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聚酯改性羟基聚丙烯酸酯的制备方法及含有聚酯改性羟基聚丙烯酸酯的涂料

一种聚酯改性羟基聚丙烯酸酯的制备方法及含有聚酯改性羟基聚丙烯酸酯的涂料

摘要

本发明一种聚酯改性羟基聚丙烯酸酯,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领域,该改性羟基聚丙烯酸酯由以下方法制备:(1)将羟基聚酯与含酸酐的羟基聚丙烯酸酯按照重量比1∶2-4混合,在150-180℃反应1.5-6h至聚酯改性羟基聚丙烯酸酯的酸值小于15mgKOH/g,降温;(2)蒸馏脱除溶剂,调整固含量为70-80%得到高固含量聚酯改性羟基聚丙烯酸酯。该改性羟基聚丙烯酸酯兼有聚酯和聚丙烯酸酯的优点,具优异的颜料润湿分散性能。由该聚酯改性羟基聚丙烯酸酯配制的双组份涂料干燥速度快,涂膜硬度高、耐化学品性和耐候性优异;而且固体含量高,改善涂膜的丰满度和节约施工成本;该涂料既可用于汽车涂料中涂层、面漆和汽车修补漆,也可以用于塑料漆、皮革涂饰剂、粘合剂和油墨。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65359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2-09-0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英德市波特化工实业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210131938.8

  • 发明设计人 戴竹先;郑曼;

    申请日2012-04-28

  • 分类号C08G81/02(20060101);C08G63/91(20060101);C08G63/20(20060101);C08G63/672(20060101);C08G63/52(20060101);C08F220/14(20060101);C08F220/18(20060101);C08F212/08(20060101);C08F220/28(20060101);C08F222/08(20060101);C09D175/04(20060101);C08G18/64(20060101);

  • 代理机构44244 广州市天河庐阳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胡济元

  • 地址 513059 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东华镇华侨工业园精细化工二路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8:10:4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4-24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IPC(主分类):C08G81/02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20428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 2013-08-14

    授权

    授权

  • 2012-10-3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08G81/02 申请日:2012042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2-09-05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领域,涉及酯化反应及碳-碳不饱和键反应得到的高分子化合物,具体 涉及聚丙烯酸酯。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环保法规的健全,传统溶剂型涂料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以及有害空 气污染物(HAP)的使用愈来愈受到限制,高固体份涂料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羟基聚丙烯酸酯与聚 氨酯固化剂组成的双组份涂料其涂膜具有优异的耐候性和耐化学介质性能,广泛用于高档涂料特别是汽车 涂料领域。目前市场上使用的羟基聚丙烯酸酯的固体含量低(40-65%),对颜填料的润湿分散能力差,与 聚氨酯固化剂的相容性差,其涂膜层间附着力和柔韧性不好,限制了其在高档汽车涂料特别是汽车面漆中 的应用;而且涂料中含有大量的有机溶剂在使用过程中挥发到大气中,既污染环境,又浪费资源;因此, 需对现有羟基聚丙烯酸酯进行改性,以提高树脂的固体含量,促进其与固化剂的相容性与提高涂膜性能。

获得高固体含量的羟基聚丙烯酸酯常用的方法有选择合适的引发剂,提高引发剂浓度,升高反应温度, 采用高浓度的链转移剂等,如中国专利申请03131971.8。这些方法会导致单体转化率低,残余单体和链转 移剂会污染环境,影响产品的耐久性,提高合成成本,增加生产上的不安全因素。采用共混的方法如采用 聚氨酯、聚酯、聚醚、噁唑烷及有机硅聚合物等共混改性羟基丙烯酸树脂,虽能提高涂料的施工固含量, 存在共混相容性差,涂膜透明度差,降低涂膜的装饰效果。采用共聚改性的方法有利于获得高性能和高固 体含量的羟基聚丙烯酸酯,一般先合成含碳碳双键的聚酯树脂,作为大分子单体参与丙烯酸单体的共聚反 应,如专利申请200710031047.4。上述专利申请200710031047.4的所述方案中,虽然树脂组分间的相容性 比共混改性的效果好,但是由于空间位阻使得大分子单体的碳碳双键的反应活性不及小分子丙烯酸酯类单 体,大分子单体参与共聚反应的转化率不高;此外,所述方案的反应体系中因大分子单体的存在,丙烯酸 酯单体的聚合速率和最终单体的转化率必然降低,聚合产物中含有大量的残留单体会污染环境。

综上所述,目前羟基聚丙烯酸酯普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固含量低,一般都在40-60%;(2) 树脂对颜填料的润湿发生性能不好;(3)羟基聚丙烯酸酯与异氰酸酯固化剂的相容性差,用其配制的双组 分涂膜外观不好,光泽低,较难满足汽车涂料的使用需求。(4)残留丙烯酸酯类单体含量高,生产成本高、 生产安全性不好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聚酯改性羟基聚丙烯酸酯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制备的聚酯改性羟 基聚丙烯酸酯的固含量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聚酯改性羟基聚丙烯酸酯的制备方法,该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

(1)将羟基聚酯与含酸酐的羟基聚丙烯酸酯按羟基聚酯∶含酸酐的羟基聚丙烯酸酯=1∶3-6的重量比 混合,在150-180℃回流缩聚反应至聚酯改性羟基聚丙烯酸酯的酸值小于15mgKOH/g,降温至140℃;

(2)蒸馏脱除溶剂调整固含量为75%以上,降至室温即可;

