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计量装置及备有该装置的组合计量装置、计量方法

计量装置及备有该装置的组合计量装置、计量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计量装置及备有该装置的组合计量装置、计量方法,所述计量装置通过不必停止容器的移动地进行计量、存放、排出等工序,能够使从计量到排出的工序高速化。计量装置(10)备有供给部(12),计量部(13),存放部(14),排出部(15),交接部(16),以及旋转机构(19)。供给部(12)向在计量部(13)上旋转的容器(C)供给被计量物。计量部(13)边使容器(C)旋转边对其进行计量。存放部(14)以立体地保持多个容器(C)并使其转向的方式存放容器(C),排出部(15)边使容器(C)旋转边从容器(C)中排出被计量物。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4-11-05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G01G19/387 授权公告日:20100224 终止日期:20130916 申请日:20040916

    专利权的终止

  • 2010-02-24

    授权

    授权

  • 2007-01-10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6-11-15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计量装置及备有该装置的组合计量装置、计量方法,所述计量装置用于进行投入容器中的例如土豆片或成等食品或工业制品等的计量。

背景技术

以往,一直采用如下的计量装置,即,对每个装有被计量物的容器进行计量,并从中减去容器自身的重量以进行被计量物的计量,之后存放多个计量后的的容器,然后取出被选中的容器,从容器中排出被计量物。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使投入了被计量物的多个容器连容器带被计量物进行计量、存储、存放、组合计量的计量装置。

专利文献1:特开平8-29242号公报(1996年2月2日公开)

但是,在上述现有技术的计量装置中,具有以下所示的问题。

即,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计量装置中,由于是在停止了容器的移动的状态下进行计量、存放、排出,所以在从对投入到一个容器中的被计量物进行计量到排出期间存在时间上的浪费。因此,在上述现有技术的计量装置中,难以进行高速的运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能够使从计量到排出的工序高速化的计量装置及备有该装置的组合计量装置、计量方法。

本发明技术方案1所涉及的计量装置包括计量部,存放部,排出部,以及移动机构。计量部对装入了被计量物并处于移动过程中的容器进行计量。存放部储存从计量部送入的处于移动过程中的容器。排出部从存放部中选出容器,并在容器移动过程中将被计量物排出。移动机构在计量部、存放部、排出部中使容器移动。

在此,计量部对通过移动机构向存放部上方移动中的容器进行计量。存放部一边通过移动机构使容器向排出部一侧移动一边进行存放。排出部一边通过移动机构使容器向供给部一侧移动一边将被计量物从容器中排出。也就是说,对于各部中被计量物的计量、存放、排出,始终是一边使容器移动一边进行各工序。这样一来,与使容器停止移动后进行各工序的现有的计量装置相比,大幅度缩短了被计量物从计量到排出所需的时间,能够进行高速运行。

本发明技术方案2所涉及的计量装置是在本发明技术方案1所涉及的计量装置中,在计量部、存放部、排出部之间的至少一处还备有交接部,进行容器的交接。

在此,通过在各部之间的至少一处设置交接部,能够顺序地进行容器从计量部到存放部,或者从存放部到排出部的交接。

本发明技术方案3所涉及的计量装置是在本发明技术方案2所涉及的计量装置中,在交接部的附近还备有移动方向变更部,使容器的移动方向变化。

在此,由于容器始终处在移动状态,所以仅在交接部中改变容器的移动方向,即能够容易地进行容器的交接。因此,能够顺序地进行各部之间的容器交接。

本发明技术方案4所涉及的计量装置是在本发明技术方案1至3中任一项所涉及的计量装置中,计量部与容器一起移动。

在此,由于计量部与容器一起移动,所以能够一边使容器移动一边对其进行计量。这样一来,由于无需使容器停止移动后进行计量,所以能够削减被计量物的供给、计量、储存、排出工序所需的时间。

本发明技术方案5所涉及的计量装置是在本发明技术方案4所涉及的计量装置中,在进行计量时、计量部相对于容器处于停止的状态。

在此,由于是在计量部与容器处于相对停止的状态下进行计量的,所以即使在容器移动中,也能够与使容器停止进行计量同样地进行正确的计量。

本发明技术方案6所涉及的计量装置是在本发明技术方案1至3中任一项所涉及的计量装置中,设有多个计量部。

在此,通过多个计量部,能够同时进行多个计量。因此,可对大量的被计量物进行高速计量。

本发明技术方案7所涉及的计量装置是在本发明技术方案1至3中任一项所涉及的计量装置中,存放部配置在排出部的紧上游一侧。

在此,由于存放部配置在进行下一工序的排出工序、即排出部的紧上游一侧,所以能够将选择出的容器立即交接到排出部。

本发明技术方案8所涉及的计量装置是在本发明技术方案1至3中任一项所涉及的计量装置中,在计量部、存放部、排出部,使容器在平面地移动。

在此,由于使容器在水平面内移动,所以用于使容器移动的机构并不复杂,能够简单地构成装置。

本发明技术方案9所涉及的计量装置是在本发明技术方案1至3中任一项所涉及的计量装置中,计量部、存放部、排出部中的至少一个使容器立体地移动。

在此,通过使容器不仅在水平面上移动,而且也在垂直方向上移动,所以能够节省装置的空间。

本发明技术方案10所涉及的计量装置是在本发明技术方案1至3中任一项所涉及的计量装置中,计量部、存放部、排出部使多个容器连续地移动。

在此,由于计量部、存放部、排出部使多个容器连续地移动,所以可进行被计量物的高速处理。

本发明技术方案11所涉及的计量装置是在本发明技术方案1至3中任一项所涉及的计量装置中,移动机构使计量部、存放部、排出部旋转,以时计量部、存放部、排出部的每一个一边旋转一边使容器移动。

在此,由于计量部、存放部、排出部边旋转边动作,所以能够在各部中保持输送容器的功能。这样一来,通过在容器移动过程中进行各动作,能够进行高速处理。

本发明技术方案12所涉及的计量装置是在本发明技术方案1至3中任一项所涉及的计量装置中,计量部、存放部、排出部分别具有保持部,保持容器。

在此,由于各部具有用于保持容器的保持部,所以,即使在例如各部一边旋转一边使容器移动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保持容器。

本发明技术方案13所涉及的计量装置是在本发明技术方案12所涉及的计量装置中,在计量部、存放部、排出部之间的至少一处设有交接部,进行容器的交接,在交接部的附近配置有保持解除部件,用于解除保持部中容器的保持。

在此,具有在交接部强制地解除保持的保持解除部件。这样一来,即使在例如由永久磁铁保持容器的情况下,也能够强制地解除容器的保持,不必设置用电气控制以解除容器的保持状态的电磁铁等大型装置即可在各部之间顺利地进行容器的交接。

本发明技术方案14所涉及的计量装置是在本发明技术方案1至3中任一项所涉及的计量装置中,还备有供给部,向移动中的容器供给被计量物。

在此,备有用于向在计量装置内移动中的容器供给被计量物的供给部。这样一来,由于例如可向在计量装置内循环的容器供给被计量物,所以能够使从被计量物的供给到排出为止的工序高速化。

本发明技术方案15所涉及的计量装置是在本发明技术方案1至3中任一项所涉及的计量装置中,自在供给部被供给了被计量物起,到在排出部中排出被计量物并再次移动到计量部中为止的各工序中,容器始终是移动的。

在此,由于在从计量到排出的工序中始终使容器不停顿地移动,所以可在各工序中进行高速处理。

本发明技术方案16所涉及的组合计量装置备有多个技术方案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计量装置。

在此,由于备有多个上述计量装置,所以能够提供可高速计量的组合计量装置。

本发明技术方案17所涉及的计量方法是对装入容器中的被计量物进行计量的计量方法,具有第1至第3步骤。在第1步骤中,一边使装入了被计量物的容器移动一边对其进行计量。在第2步骤中,使计量后的容器移动,并储存多个容器。在第3步骤中,从储存的多个容器中选择性地取出所希望的容器,一边使容器移动一边从容器中排出被计量物。

