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具有至少一个机器单元的印刷机

具有至少一个机器单元的印刷机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印刷机,具有至少一个机器单元(01),所述机器单元具有至少一个限定所述机器单元的机器空间的机架壁(02),其中,在至少一个具有厚度(d)的机架壁内部形成至少一个在所述机架壁的至少一个表面上至少部分地敞开的通道(21),打开通道的表面位于机架壁的沿所述厚度延伸的窄侧(32)上,以及在所述通道内部设置或至少能够设置至少一个能量管线(38)或至少一个数据管线(39)。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6-16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B41F13/00 授权公告日:20140226 终止日期:20160428 申请日:20100428

    专利权的终止

  • 2014-02-26

    授权

    授权

  • 2012-05-3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41F13/00 申请日:2010042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2-04-1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至少一个机器单元的印刷机。

背景技术

DE10261274A1公开了一种用于工业设备的基础框架的框架部件,具有向一 侧敞开的型件,其中,该型件被设计为用于铺设至少一个电缆的线缆通道;具 有至少一个固定在型件中的加强件,在该加强件上安装用于抬起工业设备的保 持装置且该加强件具有用于对电缆进行引线的容纳装置,其中,加强件的容纳 装置向加强件的至少一侧敞开,其敞开方式为,电缆可以从该侧引入加强件的 容纳装置。

DE3047765A1公开了一种台座结构,其中,此处被称作台座的桶状装置容 纳管件,向与台座连接的管件插入直径更小的管件或罩上其它管件且使其相互 固定连接,以及在管件内部铺设管线。

US2005/0055917A1公开了一种用于空气处理单元的框架的角连接件,其中, 该角连接件包括一种元件,该元件包括第一分段、第二分段和第三分段,第一 分段、第二分段和第三分段分别具有一个第一腿件和一个第二腿件,第一分段 的第一腿件和第二分段的第二腿件形成第一边缘,第一分段的第二腿件和第三 分段的第一腿件形成第二边缘,第二分段的第一腿件和第三分段的第二腿件形 成第三边缘,第一边缘、第二边缘和第三边缘形成角件,相面对的第一边缘、 第二边缘和第三边缘的端部组装成框架的角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至少一个机器单元的印刷机,其中,在 机器单元上能够以简单的方式安装至少一个能量管线和/或至少一个数据管线和 必要时设置至少一个控制单元和/或操作单元和/或显示单元。

该目的按照本发明通过权利要求1的特征实现。

通过本发明实现的优点特别在于,虽然机器单元的构造比较紧凑,但还是 能够以简单的方式安装至少一个能量管线和/或至少一个数据管线和必要时设置 至少一个控制单元和/或操作单元和/或显示单元。为印刷机的机器单元提供了一 种安装系统,其避免了用于引导管线的套管通道和/或使机器单元的机器空间内 部的管线引导最小化。迄今为止沿管线的引导路径用于布置固定机构(如线缆 夹)、特别是在该机器单元的机器空间内部所需的大部分耗费都可以省去。在集 成设计在机架壁和/或横梁中的通道中能够节省时间地铺设比如集束的管线束, 这是因为取消了大量针对仅需向通道铺设的管线的固定装置。

有利的是,整个管线安装以及控制单元和/或操作单元和/或显示单元的设置 已经在安装相关机器单元时在该机器单元的制造商处在其安装车间内实施而不 是在客户那里即比如在印刷厂中实施。通过预安装管线以及控制单元和/或操作 单元和/或显示单元,印刷机可以在客户那里更快地进行组装且在很短的时间内 开始运行。

通过至少部分地将特别是操作单元和/或显示单元设置在集成在机架壁中的 通道中,使得在相关机器单元的不同的操作侧之间更换操作单元和/或显示单元 变得容易,这是因为不再需要为此耗费的结构设计上的措施。

控制单元比如可以在横梁中以简单的方式设置,即在相关的机器单元中特 别是在穿过印刷机引导的承印材料的输送方向上对称设置的消耗器特别是能够 与大致相同长度的引导流体的管线连接,因此,这些消耗器的操控中的时间延 迟通过所涉及的控制单元被最小化。避免了不必要的较长的管线路径。

