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壳体、壳体组装装置和方法、及具有壳体的连接件结构

壳体、壳体组装装置和方法、及具有壳体的连接件结构

摘要

本发明涉及壳体、壳体组装装置和方法、及具有壳体的连接件结构。此壳体(10)保持功能部件(40)并具有:壳体本体(12);在此壳体本体内部形成的部件容纳室(25);使此部件容纳室和外部连通的通路(31);与形成于上述壳体本体上的上述通路连通的定位件开口(26);以及,设置于上述壳体本体上并开闭上述定位件开口的定位件(16);在此定位件的头端设置有从该定位件突出的突起部分(18),通过上述通路将上述功能部件插入上述部件容纳室,闭合上述定位件,由此,上述定位件的突起部分通过上述定位件开口从相对于其轴向近乎垂直的方向突出至上述通路中,接合在上述功能部件的通路一侧。由此,此壳体能够确实地保持住端子等功能部件。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48271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4-03-1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申请/专利号CN03146628.1

  • 发明设计人 井上孝司;久保司;多田浩二朗;

    申请日2003-07-10

  • 分类号H01R13/42;

  • 代理机构11245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龙淳

  • 地址 日本大阪府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5:13:5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5-09-02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H01R13/42 授权公告日:20070926 终止日期:20140710 申请日:20030710

    专利权的终止

  • 2007-09-26

    授权

    授权

  • 2005-07-27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4-03-1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壳体、壳体组装装置和方法、及具有壳体的连接件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一直使用具有定位件的连接件。这样的连接件例如具有:在壳体中形成的端子容纳室;此端子容纳室与外部连通的通路;贯通端子容纳室的上部开口部;板状的定位件;将此定位件自由开闭地支持在开口部的铰链;设置在开口部边缘部并与插入上述端子容纳室的定位件相连接的转动支点壁(参照例如特开平9-147954号公报)。

按照这种连接件,与通路连通后,将端子插入容纳室中,使板状的定位件闭合。这样一来,定位件的中间部分与转动支点壁接触,以此转动支点壁作为支点使定位件转动,定位件的尖端接合在端子上。

但是,在上述结构中,如果沿着通路方向针对端子施加作用力,按压端子后,定位件就会转动,端子就有脱落的危险。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情况,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确实地保持住端子等功能部件的壳体、壳体组装装置、壳体组装方法及具有壳体的连接件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本发明中采用以下的结构。

(1)一种保持功能部件的壳体,其特征在于:

具有:壳体本体;在此壳体本体内部形成的部件容纳室;此部件容纳室和外部连通的通路;形成于上述壳体本体并与上述通路连通的定位件开口;设置于上述壳体本体并开闭上述定位件开口的定位件,

在此定位件的头端设置有从该定位件突出的突起部分,

通过上述通路将上述功能部件插入至上述部件容纳室中,闭合上述定位件,由此,上述定位件的突起部分通过上述定位件开口从相对于其轴向近乎垂直的方向突出至上述通路中,接合在上述功能部件的通路一侧。

在此,作为功能部件可以举出例如用于进行电气连接的端子、具有防水性、机械密闭性的密封材料等。作为功能部件的形状,除了垫片等的环状以外,还包括指环、钩针等环状但没有闭合的近乎环状的形状。

部件容纳室的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定,在壳体本体的形成部件容纳室的部分形成开口就可以。

通路的剖面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定,也可以是矩形、圆形等。通路轴向的形状,可以是直线状、曲线状等,没有特别的限定。

定位件的个数没有特别的限定,单个或多个都可以。定位件的个数要根据功能部件或壳体的形状、使用条件及其它条件进行适当确定。

所谓“接合“的意思是指突起部分和功能部件进行物理地接触而相互合一起。

所谓“功能部件插入部件容纳室”即包括将功能部件全体都容纳在壳体内部这种情况,也包括将功能部件的至少一部分容纳在壳体内部的情况。作为功能部件的容纳状态,即包括将功能部件完全固定的状态,也包括将其保持游离嵌合的状态。而作为功能部件的插入方法,可以举出例如利用重力的方法、以压入的方式用手施加外力使之移动的方法、用工具或夹具施加机械外力使之移动的方法。

