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用于机械加工从被屠宰禽类取出的器官的方法、加工装置和加工生产线

用于机械加工从被屠宰禽类取出的器官的方法、加工装置和加工生产线

摘要

一种用于加工从被屠宰禽类中取出的器官组织的方法和加工装置,其利用至少两个协作辊,所述至少两个协作辊限定所述辊之间的辊隙,以用于选择性地允许来自所述器官组织的预先选定器官穿过所述辊隙,所述辊在操作期间沿相反方向旋转,以传送器官组织且同时促使所述预先选定器官穿过所述辊隙,其中辊具有剖面直径,剖面直径的值在沿辊的纵向方向看去时变化且取决于所述辊的进入部分和退出部分之间的剖面位置,以便给每个辊提供弯曲表面轮廓。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92056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09-2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荷兰梅恩食品加工技术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510117755.4

  • 发明设计人 C·布施;

    申请日2015-03-18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罗闻

  • 地址 荷兰奥斯特赞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1:09:3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4-10

    授权

    授权

  • 2015-10-2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22B5/00 申请日:2015031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9-2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在加工装置或加工生产线中机械地加工从被 屠宰禽类中取出的一个或多个器官的方法,所述一个或多个器官形 成器官组织的一部分,并且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器官在与器官组织 (organ package)分离之前通过加工装置重新定向。通常从禽类中 取出的器官组织包括肠。

本发明也涉及用于获取来自从被屠宰禽类取出的器官组织的 一个或多个器官的加工生产线,所述加工生产线包括用于加工来自 所述器官组织的一个或多个器官的至少一个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文献EP-A-1769681教导了用于机械地加工被屠宰动物的器官 组的方法和装置,其中,所述组从屠宰动物的身体取出且与身体分 离。夹持装置被用于将在沿预定路径传送的组内的特定器官固定。 然后,基于源自夹持相关器官的地点的组的空间定向,破坏所述组 中的组织连接。在这个已知的装置中,肠与内脏组织的分离通过应 用相对彼此沿相反方向驱动的螺旋辊而执行,并且其中器官组织由 在辊上方的夹持装置固定。

文献US 2008/0160892公开了用于从内脏组织中获取肝和心脏 的方法和设备,所述方法和设备包括进给夹辊组件而没有将内脏组 织固定在辊组件上方的装置,所述方法和设备设有肠下拉组件、以 及肝和心脏分离器组件。内脏组织被供应到一对对置辊,其中组织 由进给夹辊捕获,由此推动组织进入辊且位于辊之间,仅仅胃留在 辊的顶部上。左右辊沿辊隙线会聚,并且辊之间的间距足以允许肝 和心脏以及肠从辊之间穿过。肝和心脏由辊下游的下拉剥离器组件 和剥离臂组件隔开且分离。

从文献EP-A-2103222已知包括两个协作辊的分离器,所述协 作辊至少部分地周向设有凹槽,其中所述第一辊限定所述辊之间的 优选可调节的辊隙,以用于选择性地允许来自器官组织的预先选定 器官穿过。在操作期间,所述辊沿相反方向旋转,以传送器官组织 且同时促使所述预先选定的一个或多个器官穿过所述辊隙。这个文 件还公开的是,所述辊限定沿所述辊的传送方向看去缩窄的辊隙, 以便导致预先选定器官在辊隙的较宽部分处移动穿过所述辊隙,同 时预先选定的其他器官维持由所述辊支撑和传送。

US 4,382,313公开了用于获取胃的加工装置。所述装置包括限 定辊之间的辊隙的两个协作辊,每个辊在相反两端处可旋转地安装 在轴承座中。轴承座可调节,以使得辊可以相对于彼此移位。通常 轴承座被调节成使得辊大致平行于彼此并且水平对齐、隔开一距 离,所述距离由于辊的构造沿辊的长度可变。所述辊具有进给端和 排出端,渐缩部分位于进给端和排出端之间。进给部分具有第一螺 纹顶径,并且排出部分具有比第一螺纹顶径大的第二螺纹顶径,而 所述渐缩部分具有从在进给部分处的第一螺纹顶径增加到在排出 部分处的第二螺纹顶径的螺纹顶径。辊之间的辊隙因此变化。

从文献NL 8502785已知用于将从被屠宰禽类中取出的肠与胃 分离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两个平行的对置旋转辊,每个对置旋转 辊具有用于传送所述胃和肠的对应螺杆状周向肋。辊的前端变成具 有更加密集设置的肋的部分,所述更加密集设置的肋最终终止于具 有相反节距的肋。

总之,为了获取来自器官组织的分离器官的目的,用于机械地 加工从被屠宰禽类中取出的一个或多个器官的方法和加工生产线 存在各种问题,诸如器官组织或其器官在加工期间丢失、损坏器官 (诸如,肝和心脏)、以及意外地某些器官(诸如,胆囊)未被移除 或器官没有被完全分离且导致加工生产线中的障碍。在某些现有技 术中,组织在辊顶部上被加速,这意味着加工时间相对短。另一缺 点可能是污垢在辊处或附近聚集。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这些问题中的至少一些,并且旨在提供用于加 工一个或多个器官的现有方法和机器的替换性解决方案,所述一个 或多个器官形成器官组织的一部分并且从被屠宰禽类取出。

