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帮助鱼类通过水坝的方法

一种帮助鱼类通过水坝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帮助鱼类通过水坝的方法。属于鱼类保护的技术领域。方法为:在水坝下游用集鱼平台收集鱼类,然后运输过水坝,并将鱼类放入由水库水坝端通向水库库尾端的导鱼水槽中。本发明的优势就在于在考虑鱼类过坝的同时,将鱼类在上游的输送同时考虑。设计中结合了导鱼水槽,通过在岸上或水中铺设导鱼水槽,输送鱼类到达水库库尾。在导鱼水槽的设计中融入了传统鱼道的特点,使鱼类在运动中能保持体力。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98254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7-06-2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0510133748.X

  • 发明设计人 常剑波;杨宇;乔晔;高勇;

    申请日2005-12-16

  • 分类号E02B8/08(20060101);A01K63/00(2006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430079 湖北省武汉市雄楚大街578号水工程生态研究所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8:46:19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09-09-09

    授权

    授权

  • 2008-07-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7-06-20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帮助鱼类通过水坝的方法。属于鱼类保护的技术领域。

(二)背景技术

由于大坝的修建分割河流的完整环境,阻断鱼类种群的交流。过鱼设施是沟通阻隔河段、恢复水生生物交流的重要手段。现有技术中,包括鱼道(PN-WO03010390)(PN-RU2153039)、鱼闸(PN-AU200077401)(PN-NZ508116)、升鱼机(PN-US2003133754)(PN-JP10159071)(PN-KR2002085329)和集运鱼船及其他诱鱼(PN-SU1715949)、导流(PN-SU1717713)等附属设施。

现有帮助鱼类通过水坝的方法主要有如下缺点:

鱼道等固定建筑发展的时间比较长,也比较完善,但是它还是有以下缺点:

1、大坝下游的水位由于发电、泄洪、冲沙等水库调度工作变化非常剧烈,鱼道的集鱼部分高程固定,不能满足大范围的水位变动,只能在很小的水位范围内有效诱鱼,这很严重地影响过鱼的数量和种类;2、由于发电用水量远大于鱼道用水,鱼类经常会被发电尾水吸引,加之鱼道所在位置不能调整,缺乏灵活性,使诱鱼效果大打折扣;3、由于鱼道的设计和施工主要是土木工程,对于未建鱼道的已建水利工程重新考虑鱼道设置很难实现;4、通常由于施工复杂鱼道的造价比较昂贵;5、为了鱼道保持一定的诱鱼流量,造成发电水量的损失;6、对于通过水坝的鱼类没有进一步的保护,由于水库中近大坝处的水体流速很小,不能使过坝鱼类找到向上游的方向从而耽误产卵或者又被发电、泄洪、冲沙等下泄水流带回坝下造成鱼类的损失。

鱼闸、升鱼机等都属于固定的运鱼设备,因此都存在以上所列的缺点。

集运鱼船虽然填补了固定建筑灵活性方面的不足,但是它也有以下缺点:1、由于大坝下游河床大多数情况下以乱石为主,由于乱石会卡住锚,为了安全集运鱼船一般不能在大坝下游尾水处作业,而尾水处恰恰是鱼类最容易聚集的地方;2、为了加大诱鱼,水流集运鱼船要给其所携带的诱鱼水泵供电,因此在诱鱼的过程中要保持其发动机工作,而发动机的噪声使集鱼量受到很大的影响,甚至造成所收集的鱼的恐慌,产卵量下降等一系列问题;3、由于集运鱼船作业周期比较长,因此它体积庞大造价高昂;4、当一艘船收集到一定数量的鱼后就要开赴上游,不能连续作业;5、对于没有船闸的水利工程不能使用。

(三)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帮助鱼类通过水坝的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本发明方法的转运渔船;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本发明方法的集鱼平台;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本发明方法的集鱼网箱。

【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本发明的目的,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用于将集鱼网箱运输过水坝的装置,其包括以下部分:

将集鱼网箱9升起和降落的设备1、将集鱼网箱9移动过坝的设备2、放鱼水槽4和导鱼水槽5;放鱼水槽4为将鱼类释放至导鱼水槽5的设备,放鱼水槽4在首端接收从移动过坝的设备2上运输过来的从集鱼网箱9中放出的鱼类,通过斜的放鱼水槽4将鱼类运输到其尾端,其尾端与导鱼水槽5的首端6相连接。

