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利用软枝黄蝉花或软枝黄蝉叶水提液对福寿螺毒杀的方法

一种利用软枝黄蝉花或软枝黄蝉叶水提液对福寿螺毒杀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软枝黄蝉花或软枝黄蝉叶水提液对福寿螺毒杀的方法,在平均室温26~30℃的条件下,采用软枝黄蝉的花或软枝黄蝉叶为实验材料,按实验所需配制40g/L、20g/L、15g/L、10g/L和5g/L不同浓度的水提液进行福寿螺室内毒杀实验,同时利用15g/L浓度的水提液进行福寿螺上爬实验,并设置清水作为对照;室内毒杀实验结果表明,软枝黄蝉的花和软枝黄蝉叶水提液对福寿螺均有较好的毒杀作用,说明软枝黄蝉叶的水提液要比花的水提液的毒杀福寿螺的效果好;5g/L软枝黄蝉叶的水提液在144h时,全部杀死福寿螺。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7-15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01N65/08 专利号:ZL2015104222585 申请日:20150720 授权公告日:20190802

    专利权的终止

  • 2019-08-02

    授权

    授权

  • 2019-07-05

    著录事项变更 IPC(主分类):A01N65/08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50720

    著录事项变更

  • 2019-07-05

    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A01N65/08 登记生效日:20190618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50720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6-10-1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N65/08 申请日:2015072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10-07

    公开

    公开

查看全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杀死成年福寿螺的方法,尤其是一种利用软枝黄蝉花或软枝黄蝉叶水提液对福寿螺毒杀的方法。

背景技术

福寿螺,又名大瓶螺、苹果螺,两栖淡水贝类软体生物,分类上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中腹足目、瓶螺科、瓶螺属,属于热带和亚热带种;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在20世纪80年代后福寿螺作为一种食物被逐渐引入到日本、菲律宾、越南、泰国等国家;1981年,福寿螺也同样被作为一种食物首先引入我国广东,1984年后,在广东广为养殖,并迅速扩散到广西、福建、海南、浙江、上海、江苏等地,后因福寿螺食味不佳,而被弃之于田野;由于盲目引进和管理不善,目前福寿螺已在我国南方许多省份爆发成灾,并成为我国及其它亚洲国家危害水稻以及其他水生植物的恶性水生动物,被誉为“水稻杀手”;福寿螺适生性强,喜欢在水质清新,食料充足的淡水中生活,多群集栖息于浅水区,或吸附在水生植物茎叶上;适宜在水温为25~32℃的条件下生长,水温超过35℃生长明显下降,生存最高临界水温为45℃,最低临界水温为5℃;福寿螺是以植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螺类,食性广,主食水稻、茭白、浮萍等水生作物,偏好带甜味的食物;虽然它是水生物种,但能短暂离开水体生活,可以在湿润的泥土中存活6~8个月,一旦田间恢复水层,又能活动取食为害;福寿螺1年繁殖2~3代,并有明显的世代重叠现象,以幼螺或成螺在水生作物基部或水田土表下2~3cm深处或在田边、沟边等处越冬;卵块常产在离水面10~15cm以上植条或干燥物体的表面,如水稻、茭白、石砌沟壁、田埂、杂草等;1只雌螺1年共能生产孵化出幼螺32.5万余只,繁殖力极强福寿螺的食性很杂,几乎取食环境中的任何生物,有时也攻击其它螺类与螺卵,但其主要食物还是高等植物以及一些旱地蔬菜等。

随着福寿螺在我国入侵时间的增加,加上全球气候的变暖,福寿螺生态适应性的不断增强以及人工的引入,其危害地区将会逐渐向我国北方地区迁移和扩展;福寿螺适宜在我国广大地区生栖危害,危害区面积占60%左右,对我国的水稻生产和生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同时,近年来,由于农业种植结构的变化,福寿螺危害农作物的种类也在增加,除危害水稻外,福寿螺也侵害处于阴湿生境的茨实、菱角、甘薯、慈姑、紫云英和水生蔬菜,近年来,福寿螺更是普遍危害,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目前,福寿螺防治有多种方式,如:冬季稻田修整、科学管水、人工摘除卵块、放鸭食螺等,但因受效果的稳定性、实施时机的选择和材料的获取以及成本等因素制约,大都不宜大范围使用。药物防制是福寿螺防治的措施之一,所使用的药剂基本上是化学药剂,除了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外,还存在价格较高等问题;喷洒在蔬菜表面的化学药物会因影响食用者的健康,其残留物容易危害生态环境,而且一些地区的福寿螺对化学农药产生了抗性,使防治难度和成本加大。