在通路和通过此通路的功能部件之间,也可以有或多或少的间隙。

将定位件的突起部分从相对于其轴向近乎垂直的方向突出至通路中。由此,即使发生功能部件在通路内进行轴向移动这等情况而按压突起部分,由于突起部分在相对于其能够移动的方向近乎垂直的方向上被压住,定位件的突起部分就不会从功能部件中脱出。因此,可防止功能部件通过通路跑出,能够起到所谓锁紧机构的作用,确实地保持住功能部件。

(2)如上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上述定位件开口是在彼此夹持上述通路的相对向的位置上形成为两个。

按照本发明,由于可以在互相相对向的两个点上保持功能部件,所以能够更加确实地保持住功能部件。

(3)如上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上述定位件具有与上述壳体本体形成为一体并能够转动的铰链。

在此,铰链是连接定位件和壳体的部件。作为铰链,除了合页、低刚性的绳子等以外,也包括利用磁力的机构。而且此铰链,也可以用如合成树脂那样的能够发生弹性变形的材料、如金属那样能够发生塑性变形的材料形成,或者将它们复合起来形成。

(4)如上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从上述铰链到上述定位件突起部分的长度等于从上述铰链到上述定位件开口的长度。

(5)如上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上述铰链能够沿着上述通路延长的方向转动,从该通路延长的方向上观察,设置在上述壳体本体的近乎中央。

(6)如上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上述壳体本体具有使上述部件容纳室和外部连通的第二通路。

(7)一种连接件结构,该连接件结构包括:具有壳体的插头连接件、插入到此壳体中的插座连接件、配置在这些插头连接件和插座连接件的分界处的功能部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壳体包括:壳体本体;在此壳体本体内部形成的部件容纳室;此部件容纳室和外部连通的通路;形成于上述壳体本体并与上述通路连通的定位件开口;设置于上述壳体本体并开闭上述定位件开口的定位件和使形成于上述壳体本体中的上述部件容纳室与外部连通的第二通路,

在此定位件的头端设置有从该定位件突出的突起部分,

通过上述通路将上述功能部件插入至上述部件容纳室中,闭合上述定位件,由此,上述定位件的突起部分通过上述定位件开口从相对于其轴向近乎垂直的方向突出至上述通路中,接合在上述功能部件的通路一侧,

将上述插座连接件配置在上述通路内。

(8)如上所述的连接件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功能部件具有沿着上述部件容纳室的内周延伸的近乎环状部分。

所谓“具有沿着通路的内周面延伸的近乎环状部分”,也可以具有一部分不是近乎环状部分。此近乎环状部分不限于与内周面相接的情况,也可以与内周面相分离。所谓“近乎环状”,不限于例如指环那样的圆环状。

(9)如上所述的连接件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功能部件具有柔软性。

作为具有柔软性的功能部件,包括例如防水密封那样的垫片或管子等。

(10)如上所述的连接件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功能部件是防水密封件。

此防水密封件可以由剖面是圆环状或方环状的弹性体形成。

(11)一种电器,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的连接件结构:

包括:具有壳体的插头连接件、插入到此壳体中的插座连接件、配置在这些插头连接件和插座连接件的分界处的功能部件,

上述壳体包括:壳体本体;在此壳体本体内部形成的部件容纳室;此部件容纳室和外部连通的通路;形成于上述壳体本体并与上述通路连通的定位件开口;设置于上述壳体本体并开闭上述定位件开口的定位件和使形成于上述壳体本体中的上述部件容纳室与外部连通的第二通路,

在此定位件的头端设置有从该定位件突出的突起部分,

通过上述通路将上述功能部件插入至上述部件容纳室中,闭合上述定位件,由此,上述定位件的突起部分通过上述定位件开口从相对于其轴向近乎垂直的方向突出至上述通路中,接合在上述功能部件的通路一侧,

上述插座连接件配置在上述通路内。

作为电器来说,可以举出例如延长电缆、车辆的音响、电视等家用电器。

(12)一种将功能部件安装到壳体中的壳体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壳体包括:壳体本体;在此壳体本体内部形成的部件容纳室;此部件容纳室和外部连通的通路;形成于上述壳体本体并与上述通路连通的定位件开口;设置于上述壳体本体并开闭上述定位件开口的定位件和使形成于上述壳体本体中的上述部件容纳室与外部连通的第二通路,

