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含烯啶虫胺和啶虫丙醚的增效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一种含烯啶虫胺和啶虫丙醚的增效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烯啶虫胺和啶虫丙醚的增效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该增效杀虫组合物以烯啶虫胺与啶虫丙醚为主要有效成分,其中,烯啶虫胺和啶虫丙醚的重量比为0.1~80∶0.2~70。该杀虫组合物能产生较高的协同增效作用,克服和延缓了害虫抗药性,杀虫速度快,持效期长,降低了用药成本。本发明可防治水稻飞虱、粉虱以及蚜虫等农作物上发生的半翅目害虫,其效果明显高于其单剂使用。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01794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1-04-2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南京华洲药业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0910183482.8

  • 申请日2009-09-22

  • 分类号A01N43/40;A01P7/04;

  • 代理机构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徐冬涛

  • 地址 211318 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县桠溪镇东风路8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2:05:0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3-09-18

    授权

    授权

  • 2011-06-0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N43/40 申请日:20090922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1-04-20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以烯啶虫胺和啶虫丙醚为主要有效成分的增效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烯啶虫胺(nitenpyram),属新烟碱类杀虫药物,化学名称为(E)-N-(6-氯-3吡啶基甲基)-N-乙基-N′-甲基-2-硝基亚乙烯基二胺。结构式如下:

该药杀虫谱广,广泛用于农业和园艺上防治蚜虫、叶蝉、蓟马、飞虱等害虫,毒性低、药效持久对作物无药害、使用安全;该药作用于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方式独特,害虫不易产生抗性,有卓越的内吸和渗透作用。

啶虫丙醚(pyridalyl),化学名称2,6-二氯-4-(3,3-二氯烯丙氧基)苯基3-[5-(三氟甲基-2-羟基吡啶)丙基]醚。结构式如下:

啶虫丙醚同时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对农业生产中主要的鳞翅目害虫的幼虫具有很高的杀虫活性。除此以外,啶虫丙醚对蓟马和双翅目的害虫也显示出良好的杀虫活性,与它的高活性相反,啶虫丙醚对各种有益的节肢动物的毒性很低。

稻飞虱、蚜虫等半翅目害虫在目前长期用药的条件下,抗性逐渐增加,农药单剂对害虫防治的效果逐渐下降,对于半翅目害虫的防治尚无有效的制剂。发明人经研究发现,农药的复配是扩大防治谱和提高防效的有效措施,迄今为止尚未发现有关烯啶虫胺和啶虫丙醚的复配杀虫组合物用于防治抗性半翅目害虫。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含烯啶虫胺和啶虫丙醚的增效杀虫组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增效杀虫组合物在制备防治抗性半翅目害虫杀虫药物中的应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将防治对象不同的两种杀虫药物烯啶虫胺与啶虫丙醚复配,获得一类新型高效的多功能杀虫组合物。该杀虫组合物对稻飞虱、蚜虫、小菜蛾容易产生抗性的多种害虫具有很好的防除效果;并抑制害虫对单一制剂(烯啶虫胺或啶虫丙醚)的抗药性产生。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含烯啶虫胺和啶虫丙醚的增效杀虫组合物,其特征是该增效杀虫组合物以烯啶虫胺和啶虫丙醚为主要有效成分,其中,烯啶虫胺和啶虫丙醚的重量比为0.1~80∶0.2~70。

该增效杀虫组合物中烯啶虫胺和啶虫丙醚的重量比优选0.5~60∶2~50,进一步优选为1~30∶4~20。

在本发明组合物中,烯啶虫胺与啶虫丙醚二者占组合物的重量百分比为3~80%。优选为5~50%,最优选5~20%。本发明所述的“%”均为质量百分比。

上述杀虫组合以烯啶虫胺与啶虫丙醚为主要有效成分(活性成分),和农药助剂、赋型剂配制成农药上允许的任意一种剂型。优选为乳油、悬浮剂、水乳剂、可湿性粉剂、微乳剂和水分散颗粒剂。

所述助剂具体可以采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钙、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聚氧乙烯聚氧丙稀嵌段化合物(如农乳33#)、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等,赋形剂可采用环己酮、二甲苯、溶剂油、水、防冻剂(如丙二醇)、去离子水等。助剂、赋形剂可以单用或混合并用,还可加入农药制剂上允许的其它辅料。

上述杀虫组合物可在制备防治抗性半翅目害虫的杀虫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组合物的防治效果明显高于其单剂使用,所述的半翅目害虫特别指稻飞虱、蚜虫、粉虱。

室内生物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表明本发明复配杀虫药物对半翅目害虫具有显著的增效杀虫作用,特别对水稻飞虱、蚜虫、粉虱的杀虫效果均显著高于相应的单剂农药的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提供的烯啶虫胺和啶虫丙醚杀虫组合物,能产生较高的协同增效作用,杀虫速度快,克服和延缓了害虫抗药性,同时扩大防治谱,降低了用药成本,其效果明显高于其单剂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采用室内生物测定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先通过室内生物测定,明确两种药剂按一定比例复配后的共毒系数;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田间试验。

实施例1:

称取烯啶虫胺、啶虫丙醚采用常规制剂方法,分别按不同比例配制成有效成分质量百分含量为30%的烯啶虫胺·啶虫丙醚乳油,具体比例见表1,2。

采用稻茎浸渍法进行室内增效生物测定,选择抗性稻飞虱为目标害虫,每处理重复3次,每浓度处理60头,用LC50值按孙云沛法计算共毒系数:

表1.烯啶虫胺和啶虫丙醚组合物及其单剂对抗性稻飞虱的室内毒力测定:

表中数据表明,烯啶虫胺和啶虫丙醚混配后对水稻褐飞虱具有增效作用,表中所列的三个配比共毒系数都远大于120,因此烯啶虫胺和啶虫丙醚混配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

采用浸叶浸虫法进行室内增效生物测定,选择抗性粉虱为目标害虫,每处理重复3次,用LC50值按孙云沛法计算共毒系数:

表2.烯啶虫胺和啶虫丙醚增效杀虫组合物及其单剂对抗性粉虱的室内毒力测定:

表中数据表明,烯啶虫胺和啶虫丙醚混配后对粉虱具有增效作用,表中所列的三个配比共毒系数都远大于120,烯啶虫胺和啶虫丙醚混配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

采用实施例2和3的样品,按照每亩地用药10g、20g、25g制剂,对照药剂为10%啶虫丙醚WP30g/亩,5%烯啶虫胺AS30g/亩,每亩地用水30kg防治水稻褐飞虱。施药后4天、10天、15天、20天、30天查结果,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见表3:

表3:烯啶虫胺和啶虫丙醚增效杀虫组合物对水稻褐飞虱的田间试验结果

从上表可知,烯啶虫胺·啶虫丙醚复配对水稻飞虱药效好于10%啶虫丙醚可湿性粉剂、5%烯啶虫胺水剂,显示出配方的优越性。

采用实施例2和3的样品,按照每亩地用药10g、20g、25g药剂,对照药剂为10%啶虫丙醚WP30g/亩,5%烯啶虫胺AS30g/亩,每亩地用水30kg,防治黄瓜上的粉虱。施药后4天、10天、15天、20天、30天查结果,并进行处理,结果见表4:

表4:烯啶虫胺-啶虫丙醚复配对粉虱的田间试验结果

从上表可知,烯啶虫胺·啶虫丙醚复配对粉虱药效好于10%啶虫丙醚可湿性粉剂、5%烯啶虫胺水剂,显示出配方的优越性。

实施例2:

称取0.5g烯啶虫胺、10g啶虫丙醚溶解于8g二甲苯中,再加入1g乙二醇和5g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磺基琥珀酸二钠,搅拌均匀。将上述溶液慢慢倒入余量水中至总重100g,充分搅拌下,制成10.5%烯啶虫胺·啶虫丙醚水乳剂。

实施例3:

称取1g烯啶虫胺、10g啶虫丙醚溶解于8g二甲苯中,再加入1g乙二醇和5g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磺基琥珀酸二钠,搅拌均匀。将上述溶液慢慢倒入余量水中,充分搅拌下,制成11%烯啶虫胺·啶虫丙醚水乳剂。

实施例4:

称取45g烯啶虫胺、5g啶虫丙醚溶解于8g二甲苯中,再加入1g乙二醇和5g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磺基琥珀酸二钠,搅拌均匀。将上述溶液慢慢倒入余量水中,充分搅拌下,制成50%烯啶虫胺·啶虫丙醚水乳剂。

实施例5:

称取2g烯啶虫胺、20g啶虫丙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5g、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6g、N-甲基吡咯烷酮4g,异丙醇6g,二甲苯3g,余量为水,将以上原料按常规配制微乳剂的方法投入混合釜中混合,制成22%烯啶虫胺·啶虫丙醚微乳剂。

实施例6:

称取5g烯啶虫胺、45g啶虫丙醚、木质磺酸钠8g、十二烷基硫酸钠2g、硫酸铵5g,聚乙烯醇5g,硼砂2g,高岭土28g,将以上原料按水分散颗粒剂的方法制成50%烯啶虫胺·啶虫丙醚水分散颗粒剂。

实施例7:

称取75g烯啶虫胺、0.2g啶虫丙醚、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6g、壬基酚聚氧乙烯醚3g、硅酸镁铝0.5g,乙二醇7g,磷酸三丁酯2g,硅油0.2g,余量为水,将以上原料按常规配制悬浮剂的方法,制成75.2%烯啶虫胺·啶虫丙醚悬浮剂。

实施例8:

称取10g烯啶虫胺、15g啶虫丙醚、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6g、壬基酚聚氧乙烯醚3g、硅酸镁铝0.5g,乙二醇7g,磷酸三丁酯2g,硅油0.2g,余量为水,将以上原料按常规配制悬浮剂的方法,制成25%烯啶虫胺·啶虫丙醚悬浮剂。

实施例9:

称取5g烯啶虫胺、70g啶虫丙醚、十二烷基苯磺酸钙4g、烷基酚聚氧乙烯醚4g、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5g、二甲苯至100g,将以上原料按常规配制乳油的方法投入混合釜中混合,制成75%烯啶虫胺·啶虫丙醚乳油。

实施例10:

称取0.1g烯啶虫胺、30g啶虫丙醚、十二烷基苯磺酸钙4g、烷基酚聚氧乙烯醚4g、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6g、二甲苯至100g,将以上原料按常规配制乳油的方法投入混合釜中混合,制成30.1%烯啶虫胺·啶虫丙醚乳油。

实施例11:

称取30g烯啶虫胺、20g啶虫丙醚、十二烷基苯磺酸钙4g、烷基酚聚氧乙烯醚5g、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6g、二甲苯至100g,将以上原料按常规配制乳油的方法投入混合釜中混合,制成50%烯啶虫胺·啶虫丙醚乳油。

实施例12:

称取60g烯啶虫胺、5g啶虫丙醚、1g十二烷基硫酸钠、0.5g扩散剂NNO、高岭土至100g,将以上原料按常规配制可湿性粉剂的方法混合,形成65%烯啶虫胺·啶虫丙醚可湿性粉剂。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