必要时能够通过特殊设计的通道以简单的方式实现将引导流体的管线与电 管线分开。

由于设计为集成在机架壁和/或横梁中的通道优选被可拆卸的盖件覆盖,其 比如在发生故障的情况下比如对于印刷机的操作人员还是保持可以轻易接近。

通过将引导管线的通道设计在从机架壁耸起(vorkragenden)的接板中,对 于由铸铁制成的高度超过2000mm的机架壁特别是在所述机架壁的竖直方向上 实现了非常有利的加固。此类机架壁有条件地通过其制造进程且由于其必要的 切削加工易于变形,这特别是在具有高精度设置大量针对设置在印刷单元中、 在印刷进程中配合的滚筒和/或辊的支承位置的印刷单元中是不能容忍的。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

图1示出了被设计为印刷单元的印刷机机器单元;

图2示出了图1中的机器单元的第一透视图;

图3示出了图1中的机器单元的机架壁和横梁;

图4示出了图1中的机器单元的第二透视图;

图5示出了图1中的机器单元的一部分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第一截面X-X中的穿过机架壁的截面图;

图7示出了第二截面Y-Y中的穿过机架壁的截面图;

图8示出了第三截面Z-Z中的穿过横梁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印刷机、优选轮转印刷机、特别是零星印件印刷机有利地模块化建造,其 中,其具有多个、部分还同类型的机器单元01,其中,属于该印刷机的、也被 称作模块的机器单元01在由该印刷机实施的加工和/或处理工序中分别实施至 少一个特定的工序步骤。此类比如被设计为印刷单元的模块在图1至4中分别 以透视图简化示出,其中,承印材料31(图5)、比如材料带、特别是纸带在该 示例中基本上水平地穿过所示印刷单元且随后优选穿过另一个、在承印材料31 的输送方向T上成排设置的、基本上与所示印刷单元构造相同设计的印刷单元 引导或至少可引导且此外还经历总体上待实施的加工和/或处理工序的至少一个 特定的工序步骤。为了设计能够生产印刷制品的印刷机在比如印刷厂生产中将 多个属于该印刷机的模块组装到一起、特别是成排设置,其中,优选多个模块 分别被设计为一个印刷单元。其它属于该印刷机的模块可以比如被设计为换卷 器、供料装置、涂漆装置、干燥器或折页机。这些模块特别是在印刷机的制造 商那里优选以分别针对一种功能结构单元制造、安装且在其交货给客户之前在 其功能上进行测试。

印刷机的至少一个机器单元01、不过优选多个其机器单元01具有至少一个 限定所设计的机器单元01的机器空间的机架壁02。优选设置一对相面对的、比 如单独制成的机架壁02,其特别是被用作侧机架。至少一个机架壁02优选被设 计为竖立的、基本上具有长方体形几何形状的体,其厚度d(图3)明显小于其 高度h或长度l(图1),其中,机架壁02的厚度d垂直于承印材料31的输送方 向T延伸。

在所涉及的机器单元01的机器空间内,比如在其相互间隔的机架壁02之 间设置至少一个圆筒状地能够以其壳面参与穿过印刷机引导的承印材料31的加 工工序的旋转体03,其中,该旋转体03比如被设计为印刷装置滚筒。优选在此 处特别是轴向平行地设置多个印刷装置滚筒。此外,可以在所涉及的机器单元 的机器空间中比如分别以输墨装置04的辊或以润湿装置的辊的形式设置其它旋 转体03。如果印刷机在平版印刷方法中工作,至少一个印刷装置滚筒被设计为 转印滚筒以及至少一个另外的印刷装置滚筒被设计为与转印滚筒配合的印版滚 筒,其中,转印滚筒在压印滚筒上滚动,压印滚筒本身又比如同样被设计为一 种转印滚筒且还与至少一个其它的印版滚筒配合,用于同时实现承印材料31的 双面印刷,其中,承印材料31穿过由两个相互滚压的转印滚筒形成的印刷间隙 引导。

在图1至4所示的示例中,4个分别被设计为印刷装置滚筒的旋转体03、 即两对分别由一个转印滚筒和一个印版滚筒组成的旋转体虽然也相互间以相对 于竖直线成锐角的形式错开,但在印刷单元中基本上竖直相叠设置,其中,在 两个印版滚筒上分别贴靠一个由多个辊组成的输墨装置04以及必要时还贴靠一 个润湿装置。在至少一个、优选每个印版滚筒的壳面上分别设置或至少可设置 至少一个印版,在将印刷机设计成零星印件印刷机的情况下,为刚好唯一一个 环压(umspannenden)所涉及的印版滚筒的印版。转印滚筒在其壳面上分别敷 设或至少可敷设至少一个印刷布、比如橡皮布、优选金属印刷布。

