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合成气合成低碳醇的Cu-Fe-Co基催化剂及制备方法及其在合成气合成低碳醇工艺中的应用

一种合成气合成低碳醇的Cu-Fe-Co基催化剂及制备方法及其在合成气合成低碳醇工艺中的应用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较高C2+醇选择性的合成气合成低碳醇的Cu-Fe-Co基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CuaFebCocMd/SiO2、CuaFebCocMd/Al2O3、CuaFebCocMd/(SiO2+Al2O3);其中M是过渡金属元素、碱金属、碱土金属或者稀土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的组合,催化剂载体为SiO2、或Al2O3、或SiO2和Al2O3混合;所述催化剂中负载的活性组分Cu、Fe、Co和M占催化剂总量(wt%)分别为a、b、c和d,且a=10~35%,b=10~35%,c=1~10%,d=0~5%,催化剂载体为15~79%。采用浸渍、分步还原的步骤制备。本发明Cu-Fe-Co基催化剂可用于合成气合成低碳醇工艺中。该催化剂成本低,制备方法简单,性能稳定,易于工业放大生产,与同类型催化剂相比,该催化剂用于合成气合成低碳醇的反应条件较温和,对反应设备要求不高。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24785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1-11-2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申请/专利号CN201110129426.3

  • 申请日2011-05-18

  • 分类号B01J23/78(20060101);B01J23/83(20060101);B01J23/889(20060101);B01J37/02(20060101);C07C29/156(20060101);C07C31/12(20060101);C07C31/10(20060101);C07C31/08(20060101);C07C31/04(20060101);

  • 代理机构44001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莫瑶江

  • 地址 51064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能源路2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3:47:2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3-04-24

    授权

    授权

  • 2012-01-0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01J23/78 申请日:2011051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1-11-2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工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合成气制备低碳醇的 Cu-Fe-Co基催化剂及制备方法和其在合成气合成低碳醇工艺中的应用。

【技术背景】

合成气生产低碳醇(C1-C5醇)是合成气生产甲醇工业化后的一次突破性进 展。随着能源危机和各国对环保要求的重视,使得合成气合成低碳醇更加受到 人们的重视。低碳醇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可以作为优质动力燃料,虽然低碳醇的热值略低于汽、柴油,但是由 于醇中氧的存在,其燃烧比汽、柴油充分,尾气排放中有害物质较少,是环境 友好型燃料。低碳醇的另一应用是清洁汽油添加剂。MTBE作为汽油添加剂投 放市场以来,以其与汽油良好的掺混性和高的辛烷值。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 MTBE的使用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储存、运输及使用过程中易于泄漏,导致饮 用水污染,对人类健康存在威胁。美国加州通过动物实验确认了MTBE对人体 有致癌作用,决定于2003年前对其禁用,美国环保署也规定在美国全面禁止使 用MTBE。而低碳醇以其高辛烷值、防爆抗震性能优越等性能指标可以替代 MTBE。同时,低碳醇还是基本有机化工原料。

目前国内外合成气合成低碳醇的技术主要有:

德国Lurgi公司开发的碱金属改性Cu-Zn-Al催化体系(Octamix工艺, EP0034338-A2),意大利Snam公司与丹麦Topse公司开发的Zn-Cr-K催化体系 (MAS工艺,GB2076423,EP0768290A1),美国DOW化学公司和Unide Carbon 合作开发的MoS2催化体系(Sygmol工艺,US4752622,US4675344)。国内专 利有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的Zr-Cu-Ni-Mn催化体系(CN1428192A), 厦门大学的铑基催化体系(CN1179993A),清华大学的化学镀法制备的 Cu/Ce0.5Zr0.5O2催化体系(CN101259415A)等。

研究发现改性F-T合成催化剂各组分中Cu是合成甲醇的活性成分,有利于 CO的非解离吸附,对合成醇有利;钴或铁组分有利于CO的解离吸附,促使单 碳中间体CHx+的形成,而高活性的单碳中间体相互结合,形成C-C键,实现碳 链增长。其中Co CO加氢活性高,F-T链增长能力强,水煤气变换反应不敏感, 高温条件下不易积碳和中毒,但是价格高,储量有限;而Fe链增长能力较Co 稍差,对水煤气变换反应敏感,单独的Cu-Fe基催化剂活性较差,C2+醇的选择 性低,但其储量丰富,价格低廉,可作为低成本主要活性组分,且可高选择地 得到低碳烯烃,易于发生羰基合成反应生成低碳醇。

