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治疗复发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的中药汤剂

一种治疗复发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的中药汤剂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复发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的中药汤剂,由以下中药配制而成:猪苓5-10g、茯苓10-15g、泽泻5-10g、熟地黄10-30g、山药10-30g、桃仁5-10g、红花3-9g、当归5-15g、川芎3-6g、丹参5-10g、海藻10-15g、昆布6-12g、枸杞子10-15g、白菊花10-15g、桔梗3-10g。治疗时,取以上重量中药,按中药要求炮制后,加水1500ml,加热煮沸后文火煎煮至药液浓缩为250ml,捞渣成汤剂,内服,一日一剂。本发明治疗复发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效果明显,标本兼治,无毒副作用,治后无复发。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09121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1-06-1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付玉琦;

    申请/专利号CN201110008599.X

  • 发明设计人 付玉琦;

    申请日2011-01-09

  • 分类号A61K36/8945;A61K9/00;A61P9/10;A61P27/02;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252000 山东省聊城市皋东街2号市复退军人医院眼科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2:39:0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4-03-12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61K36/8945 授权公告日:20120215 终止日期:20130109 申请日:20110109

    专利权的终止

  • 2012-02-15

    授权

    授权

  • 2011-09-0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36/8945 申请日:2011010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1-06-15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眼底顽症的中药组合物,具体说是一种内服治疗复发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的中药汤剂,属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简称中浆,目前已知原发病变是在色素上皮细胞。由于某种未明因素,导致色素上皮的屏障功能损害,因而脉络膜毛细血管网漏出的含有多量蛋白质的液体,通过色素上皮损害处渗入神经上皮下,造成神经感觉层的盘状脱离。渗漏点可在黄斑区内,亦可在黄斑周围,但不论其位于何处,渗液多半积存于黄斑区。该病原因尚不明确,尽管有缺血、感染、炎症、免疫反应及代谢障碍等说法,也都缺乏有力的证据。本病虽有一定的自限性,但经过近年来的垂直追踪观察,有的反复发作的顽固病例甚至可延续十几年之久;反复发作后,中央视力会受到永久性损害。目前,西医药物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效果不佳,且副作用比较大。目前,本病无任何有效西医药物治疗方法。鉴于此,根据祖国中医学、医药理论,研究一种应用中药治疗该病的方法十分必要。

发明内容

根据中浆发病的情况,结合眼底镜的检查和荧光血管造影的表现,中浆的病变发展过程如下:患者骤然视物模糊,视野中心似有淡影遮挡,视物变形、变小,视力下降。用Amsler方格表检查,有变形或暗点。眼底检查,后极部视网膜呈闪烁不定的反光,中心凹反光略为弥散。重者可见黄斑区视网膜有圆形隆起的盘状脱离,其边缘有反光轮。荧光造影显示深层荧光素渗漏呈喷出形态,视网膜血管跨越其上。此期有两种发展趋势:①中浆初发后数周,色素上皮屏障损害修复,所漏出的液体逐日吸收、减少,患者视力逐渐提高,视物变形、小视逐渐趋向好转。这种自觉症状减轻的情况,既可能系经治而愈,也可能为不治自愈。②不愈者反复发作,时好时犯,病程迁延,留下永久的中央视力障碍。眼底镜检查难以判定是代偿、迁延隐匿,还是复发。荧光血管造影能显示色素上皮的损害程度和病变范围,对鉴别病情是处于渗出吸收、全愈、复发或萎缩稳定状态,具有决定意义。

本发明根据中浆的临床表现,结合祖国医学对病机症候实施辩证施治的要求,提供一种治疗复发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中药汤剂。本发明健脾渗湿、补益肝肾、利水消肿为主,活血化瘀、益气养阴、平肝明目为辅。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治疗复发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的中药汤剂,由以下中药配制而成:猪苓5-10g、茯苓10-15g、泽泻5-10g、熟地黄10-30g、山药10-30g、桃仁5-10g、红花3-9g、当归5-15g、川芎3-6g、丹参5-10g、海藻10-15g、昆布6-12g、枸杞子10-15g、白菊花10-15g、桔梗3-10g。制作服用方法:取以上重量中药,按中药要求炮制后,加水1500ml,加热煮沸后文火煎煮至药液浓缩为250ml,捞渣成汤剂,内服,一日一剂。上述方剂可根据病情的轻重,对药物的用量在药方规定的范围内随症稍有加减。

本发明配方中各原料药的功效:

猪苓利水渗湿,能抑制肾小管对水及电解质,特别是钾、钠、氯的重吸收所致。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具有利尿作用,增加尿中钾、钠、氯等电解质的排出。泽泻性味归经;甘、淡、寒;归肾、膀胱经;利水渗湿,泄热。熟地黄性甘、微温,补血滋阴,益精填髓。山药性甘、平;益气养阴,补脾肺肾。以上五味药具有健脾渗湿、补益肝肾、利水消肿的作用,为君药。桃仁活血化瘀,具有抗凝作用,对血流阻滞、血行障碍有改善作用,能增加脑血流量。红花活血通经,散瘀;《本草再新》记载,有利水消肿作用。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具有增强免疫力、增进视网膜新陈代谢和提高视功能的作用。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丹参活血化瘀,消肿安神。以上五味药活血化瘀、益气养阴、补中有通,补而不滞,使血行无阻,为臣药。海藻、昆布软坚,利水消肿。枸杞子补肝肾,明目;具有升高外周白细胞,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噬能力,有增强细胞与体液免疫的作用。白菊花平肝明目,清热解毒;能抑制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能抑制渗出。上述四味药,具有抑制渗出、促进吸入、清肝明目的作用,为佐药。桔梗宣肺、利咽,载药上浮,为诸药舟楫,为使药。