印刷装置滚筒由至少一个设置在机架壁02中的一个上的驱动装置06驱动 或至少能够驱动,其中,该驱动装置06设置在具有印刷装置滚筒和至少一个输 墨装置04的机器空间外。优选为相对于可水平地穿过印刷单元的印刷间隙引导 的承印材料31的下面一对由转印滚筒和与其配合的印版滚筒组成的印刷装置滚 筒配设一个驱动装置06,其借助于设置在机器单元01的传动空间中的传动装置 将其转矩传递到该转印滚筒和印版滚筒的各转轴R上。传动空间比如设置在图2 至4中机器单元01的前面的机架壁02中或上。驱动装置06优选直接作用在印 版滚筒的转轴R上,从印版滚筒出发,通过传动装置驱动对应的转印滚筒。同 样的也适用于相对于可水平地穿过印刷单元的印刷间隙引导的承印材料31的上 面一对由转印滚筒和印版滚筒组成的对。驱动装置06优选分别被设计为电机、 比如被设计为在其转速以及在其角位置上可调的发动机,其中,角位置的调节 涉及相对于至少一个由另一个驱动装置06驱动的印刷装置滚筒的旋转角度状 态。

在具有一对机架壁02的机器单元01上,在与驱动装置06对立的机架壁02 上同样在机器空间外(在该机器空间中设置由印刷装置滚筒和至少一个输墨装 置04以及必要时润湿装置形成的印刷装置)优选直接在所涉及的机架壁02上 优选设置配电柜07、特别是电开关柜07,其中,在该开关柜07中设置用于运 行该印刷单元的电动控制和/或调节装置。在该配电柜07中优选设置至少一个电 动驱动调节器,其调节一个或多个为印刷装置滚筒设置的驱动装置06。如果两 个设置在同一印刷单元中的驱动装置06相互分开地分别由自身的驱动调节器调 节,则这两个驱动调节器通常构造得比一个由两个驱动装置06所共有的驱动调 节器更小,且其大多还产生相对较小的散热,因此,这两个分开的驱动调节器 可以简单地集成到同一配电柜07中。此外,分开的驱动装置06还针对同一印 刷单元01的上面和下面的印刷装置实现了同时的、即同步的更换各至少一个在 该印刷单元的两个印版滚筒上的印版,这是因为特别是两个印版滚筒的各角位 置可相互独立地被调节。

在相互对立的机架壁02之间、即垂直于可穿过该印刷单元引导的承印材料 31的输送方向T设置至少一个横梁08。优选在此设置多个横梁08(图2至4), 其将两个配合的机架壁02相互间隔开且将所涉及的印刷单元稳定在其结构设计 上的构造位置中。这些横梁08在图1中为清楚起见未示出。

此处示例性被设计为印刷单元的机器单元01具有比如在2300mm至 4000mm之间、优选在2400mm至2700mm之间的高度h,以及垂直于承印材料 31的输送方向T延伸的在2000mm至3000mm之间、优选大约2500mm的宽度 b,和在承印材料31的输送方向T上延伸的在1500mm至3500mm之间、优选 大约2000mm的长度l。被称作净宽的、在相对立的机架壁02之间的间隔w为 比如1000mm至1800mm、特别是1200mm至1300mm。此类印刷单元具有在4 至10吨之间、优选大约6吨的质量。每个机架壁02的垂直于承印材料31的输 送方向T定向的厚度d为比如小于机器单元02的宽度b的20%。各机架壁02 的厚度d优选为对应的机器单元01的宽度b的5%至15%之间。