上述步骤(1)中,所述的羟基聚酯的羟基质量百分数为0.5-3.5%,由二元醇、三元醇、二元酸和单 元酸按二元醇∶三元醇∶二元酸∶单元酸=28-40∶5-10∶43-52∶5-19的重量比按以下方法制备得到:将 二元醇、三元醇、二元酸和单元酸加入到反应釜中,在150-180℃减压缩合聚合2-5h,然后降温至140℃, 添加二元醇、三元醇、二元酸和单元酸总重量8-15%的二甲苯,在180-230℃反应至羟基聚酯的酸值小于 20mgKOH/g,降温至140℃,加二甲苯稀释至固体含量为70%;其中,

所述的二元醇为1,3-丙二醇、1,4-丁二醇、二甘醇、1,6-己二醇、环己烷二甲醇、2,2,4-三甲基 戊二醇、二甘醇和新戊二醇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所述的三元醇为甘油和三羟甲基丙烷中的一种或两种;

所述的二元酸为己二酸、壬二酸、邻苯二甲酸酐、间苯二甲酸和六氢苯二甲酸酐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所述的单元酸为苯甲酸、对叔丁基苯甲酸、氢化松香酸和马来海松酸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上述步骤(1)中,所述的含酸酐的羟基聚丙烯酸酯由丙烯酸单体、丙烯酸单体重量2.0-6.0w%的引 发剂和丙烯酸单体重量0.5-1.0(W/W)倍的有机溶剂按以下方法制备得到:在反应釜中加入有机溶剂的 1-80w%,在120-150℃下,3-6h内滴加完丙烯酸单体、引发剂和剩余有机溶剂,保温1h;降温至室温;其 中所述的丙烯酸单体由35-75重量份(甲基)丙烯酸烷基酯、9-50重量份苯乙烯、10-20重量份(甲基) 丙烯酸羟烷基酯和2-5重量份顺酐组成;其中,

所述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 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特丁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和(甲基)丙烯酸环己基酯中的一种或者两种以 上;

所述的(甲基)丙烯酸羟基酯是丙烯酸-2-羟基乙酯、丙烯酸-3-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 和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所述的有机溶剂是醋酸丁酯、二甲苯、丙二醇甲醚醋酸酯、丙二醇丁醚醋酸酯、二丙二醇甲醚醋酸酯 和二丙二醇丁醚醋酸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所述的引发剂是叔丁基过氧化醋酸酯、叔丁基过氧化苯甲酸酯、过氧化苯甲酰、叔戊基过氧化醋酸酯 和过氧化二异丙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中,含羟基聚酯是采用减压缩合聚合得到,其中减压缩聚最好真空度为0.02 -0.1Mpa的条件下进行。

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中,步骤2所述的蒸馏方法是本领域常用的蒸馏方法,可以是常用蒸馏,还可 以是减压蒸馏。本发明所述的蒸馏方法较好是减压蒸馏,最好是在温度为100-120℃和真空度为0.02- 0.1Mpa的条件下进行。

本发明所述的聚酯改性羟基聚丙烯酸酯可以和异氰酸酯固化剂配制成双组分涂料。

一种丙烯酸涂料,该涂料本发明所述方法制备的聚酯改性羟基聚丙烯酸酯和异氰酸酯固化剂,其中异 氰酸酯固化剂中的NCO基团和聚酯改性羟基聚丙烯酸酯中的OH基团的物质的量比为1.0-1.5∶1。

本发明所述的异氰酸酯固化剂是本领域常用的固化剂,可以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本发明所述的异 氰酸酯固化剂较好是拜耳公司的L-75,拜耳公司的N-75,拜耳公司的N3390和日本三井武田D268其中 一种或两种以上。

本发明所述的丙烯酸涂料还可以含本领域常用的涂料助剂,例如消泡剂、流平剂、颜料润湿分散剂等。

所述的消泡剂可以为有机硅类聚合物,如德国比克公司的BYK-052,BYK-060N,BYK-141,和BYK-392 其中一种或两种以上。

所述的流平剂为甲基苯基聚硅氧烷类聚合物,如国比克公司的BYK-300,BYK-306,BYK-356,BYK-358N 其中一种或两种以上。

所述的颜料润湿分散剂为德国比克公司的BYK-9076,DisperBYK-161,DisperBYK-163, DisperBYK-2050其中一种或两种以上。

双组份涂膜具有更高光泽和优异外观。涂膜同时具有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包括涂膜的交联密度高、 硬度高、耐化学介质性能好、热稳定性好、干燥速度快和易打磨等优点,可作为各种汽车底漆、面漆和修 补漆,也可以作塑料、皮革涂饰剂。

本发明的基本原理:本专利采用减压缩合聚合法与溶剂回流缩合聚合方法相结合合成羟基聚酯,一方 面降低和避免在缩合聚合过程中多元醇的随回流溶剂损失,影响聚酯的质量,增加聚酯的成本。采用自由 基溶液聚合法合成含酸酐的聚丙烯酸酯,和常规高固体含量羟基聚丙烯酸酯合成方法类似,包括优选引发 剂,提高引发剂浓度、升高聚合反应温度等,不同的是采用顺酐代替(甲基)丙烯酸,合成含酸酐的聚丙 烯酸酯。然后按照适当比例将羟基聚酯与聚丙烯酸酯混合,通过酸酐的低温开环反应使聚酯最大限度接枝 到聚丙烯酸酯链上,获得高固体含量羟基聚丙烯酸酯。该聚酯改性羟基丙烯酸酯不但组分间的相容性好, 而且与固化剂的相容性也好。该聚酯改性羟基丙烯酸酯综合了聚酯优异的颜填料润湿性,提高羟基聚丙烯 酸酯对颜填料的润湿分散能力,制备的双组分涂膜特别是色漆具有高光泽和优异外观。涂膜同时具有优异 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可作为各种汽车底漆、面漆和修补漆,也可以作水性塑料、皮革涂饰剂。