导鱼水槽的结构为:尾端7处有向导鱼水槽5中泵送水的水泵8;首端6的前端47有从导鱼水槽5中泵出水的水泵46;其中,导鱼水槽5为浮于水面的充气水槽或者为用支架14固定的硬质水槽。

其中,导鱼水槽5为引导鱼类游向库尾的水槽,其首端6与首端6的前端47之间用网隔开,尾端7接在库尾的河流上。

其中,尾端7处有向导鱼水槽5中泵送水的水泵8。水泵8形成向下游的水流,利于吸引洄游的鱼类向着水库尾端(即河流上游)游动。

其中,所述的导鱼水槽5为浮于水面的充气水槽或者用支架固定的硬质水槽。

其中,所述的导鱼水槽5的尾端7有控制水流方向的门3。

其中,所述的导鱼水槽5的中间设置一道或多道控制水流方向的门3,门3的设置可从0度到180之间,可使流入水槽的水流在均匀流动或者S形流之间调节,有利于鱼类游动和休息。门3上的叶门1 5在轴轮的驱动下转动角度,将叶门15安装在框架16上。

可挂接集鱼网箱的转运船

可挂接集鱼网箱的转运船,船体17上有与水体连通的可放入集鱼网箱9的空间18,空间18的内部带有可支撑集鱼网箱9的托架,其中,

空间18底部带有封闭板19。

上述船体17上有支架27。

上述船体17的空间18的船首侧带有进水孔20。

上述船体17内有一个或数个观察窗21。

上述船体17的观察窗21上安装有一个或数个摄像头22,优选无线摄像头。

上述的船体17上带有操作集鱼网箱9的动力装置24。

上述的船体17两舷上至少一侧对应空间18的位置上开有透水窗23。

空间18底部带有封闭板19,空间18的船首侧带有进水孔20,这样可以保持水箱内的鱼类能够得到足够的氧气。

上述船体17的甲板48上有转移网箱的支架27,吊索26下端悬吊集鱼网箱9,上端绕在滑轮25上,由动力装置24驱动滑轮25,拉动吊索26;

船上有操作空间,工作人员可以在船内的操作空间通过观察窗21或者摄像头22对鱼的情况进行观察和研究。

船体17两舷上至少一侧对应空间18的位置上开有透水窗23,这样可以保持水箱内的鱼类能够得到足够的氧气。

可挂接集鱼网箱9的转运船的优点如下:

由于集鱼网箱中的鱼群密度可能很大,为了不影响鱼类的发育,在转运船的船首侧带有进水孔,在船舷侧开有透水窗。这样增加了提高了船内鱼所处空间水流的流速和含氧量,保护了过坝鱼类的健康。同时容易在水下装箱和卸装鱼类,保证了鱼类的生长和发育不受影响。

集鱼平台

本发明方法中的集鱼平台12可以选用现有技术中任何的可以挂接集鱼网箱的平台。优选地,选用可挂接网箱并帮助鱼类通过水坝的集鱼平台,其结构为:平台上有与水体连通的可放入网箱的空间,空间的内部带有可支撑集鱼网箱的托架,其中,平台上带有浮箱,集鱼网箱和平台间连接采用非固定连接,因为集鱼网箱需要经常被从平台上转运到其它运输设备上去,如运鱼船或吊运装置上,运输走收集的鱼类,平台内有一个或数个观察窗,平台的观察窗上安装有一个或数个摄像头。

可挂接网箱并帮助鱼类通过水坝的集鱼平台,结构为:平台上有与水体连通的可放入网箱的空间28,空间28的内部带有可支撑集鱼网箱9的托架,其中,平台上带有浮箱29。集鱼网箱9和平台间连接采用非固定连接,因为集鱼网箱9需要被经常从平台上转运到其它运输设备上去,如运鱼船或吊运装置上,运输走收集的鱼类。

上述平台内有一个或数个观察窗30。

上述平台的观察窗30上安装有一个或数个摄像头31。

上述平台上带有诱鱼设备32,其中,所述的诱鱼设备32为一个或数个调节水流的装置。调节水流的装置可以为水泵或连通上游的管道,水泵或连通上游的管道形成诱导鱼类进入集鱼平台入口的水流,这样可以使洄游的鱼类进入集鱼网箱9内。

