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组呼业务范围控制方法

一种组呼业务范围控制方法

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组呼业务范围控制方法,包括:A、当用户终端的服务位置发生变更时,核心交换系统向集群服务器发送携带核心交换系统标识和用户终端状态变化指示的服务位置更新通知;B、集群服务器根据所述服务位置更新通知,动态维护用户终端、用户终端所在组呼组与核心交换系统的对应关系,并对组呼业务范围进行更新。本申请方案能够有效增强集群服务器的组呼业务范围控制,适应用户终端变化引起的组呼业务范围变化情况,降低网络及系统的处理负荷。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30187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01-2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310301615.3

  • 发明设计人 王刚;

    申请日2013-07-15

  • 分类号H04W4/10;

  • 代理机构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王民盛

  • 地址 100080 北京市海淀区海淀北二街6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4:31:5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7-28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H04W 4/10 专利号:ZL2013103016153 申请日:20130715 授权公告日:20180824

    专利权的终止

  • 2018-08-24

    授权

    授权

  • 2015-02-1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4W4/10 申请日:20130715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1-2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集群通信系统,尤其涉及一种组呼业务 范围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集群通信系统是为满足行业指挥调度需求而开发的、面向多种行业应用的专用无 线通信系统,在公共安全、交通运输、公共事业、石油化工、工商业和军队有着广泛 的应用。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相比模拟集群通信系统,具有频谱利用率高、信号抗信道 衰落能力强、安全可靠性高、业务丰富以及网络管理控制灵活有效等诸多优点,是目 前国际、国内应用最广泛的集群通信系统,例如,陆上集群无线电(TETRA,Terrestrial  Trunked Radio)和综合数字增强型网络(iDEN,Integrated Digital Enhanced Networks)。 此外,我国也自主研发了基于码分多址(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技术 的开放式集群架构(GoTa,Global Open Trunking Architecture)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和基 于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技术的GT800 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目前,由于TD-LTE技术的发展,业内还在研究基于TD-LTE技 术的宽带数字集群通信系统。

组呼业务是无线集群通信系统提供的最基本业务。组呼业务是在组呼区域内建立 的一组用户参与的半双工语音或多媒体呼叫,通常一组用户由3个以上用户组成。在 组呼通信过程中,组内只有一个上行链路,组内用户讲话时需要按下PTT键来申请或 抢占上行链路;组呼区域所包含的每个小区中有一个属于该组的下行链路,小区中属 于该组的成员共享该下行链路。

在宽带数字集群通信系统中,系统通常由终端、基站、核心交换系统和集群服务 器四部分构成。集群通信系统在组网中,单一的系统往往无法满足对于国家机关、大 型集团等行业组网要求。此时需要部署多个单一系统构成的大型集群通信系统,为用 户提供大范围的集群业务并实现统一指挥调度。大型集群通信系统往往包括多个基站, 多个核心交换系统和多个集群服务器,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是一对一,一对多或多对 一,多对多。

当使用多系统组网时,由于系统内存在多对多关系的核心交换系统和集群服务器, 而且基于标准TD-LTE技术的架构,核心交换系统对用户终端业务使用透明传输方式, 所以集群服务器在该架构下无法获知终端所在的核心交换系统。

实现多用户集群组呼业务时,集群服务器需要确定组呼范围并通知组呼范围内的 核心交换系统为组呼业务分配下行业务资源。通常情况下,采用的处理方式为:

采用全部通知方式,即,集群服务器通过广播通知方式或者逐个通知方式,通知 系统中的全部核心交换系统进行组呼业务下行资源分配,核心交换系统本地判断是否 在当前组呼业务范围内并将判定结果反馈给集群服务器。

采用IP地址段识别方式,即,集群服务器通过终端的IP地址,结合系统规划的 IP地址段与核心交换系统的对应关系,判断终端所在的核心交换系统。集群服务器在 组呼业务建立中仅通知组呼业务涉及终端所在的核心交换系统。

对于集群通信系统来说,组呼是其最基本业务也是最常用的业务,业务对时延要 求严格。

对于采用全部通知方式的集群通信系统,由于集群服务器在组呼业务建立过程中 无法确定组呼范围,需要通知全部核心交换系统并由核心交换系统本地确定是否在组 呼范围内。由于核心交换系统中的用户终端实时发生变化,则核心交换系统需要在组 呼业务建立过程中实时计算是否在组呼范围内,这会增加网元设备的处理复杂度,造 成组呼业务建立时延增大,影响用户对组呼业务的体验。同时,在组呼业务已经建立 完成后,如果存在用户终端变化导致组呼范围的变化,如用户终端离开存在组呼业务 的核心交换系统或者用户终端移动到不存在组呼业务的核心交换系统,集群服务器均 无法获取该信息,导致无法为用户终端提供有效的业务支持和合理的组呼范围控制。