在印刷单元的在印刷装置下方设置在相对立的机架壁02之间的底部空间09 中相应于该印刷单元的长度l在承印材料31的输送方向T上延伸设置相互平行 的多个管道11;12;13;14(图1;2),其中,这些优选垂直于可穿过印刷机 引导的承印材料31的输送方向T并排设置的管道11;12;13;14用于对印刷 单元进行介质供给,其中,各介质是能够流动的且被设计为是液态或气态的。 特别是管道11比如针对运送用于冷却设置在配电柜07中的换热器的冷却剂(比 如水)设置,以及管道12比如被设置用于运送用来调节该印刷单元中至少一个 输墨装置04的辊的温度的冷却剂(比如水)。管道13比如用于将压缩空气输送 到该印刷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印刷装置以及必要时管道14比如用于在印刷装置中 采用的润湿剂的回流。可选的是,可以附加比如针对橡皮布清洗设备或气动图 带调节器的流体供给和必要时排放的管道。管道11;12;13;14在其各端部分 别比如配有耦接件、优选配有快速锁合装置,用于当多个具有这些管道11;12; 13;14的印刷单元相互成行排列时实现这些管道11;12;13;14的快速相互成 行排列。这些管道11;12;13;14中的至少一个、不过优选所有这些管道11; 12;13;14分别通过至少一个可以具有连接管和/或截止阀的分支16(图1)与 至少一个设置在该印刷单元中的器械,即与至少一个消耗器(比如冷却装置或 调温装置)或与气动消耗器或与至少一个源(比如润湿剂源)连接。所有前述 管道11;12;13;14在印刷单元制造商的工厂中预安装且完全与其分别设置在 印刷单元中的消耗器或源连接。用于对输墨装置04供给油墨的管道优选不与设 置在印刷单元01的底部空间09中的管道11;12;13;14连接地延伸,而是比 如在印刷单元01的上方引导,由此使得接近该油墨供给更加容易。这样,可以 将油泵和/或换热器比如设置在该印刷单元的机架壁02中或上,这是针对此类器 械的节省空间的布置方式。油泵和/或换热器特别是与至少一个设置在模块的底 部空间09中的管道11;12;13;14连接。

每个印刷单元01的管道11;12;13;14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在该印刷单 元的宽度b上延伸的保持装置17固定在其各位置上。保持装置17优选还利用 两个相面对竖立的机架壁02连接管道11;12;13;14的结构。每个印刷单元 的管道11;12;13;14平行于在机架壁02上分别在其下部区域中设计的、优 选在那里无缝成形的纵梁18延伸。在由多个相互成排的模块组成的印刷机中, 管道11;12;13;14优选直线地、特别是从该印刷机的供料装置直到干燥器穿 过由该印刷机的多个模块、比如多个印刷单元形成的贯穿的底部空间09。

在至少一个横向于承印材料31的输送方向T延伸的横梁08上设置比如至 少一个控制单元23(图3),其控制比如压缩空气向设置在印刷单元中的气动消 耗器的分配。这些气动消耗器可以是比如工作汽缸或调节汽缸或特别是所谓辊 锁其中,辊锁被用作针对属于该印刷单元01的旋转体03、 优选辊、特别是输墨装置04或润湿装置的辊的端部的容纳装置。辊锁分别具有 多个、比如三个或四个气动执行元件,借助于这些气动执行元件、即在其由控 制单元23控制以压缩空气加压时可将各辊在其各位置上径向位移且在其径向往 复上进行调节。有利的是,将至少一个用于控制设置在同一旋转体03的不同端 部上的气动的辊锁的控制单元23在横梁08中或上设置在限定机器单元01的机 器空间的机架壁02之间的大致中央位置。因为这样就可以使在机架壁02之间 对称设置的消耗器如设置在同一辊的两个端部的辊锁由控制单元23以具有至少 近似相同长度的管线供给压缩空气。这种中央分布确保了比如以压缩空气操纵 的工作汽缸、调节汽缸和/或辊锁的往复运动的同步。印刷单元的底部空间09的 这种管路铺设有助于与在横梁08中或上优选大致设置在中央的控制单元23的 管线连接。

至少一个机架壁02或多个机架壁02和/或一个或多个横梁08优选由金属材 料、特别是由浇注材料、比如由铸铁制成。在两个平行的侧面上限定机器单元 01的底部空间09的纵梁18沿管道11;12;13;14在机架壁02的至少一个平 行于机器单元01的宽度b延伸的一侧上(即在针对可穿过机器单元01引导的 承印材料31的输入侧或输出侧上)优选分别具有一个超出部该 超出部沿可穿过该机器单元01引导的承印材料31的输送方向T定向且突出于 比如限定该印刷装置的机架壁02的部分,其中,该超出部优选通过浇注技术设 计在所涉及的机架壁02上。因此,具有唯一一个成形的超出部的机架壁02具 有“L”的形状。但优选在机架壁02的平行于机器单元01的宽度b延伸的两侧、 即在用于承印材料31的输入侧和输出侧都分别形成至少一个此类超出部,从而 使得所涉及的机架壁02呈现出倒立的“T”的造型。优选同一机器单元01的两 个机架壁02以倒立的“T”形设计。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印刷机中的 多个、优选所有其机器单元01、特别是印刷单元优选在其各针对承印材料31的 输入侧和在其各输出侧都分别具有一个前述超出部,其分别被设计为所涉及的 机架壁02的组成部分。每个机架壁02与其配设的纵梁18以及设计在纵梁上的 至少一个超出部一起比如通过浇注技术优选一体地设计。