本发明治疗复发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效果明显,标本兼治,无毒副作用,治后无复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临床资料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一种治疗复发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的中药汤剂,由以下中药配制而成:猪苓5g、茯苓10g、泽泻5g、熟地黄10g、山药10g、桃仁5g、红花3g、当归5g、川芎3g、丹参5g、海藻10g、昆布6g、枸杞子10g、白菊花10g、桔梗3g。制作服用方法:取以上重量中药,按中药要求炮制后,加水1500ml,加热煮沸后文火煎煮至药液浓缩为250ml,捞渣成汤剂,内服,一日一剂。

实施例2:一种治疗复发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的中药汤剂,由以下中药配制而成:猪苓10g、茯苓15g、泽泻10g、熟地黄30g、山药30g、桃仁10g、红花9g、当归15g、川芎6g、丹参10g、海藻15g、昆布12g、枸杞子15g、白菊花15g、桔梗10g。制作服用方法同实施例1。

本发明中药汤剂的临床资料:

通过我院临床治疗观察,目前,复发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无任何有效西医药物治疗,还没有用西医方法治愈的先例。但是本发明汤剂临床实验效果良好,五年来,用本发明配制的中药汤剂共治疗患者135例(141只眼),治愈103例,占76.29%;显效21例,占15.56%;有效9例,占6.67%;无效2例,占1.48%;总有效率98.52%。

治疗标准:根据有关规定和要求制定,治愈:自觉症状消失,视力恢复到5.0或发病前水平,黄斑部水肿消退,渗出物吸收或基本吸收,中心凹反光出现;显效:视力提高4行以上,黄斑部水肿基本消退,渗出物明显减少;有效:视力提高2行,黄斑水肿稍消退,渗出不同程度吸收;无效:视力无提高,黄斑部改善不明显。

典型病例

病例1:患者李某,男,19岁,2006年10月9日初诊。主诉:半月前因感冒在当地诊所治疗,感冒症状逐渐好转,但突然发现右眼视物模糊,视物变小、变远。因尚有左眼视力正常,未予注意,在诊所取氯霉素眼药水点眼。数日后,视力下降逐日加重,右眼有时感觉有一团黄绿色暗影遮挡眼前中心区。追忆病史,二年前亦发生过右眼视物模糊,未治疗逐渐恢复正常。门诊检查:右眼视力0.5,不能矫正;左眼视力1.5。Amsler表检查:右眼呈现方格变形及中心暗点。外眼双眼正常。眼底检查:右眼视盘边界清晰,视网膜动静脉无异常。黄斑中心凹反光消失,黄斑区可见一些小的灰白色视网膜后沉着物,后极部见一圆形光反射轮。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可见数个很小的荧光素渗漏点。门诊诊断:右眼中浆。给予10副本发明汤剂,每日1剂,水煎内服。10日后复诊,右眼视力1.0,眼底检查:黄斑水肿已轻,中心凹反光呈污暗。又给予10汤剂,其处方药物量加大。又过10日复查,右眼视力1.5,康复。随访2年,未复发。

病例2:患者张某某,男,24岁,近三年在广州打工,2008年1月23日初诊。主诉:右眼视物模糊半年余,自以为工作劳累、睡眠不足引起,未在意。春节回家时就诊。门诊检查:右眼视力0.6,不能矫正。左眼视力1.2。Amsler表检查:方格变形,有中心暗点。双眼外眼正常,前节未见异常,间质未见异常。右眼散瞳检查眼底:视盘边界清晰,视网膜动静脉正常,黄斑中心凹反射消失,黄斑呈盘状脱离,约2PD。荧光血管造影显示:中心凹周围多灶性色素上皮损害,有成簇的荧光小点或色素小点。门诊诊断:右眼中浆,给予10副发明汤剂,每日一剂,水煎服。嘱其在家休息治疗,忌烟酒,少看电视,保证充分的休息时间。10日后复诊,右眼视力0.9,眼底镜检查:黄斑区盘状脱离变小,约1.5PD。又给予10副中药制剂,10日后再复查,右眼视力1.0。因工作需要,自愿取20副中药制剂,未再复诊。

病例3:患者钱某某,男,21岁,2007年10月3日初诊,2年来视力下降,视物变形,曾到多家医院诊治,诊为中浆病,曾用过激素、地巴唑、菸酸等西药治疗,但时轻时重,一直未愈,愿用中药调理,故来本院就诊。门诊检查:右眼视力为0.5,左眼视力为0.4,均不能矫正。Amsler表检查,双眼都有中心暗点。双眼外眼无异常,间质无异常,前节正常。视盘边界清晰,视网膜动静脉无异常。黄斑中心物反光消失。水肿边缘有椭圆形反射光轮及黄白色渗出小点。荧光血管造影:可见色素上皮带状萎缩。门诊诊断:双眼中浆(晚期)。给予发明汤剂,一日一次,水煎服。连续服用20本发明药剂后复查,视力有所提高,右眼0.7,左眼0.6,眼底检查,黄斑水肿区域变小,其余变化不大。又给20副药剂回家服用,以后未来复查。半年后信访回复,视力未再下降。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