为此目的,依据所附权利要求提出一种方法、加工装置以及加 工生产线。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出一种用于加工从被屠宰禽类中取 出的器官组织的加工装置,其包括至少两个协作辊,所述辊限定所 述辊之间的辊隙,以用于选择性地允许来自所述器官组织的预先选 定器官穿过所述辊隙,所述辊在操作期间沿相反方向旋转,以传送 器官组织且同时促使所述预先选定器官穿过所述辊隙,所述辊设有 围绕辊周边的凹部。凹部用于抓持器官且为所述器官提供通过辊隙 将这些器官移动到辊下方的空间。这种凹部也可以有效地应用于现 有技术中的直辊。

期望凹部以不同类型设置,每种类型具有与另一类型不同的深 度,以适用于不同尺寸的必须被抓持的器官。

优选凹部设有倒圆边缘,以防止器官被损坏。通过选定边缘被 倒圆的合适水平,凹部也可以有效地从胃松开肝。

发现凹部最优选的定位是在辊的所述辊具有较大直径的部分 处围绕辊的周边。

与前述特征独立或作为前述特征的补充,优选地辊具有剖面直 径,所述直径的值依据所述辊的进入部分和退出部分之间的剖面位 置在沿辊的纵向方向看去时是变化的,以便给每个辊提供重复弯曲 的表面轮廓。基本根据本发明的这个方面,辊的特征在于它们实施 为具有表面弯曲轮廓,所述表面弯曲轮廓出人意料地导致辊顶部上 的胃的改进定位,其中器官组织的剩余部分(尤其心脏、肝和肠) 通过辊隙有效地引导到辊下方的位置,从而实现用于将器官彼此分 离的有效的进一步加工。

优选地,辊的变化剖面直径设置成使得每个辊具有相较于彼此 直径较小的一个或多个部分和直径较大的一个或多个部分,这提供 的优点是,组织被重复地加速、减速、再加速等等,从而达到对器 官组织的按摩效果,有效地将器官组织的上述剩余部分推动到辊下 方。

在另一方面中,辊的直径较小部分和直径较大部分优选沿辊的 纵向方向间歇设置。由于小直径部分和大直径部分的间歇定位,在 组织沿辊的运输方向被传送时器官组织从左到右移动且返回。这导 致器官组织的传送速度降低,这实现在辊顶部上的胃和在辊下方的 器官组织的剩余部分之间的更有效的分离。而且这带来的优点是, 在这些辊的远离辊隙的一侧上非故意地从辊悬挂的器官组织的部 分将尤其在辊的较厚部分处移回且移动穿过辊隙,以从在辊顶部上 移动的胃悬挂。

本发明的加工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具有以下特征:辊具有大致 跟随正弦或余弦形状的表面轮廓。

在本发明的可以独立于在此讨论的其他特征应用的一个方面 中,协作的第一和第二辊的表面弯曲轮廓彼此配合,以便将第一辊 的直径较小部分设置成邻近于第二辊的直径较大部分,并且反之亦 然。因而辊隙可以沿辊的长度大致恒定,这支持防止小或弱的胃从 辊顶部离开,并且由此防止完整器官组织的损失。

在实践中,期望辊隙可以被调整。在现有技术中,这通过调节 在接收器官组织的进入侧处的辊的距离完成。然后,辊之间的辊隙 沿辊的传送方向从较宽部分会聚到较窄部分。在现有技术中,这样 做的后果是许多器官组织在位于辊的进入侧处之后立刻或立即损 失。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也促使防止小或弱的胃通过辊之间的辊 隙离开以及完整器官组织的损失,协作辊精确地垂直于辊纵向方向 可调节,以便设置成辊隙可调节到沿辊的整个纵向方向应用的预先 建立的恒定值。同样这个特征可以独立于本发明的上述其他特征应 用以及独立于以下特征应用。

在本发明的加工装置的另一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协作辊沿其 纵向方向相对于另一辊可调节,以便调节辊之间的辊隙。因而,辊 隙并非必然贯穿辊的长度恒定,但是这可能在某些情况下是期望 的。

在辊设有凹槽的本发明的加工装置的又一实施方式中,也可能 有益的是,至少一个协作辊沿其纵向方向相对于另一辊可调节,以 便调节由相应凹槽沿协作辊的辊隙方向提供的间距。这个间距然后 可以由置于辊顶部上的器官之一占据,所述器官应该被抓持且移动 穿过辊隙,以使得所述器官在辊下方悬挂。同样这个特征可以独立 于在此讨论的其他特征应用。通过使至少一个协作辊沿其旋转位置 相对于另一辊进行相位调节,可以实现相同的效果。其中一个辊的 受限的临时附加旋转足以调节由相应凹槽沿协作辊的辊隙方向提 供的间距。