本发明的聚酯改性羟基聚丙烯酸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酸酐的低温开环反应使聚酯最大限度接枝到聚丙烯酸酯链上,保障聚酯改性羟基丙烯酸酯 组分间的相容性,提高与固化剂的相容性,增强羟基聚丙烯酸酯对颜填料的润湿分散能力。

(2)涂膜同时具有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包括涂膜的交联密度高、硬度高、耐化学介质性能好、 热稳定性好、干燥速度快和易打磨等优点,可作为各种汽车底漆、面漆和修补漆。

(3)该聚酯改性羟基丙烯酸酯固体含量高,产品中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含量(TVOC)小于400g/L。 完全满足环境标志产品认证技术要求,属于绿色环保产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但不限于所述实施例。

实施例1

羟基聚酯各组分的用量:

将二元醇、三元醇、二元酸和单元酸加入到反应釜中,在真空度为0.02MPa和180℃下减压缩聚5h,然 后降温140℃以下,添加二元醇、三元醇、二元酸和单元酸总重量8%二甲苯,在230℃反应至羟基聚酯酸 值为18mgKOH/g,降温至140℃,加二甲苯稀释至70%固体含量。

(2)含酸酐的羟基聚丙烯酸酯:

含酸酐的羟基聚丙烯酸酯各组分的用量:

在反应釜中,加入50w%的有机溶剂,在120℃下,3h内滴加完丙烯酸单体、引发剂和剩余有机溶剂的 混合物,保温1h;降温至室温得到含酸酐的羟基聚丙烯酸酯。

(3)高固含量聚酯改性羟基聚丙烯酸酯的制备:

(a)将20g步骤1获得的羟基聚酯和100g步骤2获得的含酸酐的羟基聚丙烯酸酯混合,在150℃回 流6h至聚酯改性羟基丙烯酸酯的酸值14.5mgKOH/g,降温至室温;

(b)然后在温度为120℃和真空度为0.06Mpa的条件下减压蒸馏脱除溶剂,调整固含量为75%,降温 过滤包装。

(4)高固含量聚酯改性羟基聚丙烯酸酯的性能:

固含量:78%;粘度:3000mpas;OH%=2.60%;数均分子量Mn=4300,分散度=3.2;

(5)高固含量聚酯改性羟基聚丙烯酸酯双组分涂料

(a)配方

其中固化剂中NCO基团与高固含量聚酯改性羟基聚丙烯酸酯OH基团的摩尔比1.5∶1。

(b)配制方法和使用

依据上述配方,将聚酯改性羟基聚丙烯酸酯、流平剂、消泡剂、稀释剂等,在适当分散机转速下分散 15分钟。按照配方称取固化剂N3390,并在分散状态下缓慢加入聚酯改性羟基聚丙烯酸酯,继续分散5分 钟得到双组分涂料。

将获得的高固含量羟基聚丙烯酸酯双组分涂料在常温下固化干燥48天。

(c)配制双组份涂料,其性能如表所示:

表高固体含量聚酯改性聚丙烯酸酯双组份涂料的综合性能

耐化学溶剂性(MEK)的测试是用被MEK饱和的无纺纸往返擦洗涂膜表面,记录涂膜刚被擦破的擦洗 次数。

耐乙醇性的测试是将干燥好的漆膜浸泡在乙醇溶液中,48h后检测漆膜的光泽。

耐5%H2SO4的测试是将干燥好的漆膜浸泡在5%H2SO4溶液中,72h后观察漆膜是否存在破裂,起泡等现 象,如果没有,认为涂料通过耐5%H2SO4的测试。

耐5%NaOH的测试是将干燥好的漆膜浸泡在5%NaOH溶液中,72h后观察漆膜是否存在破裂,起泡等 现象,如果没有,认为涂料通过耐5%NaOH的测试。

实施例2

羟基聚酯各组分的用量:

将二元醇、三元醇、二元酸和单元酸加入到反应釜中,在真空度为0.1MPa和150℃下减压缩聚2h,然 后降温140℃以下,添加二元醇、三元醇、二元酸和单元酸总重量15%二甲苯,在220℃反应至酸值为 15mgKOH/g,降温至140℃,加二甲苯稀释至70%固体含量。

(2)含酸酐的羟基聚丙烯酸酯:

含酸酐的羟基聚丙烯酸酯各组分的用量:

在反应釜中,加入80w%的有机溶剂,在135℃下,3h内滴加完丙烯酸单体、引发剂和剩余有机溶剂的 混合物,保温1h;降温至室温得到含酸酐的羟基聚丙烯酸酯。

(3)高固含量聚酯改性羟基聚丙烯酸酯的制备:

(a)将16g步骤1获得的羟基聚酯和96g步骤2获得的含酸酐的羟基聚丙烯酸酯混合,在150℃回流 3h至聚酯改性羟基聚丙烯酸酯的酸值为14.0mgKOH/g,降温;

(b)然后在温度为100℃和真空度为0.1Mpa的条件下减压蒸馏脱除溶剂,调整固含量为82%,降温、 过滤、包装。

(4)高固含量聚酯改性羟基聚丙烯酸酯的性能:

固含量:82%;粘度:2500mpas;OH%=3.0%;数均分子量Mn=5500,分散度=2.8;

(5)高固含量聚酯改性羟基聚丙烯酸酯双组分涂料

(a)配方

其中固化剂中NCO基团与聚酯改性羟基聚丙烯酸酯OH基团的摩尔比1.2∶1。

(b)配制方法和使用

依据上述配方,将聚酯改性羟基聚丙烯酸酯、流平剂、消泡剂、稀释剂等,在适当分散机转速下分散 15分钟。按照配方称取固化剂N-75,并在分散状态下缓慢加入聚酯改性羟基聚丙烯酸酯,继续分散5分 钟得到双组分涂料。

