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聚氨酯油/聚丙烯酸酯胶乳互穿网络聚合物乳液材料及其合成工艺

聚氨酯油/聚丙烯酸酯胶乳互穿网络聚合物乳液材料及其合成工艺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聚氨酯油/聚丙烯酸酯胶乳互穿网络聚合物乳液材料及其合成工艺。该乳液胶粒的平均粒径小于200nm,该粒子的形貌学特征为复层胶粒结构,核为聚氨酯油聚丙烯酸酯接枝共聚物、外层为聚氨酯油的亲水聚合物。其合成工艺是:以干性油或半干性油与低分子多元醇制得醇解物;合成聚氨酯油溶液并进行离子化;制得聚氨酯油水分散体;制得聚氨酯油/聚丙烯酸酯胶乳互穿网络聚合物乳液材料LIPN PUO/PA。该乳液相对于一般的水分散体,具有较高的光泽,可以有效地解决一般水性金属涂层、木器涂层、皮革涂层、纸张涂层的表面罩光问题,使材料综合性能更进一步提高。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91426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0-12-1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河北科技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010251314.0

  • 发明设计人 肖继君;耿耀宗;

    申请日2010-08-12

  • 分类号C08L51/08(20060101);C08F283/00(20060101);C08F2/24(20060101);C08G18/67(20060101);C08G18/66(20060101);C09D151/08(20060101);

  • 代理机构13112 石家庄国域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苏艳肃

  • 地址 050000 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东路70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1:22:2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9-29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C08L51/08 授权公告日:20130320 终止日期:20160812 申请日:20100812

    专利权的终止

  • 2014-05-28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的生效 IPC(主分类):C08L51/08 合同备案号:2014990000187 让与人:河北科技大学 受让人:河北古艺坊家具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名称:聚氨酯油/聚丙烯酸酯胶乳互穿网络聚合物乳液材料及其合成工艺 申请公布日:20101215 授权公告日:20130320 许可种类:独占许可 备案日期:20140408 申请日:20100812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的生效、变更及注销

  • 2013-03-20

    授权

    授权

  • 2011-02-0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08L51/08 申请日:20100812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0-12-15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用作皮革涂饰剂及上光油、木器漆光亮剂、汽车中涂及表面涂层、金属装饰涂层的胶乳互穿网络聚合物及其合成工艺,具体地说是一种聚氨酯油/聚丙烯酸酯胶乳互穿网络乳液材料及其合成工艺。

背景技术

胶乳互穿网络聚合物(LIPN)L.H.Sperling& D.A.Thomas于1974年就申请了美国专利(U.S.Pat.3,833,404(1974)),主要用来制造阻尼涂料。国内80年代也开展了LIPN的研究工作,但是迄今为止仍然没有解决所有水分散体材料所共有的弊端——“涂层光泽低”的问题。据悉欧洲主要汽车制造公司的外装修从底涂、中涂到面涂均已水性化,但由于光泽原因仍然保留了溶剂型涂料罩光;皮革,特别是人造革涂饰作为软涂层是代表性的涂层,同样由于光泽问题,在许多具体应用上仍然保留着溶剂涂料罩光;水性木器家装漆的性能基本过关,甚至已经进入流水线涂装,但也只限于哑光门窗的装饰。显然,研制高光泽水性成膜物是全面推广水性涂装材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水分散体材料光泽度低的问题而提供一种高光泽的水性分散体材料——聚氨酯油/聚丙烯酸酯胶乳互穿网络聚合物乳液材料,该材料相对于一般的水分散体,具有较高的光泽,可以有效地解决一般水性金属涂层、木器涂层、皮革涂层、纸张涂层的表面罩光问题,使材料综合性能更进一步提高。

本发明进一步的目的是提供所述聚氨酯油/聚丙烯酸酯胶乳互穿网络聚合物乳液材料的合成工艺。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聚氨酯油/聚丙烯酸酯胶乳互穿网络聚合物乳液材料,该乳液胶粒的平均粒径小于200nm,该粒子的形貌学特征为复层胶粒结构,核为聚氨酯油聚丙烯酸酯接枝共聚物、外层为聚氨酯油的亲水聚合物。

所述的聚氨酯油/聚丙烯酸酯胶乳互穿网络聚合物乳液材料的合成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①制备醇解物(a):以干性油或半干性油与低分子多元醇在催化剂存在下发生醇解反应制得醇解物(a);所述催化剂为氢氧化锂或氧化钙;

