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冲压模具的冲压件托料装置及冲压模具

冲压模具的冲压件托料装置及冲压模具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冲压模具的冲压件托料装置,包括固定于冲压模具的下模座上的安装座、铰接于安装座上的托料部以及相对于安装座固定的检测件,托料部上具有相固定的托料端和随动端,托料端在冲压件的重力作用下具有转动行程,在转动行程的放料端,随动端与检测件之间的检测距离大于检测件的感应距离,在转动行程的感应端,随动端与检测件之间的检测距离小于或等于检测件的感应距离。上述冲压件托料装置不仅能通过检测件与随动端之间的作用判断冲压件是否放置妥当,而且能够通过托料部对冲压件进行托料,防止冲压件直接放置于下模座上时,容易因受力过大而发生变形,从而提高零部件的冲压质量。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冲压模具。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43886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410821146.2

  • 申请日2014-12-24

  • 分类号B21D37/10(20060101);B21D43/00(20060101);

  • 代理机构11252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王立民;姜溯洲

  • 地址 230601 安徽省合肥市桃花工业园始信路669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4:02:1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3-01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IPC(主分类):B21D37/10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41224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 2016-03-02

    授权

    授权

  • 2015-04-2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21D37/10 申请日:20141224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3-25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零部件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冲压模具的冲压件托 料装置。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冲压模具。

背景技术

冲压工序是零部件加工过程中比较常用的加工方式,其利用冲压模具的凸 模和凹模之间的配合实现零部件的成型,随着工业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零 部件的加工质量、加工效率、加工成本等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常,以冲压模具的下模座上设置凸模为例,加工时,首先将需要进行冲 压的制件放置在凸模上,通过凸模的型面可对制件实施定位,同时在下模座的 四周设置检测开关,以检测制件是否放置于凸模上。当制件被放置于凸模上后, 检测开关发出信号,上模座下行,凹模与凸模相配合,进而实现制件的冲压操 作。

然而,制件直接放置于凸模上,两者之间的接触过程比较短暂,且两者之 间的作用力较大,容易导致制件在冲压操作之前就发生变形,致使冲压件的加 工质量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冲压模具的冲压件托料装置,该托料装置能够提 高零部件的冲压质量。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冲压模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冲压模具的冲压件托料装置,包括固定于所述冲压模具的下模座 上的安装座、铰接于所述安装座上的托料部以及相对于所述安装座固定的 检测件,所述托料部上具有相固定的托料端和随动端,所述托料端在冲压 件的重力作用下具有转动行程,在所述转动行程的放料端,所述随动端与 所述检测件之间的检测距离大于所述检测件的感应距离,在所述转动行程 的感应端,所述随动端与所述检测件之间的检测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检测 件的感应距离。

优选地,在上述冲压件托料装置中,还包括托料块,所述托料部为两 个,分别为第一托料部和第二托料部,所述第一托料部、所述第二托料部 和所述托料块均通过转轴连接于所述安装座上,所述托料块位于所述第一 托料部和所述第二托料部之间,在所述转动行程的放料端,所述第一托料 部和所述第二托料部的冲压件支撑点高于所述托料块在所述转动行程的感 应端处的冲压件支撑点。

优选地,在上述冲压件托料装置中,所述第一托料部和所述第二托料 部均包括托料板以及与所述托料板相固定的感应块,所述随动端形成于两 个相固定的所述感应块上,且所述随动端处于两个所述托料板之间的中部 位置处。

优选地,在上述冲压件托料装置中,还包括复位弹顶销,所述复位弹 顶销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座内的弹性件以及与所述弹性件的一端相接触的 按压销,所述托料块与所述按压销相接触,且所述弹性件在所述托料块的 作用下具有变形行程。

优选地,在上述冲压件托料装置中,所述托料块上与所述按压销相作 用的表面以及所述按压销上与所述托料块作用的表面均为弧面。

优选地,在上述冲压件托料装置中,所述安装座的顶部具有第一安装 板和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相对固定,所述转轴 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 二安装板之间固定限位轴,在所述放料端,所述限位轴与所述第一托料部、 所述第二托料部和所述托料块均挡接。

优选地,在上述冲压件托料装置中,所述第一托料部和所述第二托料 部上与所述限位轴相对的表面上具有凹陷部,以使所述第一托料部和所述 第二托料部上的托料端为尖端结构,所述凹陷部与所述限位轴相挡接。