上述浮箱29上建有简易房屋,其中,简易房屋内部和浮箱内部相通。浮箱29上还可以有与岸上线路相连接的供电装置,可以作为临时的实验室。浮箱29的形状可以为船型,便于移动。浮箱29具有顶盖或侧门,人可进入,通过观察窗或者通过摄像头可以观察鱼的情况,进行科研活动。

上述的平台上带有驱动平台移动的动力装置33。

上述的平台上带有操作集鱼网箱9的动力装置34。

上述的平台上带有计数装置35。

上述的计数装置35选自:红外计数器、声纳计数器或者手动计数器。

上述的平台上带有蓄养鱼类的网箱。

集鱼网箱

平台12上所使用的集鱼网箱9可以为现有技术中任何的可以用来集鱼的网箱。优选地,选用的集鱼网箱结构为:其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箱体组成,箱体之间套接,并且可以在下部箱体向上完全收起后叠加成一个箱体,其中:至少一个箱体上带有向内开的八字型门;最下端箱体上连接有可将其收起并与最上端箱体叠加的装置。

帮助鱼类通过水坝的集鱼网箱,其中:

至少一个箱体上带有可向内开的门43;

最下端箱体37上连接有可将其收起并与最上端箱体36叠加的装置。

上述的叠加后的箱体为上面敞开的不漏水箱体。

上述的叠加后的箱体为上面敞开的侧面和底面为网的箱体。

上述集鱼网箱包括两个箱体,上边箱体36套在下边箱体37之外,下边箱体37可在上边箱体36内部上下滑动而不脱开,其中,

上边箱体36的结构为:上下两面无遮挡物,其它四面封闭,这样的优点是当下面的箱体向上收起后形成五面的密封箱,上面可以接触到空气,箱体36下面为空,其四个侧面与最下边箱体的底面拼合在一起,在此情况下,本发明的集鱼网箱用于吊运过坝的情况,可以避免运输过坝时候水漏出;另外,还可以上下两面为空,其它四面为鱼网或铁丝网,用于嵌入船体内移动,以保持其内部有活水流动,以使运输过程中保持鱼类能够接触到活水,在此情况下,本发明的集鱼网箱用于放在运鱼船上运输过坝的情况。

下边箱体37的结构为:上面无遮挡物,下面安装有带活门的封闭板40,封闭板40的面积和形状与箱体36的下面相同,且板四周固定有橡皮密封圈39;其侧面带有1-3个可向内开的门43。

在箱体36和箱体37之间套接有一个或者多个箱体38,箱体38的个数多少根据水的深度改变,水深时,为了增加集鱼量,则增加中间部分箱体的个数。各箱体之间采用滑动连接,箱体38其结构为:上下面无遮挡物,其侧面带有1-3个可向内开的门43。

箱体36两侧各挂接有浮箱41,浮箱41的位置为箱体36的两侧,以使本发明产品整个浮在水面上,浮箱41和网箱的连接方式可以是现有技术中任何的方便拆和接的连接方式。

网箱上安装有诱鱼灯42或其它诱鱼设备。

浮箱41和箱体36之间有观察窗45;浮箱41的观察窗45上安装有摄像头44,优选无线摄像头。

【有益效果】

具体地说,本发明的优点如下:

1、由于过鱼平台的浮动性,能够满足大坝下游水位大范围的变动,只要坝下不断流过鱼平台就能工作;

2、由于过鱼平台的灵活性,它可以在任何有鱼聚集的地方进行作业,调整位置方便;

3、由于过鱼平台、集鱼网箱、转运船、输送鱼过坝的装置、以及导鱼水槽都不是土木建筑,因此对于未建过鱼设施的已建水利工程重新考虑过鱼设施不需要对大坝和枢纽布置有任何结构变动,易于实现;

4、并且由于这些装置可以工厂化生产其造价相对较便宜;

5、由于不需要任何附加的诱鱼流量,不会造成发电水量的损失;

6、对于通过水坝的鱼类有导鱼水槽进一步保护,使鱼类能迅速找到向上游的方向,并沿水槽很节省体力地游到上游不会耽误产卵或者又被发电、泄洪、冲沙等下泄水流带回坝下;

