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电梯轿厢、具有这种电梯轿厢的电梯和安装这种电梯的方法

电梯轿厢、具有这种电梯轿厢的电梯和安装这种电梯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轿厢(1)、一种具有这种电梯轿厢(1)的电梯(100)和一种安装这种电梯(100)的方法。所述电梯轿厢(1)具有一个空间体(5),所述空间体用于容纳有待输送的人员和物品并且所述电梯轿厢(1)具有承载体(10),所述承载体用于吸收在对人员或物品进行输送时作用于空间体的力。空间体(5)悬挂在承载体(10)上。承载体(10)由两个侧框(11、12)构成,所述侧框架通过至少一个顶框(13)以力矩刚性的方式被相互连接在一起。本发明还涉及安装有电梯轿厢(1)的电梯(100)和用于将所述电梯(100)安装在大楼(200)内的方法。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48856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4-04-1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申请/专利号CN03155040.1

  • 申请日2003-08-26

  • 分类号B66B11/02;

  • 代理机构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王仲贤

  • 地址 瑞士赫尔基斯威尔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5:13:5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3-10-30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B66B11/02 授权公告日:20060419 终止日期:20120826 申请日:20030826

    专利权的终止

  • 2006-04-19

    授权

    授权

  • 2004-06-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4-04-1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轿厢、具有这种电梯轿厢的电梯和安装这种电梯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EP 0 972 738中披露了一种电梯轿厢,所述电梯轿厢具有底框,在底框的左右两侧附加安装有两个侧框。一个用于容纳有待运送的人员以及物品的空间被一薄壁外罩环围并构成一空间体。所述空间体安装在底框上。为了使电梯轿厢具有充分的刚性,底框是必不可少的。在对人员或物品进行输送时产生的作用力由空间体通过底框被传递给两个侧框并从两个侧框传递给导轨。

这种电梯轿厢的缺点是电梯轿厢在地板范围内结构尺寸不太紧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梯轿厢,所述电梯轿厢在地板范围具有非常紧凑的结构尺寸。同时电梯轿厢具有很高的刚性。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以简单、迅速和不太复杂的方式对电梯的安装。本发明最后一个目的在于降低电梯的制作成本和整个大楼的建筑成本。

所述目的的实现方案是:

一种电梯轿厢,具有一个用于容纳有待输送人员或物品的空间体和一个用于吸收在输送人员或物品时产生的所有力的承载体,所述空间体包括至少一个地板件,其特征在于,电梯轿厢的地板深度与地板件厚度相符。

一种电梯,具有至少一个电梯轿厢,所述电梯轿厢由一个用于容纳有待输送的人员或物品的空间体和一个用于吸收在输送人员或物品时产生的所有的力的承载体构成,所述电梯在一电梯竖井内移动,其特征在于,电梯竖井底部在地板底侧的上面。

一种用于在电梯竖井中安装电梯轿厢的方法,所述电梯轿厢由一个用于容纳有待输送的人员或物品的空间体和一个用于吸收在输送人员或物品时产生的所有的力的承载体构成,所述空间体具有至少一个地板件,其特征在于,将承载体设置在电梯竖井内,对承载体进行提升并将空间体悬挂在承载体上,所述电梯轿厢的地板深度与地板件的厚度相符。

通过本发明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安装在大楼内的电梯的电梯轿厢的占用的面积和空间。其中对建筑物内供电梯使用的整个面积和空间都做了考虑:特别是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轿厢地板下面的占用空间。

用于输送在轿厢厢内的人员或物品的轿厢地板与电梯轿厢的最低点之间的电梯轿厢厚度被定义为电梯轿厢的地板深度。

竖井井坑的深度穿过建筑物地板的电梯竖井的范围被定义为竖井井坑。由于在进行大楼的主体建筑时就必须对在地板上设置竖井坑采取相应的措施,所以该深的专用的竖井坑将导致附加的费用。

根据本发明实现了将电梯轿厢从功能上分成空间体和承载体。空间体用于容纳有待输送的人员和物品。承载体用于吸收在输送人员和物品时所有作用在空间体的力。

对空间体几乎不必进行最佳化的设计并且主要由一个用于容纳有待输送的人员和物品的空间构成,所述空间被一薄壁的外罩环围。空间体最好由至少一个地板件、至少一个壁件和至少一个顶件构成。空间体的面向建筑物地板的下端被定义为地板件。背离建筑物地板的空间体的上端被定义为顶件。壁件位于地板件和顶件之间。地板件的上侧最好形成电梯轿厢的轿厢地板。最好采用至少一个结构件对空间体的机械结构进行增强。

承载体最好包括至少一个顶框和至少两个侧框,所述顶框和侧框用于吸收在对人员和物品进行输送时产生的所有的力。对导向装置和安全制动器以节省空间的方式固定在侧框上,其中有待消除的力被高效地传递给导轨。顶框最好以力矩-刚性(moment-stiff)的方式分别与每个侧框的上端连接。侧框与建筑物地板相背端被定义为侧框的上端。