优选地,在上述冲压件托料装置中,所述检测件通过支架安装于所述 安装座上,所述支架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板、第二板和第三板,所述第一 板固定于所述安装座上,所述第三板上设置所述检测件,所述第二板自所 述第一板所在位置逐渐远离所述安装座。

优选地,在上述冲压件托料装置中,所述安装座的底部具有腰型安装 孔,所述安装座通过穿过所述腰型安装孔的紧固件与所述下模座固定。

一种冲压模具,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冲压件托料装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一种冲压模具的冲压件托料装置,其包 括安装座、托料部和检测件,托料部上具有相固定的托料端和随动端,托 料端在冲压件的重力作用下具有转动行程,在转动行程的放料端,随动端 与检测件之间的检测距离大于检测件的感应距离,在转动行程的感应端, 随动端与检测件之间的检测距离小于或等于检测件的感应距离。该冲压件 托料装置工作时,冲压件被放置于托料部的托料端上,在冲压件的重力作 用下,托料端产生自放料端向感应端的转动行程,此过程中,随动端在托 料端的带动下随之转动,当随动端与检测件之间的检测距离小于或等于检 测件的感应距离时,检测件发出感应信号,冲压模具的上模座即可下行进 行冲压操作。

通过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提供的冲压件托料装置采用托料部托举冲压 件,而冲压件的重力作用可驱动随动端与检测件相作用,进而使得检测件感应 冲压件是否放置妥当。显然,相比于背景技术中所介绍的内容,上述冲压件托 料装置不仅能通过检测件与随动端之间的作用判断冲压件是否放置妥当,而且 能够通过托料部对冲压件进行托料,防止冲压件直接放置于下模座上时,容易 因受力过大而发生变形,从而提高零部件的冲压质量。

由于上述冲压件托料装置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包含该冲压件托料装置的冲 压模具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 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 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 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冲压件托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冲压件托料装置在转动行程的感应端的示意 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冲压件托料装置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冲压件托料装置在上模座上的安装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底座,12-立柱,121-定位面,21-转轴,22-托料块,23-第一托料部, 24-第二托料部,25-感应块,26-弹性件,27-按压销,28-限位轴,31-检测件, 32-第一板,33-第二板,34-第三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如图1-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冲压模具的冲压件托料装置,该 冲压件托料装置整体安装于冲压模具的下模座上,其包括安装座、托料部 和检测件,其中:

安装座可包括底座11和立柱12,底座11可通过螺纹紧固件安装于下 模座上,立柱12大致与底座11垂直,其沿着上模座运动方向延伸,且立 柱上具有定位面121;

托料部通过转轴21铰接于立柱12上,该托料部上具有托料端和随动 端,具体地,托料部可为一板件,该板件的一端为托料端,另一端为随动 端,以使托料端与随动端相固定,整个托料部的转动可以通过自重复位;

检测件31相对于安装座固定,其可直接安装于冲压模具的下模座上,该 检测件31可在其感应距离范围内感应到其他零部件;

上述托料端在冲压件a的重力作用下具有转动行程,当冲压件a放置 于托料端时,托料端处于转动行程的放料端,当随动端运动至检测件31的 感应距离范围内时,托料端处于转动行程的感应端,因此,在上述转动行 程的放料端,随动端与检测件31之间的检测距离大于检测件31的感应距 离,在转动行程的感应端,随动端与检测件31之间的检测距离小于或等于 检测件31的感应距离。此处所述的检测距离根据检测件31的感应原理而 定,一般地,该检测距离为随动端与检测件31之间的最小距离值;而感应 距离则是检测件31的已知参数。

上述冲压件托料装置工作时,冲压件a被放置于托料部的托料端上,在冲 压件a的重力作用下,托料端产生自放料端向感应端运动的转动行程,此过程 中,随动端在托料端的带动下随之转动,当随动端与检测件31之间的检测距 离小于或等于检测件31的感应距离时,检测件31发出感应信号,冲压模具的 上模座即可下行进行冲压操作。

通过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冲压件托料装置采用托料部托举 冲压件a,而冲压件a的重力作用可带动随动端与检测件31相作用,进而使 得检测件31感应冲压件a是否放置妥当。显然,相比于背景技术中所介绍的 内容,上述冲压件托料装置不仅能通过检测件31与随动端之间的作用判断冲 压件a是否放置妥当,而且能够通过托料部对冲压件a进行托料,防止冲压件 a直接放置于下模座上时,容易因受力过大而发生变形,从而提高零部件的冲 压质量。