7、集鱼平台一般固定后连续作业,因此可以通过锚固定在发电尾水处安全地作业,这里能够更少地借助调节水流的装置而收集到更多的鱼;

8、集鱼平台、吊运过坝装置、导鱼水槽中的用电都可以通过水电站的电源解决,既降低了成本也减少了柴油机发电噪音对鱼类的伤害;

9、单个集鱼平台、多个集鱼网箱轮换集鱼、多艘转运船连续转运和单个导鱼水槽搭配在一起可以连续运鱼,提高过坝鱼的总量;

10、对于没有船闸的水利工程可以通过吊运装置过鱼;

11、本发明中的集鱼平台将鱼类保护和研究以及集鱼效果监测(评价)相结合,使集鱼监测一步实现,可以保护珍惜鱼类,使鱼类在过坝过程中受伤减小,并且与所有已有的过鱼设施监测部分相比较,本发明由于在集鱼的位置进行监测,其监测结果更准确。

(四)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运输过程示意图;

图2为组件门3的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的运输过程另一种形式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运输过程另一种形式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运鱼船的立体透视图;

图6为本发明中运鱼船中支架的立体图;

图7为本发明中集鱼平台的立体图;

图8为本发明中集鱼平台的主视图;

图9为本发明中集鱼平台中可挂接的网箱的主视图;

图10为本发明中集鱼平台另一种形式的立体图

图11为本发明中集鱼网箱的立体透视图;

图12为本发明中集鱼网箱的俯视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下面具体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下面具体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起落设备1可通过其内置的电动装置或者手动将集鱼网箱9升起或者降落,设备2将集鱼网箱9移动过水坝13,然后,从集鱼网箱9将鱼放置到水槽4中,放鱼水槽4为将鱼类释放至导鱼水槽5的设备,鱼类沿着斜槽滑向导鱼水槽5的首端6;导鱼水槽5为引导鱼类游向库尾的水槽,其首端6用网封闭,尾端7接在库尾上游的河流11上,尾端7处有向导鱼水槽5中泵送水的水泵8,水泵8形成向下游的水流,利于吸引洄游的鱼类向着水库尾端(即河流上游)游动。导鱼水槽5为软质水槽,可选地,导鱼水槽5为浮于水面的充气水槽,飘浮于水库中的水体10上。导鱼水槽5的尾端7有控制水流方向的门3,导鱼水槽5的中间设置几道控制水流方向的门3。集鱼网箱9挂接在集鱼平台12上。

如图2所示,门3的设置可从0度到180之间,可使流入水槽的水流在均匀流动或者S形流之间调节,有利于鱼类游动和休息。门3上的叶门15在轴轮的驱动下转动角度,将叶门15安装在框架16上。

如图3所示,起落设备1可通过其内置的电动装置或者手动将集鱼网箱9升起或者降落,设备2将集鱼网箱9移动过水坝13,然后,从集鱼网箱9将鱼放置到水槽4中,放鱼水槽4为将鱼类释放至导鱼水槽5的设备,鱼类沿着斜槽滑向导鱼水槽5的首端6;导鱼水槽5为引导鱼类游向库尾的水槽,其首端6与首端6的前端47之间用网隔开,前端47中有从水槽向外泵出水的水泵46,尾端7接在库尾上游的河流11上,尾端7处有向导鱼水槽5中泵送水的水泵8,在水泵8和水泵46的共同作用下,导鱼水槽5中形成向下游的水流,利于吸引洄游的鱼类向着水库尾端(即河流上游)游动。导鱼水槽5为用支架14固定的硬质水槽,支架14在水10中,地基打在水下的地里,导鱼水槽5的尾端7有控制水流方向的门3,导鱼水槽5的中间设置几道控制水流方向的门3。集鱼网箱9挂接在集鱼平台12上。