超出部在其各端侧、即在其各与印刷机的其它模块的接合面19上分别具有 至少一个竖立的固定止挡,借助于其能够将比如两个待相邻成排设置的模块、 特别是印刷单元相互对齐且在其在印刷机的使用地点架起时、特别是在客户那 里、即在印刷厂中鉴于在承印材料31的输送方向T上延伸的定线(Flucht)还 实际上相互对齐地接合到一起。各固定止挡除了对齐相互成排的印刷单元之外 还被用于在可穿过印刷单元引导的承印材料的输送方向T上对齐地比如通过推 到共同的接合面上(即在一个接触中直接地且因此没有其它构造元件的中间连 接地)将具有该固定止挡的印刷单元与该印刷机的另一个相邻设置的模块、如 换卷器、供料装置、涂漆装置、干燥器或折页机相互对齐。

在多个属于同一印刷机的机器单元01在一条定向上架起且相互对齐之后, 其各管道11;12;13;14比如能够与快速锁合装置或其它合适的连接件相互耦 接且由此相互连接成对于各介质供给贯穿的系统。印刷机的至少每个类型相同 的模块的管道11;12;13;14优选分别被设计为长度相同,即特别是与纵梁18 长度相同,从而使得该印刷机的这些模块优选既在其各针对承印材料31的输入 侧也在其各输出侧上分别相邻并排平放地且在垂直于承印材料31的输送方向T 延伸的耦接平面上终止地具有其优选分别可耦接的接口。

因此,印刷机优选由多个在可穿过印刷机引导的承印材料31的输送方向T 上成排设置的模块组成,其中,优选多个这种模块分别具有一对相面对的机架 壁02,优选每个这种机架壁02具有在可穿过印刷机引导的承印材料31的输送 方向T上定向的纵梁18,一对相面对的机架壁02的两个纵梁18在两个平行的 侧面上限定该印刷机的底部空间09,成排设置的模块的各纵梁18优选对齐地成 排设置且形成贯穿印刷机的底部空间09,在贯穿在印刷机中的底部空间09中设 置多个被用作该印刷机的模块的介质供给的管道11;12;13;14,穿过这些管 道11;12;13;14引导的介质是液态或气态的,以及至少一个管道11;12;13; 14与至少一个设置在该印刷机的模块中的器件、即与由各介质供给的消耗器或 与至少一个输出各介质的源相连接。

通过在印刷机的机器单元01中待实施的、由印刷机在承印材料31方面待 实施的加工和/或处理工序的工序步骤的越来越大的自动化,在所涉及的机器单 元01中产生对于能量管线38和/或数据管线39(图6至8)的越来越高的要求, 这些能量管线和/或数据管线需引导到在机器单元01中比如设置在其机器空间 或其配电柜07中的器件,其中,各能量管线38被设计为引导电能或引导流体、 特别是压缩空气的管线且各数据管线39被设计为电动地或光学地或气动地传递 信号的管线。此外,还需要越来越大数量的、用于控制或操作设置在机器单元 01中的器件以及用于显示其控制状态的控制单元23和/或操作单元24和/或显示 单元26。另一方面,现代的印刷机机器单元01越来越紧凑,从而使得针对所需 的能量管线38和/或数据管线39的铺设以及针对这些所需的控制单元23和/或 操作单元24和/或显示单元26的布置提供越来越小的位置、即建造空间。

因此,在所涉及的机器单元01的至少一个机架壁02内部设计至少一个通 道21(图2至5),该通道在所涉及的机架壁02的至少一个表面上被设计为至 少部分地敞开,其中,该通道21以其纵向平行于至少部分地打开该通道21的 机架壁02表面延伸,在该通道21内部至少设置或至少能够设置至少一个能量 管线38和/或至少一个数据管线39。在该通道21中,还可以额外设置用于控制 或操作至少一个设置在机器单元01中的器件以及用于显示其控制状态的至少一 个控制单元23和/或至少一个操作单元24和/或至少一个显示单元26,其中,所 涉及的控制单元23和/或所涉及的操作单元24和/或所涉及的显示单元26至少 部分地设置在所涉及的机架壁02的该通道21中。所涉及的控制单元23和/或所 涉及的操作单元24和/或所涉及的显示单元26在通道21中的部分地设置表示该 控制单元23和/或操作单元和/或显示单元26相对于所涉及的机架壁02的表面 具有超出部且不是完全地构建在(比如沉入)所涉及的通道21内部。