另外,采用上述冲压件托料装置后,冲压模具的上模座可以直接作用于冲 压件a上由托料部支撑的部位,使得托料部的设置不占用凹模与凸模的配合空 间,进而扩大凹模与凸模的作用面积,使两者充分接触。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冲压件托料装置还包括托料块22,前述 托料部为两个,分别为第一托料部23和第二托料部24,第一托料部23、 第二托料部24和托料块22均通过转轴21连接于安装座上,托料块22位 于第一托料部23和第二托料部24之间,在前述转动行程的放料端,第一 托料部23和第二托料部24的冲压件支撑点高于托料块22在转动行程的感 应端处的冲压件支撑点。此技术方案将托料部设置为两个,使得该装置对 冲压件a的托举更可靠;同时,采用托料块22铰接于安装座上,冲压件a 首先放置于第一托料部23和第二托料部24,随着第一托料部23和第二托 料部24的转动,冲压件a逐渐与托料块22接触,并由第一托料部23、第 二托料部24和托料块22共同支撑,在冲压操作中,冲压件a的支撑强度 更高。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之上,为了使得托料部的数量增加后,检测件31的 感应更加精确,第一托料部23和第二托料部24均包括托料板以及与托料 板相固定的感应块25,托料部的随动端形成于两个相固定的感应块25上, 且该随动端处于两个托料板之间的中部位置处。当托料部为两个时,检测 件31一般设置于第一托料部23和第二托料部24之间,而采用上述结构后, 由感应块25与检测件31之间的作用实现感应,使得感应块25与检测件 31正对,进而达到前述目的。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冲压件托料装置还包括复 位弹顶销,该复位弹顶销包括设置于安装座内的弹性件26(具体可为弹簧) 以及与该弹性件26的一端相接触的按压销27,托料块22与按压销27相 接触,且弹性件26在托料块22的作用下具有变形行程。当冲压件a与托 料块22相接触时,托料块22绕着转轴21转动,进而向按压销27施加作 用力,按压销27将作用力传递至弹性件26,使得弹性件26发生变形;当 冲压操作完毕后,冲压件a被取出,弹性件26复位,进而通过按压销27 驱动托料块22复位。显然,此结构不仅可以在放置冲压件a时提供缓冲, 还可以实现托料块22的复位,以便于下一冲压件a的加工。

在一种实施例中,托料块22上与按压销27相作用的表面以及按压销 27上与托料块22作用的表面均为弧面,以此使得托料块22与按压销27 的相对运动更加稳定。

前述各技术方案中,第一托料部23、第二托料部24和托料块22的运 动可以自由进行,三者的转动幅度由冲压件a的重量和整个冲压模具的结 构限定,然而此种方式下,第一托料部23、第二托料部24和托料块22容 易出现过度转动的情况,进而出现多次晃动,不利于加工效率的提升。为 了缓解这一问题,安装座的顶部可设置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第一安 装板和第二安装板相对固定,转轴21安装于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之 间,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之间固定限位轴28,在托料端的转动行程的 放料端,该限位轴28与第一托料部23、第二托料部24和托料块22均挡 接。采用限位轴28后,第一托料部23、第二托料部24和托料块22的限 位即可同时满足。

第一托料部23和第二托料部24的形状可以任意设置,为了节省材料, 两者上与限位轴28相对的表面上均设置凹陷部,以使第一托料部23和第 二托料部24上的托料端为尖端结构,上述凹陷部与限位轴28相挡接。此 时,仅需调整限位轴28的位置,使得凹陷部与限位轴28相配合实现限位, 同时减少第一托料部23和第二托料部24的制造材料,进而降低冲压件托 料装置的成本。

优选地,检测件31通过支架安装于安装座上,该支架包括依次相连的 第一板32、第二板33和第三板34,第一板32固定于安装座上,第三板 34上设置检测件31,第二板33自第一板32所在位置逐渐远离安装座。本 实施例通过支架将检测件31固定于安装座上,使得检测件31与托料部的 相对位置更准确,以此提高感应精度。

通常,安装座在下模座上的位置需要符合设计要求,但在实际安装生产过 程中,整个冲压模具存在加工误差,将导致安装座与下模座之间的相对位置出 现误差。为了降低上述误差对安装座的安装精度的影响,可在安装座的底部 开设腰型安装孔,安装座通过穿过该腰型安装孔的紧固件与下模座固定。 由此,安装时,调整紧固件在腰型安装孔中的位置即可方便地实现冲压件 托料装置的安装。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冲压模具,该冲压模具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 描述的冲压件托料装置。由于上述冲压件托料装置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包含该 冲压件托料装置的冲压模具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 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 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 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