②将下列原料合成聚氨酯油溶液:

醇解物(a),多元醇,二异氰酸酯单体,扩链剂以及稀释剂;其中,所述多元醇为聚醚多元醇或聚酯多元醇,所述的二异氰酸酯单体为芳香族二异氰酸酯、脂肪族二异氰酸酯或脂环族二异氰酸酯中的一种或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所述的稀释剂包括活性稀释剂;

③以中和剂对②步所制聚氨酯油溶液进行离子化,制得离子化的聚氨酯油溶液;在高速搅拌下,将所述聚氨酯油溶液分散到去离子水中,制得聚氨酯油水分散体(b);

④向聚氨酯油水分散体(b)中加入丙烯酸硬单体、丙烯酸软单体及功能单体、引发剂及乳化剂,于70~90℃进行自由基乳液聚合,反应2-4小时,将系统降温至40℃出料,制得聚氨酯油/聚丙烯酸酯胶乳互穿网络聚合物乳液材料。

本发明第①步首先合成醇解物(a),即将干性油或半干性油,低分子多元醇及催化剂,按用量加入安装有搅拌器、抽真空系统,回流冷凝器及加热设备的反应器中,搅拌下加热到120℃,抽真空至760mmHg脱水1-2个小时,而后卸掉真空,通入氮气保护,加热至210-250℃,反应2-5小时,至实测容忍度合格,即得“醇解物”(a)。该醇解物(a)为包含二元醇单油酸酯、一元醇二油酸酯、少量的油及多元醇的混合物。该“醇解物”(a)既可以降温出料,经包装后作为中间体备用,也可以继续进行下一步反应。

本发明第②步是用传统方法合成聚氨酯油溶液:将“醇解物”(a)、聚醚多元醇或聚酯多元醇按用量加入带有搅拌器、冷凝器、真空系统及加热系统的容器中,搅拌下抽真空至750~760mmHg,于100~120℃保温1-2个小时,使之脱水干净。将系统温度降至50-60℃,再加入二异氰酸酯单体,而后在70~90℃范围内进行反应,反应进行3~4小时。待反应结束后将系统温度降至50-60℃,加入规定量的扩链剂及适量的稀释剂,回流下反应3~8小时。

本发明第③步将前述反应液温度降至40℃,加入中和剂进行中和并以较高的速度进行搅拌使其离子化,制得离子化的聚氨酯油溶液,再在高速搅拌下,分散到去离子水中,制得含有一定量稀释剂或活性稀释剂的聚氨酯油水分散体。

本发明第④步是在聚氨酯油水分散体的基础上,不加入或加入少量(临界 胶束浓度以下)的乳化剂,将温度升至60-75℃,再加入部分引发剂、缓冲剂,于70-85℃开始滴加由丙烯酸硬单体、丙烯酸软单体及功能单体组成的单体混合物,在2~2.5小时内滴加完毕,随后在70~90℃继续反应1~2小时;降温至45-50℃,加入引发剂及还原剂,继续反应0.5~1.0小时,于40℃出料、过滤包装,即得具有复层结构的聚氨酯油/聚丙烯酸酯胶乳互穿网络高光泽聚合物乳液材料。

本发明是针对利用一般乳液聚合和传统的胶乳互穿网络合成技术合成的水分散体所普遍存在的表面光泽低这一弊端,发明了一种聚氨酯油/聚丙烯酸酯胶乳互穿网络高光泽聚合物乳液材料的合成工艺,并利用该工艺成功地合成了纳米尺寸的聚氨酯油/聚丙烯酸酯胶乳互穿网络高光泽聚合物乳液材料,光泽普遍能达到或超过80%,可满足一般涂装表面罩光的需要。

本发明中,所述的干性油及半干性油为桐油、梓油、脱水蓖麻油、亚麻仁油、苏子油、大麻油、豆油、妥尔油或葵花籽油;所述的低分子多元醇为甘油、季戊四醇或三羟甲基丙烷。

本发明中,第①步的工艺为:将干性油或半干性油,低分子多元醇及催化剂,搅拌下加热到110-130℃,抽真空至760mmHg脱水1-2个小时,而后卸掉真空,通入氮气保护,加热至210-250℃,反应2-5小时,至实测容忍度合格,即得“醇解物”(a)。