有利的是,还在至少一个跨越在两个相面对的、分别限定机器单元01的机 器空间的机架壁02之间的间距w的横梁08中设置通道22(图2;3),其中, 设计在该横梁08内部的通道22也在横梁08的表面上至少部分地敞开,该通道 22以其纵向平行于至少部分打开通道22的、所涉及的横梁08的表面延伸,在 该通道22内部同样设置或至少能够设置至少一个能量管线38和/或至少一个数 据管线39以及在需要时还额外设置或至少能够设置用于控制或操作至少一个设 置在机器单元01中的器件以及用于显示其控制状态的至少一个控制单元23和/ 或至少一个操作单元24和/或至少一个显示单元26。设计在所涉及的机架壁02 中的通道21以及至少一个横梁08的通道22优选贯穿地相互连接,由此提供了 相互连接的通道21;22的系统,其中,在这些相互连接的通道21;22中铺设 或至少能够铺设至少一个能量管线38和/或至少一个数据管线39、但优选至少 一束此类能量管线38和/或数据管线39。在横梁08的通道22中比如设置至少 一个用于控制气动运行的工作汽缸或调节汽缸和/或用于控制至少一个气动运行 的辊锁的控制单元23,其中,特别是为了控制在同一旋转体03的不同端部设置 的、气动运行的辊锁所采用的控制单元23优选至少大致在中央、即在限定机器 单元01的机器空间的机架壁02之间在间距w的40%至60%之间的区域中标记 的位置上设置在横梁08的通道22中。

设计在所涉及的机架壁02中的通道21优选被设计为在该机架壁02的窄侧 32上留出的或在此处成形的槽,其中,该槽垂直于其纵向可以具有至少部分为 圆形或角形的横截面。同样,至少一个横梁08的通道22也优选被设计为槽形。 由于机架壁02和/或横梁08优选由浇注材料制成,设计在机架壁02内部或横梁 08内部的通道21;22在此处分别优选通过浇注技术形成。在至少一个能量管线 38和/或至少一个数据管线39铺设在所涉及的机架壁02的通道21中之后和/或 在该通道21中额外还设置用于控制或操作至少一个设置在机器单元01中的器 件以及用于显示其控制状态的至少一个控制单元23和/或至少一个操作单元24 和/或至少一个显示单元26之后,该通道21通过优选可拆卸的盖件24、比如通 过特别是可旋入的包覆铁板覆盖(图4)。针对设计在横梁08中的通道22也同 样适用。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设计在所涉及的机架壁02中的通道21和/或至 少一个横梁08的通道22分别通过优选所涉及的机架壁02或所涉及的横梁08 的壁部29与机器单元01的机器空间和/或与同至少一个属于机器单元01的驱动 装置06连接的传动空间相分离,其中,所涉及的壁部29可以在各通道21;22 的一个个位置上具有至少一个穿通孔28(图3),用以将至少一个能量管线38 和/或至少一个数据管线39从所涉及的通道21;22比如引导到设置在所涉及的 机架壁02上的配电柜07或引导到该机器单元01的器件。通过所涉及的穿通孔 28可以有效地且无故障地以及比如不形成插接连接地铺设能量管线38和/或数 据管线39或此类管线的束。因此,鉴于至少一个铺设在所涉及的通道21;22 中的能量管线38和/或数据管线39比如分别设置至少一个分支,其从至少一个 设置在通道21;22(通道21;22在机架壁02的内部或在横梁08的内部形成) 中的能量管线38或数据管线39分出。为了提高运行安全性,在形成在机架壁 02内部或横梁08内部的通道21;22中设置优选将各通道21;22按照其长度方 向分成两个分通道的分隔壁,其中,在一个分通道中设置至少一个引导电能或 电信号的管线且在另一个分通道中设置至少一个引导流体的管线。