在此,对向存放部一侧移动中的容器进行计量。一边向排出部一侧移动一边存放容器。一边向供给部一侧移动一边使被计量物从容器中排出。也就是说,对于在计量物的计量、存放、排出的各工序中,容器始终在移动行。这样一来,与使容器停止移动后进行各工序的现有的计量装置相比,大幅度缩短了从被计量物的计量到排出为止所需的时间,可进行高速运行。

本发明技术方案18所涉及的计量装置是在本发明技术方案1至3中任一项所涉及的计量装置中,存放部使从计量部接受的多个容器在存放部内循环。

在此,在存放部中储存有经计量后未交付到排出部的多个容器,一边使这些多个容器循环一边进行储存。也就是说,在本发明的计量装置中,在使存放部中储存的多个容器始终移动的状态下使向排出部交付的容器待机。这样,能够通过一边使多个容器循环一边进行存放,能够使容器处于始终移动的状态。

这样一来,当选择向排出部交付的容器时,仅通过将一边移动一边在存放部中待机的容器的移动方向切换到排出部的方向,即可顺利地进行向排出部的交接。因此,与使以一度停止的状态存放的容器再次开始移动、向排出部交付的计量装置,或以装置整体使容器循环的计量装置相比,能够使将容器从计量部交付到排出部的工序高速化。

本发明技术方案19所涉及的计量装置是在本发明技术方案1至3中任一项所涉及的计量装置中,在存放部中,新容器从计量部添加补充到原来保持着已向排出部交付的容器的位置上。

在此,当在排出部中被选出来排出被计量物的容器从存放部向排出部送出时,从计量部添加补充新的计量后的容器。此时,在本发明的计量装置中,新的容器添加补充到存放部中选择出的容器被送出后空出的位置上。

这样,通过将新的容器添加补充到与排出的容器相同的位置上,不必使存放部中储存的其他未选择容器因为新容器的添加补充而移动。因此,消除了不必要的容器移动,从而能够降低对投入到容器内的被计量物的负担。进而,通过将新容器添加补充到原来保持着已排出的容器的位置上,消除了未选择的容器的不必要的移动,能够使存放部中从容器的排出到添加补充为止的工序高速化。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计量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表示图1的计量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表示图1的计量装置备有的供给部的侧视图。

图4为表示图1的计量装置备有的计量部的侧视图中的局部剖视图。

图5为表示图4的计量部的俯视图。

图6为表示图1的计量装置备有的存放部的俯视图。

图7为表示图6的存放部的俯视图。

图8为表示图1的计量装置备有的排出部的侧视图。

图9为表示图8的排出部的俯视图。

图10(a)~图10(f)为表示图8和图9所示的排出部的排出方法的附图。

图11(a)为表示交接部的俯视图,图11(b)为表示交接部的侧视图。

图12为表示转向机构的侧视图。

图13为表示本发明的计量装置的供给、计量工序中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4为表示本发明的计量装置的存放工序中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5为表示本发明的计量装置的排出工序中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6为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组合计量装置的立体图。

图17为表示通过图16的组合计量装置进行组合计量的动作的俯视图。

图18为组合计量系统的示意图。

图19为组合计量装置的主视图。

图20为组合计量装置的俯视图。

图21为移送装置的主视图。

图22为移送装置的俯视图。

图23为转向轴及第1轴的一端的剖视图。

图24为转向轴及第1轴的另一端的剖视图。

图25为控制框图。

图26为表示移送装置中的容器收取的附图。

图27为表示移送装置中的容器旋转的附图。

图28为表示移送装置中的物品从容器中排出的附图。

图29为表示移送装置中的物品从容器中排出的附图。

图30为表示空容器从移送装置排出的附图。

图31为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组合计量系统的控制框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计量装置

12供给部

13计量部

14存放部

15排出部

16交接部

17排出滑道

17a下部开口

19旋转机构

20控制部

25a~25e计量器(计量部)

28保持架

30储存部

31保持架

34机构

35保持架

37倾斜板

38翻转机构

45爪部件(移动方向变更部、保持解除部件)

51传递部

60组合计量装置

80转向机构(转向组件)

81a、81b、81c转向机构(保持解除机组件、旋转组件)

83a、83b、83c臂部件

810a、810b、810c保持架(保持段)

100组合计量系统

102组合计量装置

105计量部(计量组件)

106存放部

108移送装置

110控制部

112轴移动组件

A1~A4旋转轴

A11~A14旋转轴

C容器

C1凹入部分

M1马达

M11~M14马达

R区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计量装置整体结构]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计量装置10是,对装入到上部具有开口的容器C中的食品等被计量物进行计量,从多个储存的容器C中取出所希望的容器C,并使被计量物从容器C中排出的计量装置。而且,计量装置10如图1和图2所示,作为其主要结构,备有:供给部12、计量部13、存放部14、排出部15、交接部16a~16c、排出滑道17、操作部18、以及旋转机构19。

容器C是上部开口的杯状容器,在其外周部具有凹入部分C1,一边在计量装置10内循环,一边将被计量物从供给位置输送到排出位置。而且,容器C一边始终在计量部13、存放部14、排出部15中移动,一边在计量装置10内循环。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计量装置10中,是对移动中的容器C进行被计量物的供给、计量、存放、排出各工序。而且,容器C是金属制成、或一部分是金属制成的,在其后说明的计量部13、存放部14、排出部15所具有的磁铁的磁力作用下保持在各部13~15上。

供给部12向移动中的容器C投入要由计量装置10计量的被计量物。

计量部13具有多个计量器25a~25e(参照图5),对未装入被计量物的空容器C及装入了被计量物的容器C进行计量。

存放部14储存装入了被计量物的多个容器C。

排出部15使从在存放部14中立体地储存的多个容器C中取出的所希望的容器C一边向供给部12的方向移动一边翻转。这样一来,能够将装入容器C中的被计量物排出到所希望的场所。

交接部16a~16c设置在计量部13与存放部14之间、存放部14与排出部15之间、排出部15与计量部13之间,在各部之间进行容器C的交接。

排出滑道17是上部和下部开口的漏斗形状的部件,具有下部开口17a,配置在排出部15附近。而且,排出滑道17将从在排出部15中翻转后的容器C排出的被计量物从其下部开口17a排出。

操作部18由用户输入运行速度等设定值,并显示与运行等有关的各种信息。

另外,对于这些主要的结构,在以后分别详细说明。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计量装置10中,如图2所示,沿着容器C的移动路径,形成有供给计量区R1、容器交接区R2、存放区R3、容器交接区R4、排出区R5、及容器交接区R6。而且,容器C以从各区R1至R6的顺序移动,在计量装置10内循环。另外,图2中所示的单点划线表示循环的容器C的中心位置的轨迹。

供给计量区R1是,在计量部13中向容器内供给被计量物以及对容器C以及被计量物进行计量的部分。在此,首先进行空容器C的计量。而且,在向容器C中投入被计量物的同时对装入了被计量物的容器C进行计量。容器交接区R2是,在交接部16a中从计量部13接收计量后的容器C,并向存放部14交付的部分。存放区R3是,从交接部16a接收容器C,并在存放部14中立体地储存的部分。在此,立体地储存计量后的多个容器C,并使这些多个容器C在存放部14内循环。容器交接区R4是,接收由控制部20从储存在存放部14中的多个容器C中选择出的容器C,并向排出部15交付的部分。排出区R5是,使从交接部16b接收的容器C一边转向一边翻转,将排出滑道17的下部开口17a作为排出目标位置排出被计量物的部分。容器交接区R6是从排出部15接收被计量物排出后的空容器C,再次向计量部13交付的部分。

在本实施方式的计量装置10中,使容器C沿着以上各区R1~R6在计量装置10内循环。

另外,以后说明的「上游侧」、「下游侧」是表示以上述容器C的循环方向为基准的上游侧、下游侧。

[供给部的构成]

供给部20如图1和图2所示,是为了向计量部13转向的容器C投入被计量物而配置在计量部13中容器C的转向轨道上部的加料器。而且,供给部12如图3所示,备有料槽21和马达箱22,将被计量物投入设置在料槽21之下的滑道24中。