本发明中,所述的聚醚多元醇为聚醚1000、聚醚2000或聚醚3000;所述的聚酯多元醇为聚己二酸乙二醇酯二醇、聚己二酸乙二醇丙二醇酯二醇、聚己二酸一缩二乙二醇酯二醇、聚己二酸乙二醇-一缩二乙二醇酯二醇、聚己二酸-1,4丁二醇酯二醇、聚己二酸乙二醇-1,4丁二醇酯二醇、聚己二酸新戊二醇-1,6-己二醇酯二醇、聚己二酸蓖麻油酯多元醇或聚ε-己内酯二醇聚碳酸1,6-己二醇酯二醇。

本发明中,所述的芳香族异氰酸酯为: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组分(MDI)、多亚甲基多苯基多异氰酸酯(PAPI)或苯二甲撑二异氰酸酯(XDI);所述的脂肪族二异氰酸酯为:己二异氰酸酯(HDI)、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HMDI)、三甲基己二异氰酸酯(TMDI);所述的脂环族二异氰酸酯为: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或六氢甲苯二异氰酸酯(HTDI);所述扩链剂为:二羟甲基丙酸(DMPA)、二羟甲基丁酸(DMBA)或2,3二羟基丁二酸(酒石酸);所述的稀释剂为:丁酮、丙酮、甲乙酮、二氧六环或甲苯;所述的活性稀释剂 为下述的丙烯酸单体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α-甲基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二乙基己酯或甲基丙烯酸丁酯;所述中和剂为氨水或三乙基胺;

本发明中,所述的丙烯酸硬单体为: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α-甲基苯乙烯;所述的丙烯酸软单体为: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二乙基己酯或甲基丙烯酸丁酯;所述的功能单体包括羟基单体和交联单体: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酸羟丙酯、羟甲基丙烯酰胺或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二乙烯苯、二丙烯酸乙二醇酯、二丙烯酸二乙二醇酯、二丙烯酸三乙二醇酯及三异氰尿酸三烯丙酯。

本发明中,所述的引发剂为过硫酸铵、过硫酸钾、偶氮二异丁腈、叔丁基过氧化氢、过氧化苯甲酰或过氧化月桂酰;所述的乳化剂为非离子乳化剂或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其中非离子乳化剂为烷基(C8-C9)醇聚氧乙烯醚或烷基(C8-C9)酚聚氧乙烯醚;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MS-1或十二烷基硫酸钠。

本发明中,所述的各原料按重量份数是:

干性油或半干性油                      2.0~4.0

低分子多元醇                          0.4~1.2

催化剂                                0.003~0.007

聚醚多元醇或聚酯多元醇                3.0~5.5

二异氰酸酯单体                        4.0~6.0

扩链剂                                0.5~3.0

稀释剂                                0~2.0

中和剂                                0.3~0.7

引发剂                                0.04~0.6

缓冲剂                                0.04~0.6

丙烯酸软单体                          4.0~8.0

丙烯酸硬单体                          4.0~8.0

功能单体                              0.15~0.3

去离子水                              65.0~80.0

乳化剂                                0~1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粒径测试结果。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粒径测试结果。

图3是本发明对比例的粒径测试结果。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透射电镜测试结果。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1 DMA测试结果。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2 DMA测试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将110克的碱漂过大麻油和23.5克甘油加入带有加热设备和抽真空系统的500毫升的四口瓶中,开动搅拌、加热升温,待接近100℃时开始抽真空,真空度保持在750-760mmHg,至120℃保温2小时,进行脱水。而后卸掉真空,通入氮气保护,装上回流冷凝器,加入0.2克氢氧化鋰,升温至200-240℃反应2-3小时,直到甲醇的容忍度为1∶2-3时,加入0.2克磷酸,搅拌均匀后,迅速降温至40-50℃,出料、过滤、包装,即得醇解物,待用。