图5再次在示意设置图中示出了引入至少一个机架壁02和/或至少一个横梁 08的通道21;22的几何比例。在示意性示出的机器单元01中存在两个竖直定 向的、相面对的机架壁02,其中的一个机架壁02仅部分示出。两个机架壁02 通过至少一个横梁08相互连接,因此,这些机架壁02被接合成一个复合体。 两个机架壁02限定由横梁08跨越的机器空间,在该机器空间中设置或至少能 够设置至少一个圆筒状的、以其壳面参与或至少能够参与穿过印刷机引导的承 印材料31的加工工序的旋转体03、比如印刷装置滚筒或特别是输墨装置或润湿 装置的辊。旋转体03具有转轴R,其基本上垂直于穿过机器单元01引导的承印 材料31的输送方向T设置。机架壁02分别具有至少一个被设计为集成到机架 壁中的、在所涉及的机架壁02的至少一个表面上至少部分地敞开的通道21,其 中,通道21以其纵向分别平行于至少部分地打开所涉及的通道21的机架壁02 表面延伸,其中,在所涉及的通道21的内部设置或至少能够设置至少一个能量 管线38和/或至少一个数据管线39。打开通道21的表面至少在举例示出的机架 壁02中的一个机架壁的情况下位于所涉及的机架壁02的与优选多个、比如三 个不同于底面的窄侧32上,其中,竖立在打开所涉及的通道21上的窄侧32上 的平面法线N优选垂直于设置或至少能够设置在机器空间中的旋转体03的转轴 R设置。在底面上,即在机架壁02的竖立面上通常被设计为不集成通道21。所 涉及的机架壁02的窄侧32具有一个平面,其在空间方向上的延伸通过所涉及 的机架壁02的厚度d的尺寸限定。所涉及的机架壁02的环围面可以随所涉及 的通道21的走向在同一机架壁02的多个、比如三个分别相互连接的、即连续 地先后跟随地窄侧32上延伸。

所涉及的机器单元01的至少一个横梁08优选平行于设置或至少能够设置 在机器空间中的旋转体03的转轴R延伸。在至少一个横梁08内部也优选设计 至少一个在其一个表面上至少部分地敞开的通道22,其中,该通道22以其纵向 平行于所涉及的横梁08的至少部分地打开该通道22的表面延伸,在该通道22 内部也设置或至少能够设置至少一个能量管线38和/或至少一个数据管线39。 对于举例示出的该横梁08来说,竖立在打开所涉及的通道21的表面上的平面 法线N优选垂直于设置或至少能够设置在机器空间中的旋转体03的转轴R设 置。在另一个实施变型中,设计在机架壁02中的一个机架壁中的通道21以其 纵向虽然平行于至少部分地打开该通道21的所涉及的机架壁02的表面延伸, 但竖立在打开所涉及的通道21的表面上的平面法线N平行于设置或至少能够设 置在机器空间中的旋转体03的转轴R延伸(图5、右侧的机架壁02)。被设计 为分别集成在机架壁02和横梁08中的通道21;22优选相互连接,因此提供了 本身封闭的、但相互嵌入的、特别是用于安装能量管线38和/或数据管线39的 安装系统。

可以设置,铺设在不同的、但属于同一印刷机的机器单元01的所涉及的机 架壁02中的管线比如在至少一个位于相邻设置的机器单元01之间的接合位置 上相互连接或至少能够相互连接。因此,在具有多个机器单元01的印刷机中优 选在相邻设置的机器单元01的各至少一个机架壁02中在其各至少一个通道21 中分别设置至少一个能量管线38和/或至少一个数据管线39,其中,在至少一 个形成在相邻设置的机器单元01之间的接合位置上借助于可拆卸的连接件、比 如通过插接连接将属于这些机器单元01中的一个的能量管线38和/或数据管线 39与属于各另一个机器单元01的能量管线38和/或数据管线39连接起来或至 少能够相互连接。以这种方式可以针对所涉及的印刷机建立管线、特别是数据 和/或控制管线的网络。