为了开发工业生产成本比较低、活性比较好、C2+醇的选择性比较高,急需 开发一种新的催化剂体系,满足市场的需求。

总体来说现有的合成气合成低碳醇催化体系都存在C2+醇的选择性低、生产 成本高的问题,因此,合成低碳醇的新催化体系近来倍受关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催化体系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较高C2+醇选择 性的合成气合成低碳醇的Cu-Fe-Co基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以便降低催化剂生 产成本。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上述Cu-Fe-Co基催化剂在低碳醇合成工艺中的 应用。

为进一步提高C2+醇的含量,降低催化剂生产成本,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以 Cu-Fe-Co为主要成分的催化剂以催化CO加氢合成低碳醇,其中Fe作为主要的 碳链增长的活性组分,Co作为助剂对催化剂进行修饰。

本发明Cu-Fe-Co基催化剂表达式为:CuaFebCocMd/SiO2或 CuaFebCocMd/Al2O3、或CuaFebCocMd/(SiO2+Al2O3);其中M是过渡金属元素、 碱金属、碱土金属或者稀土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的组合,催化剂载体为 SiO2、或Al2O3、或SiO2和Al2O3混合;以质量百分比计算,所述催化剂中负载 的活性组分Cu、Fe、Co和M占催化剂总量分别为a、b、c和d,且a=10~35%, b=10~35%,c=1~10%,d=0~5%,催化剂载体为15~79%。

所述M 选自Cr、Zr、Mn、Mo、Ni、V、Rb、Cs、Li、Na、K、Ca、Mg、 Ba、Ce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的组合。

当催化剂载体为SiO2和Al2O3混合物时,SiO2和Al2O3可以以任意比例混合。

本发明Cu-Fe-Co基催化剂采用分步浸渍或一步浸渍、分步还原的制备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用Cu、Fe、Co、M的硝酸盐、或醋酸盐、或草酸盐、或柠檬酸盐水溶液, 或含30%以下的乙醇、或丙酮、或乙二醇及上述物质的混合水溶液,浸渍催化 剂载体0.5~12小时后,烘干,然后以1.0~10℃/min的速率升至250~500℃焙 烧3~12小时,接着自然冷却至室温。

浸渍方式可以分步浸渍或一步浸渍。

本发明Cu-Fe-Co基催化剂可用于合成气合成低碳醇工艺中,其应用条件为: 压力1.5~10.0MPa,温度210~450℃,空速500~14000h-1,H2/CO=0.5~3。

本发明Cu-Fe-Co基催化剂优点在于:

(1)该催化剂成本低,制备方法简单,性能稳定,易于工业放大生产;

(2)采用分步浸渍或一步浸渍、分步还原的制备方法,可以制得高活性组 分的催化剂,有利于提高醇类的选择性;

(3)与同类型催化剂相比,该催化剂用于合成气合成低碳醇的反应条件较 温和,对反应设备要求不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下列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按表达式Cu25Fe15Co5K2/(SiO2)58制备催化剂,取10.0g 30~100目微球硅胶, 按上述表达式比例配置Cu、Fe、Co、K的硝酸盐水溶液(以等体积浸渍),室温 下浸渍4小时后,于200℃下烘干。然后以1.0℃/min的速率升温至400℃焙烧8 小时,接着自然冷却至室温。

把所制得的催化剂移入反应器内,用H2在400℃下还原8小时,然后切换 成合成气在压力1.5~10.0MPa,温度300℃,空速6000h-1,H2/CO=2,以冰水 浴收集液相产物,气相色谱分析产物组成,所得结果如表1:

表1

实施例2

按表达式Cu20Fe20Co5Ce2/(SiO2)53制备催化剂,取10.0g 30~100目微球硅胶, 按上述表达式比例配置Cu、Fe、Co、Ce的草酸盐含乙醇10%的水溶液(以等体 积浸渍),其余同实施例1。压力5.5MPa,温度210-450℃,空速6000h-1,H2/CO=2, 所得结果如表2:

表2

实施例3

按表达式Cu25Fe25Co3Mn2/(SiO2)45制备催化剂,取10.0g 30~100目微球硅 胶,按上述表达式比例配置Cu、Fe、Co、Mn的醋酸盐含30%丙酮的水溶液(以 等体积浸渍),其余同实施例1。压力5.5MPa,温度350℃,空速500~14000h-1, H2/CO=2,所得结果如下:

表3

实施例4

按表达式Cu25Fe20Co5K2/(SiO)48制备催化剂,使用Cu、Fe、Co、K的柠檬 酸盐含乙二醇10%的水溶液(以等体积浸渍),其余同实施例1。压力5.5MPa,温 度350℃,空速6000h-1,H2/CO=0.5~3,所得结果如下:

表4

实施例5

采取实施例1的相同制备步骤,按照如表5所示的催化剂表达式制备催化 剂,压力5.5MPa,温度350℃,空速6000h-1,H2/CO=2,其余同实施例1,所 得结果如下:

表5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