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异丙酚口服麻醉药及其制备方法

异丙酚口服麻醉药及其制备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异丙酚口服麻醉药,该口服麻醉药中含有异丙酚溶质1%~20%,余为辅料。本发明将1%~20%含量的异丙酚药物将异丙酚制成不同的口服制剂,通过胃肠道,发现异丙酚能对小鼠产生镇定、催眠和麻醉作用,异丙酚药物用于制备口服麻醉药,使得通常必须静脉给药的异丙酚经过口服同样可以达到镇定、催眠和麻醉的效果。本发明克服了静脉给药使用不方便、安全范围小,注射过快可产生呼吸和循环抑制及注射部位疼痛等不良反应的缺陷。为临床更为广泛、安全和方便的使用异丙酚提供了新的给药途径。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69858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5-11-2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西安力邦制药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0510042739.X

  • 发明设计人 徐礼鲜;陈涛;刘红;王惠霞;

    申请日2005-05-30

  • 分类号A61K31/05;A61K9/107;A61K9/127;A61K9/48;A61P23/00;

  • 代理机构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李郑建

  • 地址 710075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二路18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6:42:2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09-04-08

    授权

    授权

  • 2006-01-18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5-11-2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用药品系列,涉及一种药物给药途径及相关制剂,特别是涉及异丙酚口服麻醉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异丙酚(propofol)是一种新型静脉麻醉药,主要用于全身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近年来也广泛用于门诊短小手术,胃肠镜查、人工流产等无痛治疗,其优点是快速、短效、苏醒迅速而完全,持续输注后无蓄积作用等特点。但静脉给药使用不方便、安全范围小,注射过快可产生呼吸和循环抑制及注射部位疼痛等不良反应,给临床安全使用带来一定的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异丙酚通过口服给药的麻醉药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异丙酚口服麻醉药中含有异丙酚溶质1%~20%,余为辅料。并制成脂肪乳制剂或脂质体制剂或脂肪乳冻干粉肠溶胶囊制剂。

本发明将1%~20%含量的异丙酚药物通过胃肠道,发现异丙酚能对小鼠产生镇定、催眠和麻醉作用,异丙酚药物用于制备口服麻醉药,为临床更为广泛、安全和方便的使用异丙酚提供了新的给药途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发明人给出的实施例和动物实验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一、异丙酚口服麻醉药制剂制备实施例

本发明对所列异丙酚口服制剂进行了验证。在本发明的工艺和条件下,异丙酚药物的用量在可以起到镇定、催眠和麻醉作用含量范围内的任一用量都保证可以制成稳定的最终产品。

实施例1:异丙酚脂肪乳制剂的制备

处方1:

    名  称    重含量(%)    投料量    卵磷脂    1.25    12.5g    大豆油    10    100ml    异丙酚    1.0    10g    注射用水    余量    合计    100    1000ml

处方2:

    名  称  重含量(%)    投料量    卵磷脂    1.5    15.g    大豆油    10    100ml    异丙酚    10.0    100g    注射用水    余量    合  计    100    1000ml

处方3:

    名称    重含量(%)    投料量    卵磷脂    2.0    20g    大豆油    20    200ml    异丙酚    20.0    200g    注射用水    余量    合计    100    1000ml

制法:将处方量的卵磷脂、异丙酚和大豆油混溶,在电磁搅拌帮助下,边搅拌边加热至45℃,使卵磷脂完全溶解。在剪切机高速搅拌(3000转/分钟)的状态下将卵磷脂-异丙酚-大豆油混合溶液缓慢的加入到800ml注射用水中,在氮气保护的条件下继续搅拌30分钟,即得异丙酚药物初乳液。异丙酚药物初乳液经过均质机或乳化机反复均质7-10次,得到粒径280-350nm的异丙酚脂肪乳制剂,并以适量的注射用水作补充液,使得最终乳液的体积为1000ml。分装至特定的西林瓶或安醅瓶中。