在此定位件的头端设置有从该定位件突出的突起部分,

通过上述通路将上述功能部件插入至上述部件容纳室中,闭合上述定位件,由此,上述定位件的突起部分通过上述定位件开口从相对于其轴向近乎垂直的方向突出至上述通路中,接合在上述功能部件的通路一侧,

还包括:设置得能够相对于上述壳体从与其轴向垂直的方向上接触或分离的定位件折弯部件;

在通过上述通路将上述功能部件插入至上述部件容纳室中的同时、能够在轴向移动压进上述壳体的夹具;

通过上述压进夹具向上述定位件折弯部件移动、使上述定位件折弯部件接近上述壳体的相对位置控制装置。

作为压进夹具来说,包括高刚性的直线状夹具、或者按照通路的形状能够发生弹性变形的直线状夹具。

定位件折弯部件是通过与定位件接触赋予其机械力的部件。当与定位件接触时,由于担心在定位件折弯部件和定位件的表面之间产生滑动,所以更优选此定位件折弯部件具有能够降低此滑动的结构、构成和形状等。

相对位置控制装置,可以举出例如伺服电机和蜗轮齿轮组合构成的移动装置。此移动装置可以通过手动操作控制,也可以用计算机等控制。

按照本发明,能够确实地把功能部件安装在壳体上。

(13)如上所述的壳体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压进夹具与上述通路之间具有间隙,使得上述压进夹具与在上述通路内突出的定位件突起部分互不干涉。

按照本发明,即使定位件的突起部分突出至通路内,压进夹具和突起也互不干涉,能够平滑地把功能部件安装到壳体本体中。

(14)一种将功能部件安装到壳体中的壳体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壳体包括:壳体本体;在此壳体本体内部形成的部件容纳室;此部件容纳室和外部连通的通路;形成于上述壳体本体并与上述通路连通的定位件开口;设置于上述壳体本体并开闭上述定位件开口的定位件和使形成于上述壳体本体中的上述部件容纳室与外部连通的第二通路,

在此定位件的头端设置有从该定位件突出的突起部分,

包括:将功能部件安装在压进夹具的头端、通过上述通路将上述功能部件插入到上述部件容纳室的功能部件插入工序;

通过闭合上述定位件、使上述定位件的突起部分通过上述定位件开口、从与上述通路近乎垂直的方向突出并接合在上述功能部件的通路一侧的定位件插入工序。

按照本发明,能够确实地将功能部件在安装壳体上。

(15)一种将功能部件安装到壳体中的壳体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壳体包括:壳体本体;在此壳体本体内部形成的部件容纳室;此部件容纳室和外部连通的通路;形成于上述壳体本体并与上述通路连通的定位件开口;设置于上述壳体本体并开闭上述定位件开口的定位件和使形成于上述壳体本体中的上述部件容纳室与外部连通的第二通路,

在此定位件的头端设置有从该定位件突出的突起部分,

包括:将功能部件安装在压进夹具的头端、通过上述通路将上述功能部件插入到上述部件容纳室的功能部件插入工序;

预先配置能够相对于上述壳体从与其轴向垂直的方向上接触或分离的定位件折弯部件、利用上述压进夹具使上述壳体向着上述定位件折弯部件移动的壳体并进工序;

通过使上述定位件折弯部件向着上述壳体接近、使得上述定位件折弯部件接近上述壳体从而闭合上述定位件的定位件折弯工序。

按照本发明,能够确实地将功能部件在安装壳体上。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方式的连接件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壳体的立体图。

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

图4是图2的B-B’剖视图。

图5是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壳体中插入定位件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6是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壳体的放大剖视图。

图7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压进夹具和功能部件之间关系的立体图。

图8是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插座连接件的壳体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壳体组装装置的剖视图。

图10A是表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壳体中安装功能部件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0B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壳体定位件开始闭锁状态的剖视图。

图10C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壳体定位件完全闭锁状态的剖视图。

图11A是本发明的第一变形例的壳体的侧面图。

图11B是本发明的第一变形例的壳体的正面图。

图12A是本发明的第二变形例的壳体的侧面图。

图12B是本发明的第二变形例的壳体的正面图。

图13A是本发明的第三变形例的壳体的侧面图。

图13B是本发明的第三变形例的壳体的正面图。

图14A是本发明的第四变形例的壳体的侧面图。

图14B是本发明的第四变形例的壳体的正面图。

图15是本发明第五变形例的壳体的立体图。

图16是图15的C-C’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

[连接件结构的构成]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件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连接件结构1由插头连接件100、与此插头连接件100接合的插座连接件30、作为在这些连接件彼此分界处中配置的功能部件的密封环40构成。此插头连接件100包括作为壳体的连接件壳体10和安装在此连接件壳体10中的插头接点组件70。

