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治疗带状疱疹及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中药

一种治疗带状疱疹及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中药

摘要

本发明涉及治疗带状疱疹及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中药,可有效解决带状疱疹及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用药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由以下重量计的原料药物制成:黄连8-12g、大黄5-7g、黄芩13-17g、菊花13-17g、蝉蜕25-35g、防风10-14g、青葙子13-17g、当归13-17g、桃仁10-14g、红花8-12g、全蝎5-7g、地龙10-14g和甘草5-7g,本发明原料丰富,价格低廉,具有除湿解毒、清热明目、通络止痛的功效,有效用于治疗眼带状疱疹及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疗效好,用药安全,是治疗带状疱疹及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药物上的创新。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10-17

    授权

    授权

  • 2015-10-1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36/736 申请日:2015070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9-1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领域,特别是一种治疗带状疱疹及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中药。

背景技术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及带状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是两种最常见的病毒性角膜炎。其中单纯疱疹性角膜炎发病率占角膜病的首位,是最常见的角膜溃疡。病毒性角膜炎是病毒感染引起、免疫与炎症反应参与、损伤角膜及眼表组织结构的复杂性眼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其类似中医“聚星障”“花翳白陷”“混睛障”,是因外感风邪,挟热化火,致黑睛上生细小星翳伴有涩疼、畏光、流泪的眼病,深入发展,可结成瘢痕翳障,使目力受损。该病常有明显的眼部刺激症状,如畏光、流泪、酸痛等。病毒性角膜炎,病程往往较长。随着病程的进展,常可伴发葡萄膜炎反应,甚至出现虹膜睫状体炎、前房积脓,或继发青光眼,是较为常见的致盲眼病之一。而目前市面上并没有治疗眼带状疱疹及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疗效确切的药物,因此,治疗带状疱疹及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药物上的改进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解决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治疗带状疱疹及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中药,可有效解决带状疱疹及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用药问题。

根据中医药学理论,带状疱疹及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属中医“聚星障”范畴。元·倪维德著《原机启微》(公元1370年)对本病就有“病者有此数证,或不服药,或误服药,翳必随之而生。翳如云雾,翳如丝缕,翳如秤星。翳如秤星者,或一点,或三四点,而至数十点。翳如螺盖者,为病久不去,治不如法,至极而至也”的描述。治宜除湿解毒、清热明目、通络止痛为主,据此,本发明解决的技术方案是,由以下重量计的原料药物制成:黄连8-12g、大黄5-7g、黄芩13-17g、菊花13-17g、蝉蜕25-35g、防风10-14g、青葙子13-17g、当归13-17g、桃仁10-14g、红花8-12g、全蝎5-7g、地龙10-14g和甘草5-7g,使用时,第一次加水浸没,浸泡30-60min,武火煎沸,再文火煎煮30min,过滤,得第一次煎液,第二次药渣再加水浸没,武火煎沸,再文火煎煮30min,用药棉过滤3次,得第二次煎液,沉淀3小时,取上清液,洗眼、点眼。

本发明原料丰富,价格低廉,具有除湿解毒、清热明目、通络止痛的功效,有效用于治疗眼带状疱疹及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疗效好,用药安全,是治疗带状疱疹及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药物上的创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发明在具体实施时,可由以下重量计的原料药物制成:黄连9g、大黄5g、黄芩14g、菊花14g、蝉蜕26g、防风11g、青葙子14g、当归14g、桃仁11g、红花9g、全蝎5g、地龙11g和甘草5g。

实施例2

本发明在具体实施时,还可由以下重量计的原料药物制成:黄连10g、大黄6g、黄芩15g、菊花15g、蝉蜕30g、防风12g、青葙子15g、当归15g、桃仁12g、红花10g、全蝎6g、地龙12g和甘草6g。

实施例3

本发明在具体实施时,还可由以下重量计的原料药物制成:黄连11g、大黄7g、黄芩16g、菊花16g、蝉蜕34g、防风13g、青葙子16g、当归16g、桃仁13g、红花11g、全蝎7g、地龙13g和甘草7g。