此处的实例仅仅列出了1%、10%、20%含量的异丙酚脂肪乳制剂的制备方法,但是经验证结果证明该制备工艺适用于从1%到20%异丙酚任一浓度含量的制剂。

实施例2:异丙酚脂肪乳冻干粉肠溶胶囊制剂的制备

处方1:

    名  称  重含量(%)    投料量    卵磷脂  6.5    13g    大豆油  45    90g    异丙酚  5.0    10g    甘露醇  16.5    33g    乳糖  20    40g    微粉硅胶  6    12g    硬脂酸镁  1    2g    注射用水    800ml    合计  100    200g

处方2:

    名  称  重含量(%)    投料量    卵磷脂  5    10g    大豆油  30    60g    异丙酚  10.0    20g    甘露醇  20    40g    乳糖  25    50g    微粉硅胶  8    16g    硬脂酸镁  2    4g    注射用水    800ml    合计  100    200g

处方3:

    名  称  重含量(%)    投料量    卵磷脂  5    10g    大豆油  45    90g    异丙酚  20.0    40g    甘露醇  15    30g    乳糖  10    20g    微粉硅胶  6    12g    硬脂酸镁  1    2g    注射用水    800ml    合  计  100    200g

制法:将处方量卵磷脂、异丙酚和大豆油混溶,在电磁搅拌帮助下,边搅拌边加热至45℃,使卵磷脂完全溶解。在剪切机高速搅拌(3000转/分钟)的状态下将卵磷脂-异丙酚-大豆油混合溶液缓慢的加入到800ml注射用水中,在氮气保护的条件下继续搅拌30分钟,即得异丙酚药物初乳液。异丙酚药物初乳液经过均质机或乳化机反复均质7-10次,得到粒径280-350nm的异丙酚脂肪乳溶液。将甘露醇和乳糖加入到异丙酚脂肪乳中搅拌使溶解,然后冷冻干燥,除去水分,将内容物收集,加入微粉硅胶和硬脂酸镁,搅匀,装入0号肠溶胶囊,即得。此处的实例仅仅列出了5%含量的异丙酚脂肪乳冻干粉肠溶胶囊制剂的制备方法,但是申请人的验证结果证明该制备工艺适用于从1%到20%异丙酚任一浓度含量的制剂。

实施例3:异丙酚脂质体制剂的制备

处方:

    名  称    重含量(%)    投料量(g)    卵磷脂    70    70    胆固醇    20    20    异丙酚    10    10    注射用水    适量
    合计    100    100g

制法:将处方量卵磷脂、胆固醇、异丙酚溶于20ml乙醇中,在电磁搅拌器上,边搅拌边加热至45℃,使之完全溶解,放凉;然后在剪切机高速搅拌(3000转/分钟)的状态下将混合溶液缓慢地加入到150ml注射用水中,在氮气保护的条件下继续搅拌30分钟,即得多相脂质体药物溶液。将该脂质体药物溶液反复用超滤器超滤除去有机溶剂,并以0.9%氯化钠溶液作补充液,最终超滤液的体积为100ml。将超滤液经挤压器用5层200nm的膜反复挤压,得到粒径250±40nm的大单室单相脂质体药物溶液。加入适量的注射用水,超滤灭菌,无菌分装。

实施例4:异丙酚脂肪乳冻干粉肠溶胶囊的制备

处方:

    名  称    重含量(%)    投料量(g)    卵磷脂    40    40    胆固醇    10    10    异丙酚    10    10    甘露醇    10    10    乳糖    25    25    微粉硅胶    4    4    硬脂酸镁    1    1    合计    100    100g

制法:将处方量卵磷脂、胆固醇、异丙酚溶于20ml乙醇中,在电磁搅拌器上,边搅拌边加热至45℃,使之完全溶解,放凉;然后在剪切机高速搅拌(3000转/分钟)的状态下将混合溶液缓慢地加入到150ml注射用水中,在氮气保护的条件下继续搅拌30分钟,即得多相脂质体药物溶液。将该脂质体药物溶液反复用超滤器超滤除去有机溶剂,并以0.9%氯化钠溶液作补充液,最终超滤液的体积为100ml。将超滤液经挤压器用5层200nm的膜反复挤压,得到粒径250±40nm的大单室单相脂质体药物溶液。将处方量的甘露醇和乳糖加入到脂质体药物溶液中搅拌使溶解,然后冷冻干燥,除去水分,将内容物收集,加入处方量的微粉硅胶和硬脂酸镁,搅匀,装入0号肠溶胶囊,即得。