植物来源的天然药物,特别是采用在当地具有丰富资源的植物或农产品加工废弃物作为天然药物,具有化学药物无法比拟的优势:来源丰富、成本低廉、在自然环境中易降解、对环境的污染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软枝黄蝉花或软枝黄蝉叶水提液对福寿螺毒杀的方法。

这种利用软枝黄蝉花或软枝黄蝉叶水提液对福寿螺毒杀的方法:

在平均室温26~30℃的条件下,采用软枝黄蝉的花或软枝黄蝉叶为实验材料,按实验所需配制40g/L、20g/L、15g/L、10g/L和5g/L不同浓度的水提液进行福寿螺室内毒杀实验,同时利用15g/L浓度的水提液进行福寿螺上爬实验,并设置清水作为对照;软枝黄蝉花水提液的上爬实验0.5h内就有48.33%的福寿螺逃逸,随后福寿螺漂于水面,呈假死状态,软枝黄蝉叶水提液中无螺爬出;室内毒杀实验结果表明,软枝黄蝉的花和软枝黄蝉叶水提液对福寿螺均有较好的毒杀作用,96h时5g/L浓度的叶和花的水提液中,福寿螺的死亡率分别为88.3%和46.7%,且此时当浓度达到20g/L时,两种器官的水提液对福寿螺的致死率均达到100%;96h软枝黄蝉叶和花的水提液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503g/L和6.457g/L,说明软枝黄蝉叶的水提液要比花的水提液的毒杀福寿螺的效果好;5g/L软枝黄蝉叶的水提液在144h时,全部杀死福寿螺。

这种利用软枝黄蝉花或软枝黄蝉叶水提液对福寿螺毒杀的方法,具体由以下步骤组成:

1.1材料:

1.1.1供试植物:

本实验所用植物采用广泛生长且具有一定药用功能的植物——软枝黄蝉;采集完毕后将其清洗干净,沥干表面水分,剪成碎块,备用;

1.1.2供试福寿螺:

本实验室所用福寿螺均采自水稻田及附近沟渠中,福寿螺采集后带回实验室内驯养一周,实验时选择螺重相近,健康无损的1.848~2.191g中螺,实验过程中不喂食;

1.2实验方法:

1.2.1植物样液的提取:

采集新鲜的软枝黄蝉,清洗干净,铺开,沥干表面水分,按实验所需配制不同浓度的水提液40g/L、20g/L、15g/L、10g/L、5g/L,用电子分析天平分别称取新鲜叶片和花质量40g、20g、15g、10g、5g,将其剪碎,加入去氯水,去氯水来源于自来水静置48h,用榨汁机绞碎,而后研磨过滤得到水提液;并将所得水提液装瓶、封盖,贴好标签,置于冰箱中备用;

1.2.3福寿螺上爬实验:

取软枝黄蝉叶片水提液和花水提液进行福寿螺上爬实验;配制水提液质量浓度15g/L的药液200ml,倒入500ml烧杯中,并向每杯中投入20只福寿螺,分别于0.5、1、3、6、12、24h后观察福寿螺的活动情况,每处理重复3次,记录爬出液面以外的数量;

1.2.4植物水提液室内毒杀福寿螺实验:

用量筒量量取300ml浓度分别为40g/L、20g/L、10g/L、5g/L的软枝黄蝉叶水提液和花水提液到500ml烧杯内,并设置去氯水作为空白对照,每杯放入福寿螺20个,均不喂食,杯口用塑料盖,塑料盖刺破若干个小孔,供给氧气同时防止福寿螺逃逸;每隔24h检查各杯福寿螺死亡数量,并计算相应时间不同处理福寿螺的死亡率,实验共观测144h,即6天,实验期间温度为26~30℃,每个处理设置3个重复;