在料槽21上放置有向容器C投入的被计量物。而且,通过马达箱22内的驱动马达旋转,使料槽21在图3所示的X方向上缓慢移动,而向Y方向上的移动快于向X方向上的移动。这样一来,可将放置在料槽21上的被计量物一点一点地向滑道24一侧输送。

被计量物从料槽21落入滑道24,通过滑道24投入到计量部13转向的容器C内。也就是说,供给部12向通过计量部13而以旋转轴A1为中心转向的容器C投入被计量物。这样一来,与使容器C停止、向容器C投入被计量物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高速化。

滑道24是上部和下部开口的不锈钢制部件,收集从料槽21投入的被计量物,使被计量物从在计量部13中转向的容器C的正上方落下。

[计量部的构成]

计量部13是进行装入容器C中的被计量物的计量的装置,如图2所示,配置在排出部15的下游一侧、存放部14的上游一侧。而且,计量部13如图4和图5所示,备有5个计量器25a~25e和与个计量器25a~25e相对应地设置的保持架28。而且,计量部13使这些计量器25a~25e以传递有来自后述的旋转机构19的旋转驱动力的旋转轴A1为中心转向。这样一来,计量部13具有作为容器C的输送机构的功能。另外,关于使旋转轴A1旋转的旋转机构19,在以后详细说明。

计量器25a~25e如图4所示,在圆形箱26内具有装载单元27,而且,边使被保持架28保持的容器C转向边进行计量。这样一来,由于是一边向进行下一工序的存放部14一侧转向一边进行计量的,所以能够使从计量到存放的工序高速化。而且,因将容器C转向到设置于计量部13和存放部14之间的交接部16a上的交接位置需一定时间,即使是一边移动一边计量,也能够保证充分时间用于进行计量。

保持架28具有从下方支撑容器C的底面的底板28a和U字型的部件28b。而且,U字型部件28b沿着形成在容器C外周的凸边部分C1夹住容器C,因此能够在底板28a和U字型部件28b之间保持容器C。另外,在保持架28的底板28a中埋入有磁铁(永久磁铁)。因此,能够通过该磁铁的磁力保持金属制的容器C。另外,磁铁既可以不埋入底板28中而埋入侧壁一侧,也可以埋入底板28a和侧壁一侧双方。以下所示的保持架31、35也一样。

计量是在容器C与计量器25a~25e相对停止的状态下进行的。也就是说,是在容器C与计量器25a~25e以相同的速度移动过程中进行计量。这样一来,即使是使容器C移动,也能够与使容器C停止而进行计量的情况同样地进行正确的计量。

而且,计量部13从交接部16a接收从在排出部15排出了被计量物后的空容器C,一边对空容器C进行计量一边使其移动到供给部12所备有的滑道24的下部开口24a的正下方。这样,在计量部13中,接收完成了从计量到排出的工序的容器C,再次送入从计量到排出的工序。因此,能够使容器C在计量装置10内循环。

[存放部的构成]

存放部14是储存在计量部13进行了计量的多个容器C的装置,如图2所示,配置在计量部13的下游一侧、排出部15的紧上游一侧。因此,存放部14能够将由控制部20(参照图1)选择出的容器C立即向排出部15交付。而且,存放部14如图6和图7所示,备有可在垂直方向上保持5个容器C的5个储存部30。而且,这些储存部30以旋转轴A2为中心等间隔配置在圆周方向上。

储存部30具有在垂直方向上排列的5个保持架31,用于在垂直方向上保持5个容器C。保持架31备有与计量部13的保持架28同样的从下侧支撑容器C的底面的底板31a和U字型部件31b。而且,在保持架31上,也通过埋入底板31a中的磁铁的磁力保持金属制的容器C。

而且,在存放部14,储存部30以旋转轴A2为中心转向。这样一来,存放部14与计量部13一样,具有作为容器C的输送机构的功能。而且,由于是始终使容器C在水平方向转向地进行储存,所以当由控制部20进行容器C的选择时,能够将选择出的容器C立即从存放部14向交接部16b交付。

另外,存放部14具有使储存部30在垂直方向上移动的机构34。

机构34备有形成有螺纹槽的轴32,配置在轴32的下部、使轴32旋转的马达(未图示),以及连接储存部30和轴32的连接部件33。在该机构34中,通过分别安装在5根轴32的下部的马达使轴32正转和反转,从而使安装在该轴32上的连接部件33升降。详细地说,使轴32旋转的马达通常是使轴32以与旋转轴A2的旋转速度同步地旋转。这样一来,能够成为绕旋转轴A2旋转,并且使轴32没有相对旋转的状态。在此,在使容器C在垂直方向上移动之际,通过使始终旋转的马达的旋转速度增减,使轴32相对于旋转轴A2正转或反转。这样一来,能够使保持在储存部30中的容器C与连接部件33一起在垂直方向上移动。

而且,在存放部14中,备有使容器C在垂直方向上移动的机构34,从而能够在存放部14中立体地储存多个容器C。另外,通过在垂直方向上储存从交接部16a水平移动来的容器C,并使在垂直方向上储存的容器C在水平方向上移动,交付到交接部16b,能够使容器C的移动方向和储存容器C的方向相交叉。5个储存部30在运行开始时位于图6所示的3F~7F之间。而且,根据来自控制部20的容器C的选择要求,一边保持5级的容器C一边使其在1F~9F之间沿垂直方向移动。另外,图6中所示的1F~9F的表示是表示容器C位于垂直方向上的级层。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计量装置10中,在沿着垂直方向保持5个容器C的储存部30中,在相当于运行开始时储存部30的中央部分的5F部分的高度上进行容器C的接收和交付。这样一来,即使在取出保持在某一级层上的容器C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储存部30垂直方向上的移动距离抑制在以5F为中心的上下各2级层以内。

而且,存放部14在相同的级层(高度)进行容器C的接收和交付。也就是说,如图6所示,在5F的级层从交接部16a接收容器C,同样在5F的级层向交接部16b交付容器C。这样,通过在相同的高度进行容器C的接收和交付,在容器C排出后,仅通过在该状态下使储存部30以旋转轴A2为中心转向,即可将新的容器C添加在其位置上。

[排出部的构成]

排出部57是用于将以装入容器C中的状态输送来的被计量物从容器C中排出的装置。而且,如图2所示,配置在存放部14的下游一侧、计量部13的上游一侧。而且,排出部15如图8和图9所示,备有5个保持架35,5根轴36,倾斜板37,旋转轴A3,以及翻转机构(翻转部)38。

保持架35与计量部13的保持架38,存放部14的保持架31同样地备有从下侧支撑容器C的底面的底板35a和U字型部件35b,用于保持容器C。而且,在保持架35上,也通过埋入底板35a中的磁铁的磁力保持金属制的容器C。而且,保持架35以旋转轴A3为中心等间隔地在圆周方向上配置5个,绕旋转轴A3转向。

轴36为沿垂直方向上延伸且内部为空洞的金属制圆筒,在其上端部分别安装有保持架35、。在该轴36的内部,设有用于使保持架35翻转的由凸轮或齿轮等零部件构成的翻转机构38。

倾斜板37如图10(a)~图10(f)所示,沿着倾斜板37的倾斜面上举分别安装在以旋转轴A3为中心并列转向的5根轴36的下部上的引导部39。这样一来,能够使保持架35保持的容器C与安装在轴36的上端部的保持架35一起在垂直方向上移动。

翻转机构38驱动设置在轴36内部的翻转机构38的凸轮或齿轮,将被计量物P从容器C中排出,从而使保持容器C的保持架旋转180度。而且,翻转机构38在控制部20(参照图1)中使容器C旋转的时刻受到驱动,以使被计量物P向排出滑道17内所希望的位置、即下部开口17a排出。另外,通过翻转机构38翻转成开口朝下的容器C通过由保持架35的U字型部件35b从下侧支撑凹入部分C1而得到保持。