将获得的高固含量聚酯改性羟基聚丙烯酸酯双组分涂料在常温下固化干燥48天。

(c)配制双组份涂料,其性能如表所示:

表2高固体含量聚酯改性聚丙烯酸酯双组份涂料的综合性能

耐化学溶剂性(MEK)的测试是用被MEK饱和的无纺纸往返擦洗涂膜表面,记录涂膜刚被擦破的擦洗 次数。

耐乙醇性的测试是将干燥好的漆膜浸泡在乙醇溶液中,48h后检测漆膜的光泽。

耐5%H2SO4的测试是将干燥好的漆膜浸泡在5%H2SO4溶液中,72h后观察漆膜是否存在破裂,起泡等现 象,如果没有,认为涂料通过耐5%H2SO4的测试。

耐5%NaOH的测试是将干燥好的漆膜浸泡在5%NaOH溶液中,72h后观察漆膜是否存在破裂,起泡等 现象,如果没有,认为涂料通过耐5%NaOH的测试。

实施例3

羟基聚酯各组分的用量:

将二元醇、三元醇、二元酸和单元酸加入到反应釜中,在真空度为0.08MPa和160℃下减压缩聚4h,然 后降温140℃以下,添加二元醇、三元醇、二元酸和单元酸总重量12%二甲苯,在210℃反应至羟基聚酯的 酸值为16mgKOH/g,降温至140℃,加二甲苯稀释至80%固体含量。

(2)含酸酐的羟基聚丙烯酸酯:

含酸酐的羟基聚丙烯酸酯各组分的用量:

在反应釜中,加入50w%的有机溶剂,在150℃下,4h内滴加完丙烯酸单体、引发剂和剩余有机溶剂的 混合物,保温1h;降温至室温得到含酸酐的羟基聚丙烯酸酯。

(3)高固含量聚酯改性羟基聚丙烯酸酯的制备:

(a)将30g步骤1获得的羟基聚酯和90g步骤2获得的含酸酐的羟基聚丙烯酸酯混合,在150℃回流 4h至聚酯改性羟基聚丙烯酸酯的酸值为13.5mgKOH/g,降温;

(b)然后在温度为110℃和真空度为0.08Mpa的条件下减压蒸馏脱除溶剂,调整固含量为80%。

(4)高固含量聚酯改性羟基聚丙烯酸酯的性能:

固含量:80%;粘度:2800mpas;OH%=2.50%;数均分子量Mn=6300,分散度=2.4;

(5)高固含量聚酯改性羟基聚丙烯酸酯双组分涂料

(a)配方

其中固化剂中NCO基团与高固含量聚酯改性羟基聚丙烯酸酯OH基团的摩尔比1.0∶1.0。

(b)配制方法和使用

依据上述配方,将聚酯改性羟基聚丙烯酸酯、流平剂、消泡剂、稀释剂等,在适当分散机转速下分散 15分钟。按照配方称取固化剂D268(日本武田),并在分散状态下缓慢加入聚酯改性羟基聚丙烯酸酯,继 续分散5分钟得到双组分涂料。

将获得的高固含量聚酯改性羟基聚丙烯酸酯双组分涂料在常温下固化干燥48天。

(c)配制双组份涂料,其性能如表所示:

表高固体含量聚酯改性聚丙烯酸酯双组份涂料的综合性能

耐化学溶剂性(MEK)的测试是用被MEK饱和的无纺纸往返擦洗涂膜表面,记录涂膜刚被擦破的擦洗 次数。

耐乙醇性的测试是将干燥好的漆膜浸泡在乙醇溶液中,48h后检测漆膜的光泽。

耐5%H2SO4的测试是将干燥好的漆膜浸泡在5%H2SO4溶液中,72h后观察漆膜是否存在破裂,起泡等现 象,如果没有,认为涂料通过耐5%H2SO4的测试。

耐5%NaOH的测试是将干燥好的漆膜浸泡在5%NaOH溶液中,72h后观察漆膜是否存在破裂,起泡等 现象,如果没有,认为涂料通过耐5%NaOH的测试。

实施例4

羟基聚酯各组分的用量:

将二元醇、三元醇、二元酸和单元酸加入到反应釜中,在真空度为0.03MPa和170℃下减压缩聚5h,然 后降温150℃以下,添加二元醇、三元醇、二元酸和单元酸总重量10%二甲苯,在180℃反应至羟基聚酯的 酸值为19mgKOH/g,降温至140℃,加二甲苯稀释至80%固体含量。

(2)含酸酐的羟基聚丙烯酸酯:

含酸酐的羟基聚丙烯酸酯各组分的用量:

在反应釜中,加入80w%的有机溶剂,在120℃下,3h内滴加完丙烯酸单体、引发剂和剩余有机溶剂的 混合物,保温1h;降温至室温得到含酸酐的羟基聚丙烯酸酯。

(3)高固含量聚酯改性羟基聚丙烯酸酯的制备:

(a)将20g步骤1获得的羟基聚酯和80g步骤2获得的含酸酐的羟基聚丙烯酸酯混合,在150℃回流 5h至聚酯改性羟基聚丙烯酸酯的酸值为12mgKOH/g,降温;

(b)然后在温度为120℃和真空度为0.06Mpa的条件下减压蒸馏脱除溶剂,调整固含量为80%。

(4)高固含量聚酯改性羟基聚丙烯酸酯的性能:

固含量:80%;粘度:3000mpas;OH%=2.55%;数均分子量Mn=5800,分散度=3.0;