1.2.5福寿螺死活鉴定标准:

将福寿螺投入不同浓度样液后,每隔24h取出各处理中的怀疑死螺,分别放入去氯水中观察,24h内浮于水面或悬浮于水中对外界刺激已无反应不能开始活动者为死螺;

1.2.6数据处理及分析:

采用excel和SPSS软件进行实验数据分析;

2结果分析:

2.1福寿螺上爬实验研究:

表1数据所示为软枝黄蝉的叶水提液和花水提液影响福寿螺上爬的实验数据,实验结果表明,处理0.5h后软枝黄蝉花水提液中便有福寿螺逃逸,上爬率为48.3%,处理1h后为75%,处理3h后为88.3%,而处理6h达到最大值98.3%,大多数螺漂于水面,呈假死状态,而处理12h后为78.3%,处理24h后为73.3%,上爬率12h后比6h降低的原因是软枝黄蝉花水提液导致福寿螺死亡掉入实验液所致;而软枝黄蝉叶水提液中均无螺爬出,且均沉于水底,无明显活动,倒入清水中,过几分钟后部分能缓缓恢复活动,开始吸水,而部分无明显活动;从上爬实验中得出软枝黄蝉中存在某种成分对福寿螺具有抑制或毒杀作用;

2.2软枝黄蝉花和叶水提液室内毒杀福寿螺实验:

如表2、3所示,软枝黄蝉的花和叶水提液对福寿螺均有不同程度的毒杀作用,但致死情况随着其器官水提液的不同以及浓度水平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总体来说,其水提液浓度越高毒杀作用越强,其中软枝黄蝉叶水提液在144h后各浓度致死率均达到百分百,而花水提液5g/L浓度时,致死率为88.3%;对照组中,120h内均无螺死亡,水质清澈,活力较强;120h~144h内仅有极少数螺出现死亡,可能由于过度饥饿或其他生理因素导致死亡;

如表2所示,软枝黄蝉40g/L叶水提液作用福寿螺48h致死率达78.33%,72h高达100%;而20g/L浓度作用48h致死率也达到68.33%,96h达到100%;15g/L和10g/L浓度作用48h后致死率分别为66.67%和51.67%,120h后致死率均到达100%;5g/L作用48h致死率为43.33%,144h后各浓度死亡率均达到100%;对照组中144h后死亡率仅为3.33%;

如表3所示,浓度为40g/L软枝黄蝉花的水提液对福寿螺作用48h致死率达61.67%,72h后高达100%;而20g/L浓度作用48h后致死率也达到51.67%,96h达到100%;15g/L浓度作用48h后致死率为33.33%,144h后达到96.67%;10g/L浓度作用48h后致死率为33.3%,144h后死亡率均达到93%;5g/L作用48h后致死率为13.3%,144h后死亡率均达到88%;对照组144h死亡率为1.16%;

2.3半致死浓度分析:

表4所示为软枝黄蝉叶和花水提液处理福寿螺在不同时间时的半致死浓度;从表数据可知,软枝黄蝉水提液处理时间越长,其LC50值越小,说明处理时间越长,杀螺效果越明显;在任何时段软枝黄蝉叶水提液的杀螺效果均要好于软枝黄蝉花水提液的杀螺效果,48h软枝黄蝉叶和花的水提液对福寿螺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7.446g/L和24.360g/L,而96h则分别为1.503g/L和6.457g/L;

3结论:

福寿螺上爬实验中,软枝黄蝉花水提液处理0.5h后上爬率为48.33%,处理1h后为75.00%,处理3h后为88.33%,处理6h达到最大值98.33%,处理12h后为78.33%,处理24h后为73.33%,说明软枝黄蝉花刺激福寿螺上爬,但随着时间的延长,上爬率有所下降;上爬原因是被其气味刺激而逃逸,上爬率下降的原因是软枝黄蝉花水提液中存在某种成分使福寿螺在处理6h后部分螺逐渐出现死亡掉到实验液中所致;而软枝黄蝉叶水提液中上爬率均为0,整个实验过程均无螺爬出,且均沉于水底,无明显活动,倒入清水中,部分过几分钟才能缓缓恢复活动,开始吸水,部分不再活动;从上爬实验中我们认为软枝黄蝉存在某种成分对福寿螺具有抑制或毒杀作用;