旋转轴A3使容器C与保持架35一起转向。这样一来,排出部15与计量部13和存放部14一样,传递有来自后述的旋转机构19的旋转驱动力,具有作为容器C的输送机构的功能。而且,旋转轴A3在来自后述的旋转机构19备有的旋转马达M1的旋转驱动力的作用下,与其他的旋转轴A1、A2。A4同步地旋转。

在本实施方式的计量装置10中,排出部15一边使容器C以旋转轴A3为中心转向一边从容器C中排出被计量物P。因此,容器C内的被计量物P在被施加有离心力的状态下从容器C中排出。因此,在从容器C中排出的被计量物上作用有离心力的状态下,能够使被计量物P自由下落到沿着以旋转轴A3为中心的转向轨道的切线方向配置的排出滑道17的中心部上所设置的下部开口17a附近。

[交接部的构成]

交接部16a~16c如图2所示,分别配置在计量部13与存放部14之间,存放部14与排出部15之间,以及排出部15与计量部13之间。而且,配置有交接部16a~16c的高度均是相当于图6中所示的5F级层的位置。

交接部16a设置在计量部13与存放部14之间,从计量部13接收计量后的容器C,并向存放部14交付。交接部16b设置在存放部14与排出部15之间,从存放部14接收在控制部20(参照图1)中被选择出、移动到图6的5F级层位置的所希望的容器C,并向排出部15交付。交接部16c设置在排出部15与计量部13之间,从排出部15接收在排出部15中排出了被计量物的空容器C,并向计量部13交付。这样,交接部16a~16c进行计量存放、排出等各工序之间的容器C的接交,从而能够使容器C在计量装置10内循环。

而且,交接部16a~16c分别如图11所示,备有上板41、下板42、以及3根旋转轴A4。上板41具有3个沿着容器C的外周面的圆弧部分44,在该圆弧部分44上保持3个容器C。下板42具有6个突起部43,将容器C嵌入两个突起部43之间,从下侧支撑容器C。3根旋转轴A4从后述的旋转机构19传递有旋转驱动力,各自的交接部16a~16c同步地使交接部16a~16c旋转。这样一来,交接部16a~16c具有在各部之间进行容器C的交付的功能,同时具有作为容器C的输送机构的功能。另外,交接部16a~16c的旋转方向是与计量部13、存放部14、排出部15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这样一来,在进行各交接部16a~16c与计量部13等邻接的容器C的交付的一侧,使容器C向相同的方向移动。从而能够顺利地进行容器C的交接。

在此,作为用于容器C的交接的部件,在交接部16a~16c附近,如图7所示,设有爪部件(移动方向变更部、保持解除部件)45。

该爪部件45是具有向各交接部16a~16c的附近突出的爪46的部件。而且,在计量部13、存放部14、排出部15之间的大致中心部分,固定配置在进行容器C的接收和交付的相当于图6所示的5F级层的高度位置上。

在本实施方式的计量装置10中,使通过控制部20从例如在图7所示的存放部14转向的多个容器C中选择出的容器C沿着垂直方向移动到相当于5F级层的高度位置。爪部件45的爪46突出到相当于取出的容器C移动到的5F级层的高度位置。因此,该爪46引导容器C从存放部14中的转向轨道偏离,从而取出的容器C向交接部16b的移动方向变化。这样一来,能够解除存放部14上的容器C的保持,将容器C向交接部16b的方向引导。

这样,在交接部16b中,通过采用爪部件45强制地解除容器C的保持,即使在本实施方式那样通过永久磁铁的磁力保持容器C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进行容器C的保持解除。因此,即使不采用电磁铁电气地对容器C的保持解除进行控制,也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解除容器C的保持,进行容器C的交付。

在其他的交接部16a、16c中也是一样,采用爪部件45的爪46,解除在计量部13中保持的容器C,在排出部15中保持的容器C的保持,在计量部13与存放部14之间,排出部15与计量部13之间分别进行容器C的交接。

[旋转机构的构成]

本实施方式的计量装置10所备有的旋转机构19是对上述的计量部13、存放部14、排出部15、以及交接部16a~16c赋予旋转驱动力的机构,如图1所示,配置在计量装置10的下部。而且,旋转机构19如图12所示,备有旋转马达M1、传递部51。

传递部51经由齿轮或皮带轮、未图示的皮带向使计量部13旋转的旋转轴A1,使存放部14旋转的旋转轴A2,使排出部15旋转的旋转轴A3,使交接部旋转的旋转轴A4传递旋转马达M1的旋转驱动力。而且,以计量部13、存放部14、排出部15同步的方式使旋转轴A1~A4旋转。这样,由于进行容器C的交接的各部是以同步的状态旋转的,所以邻接的各部以相同的速度使容器C转向。因此,能够顺利地进行各部保持的容器C的接交。

另外,如上所述,旋转轴A4是使向与排出部15下方的方向旋转的交接部16a~16c旋转的轴。在此,交接部16a~16c的旋转方向与计量部13、存放部14、排出部15的旋转方向相反。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计量装置10中,是在传递部51中将旋转方向变化成逆向旋转,将旋转驱动力向旋转驱动轴A4传递。

[本实施方式的计量装置的自计量到排出的动作]

在此,若采用图13~图15的流程图对备有上述结构的本实施方式的计量装置10的处理流程进行说明,则如下所示。另外,在按照以下所示的流程进行的各工序是由控制部20(参照图1)控制的控制流程。

最初,采用图13所示的流程图对计量部13中的供给以及计量工序进行说明。

在计量部13中,在步骤(以下以S表示)1中,从交接部16c接收空容器C。而且,在S2中,在由供给部12供给了被计量物之前进行空容器C的计量。接着,在S3中,供给部12依次将被计量物投入由计量部13转向的容器C中。在S4中,计量部13进行装入了被计量物的容器C的计量。在此,通过从装入了被计量物的容器C的计量结果中减去空容器的计量结果,能够进行被计量物的计量。最后,在S5中,将计量后的容器C交付到交接部16a上。另外,在S1中接收的容器C不是空的情况下,通过从S4的计量结果中减去S2的计量结果,可知添加到新容器C中的被计量物的重量。而且,通过在新添加的被计量物的重量上加上已存储的装入容器C中的被计量物的重量,则能够将容器C内的被计量物的重量作为计量结果。

另外,计量部13将计量结果发送到控制部20。控制部20使接收到的被计量物的计量结果存储在ROM、RAM等存储部中,储存用于组合计量的数据。

以下,采用图14所示的流程图对存放部14中的容器C的储存工序进行说明。

在存放部14中,在S11中,由储存部30的保持架31从交接部16a接收计量后的容器C。接着,在S12中,接收到的容器C在被控制部20选择出之前,以保持在储存部30中的状态在存放部14内循环(待机)。而且,当在S13中从控制部20接收到选择要求时,在S14中使有选择要求的容器C在垂直方向上移动。此时,选择出的容器C如图6所示,移动到相当于交接部16b的5F阶层的高度位置。接着,在S15中,将有选择要求的容器C交付到交接部16b上。在此,交付到交接部16b上的容器C向图15所示的S21进入。另外,虽然未包含在流程图中,在存放部14,还向储存部30的已交付容器C后的空位置添加从计量部13补充来的新容器C,以该状态的高度位置保持储存部30,并绕旋转轴A2转向到交接部16a的位置。而且,在其位置上从交接部16a添加补充新的计量后的容器C。

在本实施方式的计量装置10中,如图6所示,以相同的高度(图6的5F部分)进行存放部14中的容器C的接收和交付。因此,从交付容器C到接收新的容器C的处理能够仅通过使储存部30转向而顺利地进行。而且,在储存部30中,新的容器C添加补充到原来保持已交付的容器C的位置上。因此,能够不使储存部30在垂直方向上移动即可进行容器C的添加补充。因此,可减少容器C的移动量,减轻施加在装入容器C内的被计量物上的冲击等,保护被计量物。