(5)高固含量聚酯改性羟基聚丙烯酸酯双组分涂料

(a)配方

其中固化剂中NCO基团与高固含量聚酯改性羟基聚丙烯酸酯OH基团的摩尔比1.3∶1。

(b)配制方法和使用

依据上述配方,将聚酯改性羟基聚丙烯酸酯、流平剂、消泡剂、稀释剂等,在适当分散机转速下分散 15分钟。按照配方称取固化剂N3390,并在分散状态下缓慢加入聚酯改性羟基聚丙烯酸酯,继续分散5分 钟得到双组分涂料。

将获得的高固含量聚酯改性羟基聚丙烯酸酯双组分涂料在常温下固化干燥48天。

(c)配制双组份涂料,其性能如表所示:

表高固体含量聚酯改性聚丙烯酸酯双组份涂料的综合性能

耐化学溶剂性(MEK)的测试是用被MEK饱和的无纺纸往返擦洗涂膜表面,记录涂膜刚被擦破的擦洗 次数。

耐乙醇性的测试是将干燥好的漆膜浸泡在乙醇溶液中,48h后检测漆膜的光泽。

耐5%H2SO4的测试是将干燥好的漆膜浸泡在5%H2SO4溶液中,72h后观察漆膜是否存在破裂,起泡等现 象,如果没有,认为涂料通过耐5%H2SO4的测试。

耐5%NaOH的测试是将干燥好的漆膜浸泡在5%NaOH溶液中,72h后观察漆膜是否存在破裂,起泡等 现象,如果没有,认为涂料通过耐5%NaOH的测试。

实施例5

羟基聚酯各组分的用量:

将二元醇、三元醇、二元酸和单元酸加入到反应釜中,在真空度为0.03MPa和180℃下减压缩聚5h,然 后降温150℃以下,添加二元醇、三元醇、二元酸和单元酸总重量8%二甲苯,在230℃反应至羟基聚酯的 酸值为16mgKOH/g,降温至140℃,加二甲苯稀释至80%固体含量。

(2)含酸酐的羟基聚丙烯酸酯:

含酸酐的羟基聚丙烯酸酯各组分的用量:

在反应釜中,加入50w%的有机溶剂,在120℃下,3h内滴加完丙烯酸单体、引发剂和剩余有机溶剂的 混合物,保温1h;降温至室温得到含酸酐的羟基聚丙烯酸酯。

(3)高固含量聚酯改性羟基聚丙烯酸酯的制备:

(a)将20g步骤1获得的羟基聚酯和100g步骤2获得的含酸酐的羟基聚丙烯酸酯混合,在150℃回 流3h至聚酯改性羟基聚丙烯酸酯的酸值为14.5mgKOH/g,降温;

(b)然后在温度为120℃和真空度为0.06Mpa的条件下减压蒸馏脱除溶剂,调整固含量为80%。

(4)高固含量聚酯改性羟基聚丙烯酸酯的性能:

固含量:80%;粘度:3300mpas;OH%=1.50%;数均分子量Mn=3800,分散度=3.2;常温贮存稳定性1 年;

(5)高固含量聚酯改性羟基聚丙烯酸酯双组分涂料

(a)配方

其中固化剂中NCO基团与高固含量聚酯改性羟基聚丙烯酸酯OH基团的摩尔比1.2∶1。

(b)配制方法和使用

依据上述配方,将聚酯改性羟基聚丙烯酸酯、流平剂、消泡剂、稀释剂等,在适当分散机转速下分散 15分钟。按照配方称取固化剂N3390和N 75,并在分散状态下缓慢加入聚酯改性羟基聚丙烯酸酯,继续 分散5分钟得到双组分涂料。

将获得的高固含量聚酯改性羟基聚丙烯酸酯双组分涂料在常温下固化干燥48天。

(c)配制双组份涂料,其性能如表所示:

表高固体含量聚酯改性聚丙烯酸酯双组份涂料的综合性能

耐化学溶剂性(MEK)的测试是用被MEK饱和的无纺纸往返擦洗涂膜表面,记录涂膜刚被擦破的擦洗 次数。

耐乙醇性的测试是将干燥好的漆膜浸泡在乙醇溶液中,48h后检测漆膜的光泽。

耐5%H2SO4的测试是将干燥好的漆膜浸泡在5%H2SO4溶液中,72h后观察漆膜是否存在破裂,起泡等现 象,如果没有,认为涂料通过耐5%H2SO4的测试。

耐5%NaOH的测试是将干燥好的漆膜浸泡在5%NaOH溶液中,72h后观察漆膜是否存在破裂,起泡等 现象,如果没有,认为涂料通过耐5%NaOH的测试。

实施例6

羟基聚酯各组分的用量:

将二元醇、三元醇、二元酸和单元酸加入到反应釜中,在真空度为0.02MPa和180℃下减压缩聚5h,然 后降温140℃以下,添加二元醇、三元醇、二元酸和单元酸总重量8%二甲苯,在220℃反应至羟基聚酯的 酸值为18mgKOH/g,降温至140℃,加二甲苯稀释至70%固体含量。

(2)含酸酐的羟基聚丙烯酸酯:

含酸酐的羟基聚丙烯酸酯各组分的用量:

在反应釜中,加入50w%的有机溶剂,在120℃下,3h内滴加完丙烯酸单体、引发剂和剩余有机溶剂的 混合物,保温1h;降温至室温得到含酸酐的羟基聚丙烯酸酯。

(3)高固含量聚酯改性羟基聚丙烯酸酯的制备:

(a)将20g步骤1获得的羟基聚酯和100g步骤2获得的含酸酐的羟基聚丙烯酸酯混合,在150℃回 流6h至聚酯改性羟基聚丙烯酸酯的酸值为14.5mgKOH/g,降温;

(b)然后在温度为120℃和真空度为0.06Mpa的条件下减压蒸馏脱除溶剂,调整固含量为75%,降温 过滤包装。

(4)高固含量聚酯改性羟基聚丙烯酸酯的性能:

固含量:78%;粘度:2500mpas;OH%=2.40%;数均分子量Mn=4400,分散度=3.4;

(5)高固含量聚酯改性羟基聚丙烯酸酯双组分涂料

(a)配方

上述高固含量聚酯改性羟基聚丙烯酸酯        80g

稀释剂二甲苯                              30g

固化剂N3390(拜耳公司)                     30g

其中固化剂中NCO基团与高固含量聚酯改性羟基聚丙烯酸酯OH基团的摩尔比1.5∶1。

(b)配制方法和使用

依据上述配方,将聚酯改性羟基聚丙烯酸酯、流平剂、消泡剂、稀释剂等,在适当分散机转速下分散 15分钟。按照配方称取固化剂N3390,并在分散状态下缓慢加入聚酯改性羟基聚丙烯酸酯,继续分散5分 钟得到双组分涂料。

将获得的高固含量聚酯改性羟基聚丙烯酸酯双组分涂料在常温下固化干燥48天。

(c)配制双组份涂料,其性能如表所示:

表高固体含量聚酯改性聚丙烯酸酯双组份涂料的综合性能

耐化学溶剂性(MEK)的测试是用被MEK饱和的无纺纸往返擦洗涂膜表面,记录涂膜刚被擦破的擦洗 次数。

耐乙醇性的测试是将干燥好的漆膜浸泡在乙醇溶液中,48h后检测漆膜的光泽。

耐5%H2SO4的测试是将干燥好的漆膜浸泡在5%H2SO4溶液中,72h后观察漆膜是否存在破裂,起泡等现 象,如果没有,认为涂料通过耐5%H2SO4的测试。

耐5%NaOH的测试是将干燥好的漆膜浸泡在5%NaOH溶液中,72h后观察漆膜是否存在破裂,起泡等 现象,如果没有,认为涂料通过耐5%NaOH的测试。

实施例7

羟基聚酯各组分的用量:

将二元醇、三元醇、二元酸和单元酸加入到反应釜中,在真空度为0.1MPa和150℃下减压缩聚4h,然 后降温140℃以下,添加二元醇、三元醇、二元酸和单元酸总重量15%二甲苯,在220℃反应至羟基聚酯的 酸值为15mgKOH/g,降温至140℃,加二甲苯稀释至70%固体含量。

(2)含酸酐的羟基聚丙烯酸酯:

含酸酐的羟基聚丙烯酸酯各组分的用量:

在反应釜中,加入80w%的有机溶剂,在135℃下,3h内滴加完丙烯酸单体、引发剂和剩余有机溶剂的 混合物,保温1h;降温至室温得到含酸酐的羟基聚丙烯酸酯。

(3)高固含量聚酯改性羟基聚丙烯酸酯的制备:

(a)将16g步骤1获得的羟基聚酯和96g步骤2获得的含酸酐的羟基聚丙烯酸酯混合,在150℃回流 3h至聚酯改性羟基聚丙烯酸酯的酸值为14.0mgKOH/g,降温;

(b)然后在温度为100℃和真空度为0.1Mpa的条件下减压蒸馏脱除溶剂,调整固含量为82%,降温、 过滤、包装。

(4)高固含量聚酯改性羟基聚丙烯酸酯的性能:

固含量:81%;粘度:2800mpas;OH%=3.0%;数均分子量Mn=5300,分散度=2.6;

(5)高固含量聚酯改性羟基聚丙烯酸酯双组分涂料

(a)配方

其中固化剂中NCO基团与高固含量聚酯改性羟基聚丙烯酸酯OH基团的摩尔比1.2∶1。

(b)配制方法和使用

依据上述配方,将聚酯改性羟基聚丙烯酸酯、流平剂、消泡剂、稀释剂等,在适当分散机转速下分散 15分钟。按照配方称取固化剂N-75和N3390,并在分散状态下缓慢加入聚酯改性羟基聚丙烯酸酯,继续 分散5分钟得到双组分涂料。

将获得的高固含量聚酯改性羟基聚丙烯酸酯双组分涂料在常温下固化干燥48天。

(c)配制双组份涂料,其性能如表所示:

表2高固体含量聚酯改性聚丙烯酸酯双组份涂料的综合性能

耐化学溶剂性(MEK)的测试是用被MEK饱和的无纺纸往返擦洗涂膜表面,记录涂膜刚被擦破的擦洗 次数。

耐乙醇性的测试是将干燥好的漆膜浸泡在乙醇溶液中,48h后检测漆膜的光泽。

耐5%H2SO4的测试是将干燥好的漆膜浸泡在5%H2SO4溶液中,72h后观察漆膜是否存在破裂,起泡等现 象,如果没有,认为涂料通过耐5%H2SO4的测试。

耐5%NaOH的测试是将干燥好的漆膜浸泡在5%NaOH溶液中,72h后观察漆膜是否存在破裂,起泡等 现象,如果没有,认为涂料通过耐5%NaOH的测试。

实施例8

羟基聚酯各组分的用量:

将二元醇、三元醇、二元酸和单元酸加入到反应釜中,在真空度为0.08MPa和160℃下减压缩聚4h,然 后降温140℃以下,添加二元醇、三元醇、二元酸和单元酸总重量12%二甲苯,在210℃反应至羟基聚酯的 酸值为16mgKOH/g,降温至140℃,加二甲苯稀释至80%固体含量。

(2)含酸酐的羟基聚丙烯酸酯:

含酸酐的羟基聚丙烯酸酯各组分的用量:

在反应釜中,加入50w%的有机溶剂,在150℃下,4h内滴加完丙烯酸单体、引发剂和剩余有机溶剂的 混合物,保温1h;降温至室温得到含酸酐的羟基聚丙烯酸酯。

(3)高固含量聚酯改性羟基聚丙烯酸酯的制备:

(a)将30g步骤1获得的羟基聚酯和90g步骤2获得的含酸酐的羟基聚丙烯酸酯混合,在150℃回流 3h至聚酯改性羟基聚丙烯酸酯的酸值为13.5mgKOH/g,降温;

(b)然后在温度为110℃和真空度为0.08Mpa的条件下减压蒸馏脱除溶剂,调整固含量为80%。

(4)高固含量聚酯改性羟基聚丙烯酸酯的性能:

固含量:81%;粘度:2900mpas;OH%=2.45%;数均分子量Mn=6800,分散度=2.8;

(5)高固含量聚酯改性羟基聚丙烯酸酯双组分涂料

(a)配方

其中固化剂中NCO基团与高固含量聚酯改性羟基聚丙烯酸酯OH基团的摩尔比1.0∶1.0。

(b)配制方法和使用

依据上述配方,将聚酯改性羟基聚丙烯酸酯、流平剂、消泡剂、稀释剂等,在适当分散机转速下分散 15分钟。按照配方称取固化剂D268(日本武田)和N3390,并在分散状态下缓慢加入聚酯改性羟基聚丙烯 酸酯酯,继续分散5分钟得到双组分涂料。

将获得的高固含量聚酯改性羟基聚丙烯酸酯双组分涂料在常温下固化干燥48天。

(c)配制双组份涂料,其性能如表所示:

表高固体含量聚酯改性聚丙烯酸酯双组份涂料的综合性能

耐化学溶剂性(MEK)的测试是用被MEK饱和的无纺纸往返擦洗涂膜表面,记录涂膜刚被擦破的擦洗 次数。

耐乙醇性的测试是将干燥好的漆膜浸泡在乙醇溶液中,48h后检测漆膜的光泽。

耐5%H2SO4的测试是将干燥好的漆膜浸泡在5%H2SO4溶液中,72h后观察漆膜是否存在破裂,起泡等现 象,如果没有,认为涂料通过耐5%H2SO4的测试。

耐5%NaOH的测试是将干燥好的漆膜浸泡在5%NaOH溶液中,72h后观察漆膜是否存在破裂,起泡等 现象,如果没有,认为涂料通过耐5%NaOH的测试。

实施例9

羟基聚酯各组分的用量:

将二元醇、三元醇、二元酸和单元酸加入到反应釜中,在真空度为0.06MPa和170℃下减压缩聚5h,然 后降温150℃以下,添加二元醇、三元醇、二元酸和单元酸总重量10%二甲苯,在190℃反应至羟基聚酯的 酸值为17mgKOH/g,降温至140℃,加二甲苯稀释至80%固体含量。

(2)含酸酐的羟基聚丙烯酸酯:

含酸酐的羟基聚丙烯酸酯各组分的用量:

在反应釜中,加入80w%的有机溶剂,在120℃下,3h内滴加完丙烯酸单体、引发剂和剩余有机溶剂的 混合物,保温1h;降温至室温得到含酸酐的羟基聚丙烯酸酯。

(3)高固含量聚酯改性羟基聚丙烯酸酯的制备:

(a)将20g步骤1获得的羟基聚酯和80g步骤2获得的含酸酐的羟基聚丙烯酸酯混合,在150℃回流 5h至聚酯改性羟基聚丙烯酸酯的酸值为15mgKOH/g,降温;

(b)然后在温度为120℃和真空度为0.06Mpa的条件下减压蒸馏脱除溶剂,调整固含量为80%。

(4)高固含量聚酯改性羟基聚丙烯酸酯的性能:

固含量:80%;粘度:3200mpas;OH%=2.55%;数均分子量Mn=6200,分散度=3.2;

(5)高固含量聚酯改性羟基聚丙烯酸酯双组分涂料

(a)配方

其中固化剂中NCO基团与高固含量聚酯改性羟基聚丙烯酸酯OH基团的摩尔比1.3∶1。

(b)配制方法和使用

依据上述配方,将聚酯改性羟基聚丙烯酸酯、流平剂、消泡剂、稀释剂等,在适当分散机转速下分散 15分钟。按照配方称取固化剂N3390,并在分散状态下缓慢加入聚酯改性羟基聚丙烯酸酯,继续分散5分 钟得到双组分涂料。

将获得的高固含量聚酯改性羟基聚丙烯酸酯双组分涂料在常温下固化干燥48天。

(c)配制双组份涂料,其性能如表所示:

表高固体含量聚酯改性聚丙烯酸酯双组份涂料的综合性能

耐化学溶剂性(MEK)的测试是用被MEK饱和的无纺纸往返擦洗涂膜表面,记录涂膜刚被擦破的擦洗 次数。

耐乙醇性的测试是将干燥好的漆膜浸泡在乙醇溶液中,48h后检测漆膜的光泽。

耐5%H2SO4的测试是将干燥好的漆膜浸泡在5%H2SO4溶液中,72h后观察漆膜是否存在破裂,起泡等现 象,如果没有,认为涂料通过耐5%H2SO4的测试。

耐5%NaOH的测试是将干燥好的漆膜浸泡在5%NaOH溶液中,72h后观察漆膜是否存在破裂,起泡等 现象,如果没有,认为涂料通过耐5%NaOH的测试。

实施例10

羟基聚酯各组分的用量:

将二元醇、三元醇、二元酸和单元酸加入到反应釜中,在真空度为0.04MPa和180℃下减压缩聚3h,然 后降温150℃以下,添加二元醇、三元醇、二元酸和单元酸总重量8%二甲苯,在230℃反应至羟基聚酯的 酸值为16mgKOH/g,降温至140℃,加二甲苯稀释至80%固体含量。