插座连接件30包括插座连接件壳体50和安装在此插座连接件壳体50中的插座接点组件80。

插头接点组件70包括:制成防水结构的导线78、在此导线78的头端形成的插头接点72、在此插头接点72和导线78的接触部分形成的压接部74、及设置在此压接部74靠导线78一侧的线端密封件76。

插座接点组件80包括:制成防水结构的导线88、在此导线88的头端形成的插座接点82、在此插座接点82和导线88的接触部分形成的压接部84、及设置在此压接部84靠导线88一侧的线端密封件86。

如图2所示,连接件壳体10由包括四角形筒状的壳体本体12和连接在此壳体本体12的一端的稍细的圆筒状的套筒14构成。此连接件壳体10具有壳体本体12侧的连接件开口13和套筒14侧的电线开口15。在连接件壳体10的内部,由电线开口15插入的插头接点组件70和由连接件开口13插入的插座接点组件80连接在一起。

在壳体本体12上彼此相对置的两面,分别形成向面的外方延伸的定位件16。这就是说,这些定位件16向图2中的左右方向延伸,而且左右的形状是相同的。因此,在下面只说明左侧的定位件16,而右侧的定位件16是同样的。

定位件16与壳体本体12设置为一体,可以使后面所述的定位件开口26开闭。定位件16是具有两根近乎平行延伸的框架和在这两根框架的头端互相连接的连接框架的U字形状。在定位件16头端的连接框架上设置有突起部分18。而在定位件16的基部,设置有能够转动的铰链33。此铰链33沿着壳体本体12延伸的方向能够转动,从此壳体本体的轴向观察,设置在壳体本体12的近乎中央。

由铰链33到定位件16的突起部分18的长度等于由铰链33到定位件开口26的长度。

突起部分18由板厚比较薄的近乎矩形的板材制成,在与定位件16的框架相交叉的方向上延伸。此突起部分18插入在后面叙述的定位件开口26中。在突起部分18头端的图2中左侧,设置有棱台20。当此棱台20塞入使定位件16闭合的定位件开口26中时,与在后面将要叙述的开口内侧边缘部27(参照图5)接合,具有防止脱出来的功能。

在壳体本体12上形成容纳定位件16的凹部24。此凹部24形成沿壳体本体12的轴向延伸的门型形状。

在凹部24中形成了容纳框架定位件16的定位件开口26。此定位件开口26内侧的末端边缘,成为开口内侧边缘部27。

被壳体本体12的凹部24包围的部分,形成了近乎矩形的隆起部分22。此隆起部分22由凹部24向外侧突出。在此隆起部分22上,形成一个倾斜部分,越靠近连接件开口13一侧越向着定位件开口26的方向向下倾斜。由于有这个倾斜部分,当把定位件16插入定位件开口26中时,不会受到阻挡,能够顺利地插入。

由于在此凹部24中容纳定位件16,使得隆起部分22的外表面和定位件16的外表面与壳体本体12的外周面形成连续的面。

在壳体本体12的没有设置定位件16的侧面当中,在其一边(图2中的上方),在连接件开口13附近形成扩张部分28。与此扩张部分28相对应,连接件开口13也被扩张。

在壳体本体12的内部,沿着其轴向形成直达连接件开口13的多个槽部57。当插座连接件插入连接件开口13时,此槽部57与插座连接件30的外周面接合,能够一边防止插座连接件30转动,同时将其导入到壳体本体12的内部。

扩张部分28由壳体本体12的侧面一侧观察时呈U字的形状。在壳体本体12之中的由扩张部分28所包围的部分,形成连通壳体本体12内部的锁紧开口29。

此锁紧开口29之中的没有被扩张部分28包围的端缘成为边棱部分。此锁紧开口29和边棱部分,如在后面所说明的那样,能够锁住插入到连接件开口13中的插座连接件30。在图2中的锁紧开口29中可见到槽部57的一部分。

图3是图2中的连接件壳体10的A-A’剖视图,图4是连接件壳体10的B-B’剖视图。

在此连接件壳体10的电线开口15中,插入能够保持住连接件壳体10用的保持夹具270。在连接件壳体10的连接件开口13中,插入密封环40和安装此密封环40用的压进夹具218。