本发明也实施在加工生产线中,所述加工生产线实施为具有一 个或多个加工装置,所述一个或多个加工装置具有在此讨论的特 征。

后文中将参考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为具有组合优选特征的非限 定性加工装置的视图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然而,明确注意到的是, 这些特征也可以独立于彼此地应用。为了节省空间,相信本领域技 术人员能够想象特定特征可以与其他特征分离地应用。进一步注意 到,在此讨论的特定特征,诸如在辊周边处设置的凹部可以以类似 的作用应用于依据现有技术具有直辊的加工装置中。明显地具有在 此描述的凹部的这种直辊也被本发明覆盖。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加工装置的辊的俯视图;

-图2示出相对于彼此处于第一相对纵向位置的辊的俯视图和 处于第二相对纵向位置的辊的俯视图;

-图3示出图1的辊的剖视图;以及

-图4示出单一辊的剖视图,其示出在辊周边中应用的凹部的具 体方面。

每当图中应用相同附图标记时,这些附图标记指代相同的部 件。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为了清楚起见,说明内容受限于示出依据本发明的 加工装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这种加工装置应用到加工生产线中是 在范围内的。因此,没有示出构成这种加工生产线的机器或机器部 件,因为这些特征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已知的。也没有示出 可能在本发明的加工装置中被处理和加工的一个或多个器官组织, 因为这些器官组织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也是已知的。而且这样 的器官组织并非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的一部分。

现在首先参照图1,在俯视图中示出本发明的加工装置的两个 协作辊1、2。辊1、2限定所述辊1、2之间的辊隙3,以用于选择 性地允许来自器官组织的预先选定器官穿过所述辊隙3。将辊1、2 设置成如图3所示地沿相反方向旋转,以传送器官组织且同时促使 所述预先选定器官穿过辊隙3。

正如同图1和图3中清楚示出的,辊1、2具有剖面直径,剖 面直径的值沿辊的纵向方向看去变化且取决于在所述辊1、2的进 入部分4和退出部分5之间的剖面位置,以便给每个辊1、2提供 表面弯曲轮廓10。根据图1示出的,辊1、2优选具有大致跟随正 弦或余弦形状的表面轮廓10。

图1描绘了辊1、2的变化剖面直径,所述变化剖面直径设置 成使得每个辊1、2具有直径较小的一个或多个部分A和直径较大 的一个或多个部分B。还示出的是,直径较小的部分A和直径较大 的部分B沿辊1、2的纵向方向间歇设置。而且,协作的第一和第 二辊1、2的表面弯曲轮廓彼此配合,以便将第一辊1的直径较小 的部分A设置成邻近于第二辊2的直径较大的部分B,并且反之亦 然。

进一步参考图1,双箭头C表示协作辊1、2精确垂直于且横向 于辊1、2纵向方向地可调节,以便将辊隙3设置成能够调节到沿 辊1、2的整个纵向方向应用的预先建立的恒定值X。

图2示出将辊隙3的宽度调节到期望值的另一选项。图2的上 部分示出处于与图1中所示对应的第一纵向位置的辊1、2。图2的 下部分示出了本发明的加工装置的实施方式的效果,其中至少其中 一个协作辊1沿其纵向方向相对于另一辊2可调节,以便调节辊1、 2之间的辊隙3。辊1的纵向移位通过箭头D指示。图2还示出了 就凹槽6、7在辊1、2上的定位而言的效果;也就是说,在一个实 施方式中,协作辊1、2中的一个辊1相对于另一辊2的旋转位置 通过辊1根据箭头E的受限旋转而被相位调节,以便调节由相应凹 槽6、7沿协作辊1、2的辊隙3方向提供的间距11。在另一实施方 式中,这通过提供下述完成:协作辊1、2的至少其中一个辊1沿 其纵向方向相对于协作辊1、2的另一辊2可调节。然后,也可以 调节由相应凹槽6、7沿协作辊1、2的辊隙3方向提供的间距11。 在图2的上部分中,协作凹槽6、7比图2的下部分中示出的错列 凹槽6、7提供更多的用于接收器官的空间。值得注意的是,在一 特定实施方式中,一部分凹槽可以具有相对于剩余部分凹槽的相反 节距。具有不同节距的凹槽的这种应用在现有技术中是已知的。

再次回到图1,示出本发明的其他特征之一,注意到辊1、2设 有围绕辊周边的凹部8。这也在图4的剖面图中示出。优选凹部8 以不同类型设置,每种类型具有与另一类型不同的深度。这没有在 图中示出,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无需进一步阐明。优选凹 部8设有倒圆的边缘9。从图1中清楚看到凹部8在辊1、2的所述 辊具有较大直径的部分处(即,在以B描绘的区域中)围绕辊周边 设置。

虽然前文已经参考本发明的加工装置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讨论 本发明,但是本发明并非受限于这个在不偏离本发明的主旨的情况 下可以按多种方式变化的具体实施方式。因此,所讨论的示例性实 施方式不应该被用于依据于此严格地解释所附权利要求。相反地, 本实施方式仅仅旨在解释所附权利要求的字面意思,而非旨在将权 利要求限制于这个示例性实施方式。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 仅仅依据于所附权利要求被解释,其中,权利要求的字面意思的可 能的模糊性应该利用这个示例性实施方式解决。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