最后,采用图15所示的流程图和图10(a)~图10(f)对排出部15中的从容器C排出被计量物的工序进行说明。

在排出部15中,如图10(a)所示,在S21中,由保持架35从交接部16b接收有选择要求的容器C。而且,在S22中,如图10(b)所示,使容器C边绕旋转轴A3转向移动边上升,并且在上升的同时使容器C开始旋转。此时,容器C的平面上的位置是图9中双点划线所示的「容器旋转开始」位置。而且,如图10(c)所示,在上升的同时使容器C旋转,如图10(d)所示,在上升到最高点之前使容器C完全旋转180度,将容器C颠倒成开口朝下。接着,在S23中,如图10(e)所示,在容器C翻转180度后,使容器C在该状态下下降。另外,此时容器C的平面上的位置是图9中双点划线所示的「容器朝下最终地点」。在此,被计量物从容器C中离开排出部15中容器C的转向轨道,朝向配置在该转向轨道的切线方向上的排出滑动17的中央部附近排出。此时的容器C的平面上的位置是图9中双点划线所示的「排出结束」位置。而且,在S24中,如图10(f)所示,使排出了被计量物的容器C再次旋转180度,返回开口朝上的状态。最后,在S25中,将该容器C交付到交接部16c上。

另外,如上所述,容器C的转向移动是通过来自旋转机构19中的旋转马达M1的旋转驱动力传递到旋转轴1A~A4上而进行的。另一方面,容器C的上升和下降、即向垂直方向的移动是通过安装在轴36的下部的引导部39沿着倾斜板37移动而进行的。

在本实施方式的计量装置10中,如上所述,在从容器C中排出被计量物之际,排出部15使容器C在垂直方向上移动的同时旋转180度。这样一来,能够对被计量物赋予垂直朝上的惯性力。因此,即使在容器C中装入有多个被计量物的情况下,被计量物也固定在容器C的底部,防止使容器C旋转后被计量物立刻从容器C中排出,并且能够防止拖尾的发生。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计量装置10中,在排出部15将容器C翻转180度后,使容器C向垂直朝下的方向移动。通常,在容器C中装入土豆片等多个被计量物的情况下,如果简单地使容器C翻转,将多个被计量物从容器C中排出时,则在最初从容器C中排出的被计量物与最后从容器C中排出的被计量物之间产生时间差。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被计量物是成为细长的带状从容器C中排出的,所以产生所谓拖尾的问题。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计量装置10中,通过排出部15在容器C翻转后使容器C向垂直朝下的方向移动,难能够对多个被计量物中稍后从容器C中排出的被计量物赋予朝向垂直下方的力。因此,消除了最初从容器C中排出的被计量物与最后从容器C中排出的被计量物之间的时间差,能够解决拖尾的问题。

[本实施方式的计量装置的特征]

(1)

在本实施方式的计量装置10中,是在装入了被计量物的容器C始终移动的状态下进行计量、存放、排出各工序。

具体地说,供给部13向通过计量部13转向的的容器C供给被计量物。而且,计量部13一边使容器C转向一边进行计量。存放部14一边立体地保持多个容器C一边存放容器C。排出部15一边使容器C转向一边从容器C中排出被计量物。

在现有的计量装置中,上述的计量、存放、排出工序是在使容器C停止的状态下进行的,之后使容器C向下一个工序移动。因此,在现有的方式中,由于在各工序中使容器C暂时停止进行了处理后,使静止状态的容器C移动,所以效率低,在使从计量到排出的工序高速化上存在界限。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计量装置10中,通过一边使容器C移动一边进行各工序,能够一边向进行后工序的方向移动一边进行处理。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大幅度缩短从计量物的计量到排出所需的时间,实现高速运行。

(2)

本实施方式的计量装置10中,在计量部13与存放部14之间,存放部14与排出部15之间,以及排出部15与计量部13之间分别设有进行容器C的交接的交接部16a~16c,

由于这些交接部16a~16c相对于同步、同向地旋转的计量部13和存放部14和排出部15以相同的速度向相反方向移动,所以能够顺利地进行各部之间的容器C的交接。

而且,在该交接部16a~16c的附近设有爪部件45,用于引导在各部上转向的容器C偏离其转向轨道。因此,仅通过使转向的容器C与爪部件45相接触,即可解除转向的容器C的保持,将容器C交付到各交接部16a~16c上。因此,即使在由永久磁铁保持容器C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爪部件45强制地解除保持。

(3)

在本实施方式的计量装置10中,在计量部13中,5个计量器25a~25e分别与容器C一起转向,并且进行容器C和被计量物的计量。

这样一来,能够边使容器C移动边进行计量部13中的计量。

而且,由于此时容器C和计量器25a~25e是相对静止的状态,所以即使是在转向中,也能够与使容器C停止进行计量同样地进行正确的计量。

另外,由于本实施方式那样计量部13备有多个计量器25a~25e,所以能够基本上同时地对多个容器C进行计量。因此,能够高效率地对大量容器C进行计量。

(4)

本实施方式的计量装置10在存放部14中立体地保持着容器C。

这样,通过使在计量装置10内循环的多个容器C不仅在水平方向上移动,而且也在垂直方向上移动,所以能够提供节省空间的计量装置。

(5)

本实施方式的计量装置10使多个容器C连续地移动。

这样一来,可在存放部14中储存连续地进行了计量的多个容器C,并且能够从存放部14中连续地取出所希望的容器C,将被计量物从容器C中排出。因此,作为装置整体,实现了处理的高速化。

(6)

在本实施方式的计量方法中,如上所述,被计量物的供给工序、计量工序、存放工序、以及排出工序是一边使容器C移动一边进行的。

因此,与使容器C停止进行各工序的现有的计量方法相比,能够缩短从供给到排出所需的时间,实现高速处理。

(7)

在本实施方式的计量装置10中,如图6和图7所示,使容器C在存放部14内循环。

在现有的计量装置中,容器C是以静止的状态储存在存放部中,使选择出的容器C再次移动而向排出部一侧交付。但是,在这种结构中,由于要使一度停止的容器C再次移动,所以效率较低,不适于计量装置中的处理高速化。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计量装置10中,容器C是以始终移动的状态储存在储存多个容器C的存放部14中。因此,能够将从储存在存放部14中的多个容器C中选择出的容器C顺利地向排出部15一侧交付。因此,与使容器C以一度停止的状态储存在存放部中的现有的计量装置相比,能够缩短从容器C的选择到容器C向排出部15一侧交付的时间,实现处理高速化。

(8)

在本实施方式的计量装置10中,新容器C被添加补充到储存多个容器C的存放部14中,其补充位置为:储存部30内的刚刚向排出部15排出容器C后的空位置。

在现有的计量装置中,例如平面地储存多个容器C的情况下,采用的是新容器从固定的位置添加补充,其他容器一个一个地移动,填补原来保持已交付的容器的位置的方式。但是,在这种方式中,在每次进行新容器的添加补充时,要使未选择的容器移动,对容器内的被计量物带来不必要的负担。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计量装置10中,是将新容器C添加补充到在向存放部14中添加补充新容器之前保持着已交付的容器C的储存部中的位置上。这样一来,由于能够在从交付到添加补充期间不必移动未被选择的容器而能够添加补充新容器C,所以防止了添加补充新容器而产生的移动给未被选择的容器C内的被计量物带来不必要的负担,能够保护被计量物。

[实施方式2]

采用图16和图17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其他实施方式加以说明,如下所述。

本实施方式的组合计量装置60是将食品或工业制品等物品均分在上部具有开口的多个容器中,以各容器中收放的物品的重量的合计值在规定的重量范围内的方式选择组合容器,并排出规定重量范围内的多个物品的装置。

组合计量装置60如图16所示,备有4台实施方式1所示的计量装置10,以及排出滑道17。

而且,组合计量装置60在其中的一台计量装置10中备有与该4台计量装置10连接的控制部20。

控制部20从计量部13接收与在4台计量装置10的计量部13中计量、储存在存放部14中的被计量物的重量有关的数据。而且,进行被计量物的组合,以使以装入容器C中的状态储存在4台计量装置10的存放部14中的被计量物的重量之合在所希望的重量范围内。在此,当控制部20决定成为所希望的重量范围内的组合时,选择从各计量装置10装入了用于组合的重量的被计量物的容器C,从存放部14中取出。而且,在排出部15中,所希望的被计量物从容器C中排出,并投入排出滑道17。