在图3中示出了三个截面X-X;Y-Y;Z-Z,其在下面详细阐述。第一截面 X-X沿机器单元01的长度l水平地穿过在图3中在前面示出的机架壁02延伸。 在从下向上沿该竖直架起的机架壁02观察时得到了按照图6的截面图。机架壁 02具有在多侧、优选四侧限定机器单元01的矩形传动空间的壁部29。壁部29 在此还将传动空间与该机器单元01的机器空间分开。机架壁02因此优选不被 设计为平板的形状,而是鉴于其竖直架起的运行状态,作为其比如包围传动空 间的壁部29的组成部分在比如两个其竖直边棱42和至少一个水平边缘上或至 少在比如两个其竖直边棱42和至少一个水平边缘的区域中分别形成一个在该机 架壁02的厚度d方向上突出的接板33,其中,这些优选相互平行延伸的接板 33特别是在机架壁的纵向延伸上(即沿其高度h,图1)加固优选通过浇注技术 制造的机架壁02。各作为窄壁和/或凸起成形在限定机器单元01的机器空间的 机架壁02的壁部29上的接板33分别在相对于所涉及的接板33的材料截面加 厚的前部机架边棱34处。特别是平行于该接板33的突出的延伸,特别是在其 面对机器单元01的传动空间的侧面上比如设计棱角(Fase)36。在各接板33在 壁部29上的开端区域中也可以设置加固件37。在向该机架壁02的窄侧32定向 的一侧,优选每个接板33具有嵌入所涉及的接板33中或在那里成形的槽,其 中,该槽垂直于其纵向具有优选至少部分地呈角形的横截面,该槽具有形成在 所涉及的机架壁02上的通道21的功能,至少一个能量管线38和/或至少一个数 据管线39铺设或至少能够铺设在该通道21中,这些管线在图6至8中示例性 地分别以圆形截面表示。比如将传动空间与机器空间隔开的壁部29和接板33 都能够分别具有至少一个穿通孔28,通过该穿通孔能够分别引导比如至少一个 与至少一个能量管线38或与至少一个数据管线39连接的分支。

图7部分地再次示出了穿过图3中在前面示出的机架壁02的截面,其中, 该第二截面Y-Y水平地平行于机器单元01的宽度b延伸且此外还垂直于该机架 壁02的长度l(图1)延伸。设置在竖立的壁部29上的接板33在其向该机架壁 02的窄侧32、即向外延伸的侧面上配有向该机架壁02的长度l的方向延伸的槽, 该槽能够被用作铺设至少一个能量管线38和/或至少一个数据管线39的通道21。 接板33又在相对于该接板33的材料横截面加厚的前部机架边棱34处终止。特 别是平行于该接板33的突出的延伸可以特别是在比如面向该机器单元01的传 动空间的侧面上形成比如棱角36。在该接板33在壁部29上的开端区域中也可 以设计加固件37。接板33可以在其通道21与比如传动空间之间具有至少一个 穿通孔28,通过该穿通孔28比如能够引导至少一个与至少一个能量管线38和/ 或与至少一个数据管线39连接的分支管线。如从图3中所见,加厚的前部机架 边棱34优选被设计为在机架壁02上在比如三个其侧面上接合地 环围的边棱,同样如在所涉及的比如三个接板33中设计 的通道21相互连接且由此优选贯穿地设计。

图8示出了穿过在图3中示出的机器单元01的机架的横梁08的截面,其 中,该第三横截面Z-Z竖直地沿该机器单元01的高度h延伸且此外还垂直于该 机架的机架壁02之间的净宽w(图1)竖立。优选通过浇注技术制造的横梁08 具有比如多个在该横梁08的纵向上延伸的腔(图2至4),这些腔通过沿横梁 08延伸的分隔壁41相互分开,其中,在图3中前部的腔中设置或至少能够设置 比如至少一个控制单元23和/或至少一个数据管线39以及在图3中后部的、不 可见的腔中设置或至少能够设置比如至少一个能量管线38和/或至少一个数据 管线39。横梁08可以在其造型上被设计为比如双T形支架的形状。纵向贯穿横 梁08的分隔壁41以及横梁08的其它壁部29具有比如至少一个穿通孔28,通 过该穿通孔引导或至少能够引导比如用于连接至少一个控制单元23的比如至少 一个与至少一个能量管线38或与至少一个数据管线39连接的分支管线。

在多个在机架中贯穿同一机器单元01地设计的通道21;22中能够形成至 少一个环路管线,其比如由中心供给的自动或手动油润滑装置所使用或至少能 够由其使用。

附图标记列表

01    机器单元

02    机架壁

03    旋转体

04    输墨装置

05    -

06    驱动装置

07    配电柜

08    横梁

09    底部空间

10    -

11    管道

12    管道

13    管道

14    管道

15    -

16    分支

17    保持装置

18    纵梁

19    接合面

20    -

21    通道

22    通道

23    控制单元

24    操作单元

25    -

26    显示单元

27    盖件

28    穿通孔

29    壁部

30    -

31    承印材料

32    窄侧

33    接板

34    机架边棱

35    -

36    棱角

37    加固件

38    能量管线

39    数据管线

40    -

41    分隔壁

42    边棱

b     宽度

d     厚度

h     高度

l     长度

w     间距

N     法线

R     转轴

T     输送方向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