室内毒杀福寿螺实验结果显示40g/L软枝黄蝉叶水提液作用72h后螺致死率达到100%,20g/L软枝黄蝉叶水提液作用96h后螺致死率达到100%,15g/L和10g/L软枝黄蝉叶水提液作用120h后螺致死率达到100%,5g/L软枝黄蝉叶水提液作用144h后螺致死率达到100%;40g/L软枝黄蝉花水提液作用72h后螺致死率达到100%,20g/L软枝黄蝉花水提液作用96h后螺致死率达到100%,15g/L、10g/L、5g/L软枝黄蝉花水提液作用144h后螺致死率分别为96.67%、93.00%、88.00%;96h软枝黄蝉叶和花的水提液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503g/L和6.457g/L,说明软枝黄蝉叶的水提液要比花的水提液的毒杀福寿螺的效果好;

综合上爬实验和室内杀螺实验结果表明,软枝黄蝉中存在某种成分对福寿螺有抑制或毒杀作用,并且软枝黄蝉的叶片的作用效果更明显,说明软枝黄蝉是比较有前景的杀螺植物。

所述的表1:

表1 15g/L软枝黄蝉水提液对福寿螺的上爬实验

注:表中同列数据后标注的字母表示在p=0.05水平上的显著性差异,具有相同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以下同

所述的表2:

表2软枝黄蝉叶水提液对福寿螺的死亡率(%)

所述的表3:

表3软枝黄蝉花水提液对福寿螺的死亡率(%)

所述的表4:

表4软枝黄蝉叶水提液和花水提液的半致死浓度(g/L)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采用材料为植物来源的天然药物,具有化学药物无法比拟的优势:来源丰富、成本低廉、在自然环境中易降解、对环境的污染小。本发明进行了植物源杀螺药物的筛选试验,软枝黄蝉的花或软枝黄蝉叶水提液对福寿螺有较好的毒杀作用,并且叶水提液的毒杀效果比花水浸液的毒杀效果好。为进一步利用丰富的植物资源用于福寿螺防治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同时也为仿生药物合成提供材料。

(1)植物材料软枝黄蝉为华南地区的常见植物,获取容易。

(2)处理方法操作简便,无需复杂的程序,便于在田间操作,节约成本,降低污染。

(3)有利于控制入侵动物福寿螺,并且为植物的资源化利用开辟了新的途径,对于入侵生态学及生物入侵控制技术的研究都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4)具有环境污染效应相对较小等特点;劳动强度低,应用范围广泛,工作效率高。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这种利用软枝黄蝉花或软枝黄蝉叶水提液对福寿螺毒杀的方法:

在平均室温26~30℃的条件下,采用软枝黄蝉的花或软枝黄蝉叶为实验材料,按实验所需配制40g/L、20g/L、15g/L、10g/L和5g/L不同浓度的水提液进行福寿螺室内毒杀实验,同时利用15g/L浓度的水提液进行福寿螺上爬实验,并设置清水作为对照;软枝黄蝉花水提液的上爬实验0.5h内就有48.33%的福寿螺逃逸,随后福寿螺漂于水面,呈假死状态,软枝黄蝉叶水提液中无螺爬出;室内毒杀实验结果表明,软枝黄蝉的花和软枝黄蝉叶水提液对福寿螺均有较好的毒杀作用,96h时5g/L浓度的叶和花的水提液中,福寿螺的死亡率分别为88.3%和46.7%,且此时当浓度达到20g/L时,两种器官的水提液对福寿螺的致死率均达到100%;96h软枝黄蝉叶和花的水提液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503g/L和6.457g/L,说明软枝黄蝉叶的水提液要比花的水提液的毒杀福寿螺的效果好;5g/L软枝黄蝉叶的水提液在144h时,全部杀死福寿螺。