将26.7克的上述醇解物及30.6克聚醚1000加入带有加热及真空系统的1000毫升四口瓶中,开动搅拌及加热至100℃开始抽真空,温度保持在120℃在真空度为750-760mmHg脱水1-1.5个小时,卸去真空,降温至60℃安装回流冷凝器,加入46.5克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保持温度70-90℃,反应3-4小时后降温至60℃,加入7.8克二羟基丁酸(DMBA)及20毫升丁酮,回流下于75-85℃反应5-6小时。降温至40℃,加入3.1克三乙胺充分搅拌5分钟,提高搅拌速度,加入654克去离子水,获得聚氨酯油的水分散体即网络I;接着升温至75℃,加入用10毫升水溶解0.5克过硫酸钾和0.5克缓冲剂碳酸氢钠的混合溶液,搅拌均匀后,于75-85℃徐徐滴加由58克甲基丙烯酸甲酯、45克丙烯酸丁酯和2克丙烯酸所构成的混合单体,控制在2-2.5小时内滴加完毕,而后保持恒温继续反应1.5小时后。降低至45℃,缓慢加入由5毫升水溶解0.5克叔丁基过氧化氢溶液,搅拌均匀后再慢慢滴加由5毫升水溶解0.5克还原剂吊白块的水溶液,继续反应30分钟,于40℃出料过滤包装,即得网络I和网络II复合的聚氨酯油聚丙烯酸酯胶乳互穿网络记为LIPN PUO/PA。

本实施例所制乳液材料的涂层,利用KGZ-1C智能化光泽度仪测试,光泽度为89%。图1所示为实施例1粒径测试结果,说明本实施例所制乳液粒径在150 纳米附近分布,其中,大部分乳液粒径小于150纳米。图4所示的透射电镜测试结果显示,所制胶乳互穿网络聚合物乳液材料的粒子在形貌学特征仍然为近似同心的“核-壳”复层胶粒结构。图5所示的DMA测试表明本实施例所制乳液材料属典型的互穿网络结构。

实施例2

将20.0克经过碱漂的大麻油和4.7克的甘油及0.052克氢氧化鋰,搅拌下加热至120℃,而后在750-760mmHg真空下脱水1小时,而后卸去真空升温至220-250℃进行醇解2-3小时至甲醇的容忍度为1∶2-3时,加入适量磷酸分解残余的催化剂,迅速降温至150℃,向反应器加入30.6克聚醚1000并将温度保持在120℃,真空度为750-760mmHg脱水1.5个小时。卸去真空,降温至60℃安装回流冷凝器,加入50.5克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保持温度70-80℃,反应3-4小时后降温至60℃,加入6.7克二羟甲基丁酸(DMBA)及15毫升丁酮,回流下于75-85℃反应6小时。降温至40℃,加入3.1克三乙胺充分搅拌5分钟,提高搅拌速度,加入765克去离子水获得聚氨脂油的水分散体即网络I;接着升温至75℃,加入用10毫升水溶解0.5克过硫酸钾和0.5克碳酸氢钠的混合溶液搅拌均后,于75-85℃徐徐滴加有52克甲基丙烯酸丁酯、51克苯乙烯和2克丙烯酸所构成的混合单体,控制在2-2.5小时内滴加完毕,并在恒温下继续聚合反应1小时后,降低至45℃,缓慢加入由5毫升水溶解0.5克叔丁基过氧化氢溶液,搅拌均匀后再慢慢滴加由5毫升水溶解的0.5克吊白块水溶液,加入适量后继续反应45分钟,出料过滤包装,即得网络I和网络II复合的聚氨酯油聚丙烯酸酯胶乳互穿网络材料,记为LIPN PUO/PA。

本实施例所制乳液材料的涂层,利用KGZ-1C智能化光泽度仪测试,光泽度为85%。图2所示为实施例2粒径测试结果,说明本实施例所制乳液粒径在200纳米附近分布。图6所示的DMA测试表明说明本实施例所制乳液材料属典型的互穿网络结构。

实施例3

将20.1克经过碱漂的桐油和12克的三羟甲基丙烷及0.03克氧化钙,搅拌下加热至120℃,而后在760mmHg真空下脱水2小时,而后卸去真空升温至240-250℃进行醇解3小时至甲醇的容忍度为1∶2-3时,加入适量磷酸分解残余的催化剂并迅速降温至150℃,而后向反应器加入51.6克聚醚2000,将温度保持在110℃,在真空度为750-760mmHg脱水1小时,卸去真空,降温至60℃安 装回流冷凝器,加入54.86克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保持温度70-80℃,反应4小时后降温至50℃加入10.54克二羟基丙酸(DMBA)及20毫升丁酮,回流下于75-85℃反应5小时。降温至40℃,加入6.9克三乙胺充分搅拌5分钟,提高搅拌速度,加入550克去离子水,获得聚氨酯油的水分散体即网络I;接着升温至75℃,加入用20毫升水溶解0.5克过硫酸钾和0.5克碳酸氢钠的混合溶液搅拌均匀后,于75-85℃徐徐滴加有50克丙烯酸丁酯、50克甲基丙酸甲酯和2克丙烯酸所构成的混合单体,控制在2-2.5小时内滴加完毕后,恒温下继续聚合反应1小时后,降低至45℃,缓慢加入由10毫升水溶解0.5克叔丁基过氧化氢溶液,搅拌均匀后再慢慢滴加由10毫升水溶解0.5克吊白块的水溶液,加入适量后继续反应40分钟,出料过滤包装,即得网络I和网络II复合的聚氨酯油聚丙烯酸酯胶乳互穿网络记为LIPN PUO/PA。