本发明组方中:用黄连为主药,黄连味苦,性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本草经百种录》云:“凡药能去湿者必增热,能除热者必不能去湿,惟黄连能以苦燥湿,以寒除热,一举两得,莫神于此”。《中药抗病毒抗菌作用研究》曰 “黄连对1和2型单纯疱疹病毒具有抗病毒作用。”大黄,性味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消痈散肿,遂瘀通经。《本草新编》说:“大黄味苦,气寒……推陈致新,导瘀血,滾痰延,破癓结,散坚聚,止疼痛,败痈疽热毒,消肿胀,俱各如神。”二药都苦寒泄热。但功效不尽相同,黄连清热燥湿解毒、善守。大黄气味重浊,泻火通便,凉血解毒,善下行。二药相须为用,一走一守,降火泻热解毒之力大增。故二者用之为君药。黄芩,苦寒,苦能燥湿,寒能清热。可助君药清热解燥湿解毒之力。菊花,味甘苦,性微寒。归肺、肝经。菊花能疏风、清热、明目、解毒。《本草正义》:“凡花皆主宣扬疏泄,独菊花则摄纳下降,能平肝火,熄内风,抑木气之横逆”。蝉蜕,甘寒清热,清浮宣散,清疏风热,明目退醫。与菊花伍用能疏散风热。可增强清肝明目。菊花与蝉蜕伍用是眼科常用药对。防风,辛、甘、溫。入肝、脾经。为祛风之良药。与菊花合用疏风祛湿之力增强。青葙子,苦,微寒。入肝经。祛风热,清肝火,明目。《药性论》:“治肝脏热毒冲眼,赤障青盲翳肿。” 《滇南本草》:“明目。治泪涩难开,白翳遮睛”。当归,味甘辛,性温。归心、肝、脾经。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桃仁,味苦、甘,性平。入心、肝、大肠经。能入血分而化瘀生新,其药性缓和而纯,无峻利克伐之弊故为破血行瘀之良药。红花,味辛、性温。入心、肝经。本品辛散温通,能活血通经,祛瘀止痛。桃仁与红花伍用,相互促进,活血通经、去瘀生新、消肿止痛之力增强。上八味共用之为臣药。全蝎,甘、辛、平。入肝经。驱风解痉,解毒消肿。性善开走窜,通络止痛。地龙,咸、寒。入脾、胃、旰、肾经。清热息风,通经疗痹。本品咸寒,性下行降泄而善走窜。两药伍用可增强清热解毒消肿通络止痛之力,用之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

上述组份科学、合理配伍,互相支持,有效用于治疗带状疱疹及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疗效好,用药安全,无毒副作用,疗效稳定,安全可靠,并经实验得到了充分证明,有关实验资料如下:

一.一般资料

病历来源   2010~2013年门诊病例。200例,其中男性108例,女性92例。40~49岁者9人,50~59岁者58人,60~69岁者86人,70~79岁者47人。60~70岁者发病率最高。治疗组170例;对照组30例。

二.病例选择标准

1.纳入标准:参照《眼、耳鼻咽喉科疾病诊断标准》及《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所确定的诊断标准确定:1.与三叉神经眼支分布区的皮肤上出现疱疹并存或居其后发病,皮损不超越中线;或有全身发热、耳前淋巴结肿大,唇部或皮肤疱疹等病毒感染病史。2.角膜病损,可累及上皮、基质或形成溃疡;角膜荧光染色至圆形斑点或树枝状体征;可伴随眼部疼痛、畏光、流泪、结膜充血或合并巩膜炎、虹膜睫状体炎。

2.排除标准:1、妊娠、哺乳期妇女;2、有过敏史者;3、合并有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 精神病患者;4、非单纯疱疹病毒及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角膜炎;5、合并有其他眼部疾病病史的患者;6、发热:体温高于38.5 ℃;7、凡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和安全性判断者。

三.治疗方案

治疗组:本发明汤剂(又称黄连菊蝉汤),头煎内服,二煎用药棉过滤3次,沉淀3小时,取清药液洗眼、点眼,日3次,早、中、晚各一次,每日一剂处方量,2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观察疗效。

具体煎法是:将原料药物混合在一起,加水浸没,浸泡30-60min,武火煎沸,再文火煎煮30min,过滤,得第一次煎液成中药汤,煎一次内服完,药渣再加水浸没,武火煎沸,再文火煎煮30min,用药棉过滤3次,得第二次煎液,沉淀3小时,取上清液,洗眼、点眼,每天3次,早、中、晚各一次,一天一剂。

对照组:内服阿昔洛韦片,一次0.2g(2片),一日3次。阿昔洛韦滴眼液每日点3次。2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观察疗效。

四.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和《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所认定的疗效标准确定以下标准。

治愈:结膜充血水肿消失,角膜上皮多发性树枝状浸润消失,角膜虹膜睫状体炎消失,畏光流泪症状消失,角膜荧光素染色呈阴性;

好转:结膜轻微充血减轻,角膜上皮多发性树枝状浸润减轻,角膜虹膜睫状体炎减轻,畏光流泪症状减轻,角膜荧光性染色少许弱阳性;

无效:结膜明显充血,角膜上皮多发性树枝状浸润和角膜虹膜睫状体炎无改善,角膜荧光素染色呈阳性,炎症未控制或病变加重。

五.统计学处理

按上述治疗方案,对临床确诊患有眼带状疱疹及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组170例,治愈:149例,好转:1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6.47%。对照组30例,治愈:13例,好转:6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63.47%。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P<0.05, **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该发明中药汤剂治疗眼带状疱疹及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效果显著,达到了临床治疗目的,并且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发生。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例数 治愈      好转无效总有效率%17014915696.47%301361163.3%

