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医用可伸缩双螺纹、抗拔出的椎弓根螺钉组件

一种医用可伸缩双螺纹、抗拔出的椎弓根螺钉组件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用可伸缩双螺纹、抗拔出的椎弓根螺钉组件,通过在钉体的中空腔体内设置螺纹控制轴,且螺纹控制轴与连接杆相配合,连接杆连接可伸缩螺钉,可伸缩螺钉设置于钉体前端外壁上开设有若干孔洞中,且由于螺纹控制轴的横截面呈蝶形结构,包括中轴和其上沿中轴中线对称设置的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的外侧均固定有两个与连接杆相配合的滑片;滑片的横截面呈月牙形,且两个滑片相对设置;从而能够通过旋转螺纹控制轴,调节可伸缩螺钉的上升与下降,通过旋转螺纹控制轴实现螺纹的旋出,提高骨质疏松或翻修二次置钉时脊柱内固定稳定性,减少松动甚至脱出的发生率。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28781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01-2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410527270.8

  • 发明设计人 王海强;马驰蛟;常乐;马静;

    申请日2014-10-09

  • 分类号A61B17/86(20060101);A61B17/70(20060101);

  • 代理机构61200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蔡和平

  • 地址 710032 陕西省西安市长乐西路169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2:34:2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10-09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61B17/86 授权公告日:20160629 终止日期:20171009 申请日:20141009

    专利权的终止

  • 2016-06-29

    授权

    授权

  • 2015-02-1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B17/86 申请日:2014100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1-2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辅助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用可伸缩双螺纹、抗拔出 的椎弓根螺钉组件。

背景技术

脊柱融合术为治疗脊柱很多种类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美国脊柱融合 手术例数逐年递增,1998年到2008年,每10万人口中,颈椎、胸椎、腰椎融 合例数分别增长了90%,61%和141%(Rajaee SS,Bae HW,Kanim LE,Delamarter  RB.Spinal fusion in the United States:analysis of trends from 1998to 2008.Spine (Phila Pa 1976)2012;37(1):67-76)。脊柱融合术多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棒— 钉棒系统实现,但随着人口老龄化及由此带来的骨质疏松发病率的提高,以及 由于椎弓根螺钉松动而导致脊柱融合失败而需翻修手术的增多(Rajaee SS, Kanim LEA,Bae HW.National trends in revision spinal fusion in the USA:Patient  characteristics and complications.Bone Joint J 2014;96B(6):807-16),传统的椎弓 根螺钉固定技术受到极大的挑战。对于骨质疏松和翻修时二次置钉的椎体,传 统的椎弓根螺钉固定易于松动,而难以要实现牢靠固定;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进 行了种种探索与改进,包括钉鞘、膨胀式螺钉组件、可注射螺钉组件等,虽然 也能实现骨质疏松和翻修椎体椎弓根钉的固定,但膨胀或注射后螺钉组件的改 变为不可逆性。一旦椎弓根螺钉出现问题,需取出内固定,这些改进无法实现 顺利取出。

生物力学研究表明,椎弓根螺钉与骨界面的把持力,与接触的面积及深度 成正比。深的螺纹可增大与骨质的接触面积,提高螺钉的把持力及抗拔出力。 目前常用的椎弓根螺钉的螺纹深度为1mm。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医用可伸缩 双螺纹、抗拔出的椎弓根螺钉组件,具有固定牢固,能够提高螺钉的把持力及 抗拔出力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包括中空的钉体,钉体的尾 部固定有钉尾;钉体的中空腔体内设置有能够旋转的螺纹控制轴,且螺纹控制 轴开设有旋转槽的一端贯穿钉尾外;

所述的钉体的外壁上固定有若干固定螺纹,钉体前端外壁上开设有若干孔 洞,孔洞中均设置有若干可伸缩螺钉,可伸缩螺钉的底部固定有连接杆,连接 杆的一端设置于螺纹控制轴内;

所述的螺纹控制轴的横截面呈蝶形结构,包括中轴和其上沿中轴中线对称 设置的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的内侧均固定于中 轴上,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的外侧均固定有两个与连接杆相配合的滑片;

