借助钻头部35开设 从紧固机构近端面延伸出的孔,随后马上使螺杆部36钻入孔内。一旦螺 杆部36被充分保持在紧固机构内,则移除工具沿远离紧固机构近端面的 方向被拉动且该紧固机构跟着移除工具从骨孔中被移除。

如果移除紧固机构所需要的拉力较大,那么顶出延伸部31可被固定 到移除工具30的手柄部32。为此,顶出延伸部31包括例如配备有用于旋 拧到移除工具30的螺钉34上的内螺纹的远端部40。顶出延伸部31还包 括近端止动件42和锤击件43,该锤击件可轴向移动(双箭头)地布置在远 端部40和止动部42之间。为了将紧固机构敲出骨孔,顶出延伸部31被 固定到移除工具30的近端,接着锤击件43撞击止动部42以在紧固机构 移出骨孔的方向对紧固机构施以敲击作用。

图17和图18示出适用于一种用于移除移植件(例如结合图1-14所述 的紧固机构4/5)的方法的示例性冲切工具50,该移植件借助具有热塑性性 能的材料的原位液化被锚固在骨组织内。根据图1-14的紧固机构的这种移 除例如针对包含有治愈期以后不可生物降解的材料的紧固机构来进行,移 植物在治愈期内通过新长出的骨被连接到骨孔壁,从而不再需要由紧固机 构所起到的保持作用。冲切工具50被设计用于切断移植件或紧固机构4/5 和环绕紧固机构4/5的骨组织之间的形状配合连接,同时紧固机构在其被 植入的骨孔内松弛。图17是冲切工具50(仅示出远端部)和所植入的紧固 机构4/5的轴向剖视图(图18中的剖面I-I),图17还示出移除工具远端部, 该移除工具例如可以是与冲切工具50配合使用的根据图15的移除工具 30。图18是冲切工具50的横剖视图(图17中的剖面II-II)。

冲切工具50大致包括适于从其近端至远端传递机械振动特别是超声 波振动的超声波发生器51,该超声波发生器的近端部(图17未示出)被设 计用于连接振源(超声波换能器和可能的放大器),该超声波发生器的远端 部配备有合适的锋利的冲切刀片52,该冲切刀片匹配于待移除的紧固机构 4/5的横截面,从而在受力且同时振动时其可以至少在紧固机构锚固于骨 组织的位置即具有热塑性材料进入骨组织的位置切断在该紧固机构和环 绕紧固机构的骨组织之间的连接,因而将紧固机构4/5与骨组织分离。冲 切工具50最好包括例如限制冲切刀片52被迫进入骨组织的深度的机构如 凸缘53,其中凸缘53被布置成在达到深度极限时抵接骨表面或者可能是 紧固机构4/5的近端面。

此外,冲切工具50可以包括其横截面匹配于移除工具30的移除杆32 的轴向通道54,冲切工具随之能被移除杆32引导到紧固机构4/5。

如图17和图18所示的冲切工具50的冲切刀片52具有圆拱(如半圆拱) 形横截面,因此特别适用于具有大致圆形横截面(非完全环绕紧固机构延伸 的锚固件)的大致呈圆柱体形的紧固机构的单侧锚固。为切断不同横截面的 紧固机构的锚固,冲切工具的冲切刀片被相应地构形并部分或完全地环绕 该横截面延伸,后者情形中,冲切刀片是具有自身闭合的远端刀刃的管状 构形。

如上所述,冲切工具50特别适用于与移除工具例如图15和图16所 示的移除工具配合使用,但还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与任何其它合适的移除工 具配合使用。为了借助相配合的冲切和移除工具移除紧固机构4/5,移除 杆32(例如是包括适用于借助螺钉螺纹在紧固机构上钻孔并固定到紧固机 构远端部的克氏丝)的远端部首先被固定到紧固机构上。然后,冲切工具 50通过沿移除杆32滑动冲切工具50被定位,移除杆32延伸穿过冲切工 具50的轴向通道54。接着,冲切刀片52借助机械振动在紧固机构4/5和 骨组织之间受力迫进。当冲切刀片52达到深度极限,即当凸缘53分别抵 接骨表面或紧固机构近端面时,移除工具30被从冲切工具50中拉出,因 而移除被固定在移除杆32远端部上的紧固机构4/5。

如图17和图18所示的冲切工具50与出版物WO2008/131884公开的 冲切工具类似,该出版物的内容的全文被援引纳入本文。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