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长效组合物及用长效组合物制备水溶长效肥料的方法

一种长效组合物及用长效组合物制备水溶长效肥料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长效组合物及用长效组合物制备水溶长效肥料的方法。本发明长效组合物的组成为聚氨基酸为5~25%,聚磷酸盐为10~30%,聚丙烯酸盐为0.5~5%,长效剂为25~45%,腐殖酸类物质为5~15%,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数之和等于100%。本发明的肥料可通过常规工艺制造成颗粒、粉状、液体或膏体,具有长效和提高作物氮、磷、钾利用率的优点,是一种非常理想的灌溉用肥料。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03080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9-1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深圳市芭田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410245944.5

  • 发明设计人 王宗抗;阚学飞;朱伟根;杨勇;

    申请日2014-06-05

  • 分类号C05G3/00(20060101);

  • 代理机构44302 广州圣理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顿海舟;王静

  • 地址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高新技术园粤兴二道10号7楼、8楼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0:50:3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3-01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C05G3/00 登记生效日:20190202 变更前: 变更后: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6-08-24

    授权

    授权

  • 2014-10-1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05G3/00 申请日:20140605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9-10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肥料添加剂及肥料,具体涉及一种长效组合物及用长效组合物制备水 溶长效肥料的方法。

背景技术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将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的农业新技术。水肥一体化是借助压力灌溉 系统,将可溶性肥料,均匀、准确地输送到作物根部土壤,是灌溉和施肥有机结合的最好 方式。水肥一体化的施肥方式和传统浇水施肥相比,节水达到45%以上,有的甚至能达到90%。 果园一般亩节省投入280~400元;设施栽培一般亩节省投入400~700元,其中,节水电85~ 130元,节肥130~250元,节农药80~100元,节省劳力150~200元。按照中国9亿亩灌溉 面积计算,目前水肥一体化应用比例只有2.87%,因此发展前景广阔。目前全国已有200多 家化肥生产企业在农业部备案生产水溶肥,登记的各类水溶肥产品达到3000多个。

水肥一体化是农业的发展战略方向已经成为共识,然而在灌溉施肥推广中也存在肥效不长, 因缺肥现象,浇水施肥的次数增多,且长期浇水施肥,也会出现部分中微量元素因沉淀无 效现象,严重影响滴灌性能甚至造成系统报废,给农户带来了麻烦。因此发明一种可以减 少用肥量和次数、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水溶性长效灌溉肥是非常具有市场前景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公开了一种长效组合物。本发明的肥料可通过常规工艺 直接或间接制造而成,如颗粒、粉状、液体、膏体等。本发明的肥料具有速溶长效,预防 沉淀物堵塞滴管管线、过滤器以及闸阀和罐水器的功能。是一种非常理想的灌溉用肥料。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长效组合物,包括聚氨基酸、聚磷酸盐、聚丙烯酸盐和长效剂。

优选,一种长效组合物,以质量百分数计,组成为聚氨基酸为5~25%,聚磷酸盐为10~ 30%,聚丙烯酸盐为0.5~5%,长效剂为25~45%,腐殖酸类物质为5~15%,各组分的质量 百分数之和等于100%。

优选,所述聚氨基酸是极性带负电荷的氨基酸;特别优选聚天冬氨酸或聚谷氨酸中的 一种以上。

优选,所述聚磷酸盐是指聚磷酸钠、聚磷酸钾或聚磷酸铵中的一种以上。

优选,所述的聚丙烯酸盐是指聚丙烯酸钠或聚丙烯酸钾中的一种以上。

优选,所述的长效剂是指双氰胺或硫代硫酸铵中的一种以上。

优选,腐殖酸类物质为腐植酸钾、腐植酸钙或腐植酸钠。

所述长效组合物为粉剂或液体。

优选的,所述长效组合物在肥料生产过程中加入使用或直接在灌溉施肥中使用。

为解决另一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另一技术方案,利用所述的长效组合物制备一 种水溶长效肥料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N源、P源和K源混合;

步骤二、制成粉体、液体或膏体的基础肥料;

步骤三、将步骤二所得的基础肥料与pH在7~9的长效组合物进行调配,制得水溶长 效肥料。

优选,步骤三所述调配是按重量比为基础肥料∶长效组合物=(95~99)∶(1~5)进 行混合。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点及有益效果:

(1)灌溉肥中加入本发明的长效组合物后,由于聚氨基酸、聚磷酸盐、聚丙烯酸盐和 腐植酸类物质是大分子有机物,能与土壤胶体结合,同时能络合交换性铝;另外大分子的 结构可以使肥料中的氮和磷缓慢释放,保持长效。

(2)本发明长效组合物具有独特的吸附性、提高土壤自身的耐酸能力;如聚谷氨酸的 最大自然吸水倍数可达到1108.4倍,与土壤胶体吸附结合后提高耐酸能力;