在壳体本体12中形成了密封环容纳室25和通路31,前者是作为容纳密封环40的部件容纳室,而后者沿着轴向将此密封环容纳室25与外部连通。在套筒14中,形成第二通路32,沿着轴向将密封环容纳室25与外部连通。

定位件开口26设置在夹持着通路31并互相相对置的位置上,而且与通路31相连通。此定位件开口26的位置,比容纳在密封环容纳室25中的密封环40的连接件开口13侧端部,更靠近连接件开口13一侧。

密封环40与密封环容纳室25的内表面接触,沿着密封环容纳室25的内周延伸的剖面近乎环状。优选密封环40对密封环容纳室和通路的压进力低到能够使密封环40顺利地插入和拔出的程度。密封环40是用橡胶一体形成的圆筒状部件,具有柔软性。密封环40的内周面由中央向两端侧扩开。为了提高密封环40的机械密封性,在内周面和外周面上形成多个环状的凹凸部分。作为用于密封环40的橡胶,可以举出NBR或硅橡胶,但更优选充油材料。

图5是在定位件16插入定位件开口26的状态下的连接件壳体10的A-A’部视图。

在图5中,通过使用压进夹具218从壳体本体12的连接件开口一侧压进,把密封环40配置在密封环容纳室中。

突起部分18从连接件开口13一侧的壳体本体12的内壁上突出。假设压进夹具的表面接近壳体本体12的内周面时,突起部分18和压进夹具会发生干涉,造成压进夹具的拔出不良、插入不良和突起的破坏等。因此,如图3所示,在突起部分18突出的部分,在压进夹具218和壳体本体12的通路31之间要设置有足够的间隙21。

如果闭合定位件16,使具有棱台20的突起部分18插入定位件开口26中,则此棱台20就与开口内侧边缘部27相接合。由此,维持定位件16的闭锁状态。同时如图5所示,突起部分1 8向壳体本体12的通路31突出,与密封环40的连接件开口13侧的端面接合,可防止密封环40从密封环容纳室25中脱落。此时,优选密封环40和突起部分18的接触压力高到能够防止密封环40拔出的充分接合的程度。此接触压力当然能够由定位件16突起部分突出的尺寸、形状等决定。

在图6上显示的是连接件壳体10的放大剖视图。在图7上显示的是表示用压进夹具218或插座连接件壳体50按压密封环40的状态的立体图。

下面,说明插座连接件壳体50,而压进夹具218也是同样的。在图6中,用压进夹具218或插座连接件壳体50把密封环40容纳在壳体本体12内的密封环容纳室中。在插座连接件壳体50的一个端面上形成压紧面220,在此压紧面220上形成突出的头端部54。

当用插座连接件壳体50压紧密封环40的端面时,其头端部54就插入密封环40的内部。随着头端部54插入密封环40内,密封环40被压紧扩张发生弹性变形。结果,在密封环40紧密地贴住头端部54的同时,与壳体本体12的密封环容纳室25也紧密地贴紧。由此,在密封环40和头端部54的分界面及密封环40和密封环容纳室25的分界面上的摩擦力都增大,不仅能够防止插座连接件壳体50脱落,而且能够确保插座连接件壳体50的机械密封性。

由于只靠密封环40的弹性力有时不能确实地保持住插座连接件壳体50,优选具有如下所述的锁紧结构。

如图7所示,密封环40的一个端面与插座连接件壳体50的压紧面220接触。图7描述了压紧面220比密封环40的外径更大的情况,实际上这是一个简化的平面。

让我们返回到图3或图4,在连接件壳体10的套筒14的电线开口15中,插入了壳体保持夹具270。此时,壳体保持夹具270的外周面与套筒14的通路32接触,而壳体保持夹具270的台阶部分274与套筒14的电线开口15一侧的端面接触。由此,防止壳体本体12的轴向、或与此轴向相垂直的方向的位置偏移,能够保持壳体本体12的位置。

在图8上显示的是插座连接件30的插座连接件壳体50的立体图。插座连接件壳体50呈筒状,具有插入插座接点组件80的电线开口51和在其相反面的连接件开口55。

插座连接件壳体50在连接件开口55一侧具有连接件防水密封部分53。如图6所示,当此插座连接件壳体50插入到连接件壳体10当中时,密封环容纳室25和连接件防水密封部分53就夹持住密封环40。