所述的滑片的横截面呈月牙形,且两个滑片相对设置。

所述的钉尾呈碗状,且其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

所述的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的两斜边长度相等,且底角的角度均为 45°。

所述的螺纹控制轴、连接杆和钉尾的材料均为医用钛合金。

所述的螺纹控制轴的直径小于中空腔体的直径。

所述的固定螺纹的高度为0.8~1.2mm。

所述的可伸缩螺钉长度为1.5~2.5mm。

所述的中空钉体的外径为6~7mm。

所述的中空腔体的内径为2.5~3.5mm。

所述的连接杆的底部,固定有与第一滑片相配合的第二滑片。

本发明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相比较现有技术,本发明通过在钉体的中空 腔体内设置螺纹控制轴,且螺纹控制轴与连接杆相配合,连接杆连接可伸缩螺 钉,可伸缩螺钉设置于钉体前端外壁上开设有若干孔洞中,且由于螺纹控制轴 的横截面呈蝶形结构,包括中轴和其上沿中轴中线对称设置的第一支撑体和第 二支撑体;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的外侧均固定有两个与连接杆相配合的滑 片;滑片的横截面呈月牙形,且两个滑片相对设置;从而能够通过旋转螺纹控 制轴,调节可伸缩螺钉的上升与下降,极大的方便了使用。通过旋转螺纹控制 轴实现螺纹的旋出,提高骨质疏松或翻修二次置钉时脊柱内固定稳定性,减少 松动甚至脱出的发生率。特殊情况需取出内固定时,通过旋转螺纹控制轴使可 伸缩螺钉收回,实现抗拔出和可取出的完美结合。降低椎弓根螺钉松动、拔出 的风险,同时,可伸缩螺钉设计,也保证了特殊情况下椎弓根螺钉可取出,有 效的改善临床疗效。

进一步的,由于钉尾呈碗状,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从而降低使用者对钉 体的操作难度,使得医生使用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处于缩回原始状态时螺纹控制轴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处于伸出状态时螺纹控制轴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3,本发明包括中空的钉体1,钉体1的尾部固定有钉尾5;钉体1 的中空腔体6内设置有能够旋转的螺纹控制轴3,且螺纹控制轴3开设有旋转槽 的一端贯穿钉尾5外;钉体1的外壁上固定有若干固定螺纹7,钉体1前端外壁 上开设有若干孔洞,孔洞中均设置有若干可伸缩螺钉8,可伸缩螺钉8的底部固 定有连接杆4,连接杆4的一端设置于螺纹控制轴3内;螺纹控制轴3的横截面 呈蝶形结构,包括中轴2和其上沿中轴2中线对称设置的第一支撑体9和第二 支撑体10;第一支撑体9和第二支撑体10的内侧均固定于中轴2上,第一支撑 体9和第二支撑体10的外侧均固定有两个与连接杆4相配合的滑片12;滑片 12的横截面呈月牙形,且两个滑片12相对设置。钉尾5的横截面呈U型,且 其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11。第一支撑体9和第二支撑体10的两斜边长度相等, 且底角的角度均为45°,螺纹控制轴3、连接杆4和钉尾5的材料均为医用钛 合金。螺纹控制轴3的直径小于中空腔体6的直径。固定螺纹7的高度为 0.8~1.2mm。可伸缩螺钉8长度为1.5~2.5mm。中空钉体1的外径为6~7mm。中 空腔体6的内径为2.5~3.5mm。所述的连接杆4的底部,固定有与第一滑片12 相配合的第二滑片13。

使用方法:在脊柱外科手术时,于椎弓根处准确建立椎弓根螺钉钉道后, 即可使用本椎弓根螺钉组件,确保双螺纹高度一致,及可伸缩螺钉8处于原始 位置时,常规植入椎弓根钉之后,采用转芯推进器,通过旋转钉尾开口的螺纹 控制轴3内的中轴2,即可实现椎弓根螺钉中可伸缩螺钉8的伸出,实现提高螺 钉的骨把持力。若需取出椎弓根螺钉,则通过旋转螺纹控制轴3内的中轴2,实 现螺钉中可伸缩螺钉8的缩回,实现顺利取出。

在使用时:

伸出状态:通过旋转螺纹控制轴3内的中轴2,且由于第一支撑体9和第二 支撑体10的内侧固定于中轴2上,中轴2旋转时带动第一支撑体9和第二支撑 体10一同转动,第一支撑体9和第二支撑体10的两个侧壁挤压连接有可伸缩 螺钉8的连接杆4,使可伸缩螺钉8上升,伸出螺纹控制轴3外;转动90°后 连接杆4的固定有第二滑片13的一端卡合在两个组成蝶形结构的第一滑片12 内,蝶形结构对可伸缩螺钉8进行定位,避免其滑动,使其固定稳固;深的螺 纹可增大与骨质的接触面积,提高螺钉的把持力及抗拔出力。

缩进状态:旋转中轴2,旋转角度为90°,由于骨对可伸缩螺钉8有压力, 可伸缩螺钉8在失去了第一支撑体9和第二支撑体10的支撑后,骨可伸缩螺钉 8的压力使其缩入螺纹控制轴3内,从而大幅减小了把持力,这时,能够轻松从 骨内拆除装置。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