这种利用软枝黄蝉花或软枝黄蝉叶水提液对福寿螺毒杀的方法,具体由以下步骤组成:

1.1材料:

1.1.1供试植物:

本实验所用植物采用广泛生长且具有一定药用功能的植物——软枝黄蝉;采集完毕后将其清洗干净,沥干表面水分,剪成碎块,备用;

1.1.2供试福寿螺:

本实验室所用福寿螺均采自水稻田及附近沟渠中,福寿螺采集后带回实验室内驯养一周,实验时选择螺重相近,健康无损的1.848~2.191g中螺,实验过程中不喂食;

1.2实验方法:

1.2.1植物样液的提取:

采集新鲜的软枝黄蝉,清洗干净,铺开,沥干表面水分,按实验所需配制不同浓度的水提液40g/L、20g/L、15g/L、10g/L、5g/L,用电子分析天平分别称取新鲜叶片和花质量40g、20g、15g、10g、5g,将其剪碎,加入去氯水,去氯水来源于自来水静置48h,用榨汁机绞碎,而后研磨过滤得到水提液;并将所得水提液装瓶、封盖,贴好标签,置于冰箱中备用;

1.2.3福寿螺上爬实验:

取软枝黄蝉叶片水提液和花水提液进行福寿螺上爬实验:配制水提液质量浓度15g/L的药液200ml,倒入500ml烧杯中,并向每杯中投入20只福寿螺,分别于0.5、1、3、6、12、24h后观察福寿螺的活动情况,每处理重复3次,记录爬出液面以外的数量;

1.2.4植物水提液室内毒杀福寿螺实验:

用量筒量量取300ml浓度分别为40g/L、20g/L、10g/L、5g/L的软枝黄蝉叶水提液和花水提液到500ml烧杯内,并设置去氯水作为空白对照,每杯放入福寿螺20个,均不喂食,杯口用塑料盖,塑料盖刺破若干个小孔,供给氧气同时防止福寿螺逃逸;每隔24h检查各杯福寿螺死亡数量,并计算相应时间不同处理福寿螺的死亡率,实验共观测144h,即6天,实验期间温度为26~30℃,每个处理设置3个重复;

1.2.5福寿螺死活鉴定标准:

将福寿螺投入不同浓度样液后,每隔24h取出各处理中的怀疑死螺,分别放入去氯水中观察,24h内浮于水面或悬浮于水中对外界刺激已无反应不能开始活动者为死螺;

1.2.6数据处理及分析:

采用excel和SPSS软件进行实验数据分析;

2结果分析:

2.1福寿螺上爬实验研究:

表1数据所示为软枝黄蝉的叶水提液和花水提液影响福寿螺上爬的实验数据,实验结果表明,处理0.5h后软枝黄蝉花水提液中便有福寿螺逃逸,上爬率为48.3%,处理1h后为75%,处理3h后为88.3%,而处理6h达到最大值98.3%,大多数螺漂于水面,呈假死状态,而处理12h后为78.3%,处理24h后为73.3%,上爬率12h后比6h降低的原因是软枝黄蝉花水提液导致福寿螺死亡掉入实验液所致;而软枝黄蝉叶水提液中均无螺爬出,且均沉于水底,无明显活动,倒入清水中,过几分钟后部分能缓缓恢复活动,开始吸水,而部分无明显活动;从上爬实验中得出软枝黄蝉中存在某种成分对福寿螺具有抑制或毒杀作用;

2.2软枝黄蝉花和叶水提液室内毒杀福寿螺实验:

如表2、3所示,软枝黄蝉的花和叶水提液对福寿螺均有不同程度的毒杀作用,但致死情况随着其器官水提液的不同以及浓度水平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总体来说,其水提液浓度越高毒杀作用越强,其中软枝黄蝉叶水提液在144h后各浓度致死率均达到百分百,而花水提液5g/L浓度时,致死率为88.3%;对照组中,120h内均无螺死亡,水质清澈,活力较强;120h~144h内仅有极少数螺出现死亡,可能由于过度饥饿或其他生理因素导致死亡;

