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感知尿液的自主排尿装置及排尿方法

一种感知尿液的自主排尿装置及排尿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排尿装置及排尿方法,尤其是一种感知尿液的自主排尿装置及排尿方法,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本发明的装置一种感知尿液的自主排尿装置,包括尿管和气囊,所述尿管顶端具有孔,尿管内依次设有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所述第二挡板固定在尿管中部,其上下两端均通过弹性件与第一、第三挡板连接,所述第一挡板的侧边具有两个间隔的电路接触位点;所述第二挡板的中心具有孔,所述孔内安置带电路的电感线圈;所述尿管的下端具有放尿孔,所述第三挡板位于放尿孔处,其上表面具有金属片。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无需人为控制,避免了直觉经验、实际情况等带来的问题。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88833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09-0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南京中医药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510358708.9

  • 发明设计人 江星;张玉玲;吴昊;

    申请日2015-06-25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姚姣阳

  • 地址 210023 江苏省南京市仙林大学城仙林大道138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0:45:3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10-31

    授权

    授权

  • 2015-10-0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M25/10 申请日:20150625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9-09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排尿装置及排尿方法,尤其是一种感知尿液的 自主排尿装置及排尿方法,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导尿管,是以天然橡胶、硅橡胶或聚氯乙烯制成的管路,可以经 由尿道插入膀胱以便引流尿液出来,导尿管插入膀胱后,靠近导尿管 头端有一个气囊固定导尿管留在膀胱内,而不易脱出,并由引流管连 接尿袋收集尿液。由于病人康复过程中需要对其膀胱括约肌进行有效 地锻炼,一般采取人为控制,即2小时定时排尿,无法准确获知膀胱 的充盈状态,容易出现膀胱过度充盈却未能及时放尿,造成膀胱血肿, 甚至尿液返流至输尿管、肾脏,增加肾脏负担;膀胱未充盈无法起到 锻炼膀胱括约肌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出一种感知尿液的 自主排尿装置及排尿方法,无需人为控制,避免了直觉经验、实际情 况等带来的问题。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技术问题:一种感知尿液的自主排 尿装置,包括尿管和气囊,所述尿管顶端具有孔,尿管内依次设有第 一挡板,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所述第二挡板固定在尿管中部,其上 下两端均通过弹性件与第一、第三挡板连接,所述第一挡板的上方具 有与尿管圆周相配合的膜,所述第一挡板的侧边具有两个间隔的电路 接触位点;所述第二挡板的中心具有孔,所述孔内安置带电路的电感 线圈,所述电感线圈的一端电线丝位于尿管壁内,沿管壁向下延伸至 尿管外,经过电源进入尿管壁内,沿管壁向上延伸至已设定的最大液 体承受点,所述最大液体承受点的上方设置隔板,所述隔板内设有金 属板,所述金属板与最大液体承受点上的电线丝相连,所述隔板通过 弹簧连接尿管顶部,所述电感线圈的另一端电线丝位于尿管壁上,沿 管壁向上延伸至第一挡板的电路接触位点处;所述尿管的下端具有放 尿孔,所述第三挡板位于放尿孔处,其上表面具有金属片。

本发明的目的由以下技术方案进一步实现:

本发明的所述第一挡板具有弹性,其边缘为花瓣型,所述两个间 隔的电路接触位点为花瓣状金属接触位点,其中一个花瓣状金属接触 位点具有弹性,两个金属电路接触位点分别通过弹簧连接第一挡板的 中点。所述具有弹性的花瓣状金属接触位点靠近所述隔板处,另一花 瓣状金属接触位点与尿管壁上的电线丝接触。

所述膜有两层,第一层为水溶性膜,第二层为具有弹性的非水溶 性膜,所述非水溶性膜的边缘固定在尿管内壁,非水溶性膜的中心与 第一挡板的中点连接。水溶性膜具有脆性,其作用是放置导尿管过程 中控制压力,保护装置。非水溶性膜的拉伸性能较好,其作用是隔绝 尿液,防止短路。

所述隔板的上缘具有斜边,便于第一挡板在移动至初始位置的过 程中恢复原状。

所述气囊位于放尿孔的下方,气囊便于使导尿管固定在膀胱内。 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之间均设有与尿管管 外连通的通气管路,所述通气管路位于管壁内,解决挡板之间的真空 问题。

所述弹性件为弹簧,以便第一挡板和第三挡板在尿管内受力移 动。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感知尿液的自主排尿装置的排尿方法,其步骤 是:当尿管内充入液体,液体压力推动第一挡板移向第二挡板至最大 液体承受点时,第一档板通过电线丝接通电路,电感线圈对第三挡板 上的金属片产生吸力,带动第三挡板移向第二挡板,膀胱内的液体由 放尿孔流出,第一档板的压力减弱,弹簧带动第一挡板向其初始位置 移动并产生弹性形变,移动至隔板处推动隔板向上移动,隔板内的金 属板露出,与第一挡板接触,保持电路接通,此时,第三挡板继续向 第二挡板移动;当第一挡板接近其初始位置时,隔板上的弹簧达到最 大压缩量,使隔板下移并将第一挡板压缩至原状,电路断开,第一挡 板在弹力下继续移动至初始位置,第二挡板失去对第三挡板的吸力, 第三挡板在弹力的作用下移动至初始位置完成排尿过程。