(3)加入本发明长效组合物的灌溉肥料能提高氮素、磷素的利用率;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配制N-P-K为21-6-13长效灌溉肥,长效时间为30天。制备水溶性灌溉肥 养分配方:将硝铵磷65.0kg,磷铵8.5kg,硫酸钾25.0kg,长效组合物1.5kg(质量百分数, 聚天冬氨酸为10%,聚磷酸铵为30%,聚丙烯酸钠为2%,双氰胺为45%,腐植酸钾13%),计量 后加入破碎混合器中,原料经高塔造粒设备加工生产成复合肥,制得粒径2.0-3.6mm的圆 形复合(混)肥颗粒,经干燥后过筛。

步骤一、将N源(硝铵磷)、P源(磷铵)和K源(硫酸钾)混合;

步骤二、制成粉体、液体或膏体的基础肥料;

步骤三、按配比混合长效组合物各组分,使所制得的长效组合物pH值调控在8;

步骤四、将步骤二所得的基础肥料与步骤三所得的长效组合物进行调配,制得所述的 一种水溶长效肥料。请补充证明效果的实验数据:

实施例2:配制N-P-K为16-6-22长效灌溉肥,长效时间为30天。制备水溶性灌溉肥 养分配方:将硝铵磷46.5kg,磷铵10.5kg,硫酸钾42.0kg,长效组合物1kg(聚谷氨酸25%, 聚磷酸铵为20%,聚丙烯酸钾为5%,双氰胺为45%,腐植酸钙5%),计量后加入破碎混合器中, 原料经高塔造粒设备加工生产成复合肥,制得粒径2.0-3.6mm的圆形复合(混)肥颗粒, 经干燥后过筛。

步骤一、将N源(硝铵磷)、P源(磷铵)和K源(硫酸钾)混合;

步骤二、制成粉体、液体或膏体的基础肥料;

步骤三、按配比混合长效组合物各组分,使所制得的长效组合物pH值调控在8;

步骤四、将步骤二所得的基础肥料与步骤三所得的长效组合物进行调配,制得所述的 一种水溶长效肥料。

实施例3:配制N-P-K为16-6-22长效灌溉肥,长效时间为30天。制备水溶性灌溉肥 养分配方:将硝铵磷46.5kg,磷铵10.5kg,硫酸钾42.0kg,长效组合物1kg(聚谷氨酸25%, 聚磷酸铵为30%,聚丙烯酸钾为5%,双氰胺为25%,腐植酸钙15%),计量后加入破碎混合器 中,原料经高塔造粒设备加工生产成复合肥,制得粒径2.0-3.6mm的圆形复合(混)肥颗 粒,经干燥后过筛。

步骤一、将N源(硝铵磷)、P源(磷铵)和K源(硫酸钾)混合;

步骤二、制成粉体、液体或膏体的基础肥料;

步骤三、按配比混合长效组合物各组分,使所制得的长效组合物pH值调控在8;

步骤四、将步骤二所得的基础肥料与步骤三所得的长效组合物进行调配,制得所述的 一种水溶长效肥料。

应用实施例1

2013年10月25日-2013年11月25日在广东省深圳市公明蔬菜基地进行小白菜试验, 播种后第三、四片叶追施肥,每隔20天追肥一次。其他管理与常规栽培相同。对照组施用 N-P-K为21-6-13的常规肥,其中没有添加长效组合物,使用本发明所述水溶性长效肥 (21-6-13)的小白菜,叶色较为油绿,质地脆嫩,提前上市3天,没有出现缺肥及脱肥的 现象。株高来看,施用本发明所述水溶性长效肥为23.6cm,对照的为21.2cm。施用本发明 所述水溶性长效肥的小白菜增产15.9%。

应用实施例2

2013年在广东遂溪县洋青镇农场。使用实施例2水溶性长效肥16-6-22,施肥量为60 公斤/亩,甘蔗亩产6.37-6.68吨。施用本发明水溶性长效肥后,土壤中氮、磷、钾养分在 各个时期保持较高的有效性。每亩可节省化肥20%左右,对下茬作物的影响,通过试验表明: 对甘蔗及产量影响的后效应达显著水平,施用本发明水溶性长效肥一年,对两熟作物的生 长和产量都有影响,是一种长效肥料增效剂。

  实施例2 对照组(等氮磷钾) 产量增加% 14.8 - 含糖量提高% 13,1 - 氮肥利用率提高% 31.3 - 磷肥利用率提高% 7.3 - 钾肥利用率提高% 12.1 -

应用实施例3

2013年山东寿光大棚黄瓜,使用本发明实施例3所述水溶性长效肥16-6-22,做追肥, 施肥量为80公斤/亩,对照组施用N-P-K为16-6-22的常规肥。施用实施例3水溶性长效肥后 与对照组相比,黄瓜单果重增加21g。果径增加0.24cm,果长增加3.8cm,商品率提高0.8%, 黄瓜增产703kg,增产率为12.8%。黄瓜节本增收711.0元,黄瓜的采收期比对照组延长5-7 天。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 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一 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 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发明构成任何限制。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