插座连接件壳体50在电线开口51一侧具有弹簧部件59。这个弹簧部件59沿着插座连接件壳体50的外周面由插座连接件壳体50的电线开口51一侧向着连接件开口55一侧延伸。在弹簧部件59的头端形成一个隆起部分58。通过弹簧部件59发生弹性变形,此隆起部分58向着插座连接件壳体50外周面的外向具有弹力。

在隆起部分58的连接件开口55一侧,形成了向着连接件开口55一侧下降的倾斜面。在隆起部分58的电线开口51一侧,形成了与插座连接件壳体50外周面相垂直的阶梯状端面。

在插座连接件壳体50的外周面上形成多个沿轴向延伸的突起部分56。这些突起部分56与连接件壳体10的槽部57接合。由此,在防止插座连接件壳体50和连接件壳体10互相转动的同时,还能够引导插座连接件的插入。

当把插座连接件壳体50插入连接件壳体10中时,此隆起部分58就沿着连接件壳体10的扩张部分28移动,由锁紧开口29露出。当使插座连接件壳体50插入特别深时,隆起部分58的阶梯状端面就与锁紧开口29的边棱部分接合。由此,就能够确实地防止插座连接件30拔出。

参照图1说明组装以上的连接件结构1的顺序。首先,在连接件壳体10的电线开口15中插入插头接点组件70,形成插头连接件100。然后在插座连接件壳体50的电线开口51中插入插座接点组件80,形成插座连接件30。

接着,在插座连接件上安装密封环40,在此状态下,把插座连接件30插入至连接件壳体10的连接件开口13中。然后闭合定位件16,将突起部分18插入定位件开口26中,保持住密封环40。

[壳体组装装置的结构]

在图9上显示的是在连接件壳体10中安装密封环40的壳体组装装置200的示意图。

此组装装置200包括:下部框架204、由此下部框架204的两端并与下部框架204垂直地伸出的纵向框架202、和能够沿着此纵向框架202移动的上部框架206。在纵向框架202的顶端设置有控制上部框架206移动的末端构件203。

在上部框架206的近乎中央,设置有向下部框架204方向延长的上模具保持杆208,在此上模具保持杆208的头端固定有上模具机构。

此上模具机构包括:上模具240、固定在此上模具240上并覆盖住上模具保持杆208的套筒210、和设置在此套筒210内的弹性部件,在此是弹簧部件214。

此套筒210制造得能够沿着上模具保持杆208移动,具有与上模具保持杆208的端面212相对向的顶接面216。在套筒210的头端安装有压进夹具218。通过未图示的限位器使套筒210不会从上模具保持杆208上脱出。

此弹簧部件214与上模具保持杆208的端面212接触,将套筒210的顶接面216向着下部框架204弹压。此弹簧部件214配置在套筒210的内部,与上模具保持杆208的端面212和套筒210的顶接面216都保持接触。

通过此弹簧部件214弹性变形来调节上模具保持杆208对上模具240的压力,使其不会过大。

在上模具240的外周端部设置有向着下部框架204伸出的臂部242,在这些臂部242的头端形成倾斜面244。倾斜面244与在后面叙述的下模具250的倾斜面252组合,构成相对位置控制装置251。

在纵向框架202的下部框架204一侧,分别设置有连接框架260。在连接框架260上,在与上模具240相对向的位置上设置有一对下模具250。

这一对下模具250分别能够在与纵向框架202相垂直的方向上移动。也就是说,这些下模具250能够在连接框架260上滑动。

在这一对下模具250的近乎中央形成连接件壳体10插通的插通孔,在此插通孔一侧的角部形成作为定位件折弯部件的定位件折弯部分254。在各下模具250的外周端部,形成倾斜面252,与上述的倾斜面244组合,构成相对位置控制装置251。

在下部框架204上设置有:与下模具250近乎中央相对向设置的下套筒280;配置在此下套筒280内部的弹性部件、在此即第二弹簧部件282;及塞入下套筒280的壳体保持夹具270。

