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利用中低品位氧化锌矿和氧化锌、氧化铅共生矿制备氯化铅和硫酸锌的方法

一种利用中低品位氧化锌矿和氧化锌、氧化铅共生矿制备氯化铅和硫酸锌的方法

摘要

一种利用中低品位氧化锌矿和氧化锌、氧化铅共生矿制备氯化铅和硫酸锌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锌矿破碎,磨细后与硫酸铵混合焙烧;(2)焙烧熟料溶出,所得滤液进行沉铁、铝,提锌渣进一步分离铅;(3)沉铁、铝后所得的硫酸锌溶液蒸浓后用于电解;(4)提锌渣用NaCl溶液浸出,浸出后所得滤液浓缩,冷却结晶析出PbCl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73074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2-10-1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东北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210093594.6

  • 申请日2012-04-01

  • 分类号C01G9/06;C01G21/16;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110819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文化路3号巷11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6:57:2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3-11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C01G 9/06 专利号:ZL2012100935946 申请日:20120401 授权公告日:20150429

    专利权的终止

  • 2015-04-29

    授权

    授权

  • 2013-10-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01G9/06 申请日:2012040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2-10-1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中低品位氧化锌矿和氧化锌、氧化铅共生矿制备氯化铅和硫酸锌的 方法,具体涉及异极矿、菱锌矿、硅锌矿和氧化锌、氧化铅共生矿的综合利用。

背景技术

自然界中锌矿石大部分以硫化锌矿形式存在。我国硫化锌精矿的消耗巨大,铅锌硫化矿 已开采多年,产量难以提高,满足不了我国锌冶炼的发展要求。我国的氧化锌矿资源十分丰 富,云南兰坪铅锌矿含有大量的氧化锌矿,是储量在1000万吨以上的巨型矿床。此外,储量 大于200万吨的氧化锌矿有6个。氧化锌矿的处理和冶炼将作为锌金属的一个重要来源。

目前氧化锌矿有两类处理方法:一是氧化锌矿经选矿富集后冶炼得到金属锌;二是将氧 化锌矿直接冶炼处理。

目前,选矿方法有全浮选法、重介质-浮选法、磁-浮流程法等方法,但选矿指标都不 理想,回收率为60%~70%,精矿品位为30%~40%。近年来用浮选方法处理氧化锌矿得到 了广泛的研究,各种各样的新药剂应运而生,选矿工艺方面取得了不小的进展。但富集困难、 回收率低两大问题仍未解决。

冶炼又分为火法冶炼和湿法冶炼。

火法冶炼方法是:品位较低的矿石,一般先用鼓风炉熔矿,再由烟化炉挥发;品位较高 者,由回转炉等设备直接挥发,两者均可以获得含锌50%~60%的氧化锌粉,此氧化锌粉采 用回转炉和多膛炉等设备脱除氟、氯后,再用常规湿法冶炼(湿法浸出有酸浸出、碱浸出)产 出电锌。尽管氧化锌矿易于用火法处理,但工艺环节多,设备庞大,耗能高,且回收率低。

湿法浸出有酸浸出、碱浸出。

硫酸浸出氧化锌工艺的缺点是工艺技术条件控制要求严格,技术难度大;经济效益受矿 石品位制约。

氧化锌矿的碱法浸出分为氢氧化钠浸出和氨水-铵盐体系浸出。氢氧化钠处理氧化锌矿过 程中,锌转化成锌酸钠溶解,硅以硅酸钠形式进入溶液中。氨法浸出工艺中,锌与氨生成锌 氨络合离子进入溶液,净化后送电积或蒸氨煅烧,制取阴极锌或氧化锌、碳酸锌和锌粉等产 品。氨法存在蒸氨工序能耗高,蒸氨塔结疤严重,以及产品结构单一等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锌矿未能合理利用的现状,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中低品位氧化锌矿和氧化锌、氧化 铅共生矿制备氯化铅和硫酸锌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

将锌矿磨细至80μm以下,与硫酸铵均匀混合。加入硫酸铵的量为氧化锌矿中的锌、铁、 铝恰好完全反应所需硫酸铵理论值的0.8~1.5倍,焙烧温度为350℃~500℃,时间为1h~3h。 焙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有:

ZnO+(NH4)2SO4=ZnSO4+2NH3↑+H2O↑

Fe2O3+4(NH4)2SO4=2NH4Fe(SO4)2+6NH3↑+3H2O↑

Al2O3+4(NH4)2SO4=2NH4Al(SO4)2+6NH3↑+3H2O↑

(NH4)2SO4=2NH3↑+SO3↑+H2O↑

焙烧过程中产生的尾气用硫酸吸收,再返回焙烧工序。主要化学反应为:

2NH3+SO3+H2O=(NH4)2SO4

焙烧好的熟料用水溶出,液固质量比为2∶1~5∶1,溶出过程中进行搅拌,溶出时间为0.5h~ 2h,温度为20℃~100℃,溶出结束后过滤。

所得硫酸锌、硫酸铁、硫酸铝混合溶液采用针铁矿法沉铁:将熟料溶出液加入双氧水氧 化Fe2+,并以一定流量喷洒到底液中,保持底液中Fe3+浓度在1g/L以下,用锌焙砂调节溶液 pH在3.5~5.0,在80℃~100℃下搅拌反应,反应完毕后溶液Fe3+浓度降至0.01g/L以下,同时 铝以氢氧化铝的形式沉淀,过滤,滤液为硫酸锌溶液,滤渣为针铁矿和少量的氢氧化铝。涉 及的化学反应为:

Fe3++2H2O=3H++FeOOH↓

Al3++3OH-=Al(OH)3

所得的硫酸锌溶液蒸浓至含锌50g/L~60g/L以上,用于电积制备金属锌。

熟料溶出渣用200g/L的NaCl溶液浸出,浸出温度为25℃,搅拌浸出20min,用盐酸调节溶 液pH=1~2,渣中的Pb从PbSO4转化为PbCl2。浸出后所得滤液浓缩,冷却结晶析出PbCl2晶体, NaCl溶液返回浸出工序,实现循环利用。涉及的化学反应为:

PbSO4+2Cl-=PbCl2+SO42-

本发明方法工艺流程简单,设备要求不高,生产成本较低,实现了氧化锌矿的利用,整 个工艺过程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符合绿色化工业生产的要求。

附图说明

一种利用中低品位氧化锌矿和氧化锌、氧化铅共生矿制备氯化铅和硫酸锌的方法工艺流 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所用锌矿组成为:ZnO 30.6%,SiO2 21.70%,Fe2O3 20.10%,Al2O3 4.70%,PbO 4.67%, CaO 4.26%,SrO 3.56%。

将锌矿磨细至80μm以下,与硫酸铵均匀混合。加入硫酸铵的量为氧化锌矿中的锌、铁、 铝恰好完全反应所需硫酸铵理论值的0.8倍,焙烧温度为350℃,时间为3h。产生的尾气用 硫酸吸收,再返回焙烧工序。

熟料用水溶出,液固质量比为2∶1,溶出时间为2h,温度为100℃,溶出结束后过滤。向 所得滤液中加入双氧水氧化Fe2+,并以一定流量喷洒到底液中,保持底液中Fe3+浓度在1g/L 以下,用锌焙砂调节溶液pH在3.5,在100℃下搅拌反应,反应完毕后溶液Fe3+浓度降至0.01g/L 以下,过滤,滤液蒸浓至含锌50~60g/L以上,用于电积制备金属锌。

熟料溶出渣用200g/L的NaCl溶液浸出,浸出温度为25℃,搅拌浸出20min,用盐酸调 节溶液pH=1~2,浸出后所得滤液浓缩,冷却结晶析出PbCl2晶体,NaCl溶液返回浸出工序, 实现循环利用。

实施例2

所用锌矿组成为:ZnO 35.82%,SiO2 18.05%,Fe2O3 14.06%,Al2O3 5.10%,PbO 6.84%, CaO 3.67%,SrO 2.24%。

将锌矿磨细至80μm以下,与硫酸铵均匀混合。加入硫酸铵的量为氧化锌矿中的锌、铁、 铝恰好完全反应所需硫酸铵理论值的1.1倍,焙烧温度为400℃,时间为2.5h。产生的尾气用 硫酸吸收,再返回焙烧工序。

熟料用水溶出,液固质量比为4∶1,溶出过程中进行搅拌,溶出时间为1.5h,温度为80 ℃,溶出结束后过滤。向所得滤液中加入双氧水氧化Fe2+,并以一定流量喷洒到底液中,保 持底液中Fe3+浓度在1g/L以下,用锌焙砂调节溶液pH在4.0,在90℃下搅拌反应,反应完 毕后过滤,滤液蒸浓至含锌50~60g/L以上,用于电积制备金属锌。

熟料溶出渣用200g/L的NaCl溶液浸出,浸出温度为25℃,搅拌浸出20min,用盐酸调 节溶液pH=1~2。浸出后所得滤液浓缩,冷却结晶析出PbCl2晶体,NaCl溶液返回浸出工序。

实施例3

所用锌矿组成为:ZnO 25.5%,PbO 10.34%,SiO2 20.41%,Fe2O3 16.90%,Al2O3 6.99%, CaO 5.80%,SrO 2.98%。

将锌矿磨细至80μm以下,与硫酸铵均匀混合。加入硫酸铵的量为氧化锌矿中的锌、铁、 铝恰好完全反应所需硫酸铵理论值的1.5倍,焙烧温度为500℃,时间为1h。焙烧产生的尾 气用硫酸吸收,再返回焙烧工序。熟料用水溶出,液固质量比为5∶1,溶出过程中进行搅拌, 溶出时间为0.5h,温度为20℃,溶出结束后过滤。

向所得滤液中加入双氧水氧化Fe2+,并以一定流量喷洒到底液中,保持底液中Fe3+浓度 在1g/L以下,用锌焙砂调节溶液pH在5.0,在80℃下搅拌反应,反应完毕后过滤,滤液蒸 浓至含锌50~60g/L以上,用于电积制备金属锌。

熟料溶出渣用200g/L的NaCl溶液浸出,浸出温度为25℃,搅拌浸出20min,用盐酸调 节溶液pH=1~2,渣中的Pb从PbSO4转化为PbCl2。浸出后所得滤液浓缩,冷却结晶析出PbCl2晶体,NaCl溶液返回浸出工序,实现循环利用。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