如表2所示,软枝黄蝉40g/L叶水提液作用福寿螺48h致死率达78.33%,72h高达100%;而20g/L浓度作用48h致死率也达到68.33%,96h达到100%;15g/L和10g/L浓度作用48h后致死率分别为66.67%和51.67%,120h后致死率均到达100%;5g/L作用48h致死率为43.33%,144h后各浓度死亡率均达到100%;对照组中144h后死亡率仅为3.33%;

如表3所示,浓度为40g/L软枝黄蝉花的水提液对福寿螺作用48h致死率达61.67%,72h后高达100%;而20g/L浓度作用48h后致死率也达到51.67%,96h达到100%;15g/L浓度作用48h后致死率为33.33%,144h后达到96.67%;10g/L浓度作用48h后致死率为33.3%,144h后死亡率均达到93%;5g/L作用48h后致死率为13.3%,144h后死亡率均达到88%;对照组144h死亡率为1.16%;

2.3半致死浓度分析:

表4所示为软枝黄蝉叶和花水提液处理福寿螺在不同时间时的半致死浓度;从表数据可知,软枝黄蝉水提液处理时间越长,其LC50值越小,说明处理时间越长,杀螺效果越明显;在任何时段软枝黄蝉叶水提液的杀螺效果均要好于软枝黄蝉花水提液的杀螺效果,48h软枝黄蝉叶和花的水提液对福寿螺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7.446g/L和24.360g/L,而96h则分别为1.503g/L和6.457g/L;

3结论:

福寿螺上爬实验中,软枝黄蝉花水提液处理0.5h后上爬率为48.33%,处理1h后为75.00%,处理3h后为88.33%,处理6h达到最大值98.33%,处理12h后为78.33%,处理24h后为73.33%,说明软枝黄蝉花刺激福寿螺上爬,但随着时间的延长,上爬率有所下降;上爬原因是被其气味刺激而逃逸,上爬率下降的原因是软枝黄蝉花水提液中存在某种成分使福寿螺在处理6h后部分螺逐渐出现死亡掉到实验液中所致;而软枝黄蝉叶水提液中上爬率均为0,整个实验过程均无螺爬出,且均沉于水底,无明显活动,倒入清水中,部分过几分钟才能缓缓恢复活动,开始吸水,部分不再活动;从上爬实验中我们认为软枝黄蝉存在某种成分对福寿螺具有抑制或毒杀作用;

室内毒杀福寿螺实验结果显示40g/L软枝黄蝉叶水提液作用72h后螺致死率达到100%,20g/L软枝黄蝉叶水提液作用96h后螺致死率达到100%,15g/L和10g/L软枝黄蝉叶水提液作用120h后螺致死率达到100%,5g/L软枝黄蝉叶水提液作用144h后螺致死率达到100%;40g/L软枝黄蝉花水提液作用72h后螺致死率达到100%,20g/L软枝黄蝉花水提液作用96h后螺致死率达到100%,15g/L、10g/L、5g/L软枝黄蝉花水提液作用144h后螺致死率分别为96.67%、93.00%、88.00%;96h软枝黄蝉叶和花的水提液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503g/L和6.457g/L,说明软枝黄蝉叶的水提液要比花的水提液的毒杀福寿螺的效果好;

综合上爬实验和室内杀螺实验结果表明,软枝黄蝉中存在某种成分对福寿螺有抑制或毒杀作用,并且软枝黄蝉的叶片的作用效果更明显,说明软枝黄蝉是比较有前景的杀螺植物。

所述的表1:

表1 15g/L软枝黄蝉水提液对福寿螺的上爬实验

注:表中同列数据后标注的字母表示在p=0.05水平上的显著性差界,具有相同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以下同

所述的表2:

表2软枝黄蝉叶水提液对福寿螺的死亡率(%)

所述的表3:

表3软枝黄蝉花水提液对福寿螺的死亡率(%)

所述的表4:

表4软枝黄蝉叶水提液和花水提液的半致死浓度(g/L)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