对于采用IP地址段识别方式的集群系统,可以避免核心交换系统的组呼范围实时 判断,但同样无法解决组呼业务建立后,用户终端变化导致的组呼业务范围变化的情 况。同时,由于需要在集群服务器中配置系统规划的IP地址段与核心交换系统的对应 关系,当IP规划发生变化时,需要在核心交换系统和集群服务器中同步更新,增加设 备管理的操作复杂性。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组呼业务范围控制方法,能够有效增强集群服务器的组呼业务 范围控制,适应用户终端变化引起的组呼业务范围变化情况,降低网络及系统的处理 负荷。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组呼业务范围控制方法,包括:

A、当用户终端的服务位置发生变更时,核心交换系统向集群服务器发送携带核 心交换系统标识和用户终端状态变化指示的服务位置更新通知;

B、集群服务器根据所述服务位置更新通知,动态维护用户终端、用户终端所在 组呼组与核心交换系统的对应关系,并对组呼业务范围进行更新。

较佳地,所述状态变化指示包括:接入状态指示和离开状态指示。

较佳地,步骤B所述动态维护用户终端、用户终端所在组呼组与核心交换系统的 对应关系包括:

对于接入状态指示,集群服务器保留用户终端与其所接入的核心交换系统的对应 关系;对于离开状态指示,集群服务器删除用户终端与其所离开的核心交换系统的对 应关系。

较佳地,步骤B所述对组呼业务范围进行更新包括:

C1、集群服务器计算用户终端所在组呼组与核心交换系统的对应关系,对于正在 进行组呼业务的组呼组进行组呼业务范围更新,集群服务器判断核心交换系统中是否 存在组呼业务,若是,执行步骤C2,否则执行步骤C3;

C2、若所述状态变化指示为接入状态指示或者所述状态变化指示为离开状态指示 且所述用户终端不是核心交换系统中组内最后一个用户终端的情况,集群服务器应维 持组呼业务范围不变;对于所述状态变化指示为离开状态指示且所述用户终端是核心 交换系统中组内最后一个用户终端的情况,集群服务器将该核心交换系统从组呼业务 范围中排除;并结束本流程;

C3、若所述状态变化指示为接入状态指示,集群服务器在所述核心交换系统建立 组业务。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通过在核心交换系统和集群服务器间增加位置更新通 知信令控制机制,协调核心交换系统与集群服务器中用户终端的位置和变化情况,集 群服务器通过动态维护用户终端、用户终端所在组与核心交换系统的对应关系,实现 组呼范围控制。与传统的组呼范围控制方法相比,本申请提出的方法,有效增强了集 群服务器对组呼范围的灵活控制,能够有效降低核心交换系统和集群服务器的处理复 杂度和操作复杂性,加快系统组呼业务建立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服务位置更新过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组呼业务范围控制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核心技术构思是:通过在核心交换系统和集群服务器间增加位 置更新通知信令控制机制,协调核心交换系统与集群服务器中用户终端的位置和变化 情况,集群服务器通过动态维护用户终端、用户终端所在组与核心交换系统的对应关 系,实现组呼范围控制。与传统的组呼范围控制方法相比,本申请提出的方法,有效 增强了集群服务器对组呼范围的灵活控制,能够有效降低核心交换系统和集群服务器 的处理复杂度和操作复杂性,加快系统组呼业务建立速度。

为使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技术原理、特点以及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以下结合具体实 施例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本申请所述的TD-LTE宽带数字集群通信系统中,用户终端的位置变化包括:用 户终端接入核心交换系统的位置变化,用户终端离开核心交换系统的位置变化。本申 请实施例通过在核心交换系统和集群服务器间增加“服务位置更新”过程,实现核心 交换系统向集群服务器的位置变化及状态通知过程,协助集群服务器进行组呼范围控 制。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服务位置更新”过程如图1所示:

对于用户终端接入核心交换系统的情况,该用户终端可以是开机接入核心交换系 统,也可以是由于用户终端的移动性导致用户终端接入核心交换系统。具体处理如下:

步骤101a:核心交换系统首先通过向集群服务器发送服务位置更新通知,通知集 群服务器用户终端所在的核心交换系统标识以及用户终端在核心交换系统中是接入状 态。

步骤102a:集群服务器收到服务位置更新通知,根据核心交换系统的标识以及用 户终端的接入状态指示,集群服务器应保留用户终端所在的核心交换系统标识,同时 记录用户终端与核心交换系统的对应关系,计算用户终端所在组与核心交换系统的对 应关系。集群服务器应向核心交换系统返回服务位置更新响应。

对于用户终端离开核心交换系统的情况,该用户终端可以是关机离开核心交换系 统,也可以是由于用户终端的移动性导致用户终端离开核心交换系统。具体处理如下:

步骤101b:核心交换系统首先通过向集群服务器发送服务位置更新通知,通知集 群服务器用户终端所在的核心交换系统标识以及用户终端在核心交换系统中是离开状 态。

步骤102b:集群服务器收到服务位置更新通知,根据核心交换系统的标识以及用 户终端的离开状态指示,集群服务器应删除用户终端与核心交换系统的对应关系,重 新计算用户终端所在组与核心交换系统的对应关系。集群服务器应向核心交换系统返 回服务位置更新响应。

对于组呼范围的控制,集群服务器的处理如下:

对于组呼业务建立过程,集群服务器查找组呼业务所在组与核心交换系统的对应 关系,即可得到组呼业务的范围。

对于组呼已经建立的情况,如果服务位置更新中用户终端为接入状态,则集群服 务器应查找当前用户终端所在组呼当前的组呼范围是否包含当前核心交换系统,如果 包含,则不作进一步处理;如果不包含,则应扩大组呼范围,在当前核心交换系统建 立组呼业务。如果服务位置更新中用户终端为离开状态,则集群服务器应查找用户终 端与核心交换系统的对应关系和用户终端所在组与核心交换系统的对应关系来确定组 呼范围的控制。如果核心交换系统中仍然存在其他用户终端,则不进行组呼范围控制。 如果核心交换系统中不存在其他用户终端,则集群服务器应缩小组呼范围,删除当前 核心交换系统的组呼业务。

基于上述介绍,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方案,图2为本发明所述组呼范围控制 的实现方法实施例:

通过实施例可以看出,在步骤201中,核心交换系统在向集群服务器发送服务位 置更新通知中,需要携带核心交换系统标识和用户终端状态变化指示,状态变化指示 包括:接入状态指示和离开状态指示。

集群服务器在步骤202中向核心交换系统响应确认消息。对于接入状态指示,集 群服务器保留终端与核心交换系统的对应关系,对于离开状态指示,集群服务器删除 终端与核心交换系统的对应关系。集群服务器需要重新计算终端所在组与核心交换系 统的对应关系。以下给出集群服务器计算终端所在组呼组与核心交换系统的对应关系 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

假设集群服务器已经维护如下用户终端、用户终端所在组呼组与核心交换系统的 对应关系:(终端1,组呼组1&组呼组2,核心交换系统1),(终端2,组呼组1,核 心交换系统2),(终端3,组呼组2,核心交换系统1);集群服务器接收到组呼组2 的组呼时,则遍历所维护的对应关系表,计算组呼组2对应终端1和终端3,且只对 应核心交换系统1;当终端3从核心交换系统1移动到核心交换系统2时,则集群服 务器通过服务位置更新通知,更新所述对应关系表,发现组呼组2新增了核心交换系 统2,而且组呼组2正在进行组呼,则将核心交换系统2纳入组呼组2的组呼范围。

集群服务器在步骤203中根据终端所在组与核心交换系统的对应关系,判断核心 交换系统中是否存在组呼业务。

对于核心交换系统中已经存在组呼业务的情况,在步骤204a中,对于接入状态的 用户终端,或者,对于离开状态且不是核心交换系统中组内最后一个用户终端的情况, 集群服务器应维持组呼业务范围不变。

对于核心交换系统中已经存在组呼业务的情况,在步骤204b中,对于离开状态且 是核心交换系统中组内最后一个用户终端的情况,集群服务器缩小组呼业务范围。

对于核心交换系统中不存在组呼业务的情况,在步骤204c中,对于接入状态的用 户终端的情况,集群服务器扩大组呼业务范围。

通过以上的处理,集群服务器通过接收核心交换系统的服务位置更新通知,动态 维护用户终端与核心交换系统的对应关系并计算用户终端所在组与核心交换系统的对 应关系,有效解决了在TD-LTE宽带数字集群通信系统中,集群服务器无法对组呼范 围进行有效灵活控制的问题,降低核心交换系统和集群服务器的处理复杂度和操作复 杂性,加快系统组呼业务建立速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在 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 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