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化合物3-O-(2-(5-氟尿嘧啶-1-)乙酰)-熊果酸的合成及其作为抗肿瘤药物的应用

化合物3-O-(2-(5-氟尿嘧啶-1-)乙酰)-熊果酸的合成及其作为抗肿瘤药物的应用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新化合物3-O-(2-(5-氟尿嘧啶-1-)乙酰)-熊果酸的合成方法及其作为抗肿瘤药物的应用。该合成方法为将5-氟尿嘧啶-1-基乙酸与熊果酸进行酯化反应即可获得3-O-(2-(5-氟尿嘧啶-1-)乙酰)-熊果酸。该化合物对BEL-7402和Hela癌细胞的生长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74454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07-0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广东药学院;

    申请/专利号CN201510076950.7

  • 发明设计人 杨宝芸;王定勇;马存;

    申请日2015-02-12

  • 分类号C07J63/00(20060101);A61P35/00(20060101);

  • 代理机构44205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郑莹

  • 地址 510006 广东省广州市大学城外环东路280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9:33:3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1-25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C07J63/00 专利号:ZL2015100769507 申请日:20150212 授权公告日:20161109

    专利权的终止

  • 2017-05-17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IPC(主分类):C07J63/00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50212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 2016-11-09

    授权

    授权

  • 2015-07-2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07J63/00 申请日:20150212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7-0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合物3-O-(2-(5-氟尿嘧啶-1-)乙酰)-熊果酸的合成及其作为抗肿瘤药物的应 用。

背景技术

1990年日本将熊果酸列为最有希望的癌化学预防药物之一。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熊果酸 结构进行了各种修饰,并对其修饰物的毒理、药理、代谢等进行了研究,如在3位羟基、C12-C13 位双键、28羧基和A环开环等分别进行或交叉进行结构修饰,得到的部分熊果酸衍生物的 抗肿瘤活性提高了几十到几百倍。熊果酸通过多种机制发挥其抗肿瘤作用,具有多方面和全 方位的特点,包括预防肿瘤形成,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和凋亡,抗氧化,抑制肿瘤血管新生, 抑制肿瘤侵袭转移,增敏抗肿瘤化疗药物及逆转耐药,以及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等。但其机制 没有达到细胞水平以及分子水平。

近几十年来,5-氟尿嘧啶(5-Fu)始终作为首选抗肿瘤代谢药物用于临床治疗食道癌、胃 癌、结肠癌、卵巢癌、宫颈癌、肺癌和乳腺癌等多种癌症。尿嘧啶中的氢原子被氟原子取代 后所得的5-Fu,由于氟的原子半径和氢相近,氟化物的体积与原化合物几乎相等,加之形成 的C-F键特别稳定,在代谢过程中不易分解,能以分子形式参与正常代谢,可与胸腺嘧啶合 成酶牢固结合,是该酶的有效抑制剂。5-Fu及其衍生物在体内首先转化为氟尿嘧啶脱氧核苷 酸,然后与胸腺嘧啶合成酶结合,再与辅酶5,10-次甲基四氢叶酸作用。它能抑制胸腺嘧啶合 成酶的作用,阻断脱氧嘧啶核苷酸转化成胸腺嘧啶核苷酸,干扰DNA的合成,从而抑制恶 性肿瘤细胞的生长。但是由于5-Fu首过代谢明显,半衰期短,亲脂性弱,口服吸收不稳定, 且治疗剂量和中毒剂量接近,因此对5-Fu进行结构修饰,延长5-Fu类药物在体内的滞留时 间,增强其靶向性及选择性,最大限度地减小其毒副作用已经成为研究热点。

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对5-Fu结构进行了各种修饰,并对其修饰物的毒理、药理、代谢等进 行了研究,如在其结构上引入小分子的氨基酸、短肽、葡萄糖、甘油磷脂等加以修饰;将其 与天然或合成的高分子键合,以达到药物缓释效果,延长药效;用卟啉类化合物修饰;与金 属形成配合物;在其分子中引入稳定的氮氧自由基,等等。研究结果表明,对5-Fu的适当修 饰可以克服其吸收性差的缺点,同时提高其选择性和生物利用度,减小其毒副作用。目前, 国内外许多学者对熊果酸和5-氟尿嘧啶的结构修饰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对熊果酸和5- 氟尿嘧啶两者偶合的相关药物研究的报道很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化合物3-O-(2-(5-氟尿嘧啶-1-)乙酰)-熊果酸。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化合物3-O-(2-(5-氟尿嘧啶-1-)乙酰)-熊果酸的合成方法。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化合物3-O-(2-(5-氟尿嘧啶-1-)乙酰)-熊果酸作为抗癌药物的 应用。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化合物3-O-(2-(5-氟尿嘧啶-1-)乙酰)-熊果酸,其结构式为:

化合物3-O-(2-(5-氟尿嘧啶-1-)乙酰)-熊果酸的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5-氟尿嘧啶-1- 基乙酸与熊果酸进行酯化反应即可获得3-O-(2-(5-氟尿嘧啶-1-)乙酰)-熊果酸。

进一步的,上述酯化反应过程中还加有催化剂和脱水剂,并对酯化反应产物进行纯化, 即可获得3-O-(2-(5-氟尿嘧啶-1-)乙酰)-熊果酸。

进一步的,上述酯化反应过程中,5-氟尿嘧啶-1-基乙酸与熊果酸的摩尔比为(0.8~1.2): (0.8~1.2)。

进一步的,上述催化剂为4-二甲氨基吡啶,所述的脱水剂为二环己基碳二亚胺。

进一步的,上述纯化的具体操作为:将反应产物中加入饱和食盐水,用乙酸乙酯萃取, 再用饱和食盐水水洗有机相,洗后的有机相再经干燥、浓缩溶剂得白色混合物,白色混合物 再过硅胶柱,淋洗收集目标组分,旋转蒸发,得到无色透明固体,即为3-O-(2-(5-氟尿嘧啶-1-) 乙酰)-熊果酸。

进一步的,上述淋洗过程中用到的淋洗剂为体积比为(2.5~3.5):1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 混合液。

化合物3-O-(2-(5-氟尿嘧啶-1-)乙酰)-熊果酸在制备治疗癌症药物中的应用。

进一步的,上述癌症为肝癌、宫颈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化合物3-O-(2-(5-氟尿嘧啶-1-)乙酰)-熊果酸及其合成方法,该化 合物对BEL-7402和Hela癌细胞的生长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能作为这两种癌的治疗药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化合物3-O-(2-(5-氟尿嘧啶-1-)乙酰)-熊果酸对Hela细胞及Bel-7402细胞抑 制作用的量效关系曲线,横坐标表示浓度(μmol/L)。

具体实施方式

化合物3-O-(2-(5-氟尿嘧啶-1-)乙酰)-熊果酸的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5-氟尿嘧啶-1- 基乙酸与熊果酸进行酯化反应即可获得3-O-(2-(5-氟尿嘧啶-1-)乙酰)-熊果酸。

优选的,上述酯化反应过程中还加有催化剂和脱水剂,并对酯化反应产物进行纯化,即 可获得3-O-(2-(5-氟尿嘧啶-1-)乙酰)-熊果酸。

优选的,上述酯化反应过程中,5-氟尿嘧啶-1-基乙酸与熊果酸的摩尔比为(0.8~1.2): (0.8~1.2)。

优选的,上述催化剂为4-二甲氨基吡啶,所述的脱水剂为二环己基碳二亚胺。

优选的,上述酯化反应过程中,还用到了溶剂,所述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

优选的,上述纯化的具体操作为:将反应产物中加入饱和食盐水,用乙酸乙酯萃取,再 用饱和食盐水水洗有机相,洗后的有机相再经干燥、浓缩溶剂得白色混合物,白色混合物再 过硅胶柱,淋洗收集目标组分,旋转蒸发,得到无色透明固体,即为3-O-(2-(5-氟尿嘧啶-1-) 乙酰)-熊果酸。

优选的,上述淋洗过程中用到的淋洗剂为体积比为(2.5~3.5):1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混 合液。

化合物3-O-(2-(5-氟尿嘧啶-1-)乙酰)-熊果酸在制备治疗癌症药物中的应用。

优选的,上述癌症为肝癌、宫颈癌。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

实施例1:化合物3-O-(2-(5-氟尿嘧啶-1-)乙酰)-熊果酸的合成方法

化合物3-O-(2-(5-氟尿嘧啶-1-)乙酰)-熊果酸的合成路线如下所示:

结合上述合成路线进一步阐述3-O-(2-(5-氟尿嘧啶-1-)乙酰)-熊果酸的具体操作步骤:

1)5-氟尿嘧啶-1-基乙酸的合成

5-氟尿嘧啶-1-基乙酸的合成方法可参考“扈靖,刘彦钦,韩士田等,5-氟尿嘧啶-1-基乙酸合 成方法的改进[J].化学试剂,2005,27(8),500;509”,将计量摩尔比为1:1.5的5-FU(5-氟尿嘧啶) 和溴乙酸溶液加入KOH溶液中,在50℃下反应完全后,冷却至室温,用浓盐酸调节pH至 5.5,放于冰箱中冷藏2h,滤除沉淀物,再加浓盐酸将溶液pH值调至2,放于冰箱中冷冻6h, 过滤,得到固体物质,即为5-氟尿嘧啶-1-基乙酸,所得产率为72%。

