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乙肝表面抗原转阴的外用药乙肝转阴液及其制备方法

乙肝表面抗原转阴的外用药乙肝转阴液及其制备方法

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治疗乙肝表面抗原转阴的外用药,它含有克毒(阴阳草)、左旋咪唑和聚肌胞,通过涂抹皮肤吸收,达到增强免疫功能清除乙肝病毒的目的。该药经皮吸收、治疗有效、价格低廉、使用方便,治疗中无痛苦,且无任何毒副作用,老幼皆宜,尤其适用于幼儿。本发明乙肝病毒标志物阴转率高,优于现有技术。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25300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0-05-1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刘兴华;

    申请/专利号CN98113009.7

  • 发明设计人 刘兴华;

    申请日1998-11-10

  • 分类号A61K35/78;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710054 陕西省西安市友谊东路39号451医院9号楼28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3:37:5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04-01-07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 2001-12-26

    授权

    授权

  • 2000-05-17

    公开

    公开

  • 1999-05-19

    实质审查请求的生效

    实质审查请求的生效

说明书

本发明是治疗乙肝由中、西药组成的外用药。更具体地说,是一种能使乙型肝炎表面抗原、E抗原阳性转阴的外用剂型及其制备方法。

乙肝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大敌,据报载,我国约有一亿二千万乙肝病毒携带者和一千二百万乙肝患者,而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和手段,如临床优先使用的干扰素、阿糖腺苷、转移因子、乙肝灵、灭澳灵等药物,不仅价格昂贵,且实际有效率仅30%左右,更由于长期注射和服用药物,给病人造成一定的肉体痛苦和毒付作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已有治疗中的问题,提供一种治疗有效、价格低廉、治疗中无痛苦、无毒付作用而且老幼皆宜(尤其是幼儿)都乐于接受的外用涂抹的治疗药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乙肝转阴液”的解决方案是,原料由下列中西药组成,即:中药克毒(又名阴阳莲)、西药左旋咪唑、聚肌胞组成。其按重量百分比配分是,克毒15、左旋咪唑10、聚肌胞1。

组方依据:根据祖国医学理论,肝病多系“湿热蕴结、肝郁气滞”的发病机理和现代医学认为,乙型肝炎是乙肝病毒(HBV)引起的肝脏炎性物质及其免疫复合物聚集所致的免疫损伤性疾病。根据中西医各自的理论基础,采取了下列组方。

克毒(阴阳草):据中药大辞典载,阴阳草有清热养阴、凉血活血、疏肝理气、和胃醒脾的作用,其有效成分主要是大黄素甲醚和蒽醌甙类。试验研究证明有广泛抗菌和抗病毒作用,并有清除血清抑制因子的功能,体外试验证明有抑制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的作用(北京中医研究院1986年报道)。

左旋咪唑(Levamisole):原为驱虫药,近年来发现外用经皮肤吸收后能增强免疫功能,其机理是:使受抑制的T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功能恢复正常,增强单核细胞的趋化和吞噬及增强淋巴细胞的转化(LBT),对未成熟T细胞有促进成熟的作用,通过动物药代动力学实验显示,左旋咪唑很易经皮肤吸收,经皮吸收后24小时达峰值浓度,然后逐渐下降,48小时降至峰值血浓度的72.97%,72小时仍维持峰值血浓度的45%,组织浓度高于血浓度2-3倍,有利于长效、持久地发挥药物增强免疫的作用。

聚肌胞(Acid polyinosinic polycytidylicum)

聚肌胞为A级干扰素诱导剂。国内外学者研究证明内源性干扰素(IFN)的诱生是抗体清除病毒感染的主要环节之一,IFN活力低下是和乙肝病毒(HBV)感染慢性化有关,不少学者发现慢性乙肝病人的白细胞诱生IFN低于正常,且与NK(自然杀伤细胞)活力低下相一致。而聚肌胞的作用机制是诱导产生高效内源性IFN。IFN在细胞内形成后释放到细胞外,作用于未感染病毒的细胞膜上,使该细胞产生一种抗病毒蛋白,使病毒mRNA(信使核糖核酸)不能译制蛋白质,同时还能与病毒的DNA聚合酶特异性结全,从而抑制了病毒的生长繁殖

本发明应用于临床,治疗慢乙肝和乙肝病毒携带者198例,方法是,用“灭澳转阴液”每三天涂抹皮肤一次,每次5ml,均匀涂抹在双侧腹股沟、大腿内侧及下腹部脐周围皮肤,用药后保持24小时不清洗,并停用其他治疗用药(维生素类除外)。同时选择38例慢性乙肝患者和乙肝病毒携带者作为对照(对照组用药为灭澳灵、乙肝灵、注射转移因子)。观察三个月,结果如下:

一、乙肝表面抗原(HBsAg):治疗组阴转率33.3%,滴度下降50%以上者为29.3%,总有效率62.6%;对照组阴转率5.2%,滴度下降50%者为26.3%,总有效率31.5%,两者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

二、乙肝E抗原(HBeAg):三个月后治疗组阴转率33.3%。对照组5.2%,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一种治疗乙肝表面抗原转阴的外用药——乙肝转阴液,其中的药物组成为:克毒、左旋咪唑、聚肌胞,其溶液重量组成为克毒15%、左旋咪唑10%、聚肌胞1%。

二、实施例

将克毒投入夹层压力锅内隔水加热(要求温度113~115℃,压力为1.5Kg/cm2),煎煮2.5小时,去渣,将药液蒸发浓缩至2∶1浓度时加入等量的95%乙醇,混合过滤回收乙醇,再将药液配制成15%浓度,同时按10%比例加入左旋咪唑和1%比例加入聚肌胞,混合过滤加入适量香精装瓶,最后通过钴80照射10分钟消毒备用。

三、使用上述方法制备的乙肝转阴液,治疗慢性乙肝和乙肝病毒携带者,乙肝表面抗原阴转和滴度下降总有效率为62.6%,优于现有治疗手段。且价格低廉,使用方便,治疗中无痛苦,老少皆宜,无任何毒付作用。

参考文献①姚桢:左旋咪唑的免疫学药理作用

    日本医学介绍1983.4:9②胡文森:大鼠皮涂左旋咪唑药代动力学的研究

      福建医药杂志1985.7(5):29③根珊编著,药物临床应用撷萃八一出版社1994.8(1):976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