实施例5:异丙酚分散剂的制备

处方:

    名  称    含量(%)    投料量(g)    乳化剂    5    10    胆酸    4    8    油酸    5    10    异丙酚    5    10    维生素E    1    2    乳糖    5    10    注射用水    适量    合计    100    200

制法:将处方量乳化剂、油酸、维生素E和胆酸溶于异丙酚中,边搅拌边加热至45℃,使之完全溶解;在高速搅拌(3000转/分钟)的状态下将混合溶液缓慢地加入到150ml注射用水中,在氮气保护的条件下继续搅拌30分钟,将乳糖加入到药物溶液中搅拌使溶解,然后分装即得。

实施例6 异丙酚糖浆的制备

处方:

    名  称    含量(%)    投料量(g)    乳化剂    5    10    异丙酚    5    10    维生素E    1    2    多聚糖    15    30    乳糖    5    10    增稠剂    3    6
    注射用水    适量    合计    100    200

制法:将处方量乳化剂和维生素E溶于异丙酚中,边搅拌边加热至45℃,使之完全溶解;在高速搅拌(3000转/分钟)的状态下将混合溶液缓慢地加入到150ml含有多聚糖和乳糖的注射用水中,在氮气保护的条件下继续搅拌30分钟,加入增稠剂调节药物溶液的粘度,然后分装即得。

二、异丙酚口服给药获得镇定、催眠和麻醉效果的动物实验

2.1 口服异丙酚制剂的镇静、麻醉作用,以及给药的安全性

2.1.1.材料与方法

动物及分组:昆明种小白鼠(第四军医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体健,体重(20±2g)(18~22g),雌雄不拘。随机分为对照组、ED50组(内含5个亚组)和LD50组(内含5个亚组),每亚组及对照组各10只,雌雄各半。ED50组按等比级数分为5个剂量组,以150mg/kg体重组为基础剂量依次递增1.2倍,分别为180、216、259和311mg/kg组;LD50组按等比级数分为5个剂量组,以624mg/kg体重为基础剂量依次递增1.15倍,分别为717、825、949和1091mg/kg组。实验前将各组小鼠放置于安静、光线暗淡和温度为22~25℃的环境中24h以上,于灌胃前8h禁食禁水,以保证小鼠空胃。

给药方法:异丙酚口服制剂(见本专利的实施例第一部分),口服采用传统灌胃给药方法,以左手固定小白鼠,腹部朝上,颈部拉直,右手将小鼠灌胃器沿口角插入口腔,从舌面紧贴上腭进入食管,灌入生理盐水或不同剂量的丙泊酚。

观察指标:口服丙泊酚后,观察小鼠的行为活动变化;观察每组被麻醉小鼠及死亡小鼠只数。麻醉作用产生以小鼠的翻正反射消失为标志。使50%动物产生麻醉作用所需口服丙泊酚的剂量,即ED50。使50%动物出现死亡所需口服异丙酚制剂的剂量为LD50。计算口服给药的治疗指数(TI=LD50/ED50)。ED50组、LD50组存活的小鼠及对照组小鼠均放回笼中喂养并观察饮食和行为情况。

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X2检验的简化直接概率法统计,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P<0.05为有差异显著性。

2.1.2实验结果

一般情况:ED50组、LD50组及对照组小鼠的性别、平均体重、禁水食时间及灌胃时推注速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

ED50(n=50)测定时,口服丙泊酚后,随剂量增加,小鼠的入睡率增加,麻醉起效时间为(17.45±0.38)min,作用时间为(77.96±0.87)min。所有动物均保留自主呼吸,无实验动物死亡。