本实施例所制乳液材料的涂层,利用KGZ-1C智能化光泽度仪测试,光泽度为90%。

实施例4

将40克经过碱漂的苏子油和4.2克的季戊四醇及0.069克氢氧化鋰,搅拌下加热至120℃,而后在750-760mmHg真空下脱水1小时,而后卸去真空升温至220-250℃进行醇解2-3小时至甲醇的容忍度为1∶2-3时,加入适量磷酸分解残余的催化剂,迅速降温至150℃,向反应器加入54.5克聚己二酸乙二醇酯二醇,并将温度保持在120℃,真空度为750-760mmHg脱水1.5个小时。卸去真空,降温至60℃安装回流冷凝器,加入58.9克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保持温度70-80℃,反应3-4小时后降温至60℃,加入28.5克二羟甲基丙酸(DMPA)及15毫升丙酮,回流下于75-85℃反应6小时。降温至40℃,加入6.8克氨水充分搅拌5分钟,提高搅拌速度,加入780克去离子水获得聚氨酯油的水分散体即网络I;接着升温至75℃,加入用10毫升水溶解0.5克过硫酸钾和0.5克碳酸氢钠的混合溶液搅拌均匀后,于75-85℃徐徐滴加有79.2克丙烯酸乙酯、78.6克丙烯腈和2.8克丙烯酸羟丙酯所构成的混合单体,控制在2-2.5小时内滴加完毕,并在恒温下继续聚合反应1小时后,降低至45℃,缓慢加入由5毫升水溶解0.5克偶氮异丁腈溶液,搅拌均匀后再慢慢滴加由5毫升水溶解的0.5克吊白块水溶液,加入适量后继续反应45分钟,出料过滤包装,即得网络I和网络II复合的聚氨酯油聚丙烯酸酯胶乳互穿网络材料,记为LIPN PUO/PA。

本实施例所制乳液材料的涂层,利用KGZ-1C智能化光泽度仪测试,光泽度 为91%。

对比例一

将66.87克聚醚2000和22.27克聚醚3050加入2000毫升带有双加料滴瓶、搅拌、加热和抽真空系统的反应器中,搅拌下加热至120℃,在真空度750-760mmHg保持1.0-1.5小时进行脱水。将系统温度降至50℃,加入39.40克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搅拌下加热至80℃,恒温下保持2小时使其进行充分的缩合反应,而后将温度降至40℃,加入21.59克的二羟甲基丙酸和80毫升丙酮,回流温度下反应3小时,加入20毫升丙酮继续反应1小时后,视系统粘度情况,可加入10~20毫升丙酮,搅拌均匀,搅拌下加入10.41克的三乙胺,以较快的转速搅拌均匀,高速下将458.4克的去离子水加入系统,进行高速分散制成聚氨酯水分散体作为网络I。

称量12.8克苯乙烯、31.6克丙烯酸丁酯、1.05克丙烯酸羟乙酯以及2.0克二丙烯酸二乙二醇酯混合均匀,加入加料滴瓶-1待用,称量0.52克碳酸氢钠和0.46克过硫酸钾用10克水溶解后加入加料滴瓶-2。将上述1/3的聚氨酯水分散体网络I的反应系统加热至75℃,搅拌下将双加料滴瓶的物料,均匀地加入反应系统,在4~6小时内加完,而后再保温1小时,降温至40℃,出料、过滤、包装,即得到我们早期研究工作制备出的LIPN PU/PA乳液,该乳液已作为皮革涂饰剂使用,在2001年已经工业化。

本实施例所制乳液材料的涂层,利用KGZ-1C智能化光泽度仪测试,光泽度为55%。该样品胶粒属于纳米级粒子,实际测定的平均粒径为125nm。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