本实施方式的组合计量装置60进行的组合计量如图17所示,是在4台计量装置10a~10d配置成包围排出滑道17周围的状态下进行的。

各计量装置10a~10d备有实施方式1中所说明的计量部13a~13d,存放部14a~14d,以及排出部15a~15d。而且,存放部14a~14d分别具有上述的在垂直方向上保持5个容器C的5列储存部30aa~30de。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组合计量装置60中,仅计量装置10a具有实施方式1的计量装置10所备有的控制部20,在此,对4台计量装置10的动作进行控制。也就是说,通过计量装置10a中的控制部20,对4台计量装置10a~10d的存放部14a~14d中所储存的多个容器C中所装入的被计量物的重量进行组合。而且,其中,被计量物从计量装置10a~10d中的3台或4台朝向排出滑道17的下部开口17a排出,使所排出的被计量物的合计值处于所希望的重量范围内。

在备有以上这4台计量装置10a~10d的组合计量装置60中,例如,从在计量装置10a的存放部14a所备有的储存部30ac中在垂直方向上保持的5个容器C中,将装入了所希望的重量的被计量物的容器C向排出部15a交付。

同时,在其他的计量装置10b~10d中也一样,从在各存放部14b~14d的每个储存部30bc~30dc中保持的5个容器C中,将装入了组合计量所必须的所希望重量的被计量物的容器C向排出部15b~15d交付。

接着,在各计量装置10a~10d中,采用由存放部14a~14d所备有的储存部30ad~30dd的4个储存部分别保持的5个容器C、即20个容器C进行组合计量。

以下,对于储存部30ae~30de,储存部30aa~30da,储存部30ab~30db,也同样地采用20个重量数据进行组合运算。

在本实施方式的组合计量装置60中,如上所述,在各存放部14a~14d所备有的储存部30aa~30de中,分别将储存部30aa、30ba、30ca、30da以及储存部30ab、30bb、30cb、30db以及储存部30ac、30bc、30cc、30dc以及储存部30da、30db、30dc、30dd以及储存部30ae、30be、30ce、30de组合成一组,进行组合计量。

而且,例如,在从4台计量装置10a~10d中的仅3台计量装置10a~10c排出被计量物,进行组合计量的情况下,在未进行排出的计量装置10d中,不进行排出部15d的容器C的翻转。

这样,通过进行存放部14a~14d中分别保持在对应的储存部30中的多个容器C中的组合计量,能够不必等待存放部14a~14d旋转而连续进行组合计量。

另外,这种组合可以是被计量物分别从4台计量装置10中排出,只要是最初装入了所希望的重量范围内的被计量物的容器C,也可以是从1台计量装置10中排出。

这样一来,能够排出收纳在所希望的重量范围内的被计量物。这样,通过组合实施方式1的4台计量装置10,即可进行例如每分钟240次的高速处理。

[本实施方式的组合计量装置的特征]

(1)

本实施方式的组合计量装置60是使4台上述实施方式1的计量装置10组合而构成的。

在此,实施方式1的计量装置10如上所述,是在使容器C移动的状态下进行供给、计量、存放、排出工序。这样一来,能够与实施方式1的计量装置10同样地对从计量到排出的工序进行高速处理。因此,通过采用4台这种可进行高速处理的计量装置10,最大可进行240次/分钟的处理。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组合计量装置60中,能够获得上述计量装置10的构成所能得到的所有效果。

(2)

本实施方式的组合计量装置60是使4台上述实施方式1的计量装置10组合而构成的。

在此,在实施方式1的计量装置10中,如上所述,使多个容器C在存放部14内循环。这样一来,能够与实施方式1的计量装置10同样地对从存放到排出的工序进行高速处理。因此,通过采用4台这种可进行高速处理的计量装置10,最大可进行240个/分钟的处理。

(3)

本实施方式的组合计量装置60是使4台上述实施方式1的计量装置10组合而构成的。

在此,在实施方式1的计量装置10中,如上所述,向储存有多个容器C的存放部14中新容器C的添加补充是,对在此之前保持着已向排出部15一侧交付了的容器C的储存部30的位置进行的。这样一来,能够与实施方式1的计量装置10同样地对从存放部14中的排出到接受新容器C的添加补充的工序进行高速处理。因此,通过采用4台这种可进行高速处理的计量装置10,最大可进行240个/分钟的处理。

[实施方式3]

<构成>

[整体构成]

图18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所采用的组合计量系统100的示意图。

这种组合计量系统100是将食品或工业制品等物品均分在上部具有开口的多个容器中,以各容器中收放的物品的重量的合计值在规定的重量范围内的方式选择组合容器,并排出规定重量范围内的多个物品的系统。

组合计量系统100由4个组合计量装置102和集合滑道103构成。各组合计量装置102在水平面内以纵横两列配置,设置在各自的下部上的排出滑道109相接近。集合滑道103配置在各排出滑道109的下方,使从各组合计量装置102排出的物品集合。

[组合计量装置]

图19和图20中示出组合计量装置102的示意图。图19为组合计量装置102的主视图,图20为组合计量装置102的俯视图。

组合计量装置102主要由升降机104,计量部105,存放部106,排出部107,移送装置108,排出滑道109,控制部(垂参照图25),以及支撑各部的框架111构成。

升降机104从组合计量装置102的上部设置到下部,将从移送装置108排出的空容器C向组合计量装置102的计量部105输送。

计量部105是计量容器C内的物品重量的部分,设在升降机104和存放部106之间。计量部105如图20所示,主要由导引部150和重量传感器151构成。导引部150是水平方向配置的直线状部件,形成将容器C从升降机104向存放部106导引的通路。重量传感器151设在由导引部150形成的通路的途中,对通过通路的容器C的重量进行计量。计量部105将被重量传感器151计量后的计量数据向控制部110输送。

存放部105是存放收放有计量部105计量后的物品的容器C的部分,从组合计量装置102的下部设到上部。存放部106如图19所示,在垂直方向上分成5层:160a、160b、160c、160d、160e。另外,在图20中,仅示出了存放部106最上层160a,但其他层160b、160c、160d、160e也是同样的构成,以下,基于图20,对存放部106的最上层160a加以说明。

存放部106的最上层160a在水平面内形成的环状通路,所存放的容器C能够在环状的通路上巡回。而且,在存放部106的最上层160a与计量部105之间设有环状的输送路径162a。该输送路径160a设成其一部分分别与计量部105和存放部106的最上层160a重合。通过了计量部105的容器C向输送路径162a移送,从输送路径162a向存放部106的最上层160a移送。而且,在最上层160a与输送路径162a重合的部分附近设有选择杆161a。选择杆161a是以旋转轴610a为中心转动自如地支撑的杆状部件,通过伸出到最上层160a和输送路径162a的重合部分附近而改变容器C的移动方向。即,通过改变在输送路径162a上移动的容器C的移动方向,能够将容器C向输送路径162a的切线方向排出,向存放部106的最上层160a输送(参照图20中实线的选择杆161a及虚线箭头AR1)。而且,通过选择杆161a改变在最上层160a转向的容器C的移动方向,能够使容器C向旋转的切线方向排出,将容器C向排出部107输送(参照图20中双点划线的选择杆161a及虚线箭头AR9)。

存放部106具有未图示的驱动部,能够驱动最上层160a和输送路径162a。存放在存放部106中的容器C通过驱动部在最上层160a内循环,边转向边存放(参照图20中虚线箭头AR1)。存放部106中,通过使选择杆161a动作而将由组合运算选择出的容器C向排出部107输送。另外,容器C存放在垂直方向上重合的各层160a、160b、160c、160d、160e上,能够在垂直方向上存放到5个。

排出部107是从组合计量装置102的上部到下部沿着垂直方向设置的通路,将从存放部106排出的容器C向移送装置108输送。从存放部106排出的容器C在排出部107处自由下落后,通过未图示的导引件改变成水平朝向,并向移送装置108输送。