LD50测定时(n=50),共有24只小鼠死亡。其中18只小鼠在停止给药后即刻无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6只小鼠给药后翻正反射立即消失,出现全身细小抽搐或痉挛,大小便失禁,呼吸逐渐减弱、减慢,在1h内死亡。

应用改良寇氏法[1]计算得ED50、LD50分别为208.33和835.80mg/kg。异丙酚口服给药TI为4.01。

ED50组、LD50组存活小鼠及对照组小鼠喂养1周,活动均正常,均有体重增加。

2.1.3结论

异丙酚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手术麻醉和各种躁动的镇静治疗[1],但临床上只能静脉给药。在临床实践中,静脉快速注射异丙酚后,常出现血液动力学的剧烈变化及呼吸抑制,其程度呈剂量依赖性[2]。这给临床应用尤其是小儿带来痛苦以及门诊应用不方便,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应用,如果改变给药途径,采用口服给药可望克服静脉给药的缺点,可能更适用于烧伤换药、介入、美容、无痛人流、胃镜、肠镜等各种门诊短小手术的需要。

研究和开发静脉药物的口服剂型是目前药物研发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口服术前药已在欧美国家普遍应用[3],术前口服咪唑安定和氯胺酮的基础麻醉,在国内也多有报道[4,5]。李震等[6]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口服依托咪酯对大鼠伤害性刺激有抑制作用,认为口服依托咪酯具有镇痛作用,但其剂量及在人体的效应并不明确。韩盛等[7]认为,口服咪唑安定、氯胺酮混合液是小儿理想的麻醉术前用药。

目前临床衡量麻醉药效价最好的指标应是使50%的动物或人对伤害性刺激不产生体动反应的浓度,因此申请人以药物致小鼠翻正反射消失的ED50作为衡量麻醉药效价强度的指标。本实验观察到口服异丙酚制剂给药后,可使小鼠翻正反射消失,提示口服异丙酚制剂可以剂量依赖性的对小鼠产生镇静、麻醉作用。

LD50是判断药物急性毒性的重要指标,其稳定性和准确性都较好[8]。治疗指数(TI)是判断药效学安全性的经典指标。TI越大,药物安全性越高。本研究测定的口服异丙酚制剂的TI为4.01。而周建新等[9]测定的静脉注射异丙酚的TI为3.10,表明口服异丙酚制剂的安全性优于静脉注射,证明采用口服给药的途径是安全可行的。

参考文献

[1]James P,Zacny,Dennis W,et al.Propofol at conscious sedationdoses produces mild analgesia to cold pressor-induced pain inhealthy volunteers.J Clin Anesth,1996,8:469-474.

[2]徐龙河,张宏,朱建国.亚睡眠剂量的异丙酚对小鼠痛阈的影响.中华麻醉学杂志,1998,18:753-755.

[3]Chen J,Luo C,Li HL,et al.Primary hyperalgesia to mechanicaland heat stimuli following subcutaneous bee venom injection intothe plantar  surface of hindpaw in the conscious rat:Acomparative study with the formalin test[J].Pain,1996;66:271-277.

[4]徐叔云,卞如濂,陈修主编.药理实验方法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968-969.

[5]陈军.脊髓痛觉传递[A].见:江澄川,赵志奇,蒋豪.疼痛的基础与临床[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30-81.

[6]Tjolsen A,Berge OG,Hunskaar S,et al.The formalin test:anevaluation of the method.Pain,1992,51:5-17.

[7]Abbott FV,Frankl in KBJ,Westbrook RF.The formal in test:scoringproperties of the first and second phases of the pain responsein rats.Pain,1995,60:91-102.

[8]Erenmemisoglu A,Madenoglu H,Tekol Y.Anti-nociceptive effectof propofol on somatic and visceral pain in subhypnotic dose.Curr Ther Res,1993,53:677-681.

[9]王丽芸,王国良,孙焱芜,等.鞘内注射异丙酚对大鼠皮下注入蜜蜂毒诱致的持续性痛反应的抑制作用.中华麻醉学杂志,2003,23:118-119.