其中,当第一挡板到达最大液体承受点时,第一挡板侧边的具有 弹性的花瓣状金属接触位点与电线丝接触;第一挡板推动隔板向上移 动时,所述具有弹性的花瓣状金属接触位点与所述金属板接触。

本发明通过上述装置和方法,可以实现无人控制,根据膀胱内充 盈的程度,感知尿液量,完成自主排尿,避免人为因素带来的影响, 有效锻炼了膀胱括约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未通电时图1的状态示意图。

图3为通电时图1的状态示意图。

图4为第一挡板的俯视图。

图5为第二挡板的俯视图。

图6为第三挡板的俯视图。

图7为图1中的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结构如图1,图4-图7所示,一种感知尿液的自主排 尿装置,包括尿管1和气囊2,气囊2位于放尿孔3的下方,气囊便 于使导尿管固定在膀胱内。尿管1顶端具有孔4,尿管内依次设有第 一挡板5,第二挡板6和第三挡板7,第二挡6板固定在尿管1的中 部,其上下两端均通过弹簧8与第一挡板5、第三挡板7连接,第一 挡板5的上方具有与尿管圆周相配合的膜,膜有两层,第一层为水溶 性膜,水溶性膜具有脆性,其作用是放置导尿管过程中控制压力,保 护装置。第二层为具有弹性的非水溶性膜9,非水溶性膜9的边缘固 定在尿管1内壁,非水溶性膜9的中心与第一挡板1的中点连接。非 水溶性膜9的拉伸性能较好,其作用是隔绝尿液,防止短路。第一挡 板5具有弹性,其边缘为花瓣型,侧边具有两个间隔的花瓣状金属接 触位点,其余花瓣的材质与第一挡板一致,其中一个花瓣状金属接触 位点19具有弹性,两个金属电路接触位点分别通过弹簧连接第一挡 板的中点,两个金属电路接触位点是保持连接的。具有弹性的花瓣状 金属接触位点19靠近隔板10处,在电路接通过程中会与隔板10处 的电线接触。第二挡板6的中心具有孔,孔内安置带电路的电感线圈 12,电感线圈12的一端电线丝13位于尿管壁内,沿管壁向下延伸至 尿管外,经过电源再进入尿管壁内,沿管壁向上延伸至已设定的最大 液体承受点E点,最大液体承受点E点的上方设置隔板10,隔板10 的上缘具有斜边,便于第一挡板5在移动至初始位置的过程中恢复原 状。隔板10内设有金属板11,金属板11与最大液体承受点E点上 的电线丝相连,隔板11通过弹簧14连接尿管顶部,电感线圈12的 另一端电线丝15位于尿管壁上,是裸露的,沿管壁向上延伸至第一 挡板5的电路接触位点处,第一挡板上的另一花瓣状金属接触位点 20与尿管壁上的电线丝15一直保持接触。尿管的下端具有放尿孔, 第三挡板7位于放尿孔3处,挡住放尿孔3,其上表面具有一块较大 的金属片16。在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设有通气管路17,第二挡 板和第三挡板之间设有通气管路18,通气管路17和18位于管壁内, 解决挡板之间的真空问题。电源21可以是干电池或纽扣电池。

本实施例放置导尿管和取出导尿管的步骤与现有方法相同,不再 赘述。感知尿液的自主排尿装置的排尿方法,其步骤是:当尿管内充 入尿液,膀胱内的部分尿液透过尿管上的孔进入第一层膜,第一层膜 缓慢溶解,尿液进入第二层的非水溶性膜,该膜的作用是感知膀胱内 的尿液压力,如图2所示,尿液压力推动第一挡板移向第二挡板,至 最大液体承受点时,如图3所示,第一挡板侧边的具有弹性的花瓣状 金属接触位点与隔板下方的电线丝接触,电路接通,电感线圈对第三 挡板上的金属片产生吸力,带动第三挡板移向第二挡板,放尿孔露出, 膀胱内的尿液由放尿孔流出,第一档板的压力减弱,弹簧带动第一挡 板向其初始位置移动并产生弹性形变,移动至隔板处推动隔板向上移 动,使隔板内的金属板露出,此时,第一挡板上具有弹性的花瓣状金 属接触位点与金属板接触,保持电路依然为接通状态,第三挡板继续 向第二挡板移动;当第一挡板接近其初始位置时,由于隔板上的弹簧 达到最大压缩量,使隔板下移并将第一挡板压缩至原状,具有弹性的 花瓣状金属接触位点不再与金属板接触,电路断开,第一挡板在弹力 下继续移动至初始位置,第二挡板内的电感线圈不再对第三挡板上的 金属片产生吸力,第三挡板在弹力的作用下移动至初始位置,并堵住 放尿孔,完成排尿过程。

整个过程后第一挡板和第三挡板回到初始位置,膀胱内的尿液几 乎排尽,第二层膜内的尿液忽略不计,余尿量5-10ml,当膀胱内尿 液再次达到最大承受点时,触发装置再次进行排尿。

除上述实施外,本发明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 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