移送装置108设在组合计量装置102的下部,是将以收放在从排出部107排出的容器C中的状态供给的物品向排出滑道109移送的装置。对于移送装置108,在以后详细说明。

排出滑道109是上表面和底面开口的箱状部件,将从移送装置108移送来的物品向设在组合计量装置102下方的集合滑道103排出。排出滑道109设在移送装置108的下方,与框架111的侧端部附近邻接。

[移送装置108的构成]

移送装置108是将所供给的物品向下方的排出滑道109移送的装置,如图21所示,由转向机构80、转向机构81a、81b、81c、以及壳体82构成。

<转向机构>

转向机构80是使收容有物品的容器C绕旋转轴A11在垂直面内转向的机构,如图22所示,主要由转向部件83,转向轴84,以及转向马达M11构成。

转向部件83如图21所示,由以转向轴A11为中心放射状延伸的3个臂部件83a、83b、83c构成。各臂部件83a、83b、83c以120度的等间隔配置在旋转轴A11周围。该转向部件83如图22所示,是通过棒状的多个支承部件832固定平行地对合的两片金属板830、831的部件,在金属板830、831之间的空间中,配置有后述的皮带轮,第2轴,传递旋转的皮带等的转向机构81a、81b、81c的构成的一部分。

转向轴84是中空的棒状部件,设成其一端840从壳体82的外侧面向外部突出。在转向轴83的一端840上,相对于转向轴84的转向轴A11垂直地固定有转向部件83。转向轴84在壳体82的壳体侧面和内部分别通过轴承841、842旋转自如地轴支承。在转向轴84中段的外周面上,与转向轴84同轴地设有皮带轮843。

转向马达M11收容在壳体82的内部,经由皮带844向转向轴84的皮带轮83传递旋转,使转向轴84旋转。

<转向机构>

转向机构81a、81b、81c是使收容有物品的容器C旋转的机构,如图21所示,与转向部件83的3个臂部件83a、83b、83c相对应地设有第1旋转部81a、第2旋转部81b、以及第3旋转部81c。各旋转部81a、81b、81c如图21和图22所示,分别由保持架810a、810b、810c,第1轴811a、811b、811c,第2轴812a、812b、812c,以及旋转马达M12、M13、M14构成。

保持架810a、810b、810c是接收并支撑供给到移送装置108上的收容有物品的容器C的部件,如图21所示,分别设在臂部件83a、83b、83c的前端附近。这些保持架810a、810b、810c是将带状的金属板弯成U字型而形成的部件,以各旋转轴A12、A13、A14为中心在垂直面内相对于臂部件83a、83b、83c旋转自如地安装。

第1旋转部的第1轴811a是插入转向轴84的中空部分中的中空棒状部件(参照图23和图24)。第1轴811a的一端从转向轴84的一端向夹在转向部件83的金属板830、831之间的空间内突出,在其前端的外周面上固定有皮带轮831a。而且,第1轴811a的另一端在壳体82的内部从转向轴84的另一端突出,在其前端的外周面上固定有皮带轮814a。

第2轴812a插入设在臂部件83a的前端附近的轴承中,与第1轴811a平行地设置。而且,第2轴812a相对于转向部件83旋转自如地轴支承。第2轴812a的一端从臂部件83a突出,在其前端上固定有保持架810a。在第2轴812a中段的外周面上固定有皮带轮815a。

旋转马达M12设在壳体82的内部,通过经由皮带817a向第1轴811a的另一端的皮带轮814a传递旋转,使第1轴811a旋转。

另外,如图23和图24所示,在第1旋转部81a的第1轴811a的中空部分中插入有第1旋转轴81b的第1轴811b,进而在第2旋转部81b的第1轴811b的中空部分插入有第3旋转部81c的第1轴811c。在此,图23为以包含转向轴81的转向轴A11在内的平面剖开转向轴84及第1轴811a、811b、811c的从壳体82突出的一端的剖视图,图24为转向轴84及第1轴811a、811b、811c位于壳体82内部的另一端的剖视图。如图24所示,在各第1轴811a、811b、811c的前端上分别设有皮带轮814a、814b、814c,经由皮带817a、817b、817c,旋转马达M12、M13、M14的旋转传递到第1轴811a、811b、811c上。而且,如图23所示,在各第1轴811a、811b、811c突出到壳体82外侧的前端上设有皮带轮813a、813b、813c,经由皮带816a、816c,向各第2轴812a、812b、82c传递第1轴811a、811b、811c的旋转。另外,在图23中,虽然未图示第2旋转部81b的皮带,但与其他的皮带816a、816c同样地向第2轴812c传递第1轴811b的旋转。

控制部110由CUP、ROM、RAM等构成,如图25所示,与各组合计量装置102的升降机104、计量部105、存放部106、排出部107、以及移送装置108连接。控制部110进行选择组合了容器C内的物品计量值的合计值在规定范围内的值的容器C的组合运算。控制部110将选择出的容器C从存放部106中排出。而且,控制部110控制移送装置108,使物品从容器C中排出。关于这些控制内容,与计量动作一起在以后详述。

<计量动作>

[从物品的投入到在存放部16存放的动作]

首先,如图19所示,空容器C通过升降机104运到组合计量装置102的上部。物品在空容器C向计量部105输送的期间,通过由控制部110控制的供给供料机自动地、或者通过操作者的手向容器C中投入。投入了物品的容器C在通过计量部105时被计量。而且,计量部105将计量数据向控制部110输送。

另外,在此,虽然是按容器C测定重量,但也可以预先计量投入到容器C之前的物品,然后,向容器C中投入计量后的物品。

收容有由计量部105计量的物品的容器C向存放部106输送。

存放部106将容器C存放在沿着垂直方向重叠的5个层160a、160b、160c、160d、160e内空着的层上。即,存放部106在垂直方向上存放计量后的多个容器C。

而且,容器C在存放在个层160a、160b、160c、160d、160e上的期间始终是转向的(参照图20中虚线箭头AR1)。

[从容器C自存放部106排出到向移送装置108交接的动作]

控制部110以计量部105中的计量数据为基准进行组合运算,以使合计重量接近预先设定的目标重量。即,控制部110从存放在个组合计量装置102中的容器C中选择数个成为最佳组合的容器C,使集合物品的重量与目标重量相一致,或者接近于容许范围内的目标重量。控制部110从4台组合计量装置102的每一个中分别选择出一个容器C。

在此,以存放在某一个组合计量装置102的最上层160a上的容器C作为被选择出的容器,对其后的动作进行说明,但在其他层160b、160c、160d、160e及其他的组合计量装置102上也进行同样的动作。

如果组合的容器C被选择出,则控制部110驱动收容有该容器C的存放部106的选择杆161a。在环状的通路内移动的容器C通过选择杆161a改变移动方向,向旋转的切线方向排出(参照图20中虚线箭头AR9)。

排出的容器C在排出部107自由下落,向移送装置108输送。之后,新的容器C从计量部105向存放部106输送,

[从容器C向移送装置108的交接到物品的排出及空容器C的排出的动作]

从存放部106排出的容器C如图26所示,一边在水平方向上移动一边由在转向的最上点移动的保持架810a接受并保持。此时,保持架810a的U字型的开口部分朝向接近的容器C的方向,保持架810a从该开口部分接受容器C并进行保持。而且,在保持架810a接受容器C的瞬间,容器C的前进方向与保持架810a的转向的切线方向相一致(参照空心箭头AR2及虚线箭头AR3),保持架810a一边旋转一边接受容器C。

容器C在支撑于保持架810a上的状态以转向轴A11为中心转向。另外,图中双点划线的箭头表示保持架810a的转向轨迹。控制部110在容器C转向的途中驱动旋转马达M12,如图27所示,使保持架810a以旋转轴A12为中心旋转,使容器C的开口朝向上方。这样,控制部110进行容器C的姿态控制。这样一来,收容在容器C中的物品B不会洒落到外部地转向。