(2)含酸酐的羟基聚丙烯酸酯:

含酸酐的羟基聚丙烯酸酯各组分的用量:

在反应釜中,加入50w%的有机溶剂,在120℃下,3h内滴加完丙烯酸单体、引发剂和剩余有机溶剂的 混合物,保温1h;降温至室温得到含酸酐的羟基聚丙烯酸酯。

(3)高固含量聚酯改性羟基聚丙烯酸酯的制备:

(a)将20g步骤1获得的羟基聚酯和100g步骤2获得的含酸酐的羟基聚丙烯酸酯混合,在150℃回 流6h至聚酯改性羟基聚丙烯酸酯的酸值为13mgKOH/g,降温;

(b)然后在温度为120℃和真空度为0.06Mpa的条件下减压蒸馏脱除溶剂,调整固含量为80%。

(4)高固含量聚酯改性羟基聚丙烯酸酯的性能:

固含量:80%;粘度:3800mpas;OH%=1.50%;数均分子量Mn=6800,分散度=3.6;

(5)高固含量聚酯改性羟基聚丙烯酸酯双组分涂料

(a)配方

其中固化剂中NCO基团与高固含量聚酯改性羟基聚丙烯酸酯OH基团的摩尔比1.2∶1。

(b)配制方法和使用

依据上述配方,将聚酯改性羟基聚丙烯酸酯、流平剂、消泡剂、稀释剂等,在适当分散机转速下分散 15分钟。按照配方称取固化剂N3390和N 75,并在分散状态下缓慢加入聚酯改性羟基聚丙烯酸酯,继续 分散5分钟得到双组分涂料。

将获得的高固含量聚酯改性羟基聚丙烯酸酯双组分涂料在常温下固化干燥48天。

(c)配制双组份涂料,其性能如表所示:

表高固体含量聚酯改性聚丙烯酸酯双组份涂料的综合性能

耐化学溶剂性(MEK)的测试是用被MEK饱和的无纺纸往返擦洗涂膜表面,记录涂膜刚被擦破的擦洗 次数。

耐乙醇性的测试是将干燥好的漆膜浸泡在乙醇溶液中,48h后检测漆膜的光泽。

耐5%H2SO4的测试是将干燥好的漆膜浸泡在5%H2SO4溶液中,72h后观察漆膜是否存在破裂,起泡等现 象,如果没有,认为涂料通过耐5%H2SO4的测试。

耐5%NaOH的测试是将干燥好的漆膜浸泡在5%NaOH溶液中,72h后观察漆膜是否存在破裂,起泡等 现象,如果没有,认为涂料通过耐5%NaOH的测试。

实施例11

羟基聚酯各组分的用量:

将二元醇、三元醇、二元酸和单元酸加入到反应釜中,在真空度为0.02MPa和180℃下减压缩聚5h,然 后降温140℃以下,添加二元醇、三元醇、二元酸和单元酸总重量8%二甲苯,在230℃反应至羟基聚酯的 酸值为17mgKOH/g,降温至140℃,加二甲苯稀释至70%固体含量。

(2)含酸酐的羟基聚丙烯酸酯:

含酸酐的羟基聚丙烯酸酯各组分的用量:

在反应釜中,加入50w%的有机溶剂,在120℃下,3h内滴加完丙烯酸单体、引发剂和剩余有机溶剂的 混合物,保温1h;降温至室温得到含酸酐的羟基聚丙烯酸酯。

(3)高固含量聚酯改性羟基聚丙烯酸酯的制备:

(a)将20g步骤1获得的羟基聚酯和100g步骤2获得的含酸酐的羟基聚丙烯酸酯混合,在150℃回 流6h至聚酯改性羟基聚丙烯酸酯的酸值为15.5mgKOH/g,降温;

(b)然后在温度为120℃和真空度为0.06Mpa的条件下减压蒸馏脱除溶剂,调整固含量为75%,降温 过滤包装。

(4)高固含量聚酯改性羟基聚丙烯酸酯的性能:

固含量:78%;粘度:3100mpas;OH%=2.73%;数均分子量Mn=4700,分散度=2.9;

(5)高固含量聚酯改性羟基聚丙烯酸酯双组分涂料

(a)配方

上述高固含量聚酯改性羟基聚丙烯酸酯        80g

固化剂N3390(拜耳公司)                     30g

其中固化剂中NCO基团与高固含量聚酯改性羟基聚丙烯酸酯OH基团的摩尔比1.5∶1。

(b)配制方法和使用

按照配方称取固化剂N3390,并在分散状态下缓慢加入聚酯改性羟基聚丙烯酸酯,继续分散5分钟得 到双组分涂料。

将获得的高固含量聚酯改性羟基聚丙烯酸酯双组分涂料在常温下固化干燥48天。

(c)配制双组份涂料,其性能如表所示:

表高固体含量聚酯改性聚丙烯酸酯双组份涂料的综合性能

耐化学溶剂性(MEK)的测试是用被MEK饱和的无纺纸往返擦洗涂膜表面,记录涂膜刚被擦破的擦洗 次数。

耐乙醇性的测试是将干燥好的漆膜浸泡在乙醇溶液中,48h后检测漆膜的光泽。

耐5%H2SO4的测试是将干燥好的漆膜浸泡在5%H2SO4溶液中,72h后观察漆膜是否存在破裂,起泡等现 象,如果没有,认为涂料通过耐5%H2SO4的测试。

耐5%NaOH的测试是将干燥好的漆膜浸泡在5%NaOH溶液中,72h后观察漆膜是否存在破裂,起泡等 现象,如果没有,认为涂料通过耐5%NaOH的测试。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