2)3-O-(2-(5-氟尿嘧啶-1-)乙酰)-熊果酸的合成

在5mL 5-氟尿嘧啶-1-基乙酸的DMF溶液(0.2mol/L)中加入10mg 4-二甲氨基吡啶 (DMAP),搅拌溶解后,加入10mL熊果酸的DMF溶液(0.1mol/L),搅拌10min,将5mL脱 水剂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的DMF溶液(0.2mol/L)缓慢滴入其中,室温反应4小时后, TLC(薄层色谱法)检测反应完后将反应液加入到5倍量的饱和食盐水中,用乙酸乙酯萃取, 饱和食盐水水洗有机相,无水硫酸镁干燥有机相,浓缩溶剂得白色混合物。用硅胶装柱,石 油醚和乙酸乙酯(3:1,v/v)作为淋洗剂,收集目标组分,旋转蒸发,得到无色透明固体,即为 3-O-(2-(5-氟尿嘧啶-1-)乙酰)-熊果酸,产率为68.1%。

对上述产物3-O-(2-(5-氟尿嘧啶-1-)乙酰)-熊果酸进行1H核磁共振(1H-NMR)分析,结 果如下:1H NMRδH(MeOH-d4):7.860(1H,d,J=6Hz,H-6”),5.227(1H,t,J=3.5Hz,H-12), 4.56(1H,t,J=6Hz,H-3),4.480(2H,d,J=2.5Hz,H-2’),2.202(1H,d,J=11Hz,H-18), 1.940(2H,dd,J1=3.5Hz,J2=17.5Hz,H-11),1.130(CH3,s,H-27),0.990(CH3,s,H-25),0.969(CH3,s,H-26) ,0.904(CH3,d,J=5Hz,H-29),0.887(CH3,d,J=11.5Hz,H-30),0.853(2CH3,s,H-23,H-24).13C NMR δC(MeOH-d4):181.727(C-28),169.116(C-1’),151.622(C-4”),140.775(C-2”),139.825(C-13), 131.702(C-5”),131.431(C-12),126.865(C-6”),84.417(C-3),56.805(C-2’),54.470(C-5), 50.618(C-9),43.394(C-11),40.920(C-17),40.553(C-18,C-8),39.521(C-20),38.982(C-4), 38.240(C-15),38.159(C-7),34.317(C-16),31.904(C-10),30.923(C-19),29.345(C-1),28.732(C-21), 25.446(C-22),24.597(C-11),24.502(C-2),24.279(C-25),21.737(C-26),19.429(C-6),17.906(C-23), 17.832(C-24),17.330(C-27),16.145(C-29),14.618(C-30).

实施例2:3-O-(2-(5-氟尿嘧啶-1-)乙酰)-熊果酸作为抗癌药物的应用

取实施例1制备的3-O-(2-(5-氟尿嘧啶-1-)乙酰)-熊果酸对癌细胞进行处理,采用MTT法 研究该化合物在体外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

方法:首先将培养成单层的靶细胞(人肝癌细胞BEL-7402和人宫颈癌细胞Hela)经胰 酶消化后,利用细胞计数器进行计数,加入适当的RPMI-1640培养基使细胞数达到105个每 毫升时,取0.1mL于96孔细胞培养板中,然后将接种好的细胞板在37℃,5%CO2的培养 箱中培养24h。

然后,将长满单层细胞的96孔培养板中,每孔加入0.1mL不同浓度的化合物3-O-(2-(5- 氟尿嘧啶-1-)乙酰)-熊果酸,检测化合物3-O-(2-(5-氟尿嘧啶-1-)乙酰)-熊果酸的浓度为10-6~ 10-4M的药效作用,对照组中的培养孔加入0.1mL培养基,不加本发明的化合物,将96孔 培养板放入37℃,5%CO2的培养箱中培养48h后,吸去培养液,用PBS洗涤一次。每孔加 20μL 5mg/mL的MTT染料溶液,在37℃,5%CO2的培养箱中培养4h后,加入0.1mL 含有50%DMF的缓冲液和20%的十二烷基磺酸钠溶液,溶解细胞中形成的甲瓒。用酶标仪 在490nm处检测各孔OD值,计算活细胞数目。通过对数曲线法可以计算出50%细胞存活时 化合物3-O-(2-(5-氟尿嘧啶-1-)乙酰)-熊果酸的浓度(IC50)。

结果与结论:检测结果如图1所示,本发明3-O-(2-(5-氟尿嘧啶-1-)乙酰)-熊果酸对 BEL-7402和Hela细胞的IC50为6.8±0.6μmol/L和6.6±0.4μmol/L,可见化合物3-O-(2-(5- 氟尿嘧啶-1-)乙酰)-熊果酸对肿瘤细胞BEL-7402和Hela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说明本发明化 合物3-O-(2-(5-氟尿嘧啶-1-)乙酰)-熊果酸对人肝癌细胞和宫颈癌细胞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 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 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