当容器C转向了规定角度后,控制部110如图28所示,使容器C以旋转轴A12为中心旋转,以使通过转向而在物品上产生的离心力转矩(参照实线箭头AR4)的朝向与容器C的开口相一致。这样一来,到此为止支撑物品B的容器C的侧面或底面交替成容器C的开口。没有支撑物的物品B如图29所示,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从容器C中排出。这样一来,物品B解除保持。

而且,由于从容器C中排出的物品B环绕的轨迹承受排出瞬间的转向而产生的物品的速度矢量(参照实线箭头AR5)和重力加速度(参照实线箭头AR6)的影响,所以控制部110以该速度矢量和重力加速度为基准进行从容器C中排出的物品B的轨迹计算,能够通过控制转向速度、旋转速度、旋转的时刻等,将物品B移送到任意的位置。

物品B排出后空的容器C如图30所示,进而一边转向一边逆向旋转而返回原来的姿势。而且,容器C在保持架810a在转向的最下点移动之际,向水平方向离开保持架810c,并从移送装置108排出。此时,容器C在离开保持架810a的瞬间的转向方向的切线方向与容器C的离开方向相一致(参照虚线箭头AR7及空心箭头AR8)。而且,从移送装置108排出的空容器C被供给物品,通过升降机104再次向计量部105输送。

从移送装置108排出的物品B供给到排出滑道109上,并向集合滑道103排出。从其他的组合计量装置102排出的物品也集合在集合滑道103上,规定重量值的物品被排出。

[本实施方式的组合计量装置的特征]

(1)在这种组合计量装置102中,容器C在存放部106的各层160a、160b、106c、106d、106e上转向,在从存放部106中排出之际,向旋转的切线方向排出。从而在容器C排出之际,可利用该动作排出容器C。因此,与从停止的状态后排出容器C的情况相比,能够尽早排出容器C。这样一来,在这种组合计量装置102中,能够实现容器C的排出高速化。另外,在这种组合计量装置102中,由于容器C是在转向时向切线方向排出的,所以容器C的移动方向与排出方向相一致。因此,容器C以维持排出的瞬间的速度转矩地排出。这样一来,能够顺利地进行物品的移送。

(2)

在这种组合计量装置102中,容器C分别存放在垂直方向排列的各层160a、160b、160c、160d、106e上。因此,在这种组合计量装置102中,能够减小存放容器C的存放部106的平面内的面积。这样一来,在这种组合计量装置102中,与平面地排列容器C进行存放的组合计量装置相比,设置面积减小了。特别是,在一边使容器C移动一边进行存放的情况下,要有用于容器C移动的空间,装置的设置面积相应地增大,但在这种组合计量装置102中,通过在垂直方向上存放容器C,抑制了设置面积的增大。

(3)

在这种组合计量装置102中,由存放部106在垂直方向上存放的容器C在排出部107自由下落。因此,能够省略为了排出容器C而使容器C从组合计量装置102的上部向下部移动的驱动部。这样一来,在这种组合计量装置102中,用于容器C排出的结构简化。

(4)

在这种组合计量装置102中,通过分别从4台组合计量装置102中一个一个地排出容器C,能够缩短排出所需的时间,实现高速化。而且,由于从1个组合计量装置102中选择一个容器C排出,所以所有的组合计量装置102同时或连续地工作而参加组合计量。因此,可使各组合计量装置102高效率地工作,可实现组合计量的高速化。另外,也可以根据需要从一台组合计量装置102选择两个以上的容器C进行排出。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参加组合的容器C的个数增加,所以能够更高精度地进行组合计量。而且,由于将4台组合计量装置102组合使用,所以与以一台组合计量装置2进行组合计量的情况相比,可实现高速化。

(5)

在组合计量装置102中,若为了增加了容器C的存放容量而增加在垂直方向上排列的层数时,组合计量装置102的高度将过高。但是,在这种组合计量装置102中,由于是将4台组合计量装置102组合使用,所以在增加容器C的存放容量的同时,抑制了各组合计量装置2的高度过高。

(6)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组合计量装置102是对收容在容器C中的物品重量进行计量,但也可以通过单重将物品的重量换算成个数,并通过光电管等计量个数。在这种情况下,组合计量系统100能够排出规定个数范围内的物品,并且获得了上述的效果。或者,组合计量装置102也可以是计量物品的重量和个数双方的装置。在这种情况下,组合计量系统100排出规定重量范围内、且规定数量范围内的物品,并且获得了与上述同样的效果。

[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对本发明一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

(A)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计量部13、存放部14、以及排出部15的每一个都具有作为容器C的输送机构的功能,作为例子,以计量装置10和输送机构为单一的机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计量部13等中设置彼此不同的容器C的输送机构。

(B)

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作为在保持架28、31、35上保持容器C的方法,以将永久磁铁埋入保持架的底板中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例如,在采用电磁铁保持容器C的情况下,能够电气地控制容器C的保持与解除。其中,在采用电磁铁的情况下要搭载比较大的组件。因此,通过如上述实施方式1那样将永久磁铁和设置在交接部16附近的爪部件45并用,能够以廉价、简单的结构进行容器C的保持与解除。

(C)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以备有作为使转向的容器C的移动方向变化的移动方向变更部的功能,和解除保持在各部中的容器C的保持功能两种功能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分别设置备有作为移动方向变更部的功能的部件和具有解除容器C的保持的功能的部件。

(D)在上述实施方式2中,对备有4台计量装置10的组合计量装置50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组合计量装置并不仅限于此。例如,即使计量装置10是一台,也能够发挥作为组合计量装置的功能。其中,为了高速处理从计量到排出的工序,优选地是如上述实施方式2那样备有多台计量装置10。例如,在实施方式2的组合计量装置50中,能够确保240次/分钟的能力。因此,可根据所希望的排出能力决定计量装置10的台数,进行组合计量。

(E)

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以通过同一驱动进行排出部15中容器C垂直方向的移动和翻转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例如,可通过由不同的驱动进行垂直方向的移动和翻转,可更自由地进行排出。

(F)

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在排出部15中容器C翻转时,以旋转180度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旋转比180度小的角度,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从容器C中排出被计量物。

(G)

在上述实施方式3中,物品的转向是通过使臂部件83a、83b、83c绕转向轴A11转向进行的,但即使是通过循环输送机使容器C转向,也可获得与上述相同的效果。

(H)

在上述实施方式3中,是保持收容在容器C中的状态的物品并使其转向的,但如果是具有规则性的物品,则也可以不收容在容器C中而直接保持、转向。

(I)

在上述实施方式3中,转向机构80的转向轴A11是固定的,但也可以设置使转向轴A11移动的转向轴移动组件112,使转向轴A11上下方向或左右方向移动。作为转向轴移动组件112,可考虑支撑转向轴84的可在上下左右方向上滑动的工作台。控制部110控制转向轴移动组件112,通过使转向轴A11移动,能够更容易地控制物品的排出位置(参照图31)。例如,在要增高物品的排出位置的情况下,可控制转向轴移动组件112,增高转向轴A11的位置即可。而且,还可以通过转向轴移动组件112使转向轴A1在水平方向上移动,将物品排出到水平方向上更离开的位置,或者使转向轴移动组件112仅移动极短的距离,对物品的排出位置进行微调。

(J)

在上述实施方式3中,移送装置108接受水平方向移动的容器C,但也可以接受垂直方向下落的容器C。若在保持架810a、810b、810c的转向的切线方向垂直朝下时接受容器C,则可利用容器C的自由下落,能够实现物品的移送高速化。而且,在保持架810a、810b、810c的转向的切线方向朝向垂直方向时在垂直方向上进行容器C的排出,则不会因容器C的排出而妨碍转向,能够进一步实现高速化。

(K)

在上述实施方式3中,转向机构80是使收容有物品的容器C绕转向轴A11在垂直面内转向的,但也可以在水平面内转向。在这种情况下也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移送装置108相同,能够容易地控制物品排出的位置,能够起到与利用转向的速度可高速进行移送等上述相同的效果。

本发明的计量装置及组合计量装置、计量方法具有可高速计量的效果,不仅限于土豆片、咸菜等食品的计量,还能够广泛地应用于进行各种被计量物的计量的计量装置等中。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