为了更详细的说明治疗情况,以下给出典型病例及治疗的疗效情况:

病例1(带状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张某,男,67岁。

初诊日期:2007年2月23日。

主诉:右眼畏光、流泪、酸痛1月余。

病史:于2007年患者于1月下旬感觉右眼疼痛,点些眼药治疗,无效且疼痛加重,眼睑红肿并有串珠样水疱,即到医院诊治,经检查诊为带状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后发现睑结膜也有1—2个水疱,即在该医院治疗,但畏光、流泪、疼痛症状未明显减轻,同时伴视物模糊,患者心理负担沉重,害怕病情加重会导致失明等。后经病人介绍来我院就诊。

中医诊断:眼蛇丹。

西医诊断:右眼带状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用本发明中药汤剂内服和洗眼,2周为一个疗程。服药期间,禁忌酒类、海产品以及热性食品。

本例患者,经内服和外用的治疗,病情很快得以控制,用药1疗程则病愈。

病例2(带状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眼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半年)

李某,男,34岁。

初诊日期:2007年6月9日。

主诉:右眼红肿、烧灼痛、酸涩伴右面部疼痛半年。

病史:患者于半年前感到右眼及右侧面部疼痛不适,几天后右侧眼眶及右头面部出现米粒大小的疱疹,眼睛红肿、烧灼痛、酸涩、发痒,在当地医院诊断为眼带状疱疹、右眼带状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经抗病毒类药物静脉滴注治疗,半个月后症状有所减轻,但右眼部仍发红,酸涩,痒痛,经中西医、针灸治疗未见好转。多方求医知本科治疗本病有奇效,随来就诊。查病人精神欠佳,表情痛苦,右眼睑轻微肿胀,结膜充血,角膜荧光素钠染色可见树枝状着色。患者自觉眼酸涩,疼痛难忍,不能睁眼,舌质红,舌体稍胖大,舌苔薄,脉象弦数。

中医诊断:眼蛇丹痛。

西医诊断:右眼带状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眼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用本发明中药汤剂内服和洗眼,2周为一个疗程。服药期间,禁忌酒类、海产品以及热性食品。

二诊:2007年6月25日。诸症均有所减轻。上方药继用。2007年7月16日回访患者痊愈,至今未再复发。

病例3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

徐某,女,63岁。

初诊日期:2007年10月6日。

主诉:右眼疼痛、畏光、流泪、异物感8个月余。

病史:患者于今年2月总感觉右眼有异物摩擦性疼痛,怕光、流泪等不适,到某医院看过眼科,给了些眼药和消炎类药物不效,又转院治疗,诊为病毒性角膜炎,外用右旋糖酐羟丙甲纤维素滴眼液、贝复舒眼药,内服阿昔洛韦、维生素B1、维生素B12等,治疗月余疼痛稍减,但病情反反复复,到9月下旬饮酒病情加重,用药无效而来就诊。

中医诊断:聚星障。

西医诊断: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用本发明中药汤剂内服和洗眼,2周为一个疗程。服药期间,禁忌酒类、海产品以及热性食品。

二诊:2007年10月15日。患者用药1周后,病情有好转,现感觉病情减轻。嘱继续用药。

三诊:2007年10月28日。患者用药3周疼痛消失,于2008年9月随访病愈未再反复。病例4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杨某,男,59岁。

初诊日期:2011年1月8日。

主诉:左眼干涩不适1年余。

病史:1年前感到左眼干涩不适,有时红肿,经当地医院按角膜炎治疗,效果不佳,时轻时重,视力渐渐下降。1周后,左眼干涩、红肿加重,伴发痒、灼热痛,并见米粒大小的疱疹,呈簇状分布,其邻居见状后,怀疑疱疹,但发病在眼部少见,不敢断言,建议到大医院确诊。就诊于省医院,经检查诊断为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经抗病毒治疗后,眼部不适缓解,未再重视。依然给予常规阿昔洛韦等抗病毒治疗,很快疱疹结痂,疼痛消失,1个月后又次发作,即又到省医院眼科就诊,大夫讲本病就是反复发作,目前尚无特效药。患者极为苦恼,经网上查询,遂来本科求诊。

中医诊断:聚星障。

西医诊断: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用本发明中药汤剂内服和洗眼,2周为一个疗程。服药期间,禁忌酒类、海产品以及热性食品。

二诊:2011年1月22日。患者自述经上药治疗后,症状明显减轻,未再出现红肿,故嘱其继续治疗一个疗程,巩固治疗。2011年5月30日电话随访,疾病痊愈,未再复发。

六.结论

由上述情况表明,本发明诸药相配伍,具有除湿解毒、清热明目、通络止痛的功效,可以调理机体内环境,增强自身免疫功能,起到了很好的抗病毒、消炎及止痛的作用,使用方便简单,疗程短、见效快、治愈率高,是治疗带状疱疹病毒及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有效药物,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