[10]Davies PA,Kirkness EF,Hales TG.Modulation by generalanaesthetizes of rat GABAA receptors comprised of alphal beta3subunits expressed in human embryonic kidney 293 cells.Br JPharmacol,1997,120(5):899-909.

[11]Nadeson R,Good chi ld CS.Antinociceptive properties ofpropofol:involement of spinal cord gamma-aminobutryic acid(A)receptors.J Pharmacol Exp Ther.1997,282(3):1181-6.

2.2、口服异丙酚制剂的镇痛作用

2.2.1材料和方法

试验动物:昆明种小白鼠,由第四军医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体重(20±2g)(18~22g),雌雄不拘。实验前将各组小鼠放置于安静、光线暗淡和温度为22~25℃的环境中24h以上,于灌胃前8h禁食、禁水,以保证小鼠空胃。严格遵守国际疼痛学会(LASP)制定的《关于使用清醒动物进行疼痛研究的纲要》[Zimmermann 1983]的规定。

药品与试剂:异丙酚口服制剂见本专利的实施例部分。福尔马林及冰醋酸(分析纯)购自苏州金城试剂厂。

给药方法:异丙酚口服制剂采用传统灌胃给药方法,以左手固定小白鼠,腹部朝上,颈部拉直,右手将小鼠灌胃器沿口角插入口腔,从舌面紧贴上腭进入食管,灌入生理盐水或不同剂量的异丙酚。

福尔马林试验:昆明种小鼠(18~22g)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又按剂量不同分为4组P1(100mg/kg)、P2(150mg/kg)、P3(200mg/kg)及P4(250mg/kg)组,每组动物数为10只。实验组在福尔马林注射前20min给予异丙酚0.2ml/10g体重,对照组在福尔马林注射前20min给与生理盐水0.2ml/10g体重。

福尔马林动物痛模型的建立:将5%的甲醛溶液20ul注射小鼠的一侧足底皮下,可诱发动物表现出一长时程双相的自发缩足反射行为,第一相为0-10min,第二相从15min以后可持续长达2h[4]

小鼠醋酸扭体试验:昆明种小鼠18~22g,雌雄兼用,先用0.6%醋酸0.1ml/10g对小鼠腹腔注射,并记录致痛后15min内扭体次数,以该扭体次数作为痛阈值,并以此挑选合格小鼠,凡15min内扭体次数多于60次或少于10次者弃之不用。一周后开始试验。小鼠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和实验组(异丙酚口服制剂组),实验组又按异丙酚剂量不同分为4组P1(100mg/kg)、P2(150mg/kg)、P3(200mg/kg)及P4(250mg/kg)组,每组动物数为10只。灌胃容积为0.2ml/10g体重。给药20min后腹腔注射0.6%醋酸0.1ml/10g,开始记录每15min内的扭体反应数,至45min为止,并计算异丙酚对扭体反应的抑制率。抑制率(%)=(给药组扭体反应数-对照组扭体反应数)/对照组扭体反应数×100%。小鼠扭体反应(writhing response)的标准为小鼠出现腹部内凹,躯干与后肢伸张,臀部高起等行为反应。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P<0.05为有差异显著性。

2.2.2结果

2.2.2.1各组小鼠性别、体重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2.2.2.2异丙酚口服制剂对福尔马林诱致的自发缩足反射的作用

在福尔马林模型中,异丙酚口服制剂对福尔马林皮下注射所诱致的持续自发缩足反射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低剂量组P1(100mg/kg)时,对第一、第二相的缩足反射没有抑制作用(P>0.05),进一步增加剂量后(150mg/kg、200mg/kg、250mg/kg),异丙酚口服制剂对福尔马林诱发的第一相和第二相的自发缩足反射行为都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其最大抑制率达到(66.9±7.16)%。

2.2.2.3异丙酚口服制剂对小鼠的醋酸扭体反应的作用

在小鼠的醋酸扭体试验中,异丙酚口服制剂低剂量组P1(100mg/kg)与对照组相比,小鼠的扭体次数无明显减少(P>0.05),进一步增加剂量后(150mg/kg、200mg/kg、250mg/kg),小鼠的扭体反应次数明显减少(P<0.05)。抑制率分别为150mg/kg组(39.1±6.89)%、200mg/kg组(59.9±7.15)%、250mg/kg组(71.3±5.96)%。

