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人工合成的豆荚螟性信息素

人工合成的豆荚螟性信息素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人工合成的豆荚螟性信息素,由下列组份按重量百分比配制而成:顺11-十四碳烯醇乙酸酯(Z11-14AC)18-21%;顺9-十四碳烯醇乙酸酯(Z9-14AC)6-8%;十四碳烯醇乙酸酯(14AC)6-8%;正己烷63-70%。本发明适用于国内豆荚螟治理,具有很强的诱捕能力,每条诱芯诱豆荚螟蛾量约50只以上/天,稳定性好,平均有效期长达30天,诱捕效率普遍高达90%,通过诱杀和迷向的作用阻止成虫交配率50%,可应用于预测预报、诱杀雄蛾、干扰交配,达到综合治理国内豆荚螟的效果。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64743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0-02-1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漳州市英格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0810071583.1

  • 发明设计人 林志平;

    申请日2008-08-11

  • 分类号A01N37/02;A01N27/00;A01P19/00;

  • 代理机构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李宁

  • 地址 363000 福建省漳州市新城茶叶批发大市场43幢4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23:27:1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3-06

    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的注销 IPC(主分类):A01N37/02 授权公告日:20120808 登记号:2016350000089 出质人:漳州市英格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质权人: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漳州分行 解除日:20180208 申请日:20080811

    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的生效、变更及注销

  • 2016-09-28

    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N37/02 登记号:2016350000089 登记生效日:20160831 出质人:漳州市英格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质权人: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漳州分行 发明名称:人工合成的豆荚螟性信息素 授权公告日:20120808 申请日:20080811

    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的生效、变更及注销

  • 2015-07-01

    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的注销 IPC(主分类):A01N37/02 授权公告日:20120808 登记号:2013350000038 出质人:漳州市英格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质权人: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漳州分行 解除日:20150505 申请日:20080811

    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的生效、变更及注销

  • 2013-12-18

    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N37/02 登记号:2013350000038 登记生效日:20131025 出质人:漳州市英格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质权人: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漳州分行 发明名称:人工合成的豆荚螟性信息素 授权公告日:20120808 申请日:20080811

    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的生效、变更及注销

  • 2012-08-08

    授权

    授权

  • 2010-07-1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N37/02 申请日:2008081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0-02-17

    公开

    公开

查看全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仿生高科技领域,涉及人工合成昆虫性信息素的技术,特别与豆荚螟性信息素的人工合成组合物配方有关。

背景技术

在自然界中,昆虫雌成虫在性成熟后,会求偶向异性发出召唤,并释放一种叫性信息素的物质。该性信息素释放至空气中后随气流扩散,刺激雄虫触角中的化学感觉器官,引起雄性个体性冲动及引诱雄虫向释放源定向飞行,并与释放雌成虫交配以繁衍后代。

生物学家根据昆虫的这一生物学特性,对昆虫性信息素的成份进行分离、分析、测定,成功合成了一些昆虫性信息素,并将其应用在害虫的预测预报、诱杀诱捕以及综合防治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研究表明:人工合成的昆虫性信息素具有敏感性高、种特异性强、使用方便、不会伤害天敌等优点,对于昆虫的生物防治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并为害虫的综合治理提供了有利的保障,有着广阔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但是,目前许多昆虫性信息素的性信息素应用研究仍然还只是停留在理论水平上,由于对许多昆虫的性信息素的组分功能还不是特别清楚,并且,昆虫地理区系的差异,使国外的豆荚螟性信息素诱芯在国内诱不到蛾,表现不出效果,在技术上还成熟,所以造成应用上的许多局限。

豆荚螟为世界性分布的豆类害虫,我国各地均有该虫分布,以华东、华中、华南等地区受害最重,被咬食后的豆粒,便失去食用价值,严重影响产量。因此,有效防治豆荚螟对于我国农业十分重要。

本案发明人专门针对国内豆荚螟性信息素进行研究,对其组分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成功地合成了豆荚螟性信息素,并将其用于防治豆荚螟,本案由此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工合成的豆荚螟性信息素,使之适用于国内豆荚螟的预测预报,可大量诱杀雄蛾、干扰交配,达到综合治理国内豆荚螟的效果。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人工合成的豆荚螟性信息素,由下列组份按重量百分比配制而成:

顺11-十四碳烯醇乙酸酯(Z11-14AC)18-21%;

顺9-十四碳烯醇乙酸酯(Z9-14AC)  6-8%;

十四碳烯醇乙酸酯(14AC)         6-8%;

正己烷                         63-70%。

上述人工合成的豆荚螟性信息素的较佳实施例是由下列组份按重量百分比配制而成:

顺11-十四碳烯醇乙酸酯21%;

顺9-十四碳烯醇乙酸酯 6.5%;

十四碳烯醇乙酸酯     7.5%;

正己烷    65%。

上述人工合成的豆荚螟性信息素的较佳实施例是由下列组份按重量百分比配制而成:

顺11-十四碳烯醇乙酸酯 20%;

顺9-十四碳烯醇乙酸酯  8%;

十四碳烯醇乙酸酯      6%;

正己烷                66%。

上述人工合成的豆荚螟性信息素的较佳实施例是由下列组份按重量百分比配制而成:

顺11-十四碳烯醇乙酸酯20%;

顺9-十四碳烯醇乙酸酯 7%;

十四碳烯醇乙酸酯     8%;

正己烷               65%。

上述人工合成的豆荚螟性信息素配有释放器,释放器为PVC毛细管。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发明的生物活性成分是顺11-十四碳烯醇乙酸酯、顺9-十四碳烯醇乙酸酯和十四碳烯醇乙酸酯,活性成分简单、配比合理,正己烷为助剂,可选用PVC毛细管作为释放器,释放速率合理为10ng/小时[1g(克)=1012ng]。实际应用时,可通过诱芯等释放人工合成的性信息素,并缓释至田间,用于豆荚螟的预测预报,或引诱雄蛾至诱捕器,并用物理法杀死雄蛾,从而破坏其交配,最终达到防治国内豆荚螟的目的。测试表明,本发明人工合成的豆荚螟性信息素在国内诱捕能力强,每条诱芯诱豆荚螟蛾量50只以上/天,稳定性好、持效期长达30天,诱捕效率高达90%,通过诱杀和迷向的作用阻止成虫交配率50%,应用一个豆荚螟性信息素诱芯后,可阻止750只雄蛾繁殖后代,减少下代初龄幼虫的虫口密度为75000只,通过试验可减少田间使用化学农药2-3次,对保障国内农产品安全、控制蔬菜农药残留起到很好成效。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按下列组份的重量百分比范围确定各组份的具体用量:顺11-十四碳烯醇乙酸酯(Z11-14AC)18-21%、顺9-十四碳烯醇乙酸酯(Z9-14AC)6-8%、十四碳烯醇乙酸酯(14AC)6-8%、正己烷63-70%,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可行性,表1中给出12个具体配方:

表1

其中,实施例1和实施例12的各组份用量超出上述范围,实施例2至实施例11的各组份用量落在上述范围中,按各实施例所确定的组份用量进行配制,即得相对应的12种人工合成的豆荚螟性信息素。

另外,增加两个实施例13、14是国外的豆荚螟性信息素诱芯配方见表2,按此两个实施例所确定的组份用量进行配制,即得相对应的2种国外人工合成的豆荚螟性信息素,用于与本发明进行比较。

表2

将上述14种人工合成的豆荚螟性信息素通过PVC毛细管释放,制成诱芯,对14条诱芯的诱捕能力、有效期、诱捕效率等性能进行测试,并进行比较,列表2如下:

表3

上表中,除实施例1和实施例12效果差外,其它实施例2-11都具有很强的诱捕能力:每条诱芯诱豆荚螟蛾量约50只以上/天,稳定性好,平均有效期长达30天,诱捕效率普遍高达90%,通过诱杀和迷向的作用阻止成虫交配率50%,而国外豆荚螟性信息素的实施例13和实施例14在我国进行实验却无效果。由此可见,本发明在综合治理国内豆荚螟方面确实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适合在国内进行推广应用。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