下套筒280沿着上模具保持杆208配置,被下部框架204的下套筒280包围的部分成为上面284。

壳体保持夹具270插入到连接件壳体10的电线开口15中,使得保持住连接件壳体10。

第二弹簧部件282的上端与壳体保持夹具270的下端面272相接触。通过第二弹簧部件282弹性变形来调节下部框架204对壳体保持夹具270的按压力,使之不会过大。

下面参照图9和图10A~10C说明在连接件壳体10中组装密封环40的工序。在下面的说明中,将上部框架206一侧称为“上方”,将下部框架204一侧称为“下方”。

首先,充分向上方移动上模具240,把连接件壳体10安装在壳体保持夹具270中。使连接件壳体10的定位件16处于开的状态。配置下模具250,使定位件折弯部分254在定位件16的更下方。

然后,将上模具240向下方移动,将安装密封环40的压进夹具218插入至连接件壳体10的连接件开口13中。如图10A所示,由此完成了密封环的安装。

此时,下模具250的定位件折弯部分254仍然处于定位件16的更下方的位置。

接着,上模具240再向下方移动。如此一来,通过压进夹具218、密封环40及连接件壳体10,将壳体保持夹具270向下弹压。

此时,弹簧部件214、282分别发生弹性变形,通过预先分别调节其弹性系数,使连接件壳体10相对于下模具250向下方相对移动。

如图10B所示,通过此相对移动,使定位件16被下模具250的定位件折弯部分254压向上方,成为闭合的状态。同时,上模具240与下模具250接近,上模具240的倾斜面244和下模具250的倾斜面252接触。

然后,再使上模具240向下移动。如此一来,上模具240的倾斜面244和下模具250的倾斜面252开始滑动,各下模具250开始向中央侧移动。如图10C所示,由此,定位件16被定位件折弯部分254在水平方向压紧,使其完全闭合。

最后,上模具240再向上方移动,取出连接件壳体10。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了分成两块的下模具250,但不限于此,只要是能够沿着连接框架260移动的结构都是可以的。在上模具240向下方高速移动的情况下,由于通过定位件折弯部分254压紧定位件16,可以预期定位件16在惯性力作用下能够完全闭合定位件开口26,因此下模具250也不一定必须是能够滑动的。

本发明并不限于如上所述的实施方式,在凡是能够实现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任何变化、改良等都包括在本发明中。在以下变形例的说明中,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件赋予同一符号,省略或者简化其说明。

在图11A和图11B中,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变形例的连接件壳体110。此连接件壳体110在定位件116没有形成环状这一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因此,按照本变形例,连接件壳体110的互相牵连较少,可提高操作性。

在图12A和图12B中,表示的是本发明的第二变形例的连接件壳体120。此连接件壳体120,其定位件126向壳体本体12的圆周方向延伸,在这一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在图13A和图13B中,表示的是本发明的第三变形例的连接件壳体130。此连接件壳体130,其定位件136能够相对于连接件壳体130的表面垂直地移动,在这一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在图14A和图14B中,表示的是本发明的第四变形例的连接件壳体140。此连接件壳体140,其定位件146和壳体本体12制成分开的两件,在这一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在图15和图16中,表示的是本发明的第五变形例的连接件壳体190。此连接件壳体190,其定位件196只制作一个,在这一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这就是说,壳体本体12被制成近乎立方体状。在壳体本体12的一个侧面上,设置有能够开闭的定位件196。在壳体本体12上形成凹部180,当把定位件196闭合时,就与此定位件196接触。在凹部180上,形成定位件开口184,在其中插入定位件196的突起部分18。

在壳体本体12的内部形成部件容纳室,从此部件容纳室开始形成与一个端面连通的通路189。此通路189的外部侧制成接点开口188。

按照本变形例,将作为功能部件的接点182插入至接点开口188中,配置在部件容纳室中。此后,当闭合定位件196时,定位件196的突起部分18插入至定位件开口184中,此突起部分18突出到通路189中,与接点182结合,从而保持住接点182。

按照本发明的壳体、壳体组装装置、壳体组装方法及具有壳体的连接件结构,具有如下的效果。

将定位件的突起部分从相对于其轴向近乎垂直的方向突出至通路中。由此,即使发生功能部件在通路内进行轴向移动这等情况而按压突起部分,由于突起部分在相对于其能够移动的方向近乎垂直的方向上被压住,定位件的突起部分就不会从功能部件中脱出。因此,可防止功能部件通过通路跑出,能够起到所谓锁紧机构的作用,确实地保持住功能部件。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