2.2.3结论

临床病理性痛常常表现为持续性或间歇性自发痛,同时还会伴有痛敏现象,甚至还会出现异常痛觉现象[1]。福尔马林实验是临床急、慢性炎症痛的良好模型,目前普遍应用于研究疼痛机制及评价镇痛药的实验[2,3],皮下注入福尔马林可诱发一长达2h的持续自发痛现象,但却没有伴随出现痛敏现象。小鼠醋酸扭体试验是通过醋酸刺激引起小鼠腹膜炎症而产生疼痛,表现为扭体反应。醋酸介导的伤害性反应可能由于腹腔PH值降低而直接刺激伤害性神经纤维和炎症介质合成共同作用导致,是一种敏感、简便、重复性好的方法。申请人同时采用了福尔马林试验和小鼠醋酸扭体试验,因而对异丙酚的镇痛作用研究更加全面。

药理学认为异丙酚没有镇痛作用,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异丙酚具有镇痛作用,小鼠腹腔注射亚睡眠剂量的异丙酚,以热烫法测躯体疼痛,醋酸扭体法测内脏疼痛,异丙酚延长鼠回缩潜伏期,降低小鼠扭体次数,且与剂量相关[4]。王丽芸等[5]研究认为异丙酚在脊髓具有镇痛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异丙酚既可用于疼痛预防也可用于疼痛治疗,其治疗作用优于预防作用。

实验结果显示,异丙酚口服制剂可明显抑制福尔马林和醋酸诱发的痛反应。说明口服方式可以作为异丙酚一种新的给药途径而发挥镇痛作用。为临床应用异丙酚镇痛提供了依据,也为更好的选择给药途径和用药时间提供了参考依据。由于口服给药方便、无创伤、全身不良反应小,预期将会有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前普遍认为异丙酚是通过GABAA受体完成其镇痛作用的[6],在使用GABAA受体拮抗剂荷包胆碱后,异丙酚的抑制作用被完全拮抗。另外,Nadeson和Goodchild[7]发现鞘内注射阿片δ受体的拮抗剂纳曲度(natridole)也能够逆转异丙酚的镇痛作用,但是认为异丙酚并不直接与阿片δ受体结合,而是引起内源性阿片肽的释放,从而增强了阿片δ受体的活性,起到镇痛作用。这些都可能是异丙酚产生镇痛的机制。口服异丙酚产生镇痛作用的机理与腹腔注射及鞘内注射的机制是否相同,尚不十分清楚,其作用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陈军.脊髓痛觉传递[A].见:江澄川,赵志奇,蒋豪.疼痛的基础与临床[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30-81.

[2]Tjolsen A,Berge OG,Hunskaar S,et al.The formalin test:an evaluation of the method.Pain,1992,51:5-17。

[3]Abbott FV,Franklin KBJ,Westbrook RF.The formal in test:scoring properties of the first and second phases of the pain responsein rats.Pain,1995,60:91-102。

[4]Erenmemisoglu A,Madenoglu H,Tekol Y.Anti-nociceptiveeffect of propofol on somatic and visceral pain in subhypnotic dose.Curr Ther Res,1993,53:677-681。

[5]王丽芸,王国良,孙焱芜,等,《鞘内注射异丙酚对大鼠皮下注入蜜蜂毒诱致的持续性痛反应的抑制作用》,中华麻醉学杂志,2003,23:118-119.

[6]Davies PA,Kirkness EF,Hales TG.Modulation by generalanaesthetizes of rat GABAA receptors comprised of alphal beta3subunits expressed in human embryonic kidney 293 cells.Br JPharmacol,1997,120(5):899-909。

[7]Nadeson R,Good child CS.Antinociceptive properties ofpropofol:involement of spinal cord gamma-aminobutryic acid(A)receptors.J Pharmacol Exp Ther.1997,282(3):1181-6。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