根据本发明的一有益的实施方式,空间体被悬挂在电梯轿厢的顶框上。空间体最好类似于吊架被悬挂在承载体上。所述空间体在承载体上的悬挂系指型面配合和/或过盈配合固定,通过此固定所有在输送人员或物品时作用在空间体上的力被传递给承载体。因此本发明与已有技术的区别在于,底框是多余的。电梯轿厢最好不具有底框并因此具有等于地板件厚度的最小的地板深度。框架件占用的结构空间的延伸不低于空间体。由于功能的分离,因而在电梯竖井内安装电梯既简单又迅速。

附图说明

图1为电梯轿厢的部件分解图和

图2为具有按照图1所示的电梯轿厢的电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电梯轿厢1的部件的分解图。电梯轿厢1由一个空间体5和一个承载体10构成。空间体5用于容纳有待输送的人员或物品。承载体10用于吸收在输送人员或物品产生的所有的力。空间体5设置在承载体10内。空间体5最好仅悬挂在承载体10内。因此需要占用结构空间的框架部件不会延伸不超过空间体5的下面。

空间体5主要由一个容纳有待输送的人员或物品的空间构成。所述空间由一个薄壁外罩环围。空间体5最好由至少一个地板件6、至少一个壁件7、7’和至少一个顶件8构成。一个壁件作为至少一个轿厢门,人员或物品通过所述轿厢门进入或被送入空间内。地板件6最好具有一体并且坚固的结构,从而使有待输送的人员或物品可以可靠地站在或被放置在地板件上。

空间体5具有选用的结构件9、9’、9”、9。所述结构件对空间体5的机械结构进行增强并用于将在输送人员或物品时作用于空间体5的所有的力作为拉力从地板件6传递到顶件8上。结构件9、9’、9”、9最好作为扁平的型件安装在空间体5的外面,并且所述结构件将地板件6以及顶件8相互机械连接。当然结构件9、9’、9”、9也可以安装在空间体5的内部。结构件9、9’、9”、9最好设置在空间体5的边棱和角范围内。这种结构件9、9’、9”、9可以是非常扁平的并因而仅占用很小的空间。由地板件6、壁件7、7’、顶件8和结构件9、9’、9”、9构成的空间体5最好基本完全设置在承载体10内,而且并不突出于承载体l0的外轮廓。空间体5最好由标准化的预制件,例如由型件制成。基于对本发明的理解,专业人员可以采用实现结构件的各种变型方案。因而也可以将结构件设计成带或缆索,所述结构件应至少局部地对空间体进行环绕。

承载体10具有至少一个顶框13和至少两个侧框11、12。顶框13最好与两个侧框11、12以力矩刚性(moment-stiff)的方式进行连接。侧框具有上端和下端。侧框的与建筑物的地板相背的端被定义为侧框的上端。侧框的下端面向建筑物的地板。顶框13最好设置在第一侧框11和第二侧框12之间。顶框13分别与每个侧框11、12的上端连接并通过上端将两个侧框11、12相互连接在一起。顶框13和侧框11、12最好是标准化的预制件,例如型件。所述型件例如主要由分别具有较大数量的安装孔的U形金属板材构成。预成型的安装孔在安装电梯轿厢1时可以实现对其它部件的应用,而不必在工地对金属板材进行再加工。

在承载体10上可以设置其它的增强件。在承载体10上可以设置至少一个横梁或至少一个桁架。用于连接侧框11、12与顶框13的增强件被定义为横向件。用于增强顶框13或侧框11、12的件被定义为梁。可以将一选用的,但在本发明中非必要的底框设置在每一侧框11、12的下端并将两个侧框11、12的下端以扭矩刚性(torsionally stiff)的方式连接。

顶框13最好具有至少一个用于悬挂空间体5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可以具有任意的设计结构,例如固定件由螺丝连接构成。空间体5最好直接悬挂在顶框1 3上。空间体5最好利用顶件8和/或结构件9、9’、9”、9悬挂在顶框13上。采用此方式顶框13将所有在输送人员或物品时作用在被悬挂的空间体5的力作为拉力传递给两个侧框11、12上。基于对本发明的理解,专业人员可以采用各种将空间体悬挂在承载体上的变型方案。因而可以在将空间体悬挂在顶框13的同时也附加悬挂在两个侧框11、12中的至少一个侧框上。还可以选择性地将至少一个中间件设置在顶件8与顶框13之间。这样一种中间件用于消除例如乘坐电梯的人员感觉非常不舒服的或对于被输送的物品不利的空间体5与承载体10之间的震动或固体声。

侧框11、12将输送人员或物品时由被悬挂的空间体5作用在顶框13上的力传递给至少一根导轨上。每个侧框11、12通过至少一个导向靴111、121沿导轨被导向。另外每个侧框11、12具有一个安全制动器器112、122。