如图4所示,起落设备1可通过其内置的电动装置或者手动将集鱼网箱9升起或者降落,设备2将集鱼网箱9移动过水坝13,然后,再通过起落设备1将网箱放至导鱼水槽5的首端6中;导鱼水槽5为引导鱼类游向库尾的水槽,其首端6与首端6的前端47之间用网隔开,前端47中有从水槽向外泵出水的水泵46,尾端7接在库尾上游的河流11上,尾端7处有向导鱼水槽5中泵送水的水泵8,在水泵8和水泵46的共同作用下,导鱼水槽5中形成向下游的水流,利于吸引洄游的鱼类向着水库尾端(即河流上游)游动。导鱼水槽5为用支架14固定的硬质水槽,支架14将导鱼水槽固定在岸边。导鱼水槽5的尾端7有控制水流方向的门3,导鱼水槽5的中间设置几道控制水流方向的门3。集鱼网箱9挂接在集鱼平台12上。

如图5所示,本发明可挂接集鱼网箱的转运船,其船体17上有与水体连通的可放入集鱼网箱9的空间18,空间18的内部带有可支撑集鱼网箱9的托架,空间18底部带有封闭板19,空间18的船首侧带有进水孔20,这样可以保持水箱内的鱼类能够得到足够的氧气。船体17上有转移网箱的支架27,其上的滑轮25由动力装置24驱动,拉动吊索26。船体17内有数个观察窗21。船体17的观察窗21上安装有数个摄像头22。船上有操作空间,工作人员可以在船内的操作空间通过观察窗21或者摄像头22对鱼的情况进行观察和研究。船体17上带有操作集鱼网箱9的动力装置24。船体两舷上至少一侧对应空间18的位置上开有透水窗23,这样可以保持水箱内的鱼类能够得到足够的氧气。

如图6所示为船体17的甲板48上有转移网箱的支架27,结构如下:其上的滑轮25上由动力装置24驱动,拉动吊索26,转移集鱼网箱9。

如图7和8所示,平台上有与水体连通的可放入网箱的空间28,空间28的内部带有可支撑集鱼网箱9的托架,平台上带有浮箱29。集鱼装置和浮箱间连接采用非固定连接,以便将集鱼网箱9经常拆卸下来运输走收集的鱼类。平台内有一个或数个观察窗30,其上安装有一个或数个摄像头31。平台上还带有诱鱼设备32,其中,诱鱼设备32为数个水泵,水泵驱动水流诱导鱼类进入集鱼平台入口,这样可以使洄游的鱼类进入集鱼网箱9内。浮箱29上还可以有供电装置,可以作为临时的实验室。平台上带有驱动平台移动的动力装置33。平台上带有操作集鱼网箱9的动力装置34。平台上带有计数装置35。

如图9所示,可挂接的集鱼网箱9的主视图,集鱼网箱9可以为现有技术中任何的可以用来集鱼的网箱,优选地,选用的集鱼网箱结构为:其由3个箱体组成,箱体之间套接,并且可以在下部箱体向上完全收起后叠加成一个箱体,其中:至少一个箱体上带有向内开的八字型门;最下端箱体上连接有可将其收起并与最上端箱体叠加的装置。

如图10所示,平台的浮箱29部分由双体船型式构成。

如图11所示,本发明的集鱼网箱包括3个箱体,上边箱体36套在中间箱体38之外,中间箱体38套在下边箱体37之外,中间箱体38可在上边箱体36内部上下滑动而不脱开,下边箱体37可在中间箱体38内部上下滑动而不脱开,其中,最下端箱体37上连接有可将其收起并与最上端箱体36叠加的装置,即一根连接于最下端箱体的绳索,需要收起的时候,向上拉绳索,即可将其全部收起。

上边箱体36的结构为:上下两面无遮挡物,其它四面封闭,其四个侧面与最下边箱体的底面拼合在一起,在此情况下,本发明的集鱼网箱用于吊运过坝的情况,可以避免运输过坝时候水漏出;下边箱体37的结构为:上面无遮挡物,下面安装有带活门的封闭板40,封闭板40的面积和形状与箱体36的下面相同,且板四周固定有橡皮密封圈39;其侧面带有1个可向内开的门43。

箱体36两侧各挂接有浮箱41,浮箱41的位置为箱体36的两侧,以使本发明产品整个浮在水面上,浮箱41和网箱的连接方式可以是:挂接、铰接、扣接或者用绳索系接。网箱上安装有诱鱼灯42;浮箱41和箱体36之间有观察窗45;浮箱41的观察窗45上安装有摄像头44。

如图12所示,为本发明网箱部分的俯视图,箱体1-3套接,闭合和开启的状态下,俯视图相同。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