图2为图1所示的具有一个电梯轿厢的电梯100的部分的示意图。电梯轿厢1最好通过侧框11、12与至少一根导轨101连接。导轨101以已知的方式被设置在建筑结构200内或建筑结构200上。导轨101最好作为垂直的导轨设置在电梯竖井201内。电梯竖井201是建筑结构的一部分,所述部分为烟囱状并且无中断地从建筑结构200的最下层延伸到最上层。电梯轿厢1通过提升缆索102被驱动装置移动。驱动装置最好设置在电梯竖井201的上面的区段内。例如提升缆索102固定在顶框13上。就提升缆索102和驱动装置而言涉及的一种通常在电梯技术中采用的提升缆索及驱动装置。电梯100不必非得安装在建筑结构的电梯竖井201中,也可以安装在建筑结构200的外面。对此,专业人员可以采取各种变型方案。

如图2所示,电梯轿厢1位于建筑结构200的最下层202。最下层202直接贴邻建筑结构200的地板B。地板B例如由混凝土构成并构成基底,即建筑物200的最低点。地板B的上侧在最下层202的范围内作为楼层地板204。在最下层202的范围内和在电梯竖井底部203范围内的地板B的下侧在标高N上。

为被输送的人员或物品设有进入电梯轿厢1的入口。在图2所示的电梯100的实施方式中为被输送的人员或物品设置的入口用登梯箭头和离梯箭头示意示出。在楼层地板204的登梯标高Z实现被输送人员或物品的进入。被输送人员或物品的安全进入的条件是楼层地板204和轿厢地板在相同的进入标高Z上。最好由空间体5的地板件6的上侧构成轿厢地板。

为了满足被运送人员或物品的安全登梯的条件,必须对电梯轿厢移动,使其低于楼层地板204标高一个其地板深度T值。电梯轿厢1的地板深度T由地板件6的厚度以及作为选用件的底框的厚度构成。根据图2所示的电梯的实施方式,由于电梯轿厢1的地板深度T,所以楼层地板201和电梯竖井底部203在不同的标高上。电梯轿厢1的地板深度T最好应是最小的。地板深度T最好与地板件6厚度相符。这种小的地板深度T被定义为最小的地板深度T,从而不必设置深的竖井井坑,其中电梯竖井底部203的延伸低于地板B。另外,地板B的底侧在最低的楼层202和电梯竖井201的范围内在同一标高N上。

电梯轿厢1的部件至少部分是由金属或塑料制成的。电梯轿厢1的部件最好由具有相应的厚度和质量的钢板制成。但为了降低重量也可以采用轻金属。电梯轿厢1的部件的连接是通过已知的过盈、材料或型面连接方式实现的。电梯轿厢1的部件优选相互可拆卸的连接。例如对电梯轿厢1的部件相互用螺钉连接或铆接。另外,电梯轿厢1的部件的尺寸应足以可以设置安装孔。就刚性和强度而言,电梯轿厢1的部件的尺寸设计应使电梯轿厢的部件作为用于在其上固定的配件、机械组件以及诸如门驱动装置、门导轨、门槛、挡板、楼层显示器、呼叫按钮、照明灯、装饰件、检测信号机等的坚固的悬臂。根据电梯轿厢1的一优选的实施方式,电梯轿厢1是具有侧入口的背囊式轿厢。

为了将电梯100安装在建筑物200的电梯竖井201内,空间体5被悬挂在承载体10内。该安装优选以下述多个方法步骤实现:

在第一个方法步骤中将至少一根导轨101安装在电梯竖井201内,将电梯100的驱动装置安装在机房内并将提升缆索102固定在驱动装置上。

在第二个方法步骤中将侧框11、12与顶框13扭矩刚性地连接成承载体10。最好将侧框11、12放置在电梯竖井底部203。在此位置侧框11、12相互以顶框13的宽度间隔平行设置并且每个侧框11、12利用至少一个导向靴111、121贴靠在导轨101上。顶框13固定在提升缆索102上并且顶框13被驱动装置提升到侧框11、12之间的固定高度上。在该位置将顶框13与侧框11、12连接在一起。

在第三方法步骤中将顶件8和/或结构件9、9’、9”、9悬挂在顶框13或至少一个侧框11、12上。将壁件7、7’和地板件6安装在被悬挂的顶件8或结构件9、9’、9”、9上。将顶件8和结构件9、9’、9”、9、壁件7、7’和地板件6相互连接成一个空间体5。接着将配件、机械组件以及电气功能组安装在电梯轿厢1上。

基于对本发明的理解,专业人员可以采用安装电梯的各种变型方案。例如可以将一个空间体5仅利用顶件8悬挂在项框13上,接着安装壁件7、7’和地板件6并且最后用结构件9、9’、9”、9对该结构进行增强和加固。例如可以将壁件7、7’或地板件6与侧框11、12连接。最后,可以将底框固定在侧框11、12上和/或安装在地板件6上。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